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蜀汉的复兴-第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者,拂晓也。旭日东升,大道将行。便字‘道将’吧。”

    “苟多谢胡将军赐字!”

    ……

    “诸位,这是骑都尉,不,现在他有表字了,哎,本王怎么就没想起给他起表字呢。如此才俊,居然让胡玄武这老货给抢了先。罢了罢了,说正事,大家对道将的分析怎么看?”

    啧啧,你都说了如此才俊了,叫我们怎么说?不过呢,这个分析真的很有道理呢。

    “大王,我等认为可行。”

    “善,那就从荆州军里划拨三千人,从我们这里划拨两千人给道将指挥,由其全权负责绞杀贼子。嗯,一开始是本王想当然了,这次把骑兵全部收回,然后让道将统帅步兵剿贼。”

    “诺,属下等稍候便去安排。”

    ……

    “臣骏顿首陛下,十月初十,王师南下平叛。赖吾皇天威,逆贼望风遁逃。王师一路高歌猛进,先后收复新城、上庸两郡。现逆贼龟缩于西城一隅,灭亡之日已在不远。然,西城城高墙深,贼众集于一地。一时之间急切难下。又有少量悍贼,于汉水两岸袭扰我军粮船。故而战事当不能在短期内善了,臣已命……臣既受命讨贼,必恪尽职守,定斩贼酋曹悌者首级而还。”

    十二月月初,司马骏的表章送到了洛阳。司马炎立即召集裴秀、贾充、杜预、杨骏等人议事。

    “众卿,看完汝阴王的报告,有什么看法?”

    我们能有什么看法?什么收复新城、上庸两郡?斩首呢?一个斩首都没有的话,那只能说明这两郡是敌人主动放弃了的呗。现在战局明显得很嘛:我军没能占到任何便宜不说,这粮道也受到了威胁。

    “陛下,现在的局势很清楚。贼子集中在一城后,汝阴王的两万战兵就显得数量有些不足了。若是朝廷不加派援军的话,至少在西城,汝阴王的部队无法强攻,只能将之围困。只是这时间长了的话,粮道确实不太安全。而且,也难说有什么变数。”

    “嗯,粮道维护的问题,这个苟道将的方法不错。臣觉得可以采纳。”

    “杜卿,你觉得可以加派援军么?”

    “陛下,援军可以加派。只是臣要提醒陛下的是,按照陛下上个月的旨意,为了牵制蜀贼在雍州的部队,现在我国在并州、潼关的部队都已经开始徉动。要派援军,就只能从洛阳中军和荆州军里抽调。但是洛阳中军现在的八万人里,有六万人的训练时间都不足一年。臣担心把这些人送上战场,可能死伤会比较惨重。”

    对于司马炎来说,他出生的时候司马家已经是曹魏的高官了,一直以来,由于祖辈、父辈的庇护,他完全没有先辈们在行伍中打滚的经历,连真正的战场都没上过。所以士兵的生命对于他来说,仅仅是一个数字而已。

    但是最近这些年,这个数字的变动那是触目惊心啊。所以,再怎么不接地气,再不把普通人的性命当回事,他这个皇帝也不能随意的挥霍洛阳中军了。

    所以,杜预这么一说,他马上就熄了加派中军的想法。

    “那么荆州军呢?”

    “陛下,荆州军现在全员三万,已经派出一万支援汝阴王了。现在东吴的动向不明,若是再抽调荆州军……”

    “哼!这些吴狗,不会又想背盟吧?”

