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4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000公里都不是问题,只不过是装弹量大小的问题罢了。

    不怪苏俄大意,飞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就慢慢被性价比更高的飞机替代了,至少在军事领域。大家普遍接受飞艇已经是一种落后的技术了,是到了淘汰边缘的技术了。

    但真的要淘汰了吗?

    那倒未必!

    齐柏林飞艇公司的飞艇产量虽然比过去大大降低,年产飞艇数量已经降低到了300艘左右,主要业务已经变成为飞机、汽车工业提供零配件,以及每年为世界各地高达1000艘以上的飞艇做检修服务。

    可是齐柏林公司的飞艇依然坚持生产,而且也组建了自己的航空公司,开通到了到欧洲,南美,以及覆盖整个亚洲的国际客运服务。目前拥有飞艇1000艘,是全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但也只是勉强维持运营,几乎没什么利润可言,国际间的公务往来还没有到能支持一个大型航空公司盈利的程度。

    这更是助长了业界对于飞艇该淘汰论调的说服力,目前全世界,也就只有中国和美国拥有航空工业,而两国不约而同是靠着国内市场支持的。两国都在国内建立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航空网络。

    但对于欧洲就不一样了,都是一些小国家。铁路就足够用了。

    而在军队中装备飞艇的,虽然要多一些,但是连中国和美国都在慢慢淘汰自己的飞艇部队,尤其是在8年多前的夏威夷危机中,中国航母偷袭了夏威夷,美国在夏威夷部署的大量飞艇。几乎都没有升空的机会,就一艘一艘的被飞机个击毁在机库中,让军事界已经将这种速度慢,笨拙的飞行器扫入垃圾箱中了。

    不过最近齐柏林飞艇公司倒是接到了一笔不错的生意,沙皇政权订购了300艘各型飞艇。有载重60吨重的战斗飞艇100艘,200艘的运输飞艇100艘,还有300吨的远程飞艇100艘,驾驶员更不用说了,作为飞艇大国,中国志愿者中可是有一批当年跟随杨潮轰炸过日本的退伍老兵的,他们随着飞机在空军的比重越来越大,有的变成了飞机飞行员,有的不适应的直接退役了,这次受到杨潮感召来到杨潮麾下作战。

    不仅中国志愿兵中能找到飞艇驾驶员,朝鲜几乎将自己的所有空军士兵都派来了,朝鲜也装备了100艘左右的飞艇,是作为朝鲜的远程轰炸力量装备的,朝鲜可是全世界少数对飞艇情有独钟的国家,据说是因为当年飞艇轰炸日本给金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他独断专横决定建立飞艇部队的。

    “命令我们所有的飞艇立刻出发,必须尽快炸毁鄂木斯克以西的交通线。”

    杨潮的命令下,不管是战斗飞艇,还是轰炸飞艇,连运输飞艇都装上了炸弹,开往西方。

    清晨出发,借助熹微的晨光,绕道往南,贴着萨彦岭,以山岭的走向来导航,在中俄国境线附近向西穿行,由于担心刺激中国,苏军并没有在边境附近驻扎兵力,因此这是一个空白地带。

    以时速150公里的速度,直到夜幕降临,才飞到了阿尔泰山附近。然后折向南方,穿过阿尔泰山,赶在天黑前在斋桑泊降落,

    张作霖以前就打着骑兵军在斋桑泊一带驻扎,他辞去了总司令一职,但是接替他的杨宇霆是他的心腹,以兄弟相待,而且军中有大批他的旧部。因此这只部队,军阀喜气比任何军队都浓,跟其他军队格格不入。

    选择这里,可以最大限度的做到保密。

    第二天天不亮就,赶在夕阳落下之前,越过了鄂木斯克,感到了伊希姆河,炸毁了铁路桥梁,又往西炸断了托博尔河铁路桥之后,这才返程。

    之前一个月,先是杨潮大肆宣传远程轰炸机的优越性能,杨潮的目的是通过战争给军火打广告,但是史达林却以为是杨潮在向他示威,半个月之后,苏俄高炮打下了沙皇的远程轰炸机,史达林开始宣传,在国内大肆宣扬苏军打破了沙皇空军的不可一世,打破了他们自称的不可战胜的生活。

