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4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互沟通。

    在东营是街车系统,因为东营市的街道足够宽大,本来就是按照1000万人口设计的,所以每条主要街道宽度都超过了100米,是一座以‘大’为标志的城市。这种百米大街上都有五条左右的有轨电车,只是有轨电车的轨道显然跟快速电车的轨道不同。

    于是选择将其中一条进行改造,换成更高的轨道,架设更高的高压线,并在两侧用围栏围起来。成为封闭的城市快车,相当于后世的轻轨,只不过没有架起来而已。

    在烟台和青岛,则是跟室内地铁相连,青岛地铁项目早就已经启动,将修建一条环胶州湾长线,接着将完善其他线路。烟台地铁也已经在建,借助这次经济危机,绝大多数大城市都有修建地铁的计划,反正是中央政府出钱,地方不要白不要。

    这些地铁系统,都采用西门子的新型快速电车,目前来讲,应该是全世界最先进的。

    这条线路今年就会建成,然后会根据运行情况,决定是否在全山东推广,在山东推广之后,才会考虑在全国推广。不是偏安山东,而是这种铁路造价昂贵,杨潮不确定中小城市是不是需要这样的交通。

    但是因为这次战争,这些行程都耽误,再回国就该直接去三峡了,国内已经发来电报,上海交通大学和河海工程学校联合推出了一个三峡航道整理方案,希望给杨潮做汇报。

    不过走之前,当然是要跟伊尔库茨克的要员们交代一下的。

    弗兰格尔失去兵权之后,显得无比消沉,他本就是一个中产世界观的精英份子,民族情结浓郁,结果现在俄罗斯民族还能不能在西伯利亚存续都未可知,一切都是他参与的政变造成的,一起政变的高尔察克自杀了,邓尼金战死了,唯有他还活着,深沉的内疚,让他难以接受,只能整天沉迷于伏特加好俄罗斯美女。

    尼古拉大公是老江湖,城府和抗压能力都更强一些,但也显得有些失落,老了许多。

    杨潮跟尼古拉大公交谈的时候,没想到尼古拉大公突然提出,希望辞职,跟杨潮说,是因为他希望杨潮能够接替他。

    接替尼古拉当俄罗斯总理,这对杨潮有不小的吸引力,因为他内心感到对政治的失控,让他很不安,如果能够当俄罗斯总理,显然西伯利亚这里就可以轻松控制了。

    但杨潮有些犹豫,尼古拉大公表示,杨潮是沙皇的丈夫,跟沙皇家族的联姻,让杨潮天然对俄罗斯负有责任,他希望杨潮不要推辞。

    杨潮只表示自己会考虑,然后就心事重重的离开了,当然也带上了安娜公主,都决定让她给自己生猴子了,当然要抓紧时间了,毕竟她年纪不小了,过几年可就过了育龄了。(。)

第六百二十四节 站上前台() 
当然带上安娜公主不仅仅是为了生猴子,因为仅仅是生猴子的话,将她带在身边可不方便,虽然很多人都知道了他门俩的关系,可是毕竟见不得人,不能公开说,起码的脸面还是要的。

    所以他带安娜的正经理由是,需要安娜向全世界的朋友告知苏俄虚伪面孔的真相,向全世界控诉他们使用毒气的恶劣行径,要求全世界谴责他们,制裁他们。

    但这只能说说罢了,中国政府第一个就不答应,制裁苏俄的话,还怎么卖工业设备给苏俄,那可是534亿卢布的大投入,折合413亿金元,其中用来进口外国设备的,超过了100亿金元。

    所以只能在道义上制裁,中国政府嗓门很高,大肆评级苏俄违反海牙公约,要求苏军立刻结束这次没必要的战争,让西伯利亚地区恢复和平。

    其他国家也都发表了一些不痛不痒的宣言,都没有什么实质性行动,能怎么行动?在这个时候向苏俄派兵吗?

    大危机把所有国家都折腾的奄奄一息,国内动荡才是他们最为忧虑的,谁会管一个万里之外的女沙皇是不是会被推翻呢。

    中国内政也不太平。

    先是在上海听取了水利专家们的调查报告,清楚又是一项巨大投入的工程,此时杨潮不怕投入大,不怕工期长,但是水利专家表示,即便疏通一次,恐怕也很难让航道达到太高等级,千吨级轮船很可能只是理论上能够通过,实际上可能只能安全通过5、6百吨的轮船。

    因为水利专家认为,以现在的手段,即便疏浚航道。也只能清理一下礁石,挖深一些航道,但不可能完全达到设计级别。

    他们做过三份计划,一份是耗时3年,理论通过千吨巨轮,一份是耗时5年。理论可以通过2千吨轮船,还有一份是耗时10年,理论能通过3千吨轮船,这已经是极限了,要通过万吨轮,必须要修建大坝,将水位抬高,将礁石林立,航道狭窄的险滩全部淹没。

    将这些计划都留下来。然后杨潮开始再次跟张謇谈判。

    杨潮希望张謇不要跟潘训结盟,不就是一个总理吗,杨潮表示,他打算支持米青和李富安竞争,无论谁当总统,都会任命他当总理,唯一的要求就是他不要掺和这次竞选。

    张謇手里掌握的农会太可怕了,中国毕竟是一个农业社会。大多数人即便不是农民,也都是农民的儿女。因此一旦动员起来了农民,很可能决定总统人选。

    选举期已经临近,选情可以说比较明朗了,经过这么多年玩这种民zhu游戏,中国人已经慢慢适应了,敢出来投票的人多了去了。基本上不会有人因为投一张票而紧张,蒙面投票的现在早就消失了。

