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这种自己创业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还是以低级技术为主,比如有的技术工人不愿意在工厂干,出来自己买了些旧机床,开办修造厂的,铸铁工厂的等等,但是规模普遍不大,靠接一些散活经营。

    但是在杨潮发出了号召富强党成员投资创业后,一大批早就按捺不住的留洋人员行动起来了,这些人可跟那些学徒出身的技术人员不一样,他们起点一开始就很高,除了有杨潮给的启动资金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相当可怕的人脉。

    以富强党组织为纽带,山东大大小小近千家华洋工厂中,都有富强党的成员,而且那些留洋的很多都在企业中担任中层管理者,技术骨干更是无数,因此富强党成员创业的话,就很容易得到这些洋人工厂的同志帮助。

    如果是一个普通技术员,他只能买旧机床接零活,慢慢发展积累,就好像发昌机器厂当年一样。

    但是一个富强党成员创业,第一他们有详细的创业计划,也有比较国际的眼光,瞄准的都是国际新技术,或者国外有的,中国没有的产品,因此往往都是填补空白性质的,意义上就不一样。

    第二,创业方式更不一样,超乎想象的人脉,让他们可以得到已经形成体系的山东工业群体支持,比如一家新成立的缝纫机厂,他们山寨了美国产品,然后将零件拆散开来,稍微更改一下设计,就当成自己的产品,将图纸分散给一些德国机器厂,让他们帮忙加工零件,他们暂时只负责组装。

    如果是一般的技术工人那么只能到一家家大公司找零活干,就算他们也打算搞产品,让那些大公司帮他们生产零件,在订单稀少的情况下,人家根本就不接受,因为不划算,而这些留学生则会得到同志和同学的帮助,等于直接就利用了整个山东的工业体系,可以直接就以较高的起点开始,如同当年西门子不建厂房就开始盈利的高明经营一样。

    看到这些留学生如此聪明,杨潮还是很满意的,至于他们山寨、抄袭,杨潮默认了,我天朝法律中可没有专利法啊,而且他们不是也做了改进吗,这是新一代产品!

    杨潮以前以自己的计划来推动工业化,着力的都是大型、新型工业企业,但是只能涵盖到大行业,像缝纫机这样的单个产品,杨潮就顾及不到了,这些留学生加入创业后,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倒是填补了这些空白。

    在杨潮鼓励下,几个月时间内,就有上千份投资计划被批准。

    以这种自主投资,外加杨潮引进的大型钢铁、重型机械等项目,山东的第三波投资热潮掀起了,力度比以往更狂暴,这可是以100亿马克撬动的300亿马克的投资,超过两千个大型项目,规模堪比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甚至还要更大,一旦全部投产之后,工业总规模将超过法国,甚至英国,仅次于美德两国,位列世界第三。

    这个统计数据可不是杨潮提出的,而是李富安统计出来的,并且发布在了富强报上,这种数据化的东西,有明确的指向性,效果很好,一下子就让对工业化热情极高的富强党人十分受鼓励。

    想到这个主意的,可不是杨潮,杨潮没有精力关心那些旁枝末节,是一个德国留学生提出的,这个留学生是学习数理统计的,而且他还对心理学感兴趣,在德国选修了心理学,得到了数学和心理学双学位。

    此人脑子也很零活,在德国的时候,他已经是支部书记了,回国之后加入了王求的宣传部,是宣传部的骨干。

    王求忙着干企业,无心党务,倒是此人找到了施展所长的机会,他白天在烟台钢铁厂做会计,晚上就忙着做各种宣传策划。

    由于心理学的知识,他倒是摸索出来不少引导舆论的方式方法,比如他发现,当需要大规模宣传某种观点的时候,或者跟炮哥他们在报纸上论战的时候,其实不需要花钱在所有的大报纸上买版面,只需要买其中三分之一的报纸,其他报纸一定会自己跟进报道,只要三分之一报纸,就能引导舆论。

    他的这个发现,让宣传部节省了七成的经费!

    所以在王求越来越荒废党务的时候,杨潮任命他作为宣传部长了。

    不过王求倒也不是不务正业,因为王求的企业终于活了,而且茁壮成长起来,杨潮这次的工业计划中,打算将他的企业列为行业龙头企业,加以扶持了。(。)

第二百一十四节 领导型企业() 
当杨潮从西门子公司的经营中,发现了西门子对行业的带动作用后,他就开始着手进行一项扶持龙头企业的计划。

    经过李富安统计之后,杨潮挑选出了十多家处于行业领导地位,并且能够起到跨行业的带动作用的企业。

    比如可以给其他行业的企业带去订单的西门子,飞艇公司等等,这是无可真是的领导带动性企业,都是可以给其他行业带去庞大业务的企业。

    王求之所以得到这个机会,不仅因为他的企业可以给其他企业带去大量机会,而且因为他的企业有独一无二的产品,合成纤维!