    这个,真的难说啊。事实上,不管是曹魏还是司马晋,从皇帝到官员,都更喜欢和季汉打交道:简单明了嘛。这个东吴啊,真的是让人琢磨不定啊。

    “陛下,臣建议,让汝阴王先把西城围起来。然后加紧剿灭山林中的贼子,维护粮道安全。同时密切注意东吴的动向。臣的进奏曹发来消息,说是东吴的扬州军团先后抽调出大量兵力前往荆州、交州。若是东吴真的按照盟约对蜀贼动手,则我们可以从荆州乃至扬州抽调兵力支援汝阴王。”

    “车骑将军之言,实乃老陈谋国之论。善,那便如此给汝阴王回信吧。嗯,那个苟道将很不错,我大晋优秀的年轻人还是不少的嘛。这样,杜卿可以重点关注一下他。若是在接下来的剿灭贼人的战斗中表现不错,就加他为骁骑中郎将好了。”

    “臣等遵旨!”

    “茂先,准备笔墨,朕要给吴国的伪帝写信。两国盟约还要不要坚持了?他再不出兵,朕就要翻脸了。”

第三七五章 永安乌龟流(一)() 
?    国家如人,人有性格,国家亦如此。

    不管是以前的蜀汉还是现在的季汉,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杂音,但从上到下的主流都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为了实现理想而拼命实干。

    司马晋虽然比起曹魏来,其效率、政风、战斗力都差了一大截。但总的来说,在司马炎没挂掉之前,基本还算靠谱。

    而东吴这个国家呢?

    首鼠两端,干大事而惜身,贪小利而忘命。这是已经开始糜烂的江东世家大族总体的尿性,在政权不得已江东化的东吴,这样的国家属性,不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君主就能够彻底改变的。

    本来按照孙皓等人的计划,吴国是要在十一月中下旬发兵的。结果到了十二月了,不管荆州还是交州,都没办法出动。

    究其原因,当然是东吴的世家们拖后腿。

    荆州这边,陆抗麾下有五万人,钟会又支援了两万。但是这七万人里,国家的军队只有五万人左右,剩下的两万全是各个世家的私兵。这些私兵里,原先在荆州地方的世家还好说。陆家、吕家、鲁家等家族私兵基本是枕戈待旦,随时能战。但是扬州这边来的世家兵嘛,哎,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非止荆州,交州的情况更糟糕。这边的司令官薛珝的能力比陆抗差了一大截不说,关键是这会薛珝还生病了,根本没有多少精力来管事。你说你身体不好就休息,把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做吧。比如苍梧太守陶璜,就是非常有能力的大将。可是这位薛珝把控着权力不肯放手,自己做不了事,也不准别人做事。由此导致即便钟会已经把扬州援军派到交趾了,整个交州军团还是无法行动。

    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建业的孙皓当然非常愤怒,连下严旨催促。加上北边晋国确实在并州、潼关展开徉动,牵扯了季汉大量的兵力。同时上庸那边晋国也和曹魏打起来了,而且据说进展顺利,拿下了上庸三郡里的两个郡。这时候东吴的世家们才开始着急了:我们一开始是想着让晋国先动手帮我们吸引蜀贼的注意力。可是晋国的进展也太快了吧?一不小心这曹魏刚刚扬旗就又要被灭了?若是魏晋息兵,晋国缩了回去,蜀贼抽出手来,我们那个时候才扑上去,岂不是找打吗?所以,还是赶紧的,趁着蜀贼被牵制得厉害,我们发挥以前大皇帝时候的优良传统,赶紧去偷一把鸡啊。

    终于,在西元269年的十二月十五日,陆抗在西陵出兵了。

    这个时间段的长江正处于枯水期,完全没有夏季时肆意咆哮的狰狞面目,除了江面下偶尔的暗礁比较让人讨厌以外,总体是非常友好的。所以在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日,陆抗的大军就越过了建平郡,进入了季汉的巴东郡。

    在进入巴东郡,越过江面最为狭窄的巫峡,进入水势稍微平缓一点的瞿塘峡后。陆抗命令全军停了下来。

    “都督这是何意?”