    就在史达林信誓旦旦表示,苏俄已经彻底战胜了沙皇空军的轰炸,已经不惧高空轰炸,已经有能力在沙皇优势空军的威胁下,保护自己的安全的时候,杨潮突然派飞艇炸断了苏俄的铁路线,此举等于狠狠的在史达林的老脸上打了一巴掌。

    此举让史达林动怒了,动了真怒了,君王一怒流血漂橹,史达林的权势比之古君王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他一怒加伦将军再也无法承受来自莫斯科的压力,他不得不选择进攻了。

    ps。 5。15起点下红包雨了!中午12点开始每个小时抢一轮,一大波515红包就看运气了。你们都去抢,抢来的起点币继续来订阅我的章节啊!(。)

第六百零三节 和谈() 
【最新播报】明天就是515,起点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礼包书包,这次的515红包狂翻肯定要看,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

    第540票。

    ——————————

    加伦将军此前能够坚持不进攻,不停的向史达林解释他的计划,史达林尽管不太情愿,最后也在加伦打下沙皇轰炸机之后,勉强答应了加伦的请求。

    加伦的计划是,等待雪化之后,交通完全恢复,然后调集兵力,一举先攻陷济马,以济马为前进基地,接着攻下乌索利耶和安加拉港后,能利用安加拉河的运输能力,等于直接拉近了跟伊尔库茨克的距离,就不会出现前几个月那种事情,不会在被沙皇军队的空军切断物资供应,即便是打持久战,打围攻战,苏军也不至于陷入绝境,将占有绝对的主动权。

    可是两座最重要的铁路桥被炸断之后,史达林的怒火已经不是加伦能够抚平的了,史达林根本就不听他解释,只告诉他,如果不进攻,就要撤换他,加伦迫不得已只能在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做出了提前进攻的打算。

    好在河流上虽然还有浮冰,但已经都是碎冰,安加拉河的运输已经可以进行了,加上打仗毕竟还需要一些时间,等占领乌索利耶之后,基本上安加拉河就畅通无阻了。

    可是加伦忘记了,他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将一路的交通线防御加固了,将新西伯利亚打造成了一个地下堡垒,可是杨潮也没有闲着,加伦撤出了济马。拉长了沙皇军队的攻击线,让杨潮停止了进攻,给他争取了时间,也给了杨潮时间。

    用这一个来月时间,杨潮在济马也进行了积极的备战,他拥有大量飞艇。对铁路、河流的依赖不大,这一个月,杨潮不但修建了济马的机场,也恢复了济马的防御,建设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调去了5000多门各型火炮,这里的火力之强,放在一战之中,足以打一场大型会战了。

    同时完全占有制空权。苏军的进攻必须冒着守军不断的轰炸进行。苏军倒是补充了足够的坦克,而且比之前更多,史达林给他们送来了3000辆t26坦克,但是这些坦克在坚固阵地之前,除了被密集的火力炸成废铁之外,还真没什么好的办法。

    连续攻击好几天,伤亡过万之后,加伦将军暂停了攻击。

    如果是图哈切夫斯基的话。他肯定会选择大纵深战术,但是加伦将军可没研究过这个战术。在坦克不行,飞机不行的情况下,他的战术完全陷入了一战时代的堑壕战,冲锋的话,只能一茬一茬的倒在敌军的机枪之下。

    一战中,压制机枪战壕的手段。晚期是用坦克和毒气,早起就要靠人不断的冲击,用人命来填平敌人的沟壕,可是坦克不能用,因此加伦发现自己只能用一战早起的战术。必须付出巨大的伤亡,才有可能击败对手。

