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4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条水渠修通后,千吨级船舶可以从长江直达珠江,江西腹地的货物可以直接从广东出海,比通过长江节省了几千里路程,这个费用下降至少一半以上。对江西经济的促进作用那是没的说。

    而且河运比较平缓。可以通过拖船编组,拉一万吨的拖船都不在话下,如同火车一样,火车头拉车厢,想拉多少拉多少。

    在山上站了半个小时,亲眼看到第一艘三艘编组的拖挂船进入船闸。船闸关闭,驶入水渠,再进入水闸,在驶入下面的水库,接着进入珠江流域,杨潮才结束了这次视察。

    去广东坐了坐,就立刻飞往山东。

    对杨潮来说,赣粤运河只是一个小项目,投资额还不到1000万。加上后期整体建设江西赣江流域的十几条通航河流的航道投资,也不会超过5000万两银子,不到1亿金元。

    但赣粤运河是国家复兴开发公署第一个大型项目,所以杨潮必须亲眼来看看,捧捧场,更大型的项目,更困难的项目,才是杨潮最关心的。比如渤海隧道。

    到了山东,直接上渤海隧道工程现场。茅以升主持的渤海隧道,修建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速度问题。

    技术上的难题早就解决了,因为早在五年前杨子实验室成立的时候,这个工程就立项了,之后五年时间。茅以升带领团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工程难题,做实验、搞测量,光是前期准备就花费了300多万资金。

    值得一说的是,这条隧道。将完全使用中国技术能力,跟当年的烟济铁路一样,是一条争气隧道,是一条可以提振民心士气的超级工程。

    茅以升向杨潮简单介绍了一些他们的设计方案,采用的的是沉管法。现在海底清理出基槽,然后从海面上将预制出来的钢筋混凝土隧道慢慢下沉到基槽内,所有隧道对接完成后,连接密封起来,接着抽干净隧道中的海水,一条隧道就建成了。

    基本原理很简单,但是在海底那么复杂的情况下施工,不遇到难题是不可能的。此前茅以升做了大量的实验,确定了预制隧道的结构,进行了耐压和耐腐蚀实验,甚至在首都南京段长江中都做过试验,修建了从南京通往对面浦口的过江隧道。

    可以说准备工作,技术储备都已经够了,但是所有技术拿到大海这种高度复杂的环境中,都或多或少出现了问题。

    在南京时候,他们在海底清理出基槽,铺设上碎石作为基础,非常轻松,可是到了海里,费力清理出的基槽,一次大风浪过后发现就又给海沙填平了。

    当他们花费了半年时间清理出来的几十公里基槽被填平后,茅以升受到的第一次打击,那一次他直接就病倒了,病了半个月,瘦了十几斤。

    病,不仅因为工程困难,更因为压力大,做实验前前后后就花费了300多万两银子,施工一年来又花费了上千万,结果却功亏一篑,而且杨潮将调子定的很高,什么争气隧道之类的,而国外同行则不断的讽刺,将其称为中国人的天方夜谭,这些情况让茅以升再次感受到当年詹天佑那种压力。

    所以遇到困难后,他实在坚持不住了。

    杨潮这次来,正好是茅以升刚刚病好,再次匆忙开始工作的时候。

    “该休息就休息。怕什么,总能修的通的。长城、运河,那一项国家工程没有困难?”

    杨潮只是安慰,绝不施压。

    茅以升叹道:“可是预算严重超支,怕是1亿不够了。”

    1亿是一笔巨款,但是现在好像不够了,远远不够。

    杨潮笑道:“代价高不怕,秦始皇修长城,长城立起来了,秦王朝倒下了,隋炀帝修运河,运河修通了,隋朝修走了,这代价大不大?我们的代价再大,还能大过这两人?1亿不够,那就2亿,2亿不够,那就3亿,即便10亿,20亿又如何?”

    杨潮轻松的说道,好像钱不是钱一样。

    茅以升又说了些工程情况,他们现在已经调整了方法,不再按照过去那种,先将所有的基槽清理出来,然后在集中组队隧道沉管,而是清理一点,安装一点,这样大大降低了海潮对基础的破坏,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成本。

    因为需要不断的测绘保证精准,需要不间断的租借工程船,而不是像过去计划中那样,集中租借,密集施工。同一时间大量不同专业工人集中在一起工作,造成工作量的不饱和,都大大增加了成本。

    按照茅以升的重新估算,需要长期租赁300多艘大型船舶,加上自建的大量工程船舶,还有雇佣10万人长期施工,工程期10年的话,总支出将会达到10亿两,其中光是工资支出就达到了4亿两。(。)

第六百二十节 惹史达林生气() 
第120票。

    ————————————

    10亿,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对应的自然得是一个伟大的工程。

    大海上每日忙碌着几百艘大型船舶,从5万吨的大型平台,到千吨的拖曳海轮都有。

    那个平台是特制的,是为了这个工程而特别设计的,动用了山东各个大学,数十家企业,包括克虏伯、造船厂等几乎所有知名的大型工业企业,最花费达到了3000万两,仅仅制造了这架可以浮在水面上,将50米左右长度,1万吨的平均厚度5米左右的隧道预制件吊装进入海底而已。

    一旦施工结束,这座平台似乎就毫无用处了。

    但这确实是一个工程奇迹,宽大的方形平台,下面有90根钢柱可以收放,方面插进海底,另外还有180多根铁锚,用来稳定和平衡,制造这座平台,山东几大造船厂合作就用了3年时间,制造这么个玩意,烟台和青岛的造船企业积累的技术经验,突破的技术瓶颈,这就不是用钱能买到的。