    没错,就是尼龙、锦纶、腈纶、涤纶这化纤四大金刚。

    虽然分子式是杨潮假托落魄化学家交给王求的,王求通过那些化学式很容易就合成出了这些产品,但是如何应用,杨潮就一点都不懂了,就靠王求这个有机化学毕业的留学生了。

    老实说,王求一直都对这个材料没有太过用心,他一心在弄他的石化,结果不断赔钱,因此都影响到了对党务的投入,上次杨潮离开山东去前线之前,开了一次党会议,点名批评了王求。

    党务不成,事业无成,功业心极重的王求备受打击,他是一个热情的人,却遭受了最惨重的打击,尤其是李思第、潘逊等一个个同时期跟随杨潮的人,都做出了相当的事业,这让他对自己的生存意义都产生了怀疑。

    心如死灰的走进自己的实验室,他的神色吓到了一个正在进行试验的技术员。

    那技术员正在对尼龙材料进行分析。

    虽然不重视这些材料,但是作为一种新材料,王求的实验室中还是在不断的研究他,但是做了几百次试验,摸清了这些材料的物理性能,发现强度不如金属,不可能用来替代金属材料,也没有什么药用价值。这也是不受重视的原因之一。

    那个技术员在试验的是尼龙的耐热极限,当时用一个坩埚对一小块尼龙进行加热处理,突然看到王求死人一般的脸色,吓了一套。手一抖,已经快到熔融状态的尼龙顿时打翻了,高温的尼龙烫到了技术员,从他的衣服上滑下。

    王求冷眼看了他一眼,看到愣愣的技术员。衣服上挂着一长串尼龙丝,他突然惊呆了。

    这是一个的偶然的发现,王求却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他对这种材料的各种性能都清楚,因为在苯酚生产不顺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他也寄希望于这种新材料有应用价值,带人密集的做了一段时间试验,知道这种材料强度、刚度都不如金属,但是却比棉麻丝等天然纤维要强的多。

    但是如何抽丝他却一直没有找到方法,用粘胶纤维的抽丝方法根本不行。让他以为这是一种无法抽丝的材料,结果偶然间发现,加热熔融状态就可以拉出丝来了。

    王求不知道的是,他看到的景象,只是后世的点燃塑料玩的小朋友们,偶然沾染到塑料融化液后拉出丝的场景,但是他看到后,却有不一样的意义。

    找到抽丝方法后,王求立刻组织试验,终于发现。尼龙最佳抽丝方法是用干蒸法加热,然后抽丝纺线,其他几种化纤大致也是这种方法就能抽丝,王求很快联合了发昌机器厂仿造过纺织机、纺纱机的技术人员帮忙。终于用了半年时间制造了一套复杂的化工设备,用来抽丝纺线。

    设备现在还很简单,就是一个加热设备,将化工制造出来的尼龙粉末块加热到融化状态,抽丝、并设计了一个冷却装置,丝线很快就变成了坚韧的尼龙丝。并且发现可纺性能也不错,物理属性完全可以替代天然丝。

    接下来又是半年的调试、改进,王求终于完成了第一套化纤生产线,尼龙丝生产线。

    合格的尼龙丝生产出来之后,有找到相关企业,比如张謇等人的纺织厂进行试验生产,最后发现纺织出的产品性能,比棉布、麻布都要强三倍以上,耐疲劳性更是五六倍,这意味着尼龙纺织物更为结实,更加耐磨耐用。

    但是这样的产品该做什么呢,如果是杨潮在的话,一定选择做丝袜,但是憋着一股劲,要挽回自己名声的王求,根本就没有告诉杨潮,他一直跟大生纱厂做实验,最后他们认为,还是做帆布这种耐磨的布匹最合适。

    只是他们的尼龙生产线还太原始,加热的设备基本上就是一口大锅,所以产量很有限,根本不可能拿出来大规模纺织,最后他们决定跟棉纱混纺,发现加入十分之一的尼龙丝后,放出来的帆布强度就大大提高,比过去至少强了两倍。

    经过反复试验,最后将尼龙减少到了百分之七,性能跟百分之十差不多,这才将这款混纺布推出来了。

    帆布是生产出来了,但这已经不是帆船时代了,帆布除了用来做帐篷好像也没有什么其他用处,这时候王求才找到了杨潮,询问杨潮需不需要军用帐篷,他可以提供一款超强度的帆布。

    这时候杨潮才知道王求已经成功的造出了人工纤维。

    杨潮确实要了一批帐篷,让王求赚到了第一桶金,第二桶金是给齐柏林—杨潮飞艇公司供货。

    齐柏林的最新飞艇,采用了大量新设计、新技术,其中的气囊已经不是过去的那种厚布刷沥青了,而换成了橡胶内囊,外面粘上一层高强度的帆布,帆布刷桐油等防渗漏处理。

    经过试验,齐柏林很快就采用了王求的高强帆布。

    打开了市场后,王求重新招募了大量工人,开始设计制造第二条生产线,想着年产量一千吨推进,并且在半年后完成。

    大量的尼龙丝混纺帆布从大生纺织厂走向市场,虽然价格贵了一倍以上,但是更加优良的性能还是不缺买家的,在江南一带很有销路,中国老百姓还是更喜欢解释的布匹。

    并且那些经销商可比王求更懂经营,他们得知这种布用在了齐柏林飞艇上之后,立刻就给它取了一个飞艇布的名字,利用齐柏林飞艇的名气,甚至将布匹卖到了国外,比如日本就大量采购,听说是他们用这种布做飞艇蒙皮,生产自己的飞艇。

    飞艇布热销后,王求也有资金将涤纶、腈纶和锦纶三种化纤生产了出来,并且发现这些化纤性能各不相同,有的拉出来的丝更接近棉、有的更接近毛,立刻跟德华毛纺厂合作,混纺毛纺织品,跟大生等企业合作,生产新型混纺棉布。

    当四种化纤还在继续拓展市场,虽然跟历史上不一样,尼龙不是以丝袜打响的名气,但以飞艇布打响也差不多。

    化纤最优越的一点,不是比天然纺织品更结实,而是可以工业化生产,不但产量大,而且可以控制。

    于是今年杨潮立刻就把王求的企业定位为领导带动型企业,借给他一百万两无息贷款,让他尽快建造大型生产线,争取年产量超过一万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