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潮都感叹俄国人算盘打的好,只可惜他们的高层指挥官水平不错,毕竟是战斗民族,但是基层军官素质太差,士兵素质更差,普通士兵九成都是文盲,这导致他们的战斗方式长期僵化,难以跟上日新月异的战争变化。

    别说跟德国人作战了,就是跟日本人作战,俄军的伤亡也大于日军,日俄战争时期俄国人的战损率还能低一些,现在已经远远大于日军了,说到底粗放式管理的俄军,确实比不上精细的日本军队。

    跟黎元洪商议了一下军事情况,接着杨潮就提出变卖官产的事情,不想却被黎元洪给拒绝了,黎元洪拒绝的倒是很委婉,表示他会跟财政大臣梁士诒商议的,话语中流露出一种杨潮越权的口气。

    杨潮是国防部长,这些官产干他鸟事,管的太多了。

    杨潮连忙表示,自己不是越权,只是汉阳铁厂了,金陵兵工厂了,这些洋务运动的重工业产业,是事关国防安全的,同时杨潮也表示让财政部去处理他是很放心的。

    “黎菩萨也有脾气啊。”

    结束会面之后,杨潮不由感叹道。

    他不知道的是,黎元洪不但没有脾气,反而心中暗暗高兴,他终于拒绝了杨潮一次,而且还有理有据,让杨潮这样的权臣没有办法反驳,他认为他获得了一场小小的胜利。

    只要这样的小胜利越来越多,他就真的成了一个实权总统,而杨潮那些人只能老老实实做一个部级大臣。

    俄国人要放大招了,杨潮也得有所行动才行。

    立刻就赶到了东北。

    在哈尔滨召集了段祺瑞、蔡锷和吴佩孚这三个方面大员。

    “下一步自然是要渡江的,其他人有什么意见没有?”

    杨潮听取了吴佩孚的渡江战役报告,他打算正面牵制住日军,然后在黑龙江上选择地方,在飞艇空降的配合下,占据桥头堡,然后搭设浮桥过江,吴佩孚认为,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百来万日军根本就无法阻挡国防军,今年年底之前他打算到海森崴过年。

    “杨大人,卑职以为,在渡江之前先把大连日军解决掉。我希望吴大人能把那些铁甲车派给我,大连可没有河,日本人跑不了。”

    段祺瑞一直没有突破大连防线,也没有真正玩命打过,日俄旅顺争夺战多次都没有成功,给人一种这种海港要塞难以攻克的认识,哪怕大连的防御设施远不是旅顺那么坚固,但是段祺瑞也没有勇气用任命去堆。

    杨潮点点头:“很有道理。不过不需要吴司令手里的铁甲车了,我这里有三百辆最新式的铁甲车,都先调拨给你。蔡兄,你那边有什么意见?”

    蔡锷摇摇头,他能有什么意见,他就是一个看戏的。

    “蔡兄,俄国人要调集四百万大军,赤塔无论如何是挡不住的。你可得防止日本人向满洲里溃退。堵住日本人,一个都不要放进来。哪怕他们是投降的也都交给俄国人。”

    日本人在赤塔一带移民一百多万,而原本哪里的上百万俄国人,反倒逃回了俄国,剩下一些没有逃走的农民,也被日本**害的相当惨,日本人几乎强行征收了这些人的土地,分配给日本移民,这让俄国人恨死了日本人,游击反抗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相信这些日本开拓民兵到了俄国人手里,他们是不介意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的。

    无论是俄国人,还是日本人,杨潮都不希望他们留在东北,最后那地方是人越少越好,毕竟杨潮是要脸的,他可做不出苏联和日本那种大清洗。

    好吧,就一个防备日本溃败的任务,蔡锷还能做不好吗。

    “段兄,你那里十天之内必须结束战斗。然后全军北上,与吴司令一起扫荡黑龙江流域日军,一个月之内,必须将东北日军全部肃清。因为一个月后,日本海军就可能回来了,到时候得防备他们用海军直接登陆中国。他们国内还是有几十万常备师团的老兵的,真放上了中国的国土,损失难以估量。”

    一个月,是最长的时间了,因为日本人在一个多月后就会迎回他们的海军。

    日本海军人员已经到了英国,他们的舰队沿着非洲沿岸,正往亚洲赶呢,而俄国人的舰队此时还没有出发,俄国从波罗的海和黑海集中了所有的海军士兵,到法国接收了军舰后,得先从地中海开出来,然后才能绕道非洲海岸,毕竟超无畏舰可过不了苏伊士运河。

    但是轻型巡洋舰还是可以抵达的,可俄国人担心被日军分割聚歼,所以他们的舰队没有分开。

    杨潮也不指望俄国海军能够保护中国,所以他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今早结束东北战事,然后调集兵力南下,沿海布防防备日军登陆。

    至于俄国舰队,杨潮认为,他们恐怕还不是日军对手,会再一次被日本人全歼的。(。)

第二百八十一节 俄国崩溃() 
“大人,俄国公主要见您!”

    “俄国使团还没走吗?”

