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学生没有这么激进,杨潮也会让他们激进的,哪怕花钱雇几个小liu氓装学生呢,只要造成一种社会紧张感,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都没有人敢跟日货产生关系,这可不是后世,砸几辆车都有人出来骂。

    这是一个穿着日本和服,走到街上一定会被扒光的激烈的时代,一个革命的时代,一个民族意识正在觉醒,有些人激烈的过头的时代。

    “日本人会善罢甘休?真的不会打仗?”

    如果是那些士兵用命给他争取来的市场,张謇还真的有些不安,但是如果可以不打仗,可以考抵制日货就能得到的市场,他倒是很乐意填补。

    杨潮笑道:“状元公以为,日本人蠢吗?”

    张謇摇摇头:“不但不蠢,也许比我们当朝的大人要聪明许多。”

    张謇说的是袁世凯,张謇跟袁世凯可是敌人,原因是当年两人都在淮军吴长庆手下共事,张謇是前辈,袁世凯后去,吴长庆觉得袁世凯不学无术,让他跟当时有才子之称的张謇学习。

    一开始袁世凯对张謇极为恭敬,在张謇面前执弟子礼,张謇也把袁世凯看做学生,对他严格要求,悉心教导。但是后来袁世凯去了朝鲜,越来越发达,对张謇的态度就开始发生变化,而且张謇听说袁世凯在朝鲜飞扬跋扈,对袁世凯的做法十分不齿,于是写信以老师的身份去斥责他。袁世凯哪里有什么好脾气,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因此对张謇冷嘲热讽,两人就此绝交。

    原本的历史上,当袁世凯在立宪中积极活动的时候。张謇才又给袁世凯写了一封信,和解了。但是这个历史上,由于杨潮的出现,袁世凯很早就跟载沣对峙。根本就没有机会参与朝政,反而在直隶拥兵自重更是让张謇鄙视。

    哪怕现在袁世凯当了总统,张謇对他的鄙视更多,因此背地里张謇甚至跟GM党那波人活动颇多,甚至曾经想帮GM党采购军火。被杨潮委婉的拒绝了,为此还跟杨潮发生了一点小小的不愉快,于是杨潮给他下了一个赌约。

    之后炮哥不顾大局,发动讨袁战争,张謇才看出这是一个只想着争权不择手段的货色,跟袁世凯相比是一路货,这才又跟杨潮和好了。

    “那状元公以为,日本比我民国孰强孰弱?”

    杨潮又问。

    张謇道:“许是日本稍强。”

    这几年山东的变化,让张謇的信心增加了不少,那些兵工厂。造船厂就是信心来源。

    但是常年的失败阴影,让张謇乐观不起来。

    “所以我民国绝不会主动攻击日本!”

    杨潮道。张謇点点头。

    “那日本比之美、德两国孰强孰弱?”

    杨潮再问。

    张謇道:“自然是美德强。”

    这次张謇回答的十分坚定,谁都知道美国经济是世界第一,德国陆军是世界第一。

    杨潮笑道:“既然日本人够聪明,又知道自己不是美德的对手,怎么会冒着跟美德开战的风险开战呢?”

    张謇不是不知道中美德同盟条约,但是他不认为美德会为了中国跟日本开战,条约在他这样的传统中国士大夫眼中,没有任何意义,就好像中国抛弃越南。就如同抛弃一条狗。

    但是不承担义务,也就失去了权力,西方人对权力义务可是分的很清楚的。

    “放心吧,国际条约就是用来遵守的。我们观念中的某些东西,该扔掉了。”

    当然杨潮也没有那么天真,西方国家尊重条约的原因,也不是因为道德,而是因为利益,他们知道不遵守条约的害处远大于遵守条约害处。如果他们发现不遵守条约更能获利的时候,也会毫不犹豫撕破条约的,就好像意呆一战中明明跟德国、奥匈是同盟,反倒站到了英法俄一边,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英法俄能赢。

    俄国人更是说条约就是用来撕毁的,从来没有遵守条约的传统,但同时俄国人的国际声誉也是最低的。

    但杨潮知道德国、美国绝不会提前宣布不履行条约义务,英国人也不会鼓励日本战争,提前给日本保证,那么日本人就不敢冒险。

    所以这场战争打不起来。

    就算真的打起来了,杨潮也有信心挡住日本人,这是一个防御胜过进攻的时代,守还是守的住的。

    张謇还是不放心。

    杨潮笑道:“把心放到肚子里。状元公只要记得我们的赌约就好,其他的有我们呢,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状元公就不用操心了。”

    张謇冷哼一声,他这种人总觉得该管天下事,不让他操心,是在骂他。

    “老夫会记住的!”

    然后拂袖而去,讨袁战争后,他对杨潮刚刚升起的那点好感,又有些消散了。

    赌约,什么赌约?

    杨潮跟张謇赌,等张謇的纺织业能够在山东雇佣300万工人的时候,就是中国获取世界强国地位的时候。

    取得强国地位的标志是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收回所有洋人侵占的租界。

    当然两人的赌约只局限于山东,也就是杨潮要收回青岛。

    如果张謇他们成功雇佣了300万工人,而杨潮还没有废除这些条约,那么杨潮就去张謇的纱厂当一个月扫地工人。

    而如果杨潮提前废除了那些不平等条约,收回了殖民地,那么张謇就给杨潮当一个月笔帖式,帮杨潮拟文、磨墨!