    所以杨潮认为他并不亏,如果借助这个平台能将深海作业的石油平台搞出来,那利益是难以衡量的。

    只是现在确实有些杂乱,施工现场既有大型平台,又有各种船只,可是工作量是固定的,预制隧道筒体需要时间,运输需要时间,而这些工器具甚至人员,就都得白等着,工资还少不了一分。

    造成这些浪费,是茅以升难以接受的,但杨潮却根本不在乎,失业率这么严重。国家花钱无限制招募雇员,不就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吗,而那些政府雇员的效率,不用说,比私人企业低的多,人是有劣根性的。从善的方面讲,国家帮助他们他们应该感恩,应该通过努力工作来回报,可事实上,总有一些混蛋王八蛋,他们会偷懒,会好吃懒做,一颗老鼠屎能坏一锅汤,个别人的偷懒会让大多数人感到不公平。从而也开始偷懒寻求公平,最后造成整个环境的懒散。

    就好像大锅饭时代大家吃不饱饭,都怪制度,可是如果所有人都老老实实干活,生产出了吃不完的粮食,还会挨饿吗?在消灭不了私心的时候,告诉别人人类社会会共,除了别有有心的欺骗。那就是傻子在梦呓。

    简单看了看,杨潮就没什么兴趣了。再大的工程还是工程,跟后世那些脏乱差的工地没什么两样,但是杨潮不感兴趣,不代表别人不感兴趣,感兴趣的人多了去了,全世界的人都感兴趣。平民感兴趣,记者就感兴趣,所以工地上天天都有记者来参观。

    杨潮的到来,让这些看不到工程进展的记者颇为兴奋了一把,采访杨潮的请求不断的发过来。

    杨潮倒也抽出时间见了几个记者。中国的国外的都有。

    发现大家的兴趣,大多都不在隧道工程上,反倒对苏俄跟沙皇的战争很感兴趣。

    杨潮不断的表达乐观的态度,语言中流露出对史达林的不屑一顾,他的态度通过电波,被记者们添油加醋的放到报纸上,确实把史达林气个半死。

    杨潮要的就是这种效果,看着真理报上回馈的一篇篇讽刺、谩骂、污蔑杨潮的措辞,杨潮心里别提多美了,等世界改变,到时候自称是一个被真理报骂的最多的人,似乎也是一种荣誉。

    当然,让真理报骂自己,这不可能是杨潮的目的,激怒史达林才是,激怒史达林的后果才是,后果就是苏军再次进攻了。

    再次进攻,又再次失败了,在飞机不行,坦克不行,只能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堑壕战的方式进攻,德国打了法国四年,都没有攻陷那些战壕,苏军凭什么?德军跟法军之间的战斗力差距,可绝对比苏军跟沙皇军之间的大。所以苏军更不可能攻陷济马外围的战壕,除非他们能把t34坦克提前搞出来,还能取得空中优势,起码达到均势,但这些技术的积累,不是一年两年能够敉平的,因此只有失败。

    还有意外的收获,加伦将军派兵攻击了三次,损兵十余万之后,再次放弃了进攻。

    结果惹恼了史达林,将他撤换了,派来了叶戈罗夫。

    加伦将军布柳赫尔不行,叶戈罗夫同样不行,两人都是未来苏俄第一批元帅军衔,能力上应该差距不大,苏军不是输在军事素质和战斗意志,也不是作战方法,而是输在技术问题上。

    后世的中国人喜欢强调武器是人用的这个真理,但步枪让神枪手来用,也打不下火箭,这同样是一个真理,除非金三胖家族那些红太阳,谁也不能拿手榴弹打下飞机来。

    所以技术问题不是主要问题,确实最让人头痛的问题,因为它是一个实际问题,实际问题就需要用现实手段来解决,喊多少口号,提多少信仰,这些虚的终归是虚的,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杨潮打算等叶戈罗夫也失败了,也攻不下济马一座小城之后,等史达林发现自己无将可派的时候,那就是他接受失败的时候,到时候给他点台阶,象征性的赔点钱,让他撤兵就容易了。

    不让史达林认清现实,他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

    而且杨潮也打算给史达林一点甜头,他听说苏俄代表最近在山东谋求贷款,希望用其他方式来支付设备资金,看来压榨农民也到了极限,实在是压榨不到足够的资金了。

    杨潮派人居中传达自己的意见,告诉苏俄人,杨子银行愿意提供贷款。

    背后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西伯利亚的安宁,只要苏俄撤军,杨潮不介意用贷款支持苏俄工业化,反正他们总是要工业化,谁都阻挡不了,那么帮他们一把,甚至让他们更强大,这也不是问题。

    苏俄更强大了,将来就能跟纳粹打的更惨烈一些,对中国这个看戏的来说,更精彩,更热闹罢了。

    但是让杨潮郁闷的是,苏俄代表没有搭理他,看来他伤史达林同志,伤的实在太重了,这真是把心伤了。

    史达林同志伤心可不是小事,几天之后的9月,杨潮突然得到消息,张作霖申请从济马全面撤军,因为战场形势急剧恶化了。

    杨潮收到情报之后,怒火立刻烧着了头发,慌不迭的跑去了伊尔库茨克。(。)

第六百二十一节 反击() 
第150票。

    ————————————

    “撤军,撤军,立刻撤军!”

    临出发前,杨潮就下达了命令。

    不撤不行了,史达林用毒气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毒气战,让各国吃尽了苦头,然后学乖了,搞了一个国际公约,禁止使用毒气。

    二战中,纳粹那么疯狂,也没有敢使用毒气,为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