    杨潮颇有些意外,那个俄国公主还在中国。

    “只有公主一人没走。非要见您。”

    杨潮点点头。

    他记得俄国使团签完一些列协议之后就离开了,还带走了十亿两白银的贷款。

    有那些钱,俄国人可以买更多的军火,可以武装更多的军队,可以打德国人狠一点,死人也多一点,崩溃就早一点。

    俄国人想不到,有时候看似有些人在帮你,其实他是在害你。

    俄国公主的要求,此时杨潮还真的不好拒绝,因为现在可还要跟俄国人搞好关系啊,原因还不是西伯利亚哪里的矿产。

    回到山东,公主就上门来了,她上次跟杨潮见面,结果被杨潮的炫富给大乱了节奏,本来想谈的青霉素技术转让的事情,她忘了提了。

    后来想起来的时候,杨潮已经去轰炸日本了,辗转一圈去了东北才被奥丽嘉女大公找到机会,这次她已经要确定青霉素工厂的事情。

    而且女大公上次去看了青霉素工厂,但是看的很不过瘾,因为工厂基本上是军管的,很多地方都是保密区域,比如青霉菌的培养设备,比如青梅分泌液的冷却分离设备等等。

    所以奥丽嘉女大公也打算再次参观一下,顺便跟杨潮确定技术转让的问题。

    杨潮只得亲自陪奥丽嘉大公又逛了一次青霉素工厂。

    “青霉菌在这里培养出来,分泌出一种青霉素溶液。然后会送到旁边的过滤装置中进行过滤,将其中的杂质过滤掉,接着就可以进行干燥结晶了。”

    工厂里的年轻技术员蔡鸿仔细的解释着,因为杨潮告诉他,这里对俄国公主没有秘密。

    相信这个公主看过之后,能记得住才怪呢,现在的青霉素工厂经过不断的改进已经是一座十分复杂的药厂了,其中涉及到化学、物理原理远比想象中复杂,可以说就算西方人现在得到青霉素菌种。想要跟杨潮竞争那也是想都不要想的。

    “这里青霉过滤液会被冻结成固态,然后经过抽气设备一直处在负压状态进行蒸发,大概一个星期就可以结晶成为青霉素晶体。”

    干燥装置已经不是过去的液态风干了,而是变成了固态。准确说就是冻成冰拿风吹干,所谓冷冻干燥法是也。

    在山东有三家青霉素工厂,由于技术还不成熟,其中一家出了问题,风机损坏。技术人员忘记关掉冷却装置,结果造成冷却过度,溶液冻成了冰,等到风机维修正常后,发现冻成冰了工作人员顿时束手无措,但是很偶然的发现,冰块上已经有结晶了。

    结晶化验的结果,活性竟然比过去的还高,于是一种新技术就出现了。

    不过目前这种技术还没有推广,目前只是试验阶段。采购了液化空气公司生产的制冷设备,西门子设计生产的通风机和电机,目前看来结果很好,增加了青霉素活性,也就等于提高了产量,足足提高了三成的样子,青霉素干粉也比以前看起来纯净多了,不在像过去那样,总好像带点灰黄色,而成了纯白。

    “转让青霉素技术呢。当然没有问题了。不过最关键的工艺,是培养青霉菌,以我们的经验呢,俄国大多数地方并不是很适合。过去我们的工厂放在东北。结果发现哪里寒冷的空气很不适合青霉菌的生长,所以这才转移到了山东来。”

    “您的意思是需要有温暖的地方吧,俄国的黑海沿线还是很温暖的。”

    奥丽嘉女大公很自豪的说,俄国地方大了去了,黑海那地方可是度假胜地,哪里茶叶、甘蔗都能生长。更不用说青霉菌了。

    杨潮摇头叹道:“可是哪里正在打仗啊。”

    看到奥丽嘉失望的眼神,杨潮笑着解释道:“当然了,我们相信俄国人能打赢这场战争,所以我会派出技术人员去俄国考察,如果黑海地区真的很合适。我们不介意在俄国建设一座工厂。”

    “真的?”

    奥丽嘉大公转忧为喜。

    “当然!”

    杨潮十分肯定,考察个一年时间,沙俄还存不存在都不知道呢。

    俄国人此时已经往西伯利亚增兵到了三百万人了,不过铁路线依然超负荷运载,从西线不断的调派军队到西伯利亚来。

    俄军的武器装备也不缺,甚至可以就近从中国采购,可是粮食就很缺乏。

    “我们要面包,我们不要战争!”

    彼得堡街头,一个忍不无可忍的俄罗斯大妈突然发飙了,这什么该死的战争拉走了她两个儿子不说,还天天让人吃不饱饭,连黑面包都供应不上。

    大妈的情绪传染到了其他人哪里,很快就全都嚷嚷起来,搞得面包房紧张不已,不是他们不愿意烤面包,而是没有面粉供应啊。

    同时俄军西线的战壕中,一群士兵聚集在一个基层军官身旁。

    “我们吃不饱饭,手里连步枪都没有,这不是战争,这是屠杀!”

    “回去,回俄国去,没有人知道你们在这里奋战。想活着见到你们的母亲,那就回去,在这里只有等死,而且死的没有任何意义!”

    “让士兵都当逃兵,让本国政府在战争中失败!”

    前线活跃着布什维克组织,他们在努力削弱俄军的战斗力。

    但是后方领黑面包的大妈,前线做士兵思想工作的布什维克,他们其实都没有错。大妈确实连黑面包都吃不饱,士兵确实连枪都发不到手里。

    因为俄罗斯糟糕的铁路系统根本就无法保证前线几百万士兵的物资供应,俄国的铁路系统,充斥了大量的贵族官僚,跟中国的洋务派工厂没有什么区别,都低效的令人发指。

    全国各地的粮食在农村的秋雨中霉烂,却等不到火车来拉走,而火车可能跑在空旷的铁轨上,没有装上货物。

    铁路运力本就不足,还有大量的运力被浪费,还有前线需要大炮,结果运来一车枕木,需要药品的,拉来一车神像的事情。

    造成的结果就是前线有时候两三个人一支枪,而后方堆积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城里的人一直吃不饱,而农村的粮食根本运不走。

    后世的评论家都大肆批评俄国的战败是因为经济太落后,把士兵没有步枪说成是贫穷的结果,但实际的原因是交通运输太差了,如果说俄国是因为工业落后而士兵手里得不到步枪,那么苏联呢,那可是一个工业帝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