    为了达到这一个目标,张謇成立了纺织商会,号召江南的资本家都来山东办厂,然后还派自己的技术人员帮忙。

    其实张謇哪里会在乎杨潮去给他扫厕所,他不过是需要一个目标,需要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然后为这个目标奋斗,而不是在漆黑的夜里,盲目的摸索。(。)

第二百二十六节 最后一个砝码() 
中国人没收了日本侨民、商人的所有财产,日本也没收了中国所有侨民、商人的财产,然后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几乎完全切断,无论日本人如何倾销,他们的货物也没有人敢买,因为被发现了后果实在是太严重了。

    外界引用杨潮那次号召为标志,将此次事件称为“中日经济大绝交”!

    经济大绝交一个月后,日本水泥工业陷入危机,两个月后,日本纺织工业陷入危机。

    这次危机跟以前的危机还不一样,以前日本还能通过倾销和国家补贴先活下去,但是这一次他们完全看不到倾销的希望了,起码向中国倾销不可能,于是他们就开始向西方国家倾销,此举却又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对抗,先从德国开始,接着美国、法国跟进,最后连日本的盟国英国都宣布对日本纺织品加征30%的特别关税,抵抗日本人的倾销。

    日本人口五千万,加上朝鲜和台湾不过六七千万,而且此时日本正是工业积累时期,还不是一个发达国家,因此老百姓是很穷的,日本老百姓都很穷,更不用说被压榨的朝鲜和台湾百姓了。

    百姓穷就没有市场,水泥工业不用说了,纺织工业都无法获得足够的市场,只要他们的市场萎缩一成就足以产生危机,更何况中国市场可是占了日本纺织业的三成以上,日本三百万纱锭中,至少有一百万的产量是卖到中国了。

    而这一百万的市场空包,英国人会吃掉一点,然后大部分会被张謇他们吃掉。

    按说如此严重的危机,换做其他国家肯定会发动战争了,可是日本人忍住了。

    他们开始频繁的跟英国人交涉,希望得到英国人的保证,但是英国人可不敢给他们保证,他们知道只要他们给了日本人保证,日本肯定会发动战争,英国人自己都不敢保证卷入这场战争的后果。所以不敢冒险。

    日本得到保证,就不敢冒险独抗中美德三国,就只能继续隐忍。

    国内危机深重,各阶层矛盾重重。普通工人对垄断财阀极为不满。

    政府则拼命的引导舆论到中国身上,告诉国民都是因为中国政府的挑衅,他们才过的这么辛苦。

    可是政府的引导,却增强了日本百姓的仇华情绪,更加强烈的要求政府对中国开战了。

    海军是不能打的。打旅顺是白打,两侧跟俄国人的战争表明,旅顺是不可能从海上攻陷的。

    所以日军打算从陆地上试探一下。

    日本人选择的方向是黑龙江流域,他们的一小股部队度过了黑龙江,从海兰泡摸到了黑河,结果早就被盯上了,双方爆发了一场冲突,日本损失了大半兵力后,逃过了黑龙江。

    杨潮敢这么玩,肯定早就让吴佩孚做好准备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是重点区域。

    日本人发现中国部队的战斗力还是很可观的,感觉到陆地战争想要获胜不是那么容易,于是暂时按捺住了。

    而杨潮却大肆渲染日本的这次偷袭,邀请了许多记者前往东北,向他们展示日本士兵的尸体。

    此时是冰天雪地的寒冬,日本人的尸体还烂不了,同样也是因为寒冬,他们才能从冰冻的黑龙江上轻松过来。

    展示了尸体之后,杨潮让外交部向日本发出措辞强硬的抗议,要求日本军队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接着杨潮以此为借口。宣布东北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在东北各地宣扬战争威胁,让过了几年好日子的老百姓恐慌不已,接着开始大肆招兵。

    经过日俄战争、东北战争洗礼的东北百姓。已经有了参军保卫家乡的概念,也信任杨潮能带领他们大胜仗,于是一个个曾经当过兵的年轻人又背起行囊出发了,没有打过仗的年轻人也纷纷参军。

    一个月就招募到了十万人,但是杨潮还是觉得不够,必须得黑龙江解冻。北方海域解冻之前,招募一百万大军,否则日本如果到时候突然发动地面攻击,对东北局势十分不利。

    东北冲突的爆发,让很多人都打了一个哆嗦,真担心战争会就此爆发,但是看到日本人并没有接下来的动作,才放心下来,很多人都想到,至少得等黑龙江进入夏天才可能爆发大规模战争。

    同时两国国内的舆论持续发酵,互相仇恨的情绪到了极点。

    日本老百姓对中国的恨意异常的深重,在日本的炮哥他们都不敢随便出门了。

    但此时炮哥还不肯离开日本,因为随着中日之间的冲突,他越发的奇货可居,日本人各方人物都待他如上宾,日本人极其渴望炮哥回国发动一场革命。

    炮哥却觉得这似乎不是一个好机会,他很清楚此时国内的舆论已经被引导到中日冲突上来了,年轻人确实好忽悠,但是你得顺着他们,就像宋教仁被刺杀,你很容易煽动年轻人仇恨袁世凯,但是此时中日在对峙,煽动年轻人打砸日本商铺容易,煽动他们造反起义很难。

    炮哥在日本人眼中也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可以利用的棋子,暂时利用不上他们也不在乎,日本人继续外交活动。

    不但跟英国人还开始跟法国接触,虽然这次是中日在对峙,但背后可是两个同盟集团,一个是英日同盟,一个是中美德同盟,而法俄同盟此时站在中间,地位超然。

    日本接触法国,到没有天真到想要拉拢法国,他们抢了俄国人那么多领土,指望法俄同盟帮他们,那是不可能的。

    日本人只想得到法国一个保证,当中日开战的情况下,法俄同盟不会参与战争。日本人可是担心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