    但他太小看他的对手了,杨潮在济马部署了20万军队,以中国人和日本人组成的第一、第二集团军守卫这里,东方民族的习性都是坚韧,或许不够勇敢,不够主动,但是却更能忍耐堑壕战这种对精神极大折磨的战斗方式,志愿军能够趴在雪中一夜等待战机,不仅仅是被信仰所激励,跟民族性情有绝大的关系。

    结果苏军一次又一次的冲锋,根本就无法撼动战壕中的中日士兵。

    而这时候,杨潮又组建了一个集团军,由中国籍士兵为主的第六集团军,将总兵力弥补到了50万人。还有大批的中国志愿兵在琉球集结训练,以杨潮的号召力,在中国招募100万人并不过分。

    时间拖延下去,只会对苏俄越来越不利,可是加伦一时真的很难攻克济马,没有意义的伤亡不是加伦愿意接受的,因此打打停停,仿佛又到了堑壕战时代,消耗战,持久战的迹象开始明朗。

    史达林越来越不满,发动这次战争的目的,第一是夺取秋明油田的利益,第二则是彻底消除大后方的威胁,沙皇政权盘踞在西伯利亚,总让苏俄有种腹背受敌的感觉,一旦欧洲的敌人入侵,他们可不想看到沙皇从背后抄他们的后路,让他们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

    但是加伦一拖再拖,好在李维诺夫始终再向史达林反馈乐观的信息,始终表示中国没有做实质性干涉西伯利亚内战的准备,这才让史达林容忍至今,可是这次实在是忍不下去了,而且内心隐隐有种担忧,加伦将军这边一再的不愿进攻,李维诺夫那边则不断的说中国不会干涉,两人之间是不是有某种勾结?

    所以史达林立刻转换态度,严令加伦必须立刻取得决定性战果,否则就要召回他。

    在这种情况下,加伦才选择了几次进攻,但是当看不到获胜希望的时候,他又开始坐地观望,试图寻找一条更合理的进攻方法。

    加伦再次放缓进攻,又一次让史达林愤怒,或者说忧虑起来。

    一个将军,手握300万大军,却总是阳奉阴违,这怎能让人不担心,这种担心可以让宋高宗杀岳飞自断臂膀,也能让汉高祖杀韩信背信弃义,最后则会让史达林做出大清洗运动。

    可是大清洗还没有开始,此时的史达林还没有几年后那个史达林铁血,召回加伦将军可以,但是找谁替换他呢?

    布琼尼已经被证明不行了,骑兵出身的布琼尼似乎无法适应坦克时代的战争,而且已经战败过一次,被史达林撤回国,如果在让他复出,岂不是打史达林的脸,这大大不利于他的政治权威,图哈切夫斯基也合适,可他跟布琼尼一样是被史达林撤销职务的,再让他复出,那是不可能的。

    除了布琼尼、图哈切夫斯基外,苏军中有威望的也就是一个伏罗希洛夫,还有一个叶戈罗夫了,这两人中,伏罗希洛夫是史达林的亲信,叶戈罗夫那是跟图哈切夫斯基一样的新派军官,在军队中积极鼓吹改造军事技术。

    史达林撤换图哈切夫斯基,根本就不是因为图哈切夫斯基损兵折将,死人史达林最不在乎,他最在乎的是图哈切夫斯基威望太高,让他感到了威胁。既然不能用图哈切夫斯基,那就不能用图哈切夫斯基一样的叶戈罗夫,因为这两人显然是一个派系的。

    伏罗希洛夫倒是值得信任,可是此人跟布琼尼是一样的骑兵出身,他们的世界观局限在顿河大草原上,布琼尼不懂得坦克时代的战争,伏罗希洛夫同样不懂,因此史达林发现自己手里还真的没有合适去替换加伦将军的人选。

    就在前线僵持不下,手头又无人可用之时,突然李维诺夫从中国传回来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