    同时社会上出现了大批专业的调查机构,各大报纸几乎都会发表他们的选情调查报告,通过在街道上随即访问百姓,按照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尽管各自都会有所不同,可是调查结果很清楚,潘训、米青和李富安三人中,潘训和米青相差不多。

    这是跟三人之间的理念有关的,米青已经一条道走到黑了,所以拼了命抓住提高老百姓收入这根稻草,疯狂的扩大财政无限制招募闲散人员,现在国家复兴开发公署已经招募到了5000万人,可谓是全世界最大的雇主了。

    由于国家这么无限制的招募雇员,别说城里的失业劳动力被吸纳一空了,农村中的半就业劳动力竟然都开始再次踏出农村,形成了后世那种农民工群体。如果使用得当,弄好好能通过这种方式完成快速城市化了。

    虽然有人迷信女人当总统是牝鸡司晨,会带来灾害,但抵不上实实在在的收入提高,米青最终保住了50%左右的选票。

    潘训的态度很稳重,他第一还是提教育,他表示中国很多学生其实很优秀,但是因为大学资源有限,100个学生中,只有个位数能够上大学,而往往上不上大学,仅仅在一两分之差,显然贻误了很多人才,但是教育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没有上百年的积累,是无法打造出发达的大学教育的。

    潘训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他如果能够当选总统,他不会盲目扩大目前的大学招生,但是他会通过国家财政推动每年30万以上的留学人员,加上杨子基金支持的20万留学生,每年可以选送50万大学生出过留学,这样就能解决中国大学资源不足的局限了,同时每年进入大学的学生,将第一次超过80万,从而超过美国的60万,成为世界第一大学知识国。

    打造世界第一的知识精英,这是潘训的竞选口号,赢得几乎所有有学生的家庭的支持,但他只得到了20%左右的支持。

    李富安则继续宣扬强国论,尤其是抨击米青政府,在苏俄连毒气弹都使用的情况下,竟然不敢出兵制裁,他表示如果他能够当选,一定出兵维护国家的理由,将苏俄军队赶出对中国至关重要的西伯利亚地区。

    李富安的言论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支持,虽然他没有提杨潮,但是大多数杨潮支持者还是看好李富安,因为只要打西伯利亚,就是帮杨潮的大忙,那些老一辈讲感情的传统精英阶层,年青一代崇拜强者的民族分子,都是持这种思想。

    但是光凭借一个民族分子支持,显然无法撑起李富安的前程,就跟潘训得到有临近大学的学生家长和一部分始终对教育很重视的人的支持,却都只能得到20%左右的选票。

    还有10%左右,是表示不会去投任何人的票的。

    这些统计各家报纸都有所差别,但是大体都差不多,表面上看起来,米青遥遥领先,可实际上,这只是城市人口的调查,所以张謇的农会势力,就显得越发重要了。

    说到底农村人口占一大半,经济危机前,中国城市化才30%左右,结果经济危机爆发,顿时就将城市化打掉了三分之一,真是脆弱的城市化。

    所以农民支持谁,基本上就确定谁能当总统了,可张謇公开站在了潘训一边,没有留任何余地。

    这样严重的政治形势,让杨潮不得不犹豫,是不是他得站到前台,亲自出马了。(。)

第六百二十五节 川江号子() 
第180票。

    ————————————

    张謇死活说不通,杨潮都苦劝了两个多小时了,当年将农会交给张謇,就是认为张謇这个人不但重视农业,在农业资本中颇有影响力之外,也有丰富的经验,最重要的是杨潮认为张謇是一个有大局观的人,不至于做出让自己头大的事情。

    但是杨潮忽视了,张謇跟潘训一样,是一个有自己du立思想的人,他的很多想法,都跟杨潮不一样,而且双方互相不认同,张謇在某些方面认为杨潮太功利,杨潮却认为张謇太理想。

    这种有自己du立思想的民主精英很可贵,但有时候真的很讨厌,因为他们也很固执,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坚定的相信自己的思想,这种人的思想很难改变,即便用马教理论来熏陶,也改不过来。

    可是为什么他会跟潘训站到一起呢,潘训可比杨潮功利的多,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式传统知识精英,满脑子的阴谋诡计,没有任何节操,不讲任何规矩,只讲权谋,只看结果,杨潮认为他跟潘训是两路人,可这两路人偏偏走到了一起,还拧成一股绳,怎么都分不开。

    扯了两个多小时,杨潮总算弄清楚了,张謇其实跟潘训的私人关系很好,原因很简单,潘训极其重视教育,张謇偏偏也是。但米青和李富安也不可能忽视教育,他们之间的理念,只有极微小的偏差而已。

    所以这不是决定性原因,决定性原因是,张謇对米青很不满,至于李富安张謇就没把那种民族主义当回事过。纯粹认为是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年轻小辈。

    对米青不满的原因是米青不顾财政,疯狂的推行赤字招募国家雇员,当然张謇也不是食古不化的人,他也知道失业的工人可怜,必须得到救助,为此让他捐出家产都愿意。可是米青做的太过分了。

    张謇认为,给城里那些失业者提供救助就可以了,结果米青没有上限,来多少要多少,很多懒汉去混工资,连报纸都在报道这种事米青都不顾,而且还在扩大,这让张謇觉得,完全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而赌上了国家的命运,甚至说不好听是拿国家的钱,在给自己买选票。

    张謇认为,国家复兴开发公署维持3000万的雇员就顶天了,完全吸纳了城市失业者,那些平时在农村就懒懒散散的人,不愿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