    “我军在西陵准备的时间过长,鉴于蜀贼司闻曹的能力,此时的永安城定然有了防备。想单纯的偷袭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我们在这里稍事休息,然后看能不能寻找机会把永安城里的守军给引出来。”

    陆抗说这话的时候,荆州军团的诸多大将如张政、吕睦、鲁淑等觉得没什么问题。可是扬州这边来的将领就不是很服气了。其中的顾礼仗着自己是陆抗的亲戚,公然的呛声:“幼节,陛下给我们的指令是拿下永安,再入涪陵。我大吴此次出兵整整六万(还有一万留守西陵防备晋国背盟)。蜀贼在永安能有多少兵马?便是有所准备又能如何?况且蜀贼上下,也就姜维、关彝两个算是能打的。其他的将领都如土鸡瓦狗一般……我大军一至,直接碾压不就好了么?”

    “呵呵呵,季逊切莫小看永安的蜀贼。关子丰在这里可是布置一万五千兵马,其中水军就有一万。而他们的大将乃是蜀贼复兴社的元老孙刚孙定烈。此人在复兴社中虽然声名不显,但本督深知此人沉稳坚毅却又小心谨慎。有此人坐镇,永安的防务定然极为完备。不是单靠兵多就可以取胜的。”

    “不然,孙定烈此人我也是知道的。善于养猪我是承认的,但要领兵打仗,哈哈哈哈~~~”

    说得好像你顾礼就真的领兵打过仗的一样。

    虽然心里暗暗鄙视,但陆抗和陆逊的性格一脉相承:当同僚不相信自己话的时候,陆家人绝不硬顶。相反,他会让你按照你原先的想法去做,直到碰得头破血流后,灰溜溜的回来认错。

    所以,这时候的陆抗也笑眯眯的对顾礼说道:“既然季逊这么想,那好,本督给你一百五十艘斗舰,三百艘楼船,六百艨艟,合计两万兵马。季逊可为我军先锋,首先对永安发起攻击。如此可好?”

    “大善!请幼节放心,稍候必有捷报!”

    有捷报才有鬼了。不过,虽说我拨付给你的肯定是各家私兵为主的军队,但这到底是两万人啊。损失太惨就不好看了。所以,在顾礼乐呵呵的下去整军后不久,陆抗也叫过来了一位面貌方正,颌下三缕长须,一看就极为威严的大将:“子众,你也去准备一下,领一万武昌军,在后接应。”

    “末将领命!”

    这位子众,便是东吴大将张政。在历史的本位面,羊祜与陆抗先后病死。西晋和东吴在荆州的军事主官先后更换为杜预和张政。面对张政主持的荆州防线,即便是杜武库也感到无从下嘴。最后只好用反间计,让孙皓自己撤下了张政。

    所以,有这位接应,在陆抗看来,本方或许会有小败,但不会损失惨重。如此一来,扬州的援军就会变得服从指挥。

    用小败来换取全军指挥高度统一,以前的陆逊也好,现在的陆抗也罢,都会觉得很值。

    可是,陆抗这一次完全低估了孙刚的反应。

    十二月二十日,顾礼与陆抗分兵,然后领了两万人前去袭取永安。

    到底是世家子弟,顾礼还是有点脑子的。他把船队的前进速度控制得很好。在整支船队出现在永安城视线里的时候,太阳已经完全下山。夜幕充当了很好的掩护色——没错,这个时代绝大部分的船只在晚上都是找地方停下不走的,可是我们是谁?天下第一的大吴水军啊!当年赤壁大破曹满就是夜战!因此夜航什么的,完全不是问题!

    可是,孙刚在长江水道里密布了各种浮标。这些浮标到了晚上都是要点燃火油的:在平时,这些浮标就如同现代社会里标识内河暗礁的灯船一样,为夜间航行的船只指出危险。到了战时,由于大量战船驶入,破浪而行的大船形成了由江心传导到江边的波浪。这就使得江中的浮标猛烈摇晃。由此浮标一下子成了哨兵:敌人来了!

    当顾礼的船队驶入永安水道,使得水道里的诸多浮标接二连三猛烈摇晃之后。只听一声哨响,原先黑沉沉一片的上游江面,突然之间就明亮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