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5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是基洛夫发言中,获得代表的掌声,竟然比史大林的掌声还长,这不得不让史达林担心他的威望的问题,这意味着人心开始倾向基洛夫,幸亏这不是基洛夫跟他精选,否则投票的结果他还能不能当选都是问题了。

    在内部政治如此让人不安的时候,史达林其实已经不想跟杨潮打仗了,在他看来,目前局势如此不利,战争赢了还好,万一输了,他就只能下台,他下台不要紧,他会有什么结局却想都不敢想,他是怎么对付政治对手的,他倒台后那些人肯定会加倍报复回来。

    这就是野狗,总是用最惨烈的心思在想自己的对手,因此采取的手段极为残忍。

    史达林认为,一旦他倒台,他的政治对手肯定会剥夺他的名誉,他的地位,会让他遗臭万年,最重要的是,他的政策,他的五年计划,也就完蛋了。

    尤其是后者,对于史达林最为难以接受,作为一个革命者,他是不怕死的,甚至不怕背负臭名声,但是他的政治生命,他的政策却决不允许别人更改。

    而这时候美国人那边传来杨潮希望停战的声音,真能让史达林不惊喜,简直就是意外的惊喜,其实史达林之前对西伯利亚的局势是十分担忧的。

    原因很简单,杨潮就任中国总理,同时还是俄罗斯帝国的总理,虽然受到了西方很大的批评,但是史达林却感受到了切实的压力,之前一年他一边跟杨潮较劲,一边努力维持着中国的中立,但现在杨潮当了中国总理了,这还怎么维持?

    他已经做好了最好的打算,那就是一旦中国介入,他决定放弃西伯利亚,将军队收缩回乌拉尔一带,尽最大可能保住库尔干,并且有机会的情况下,以中国在秋明的驻军为人质,威胁中国。

    可没想到这时候杨潮突然收缩了,表示愿意停战,尽管史达林对此十分怀疑,可是他愿意一试。

    不过作为野狗,贪婪是本性,所以他提出了让人难以接受的条件,他等待对方讨价还价,史达林的底线是,在中国不介入战争的情况下,可以允许对方收回托木斯克,而苏俄得到秋明油田,双方以新西伯利亚划分占领区。

    可没相对对方还了一个让他都不敢相信的价格,对方只要求他退出泰舍特,他都有些怀疑对方的诚意了,但是在美国人的再三保证下,他还是决定试一试。

    野狗是没有相信同伴的能力的,史达林有理由怀疑杨潮的诚意,因为换做他就打算这么做,如果他提出这样的条件,那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他不打算遵守,打算哄骗苏军撤出泰舍特后,找理由将战争继续下去。

    可是美国人却很相信杨潮这种任务的诺言,这是宠物狗之间的信任,是自己吃肉也能容忍同伴啃骨头的包容。

    但野狗的世界观中,同伴多吃了一口,他们就有可能饿死,因此为了一块肉,一块骨头,甚至为了一坨屎,都随时会做好以性命相拼的准备。

    因此当协议在华盛顿签订后,史达林依然命令部队随时做好战斗准备,他担心杨潮在占领了泰舍特后,会随时打过来。

    但是让史达林惊讶的是,杨潮不但没有打过来,反而宣布裁军了。

    沙皇骑士团宣布将军队缩减到3个集团军,30万人,将裁撤70万军队。(。)

第六百四十七节 裁军() 
杨潮跟史达林的和解,不止是西方人关注,中国更是惊掉了一地下巴。

    连潘训对杨潮的收缩都显得无所适从。

    连连叹息“壮士断腕”。

    潘训自认他没有这种魄力,花了几十亿两,打了一年多,死了几十万人,最后在场面并不输给对手的情况下,割让了九成的领土,虽然杨潮口头上声称只是停战,可潘训觉得沙皇恐怕在难以收回那些土地了,除非苏俄遭遇剧变。

    杨潮才不管外界如何解读他的行为,反正他现在只是一个劲的嘴硬,对外界宣称沙皇从来没有放弃过一寸土地,只是沙皇陛下不想看到太多的伤亡了。

    同时展开裁军活动。

    为什么要裁军?

    养兵花钱是一个原因,留太多外国人在沙皇的土地上让人不安也是一个原因,但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让苏俄放心,放心大胆的去进行建设,增强实力对抗纳粹,杨潮真是为史达林操碎了心。

    裁军可不容易,比招兵更难办。

    这些人可是正经的骑士,沙皇骑士团的成员,当年招募的时候,承诺战后给他们每人一千俄亩土地的,一俄亩差不过是一公顷,15亩地,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沙皇过去的统治区虽然广大,也只是地理上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可是早就割让给了中国。

    那么西、中西伯利亚有多大面积呢,西西伯利亚平原只有260万平方公里,中西伯利亚高原是350万平方公里,两者加起来610万平方公里,大不大,很大。比世界上九成的国家面积都大。

    可是够不够,不够,因为610万平方公里,折合6亿俄亩左右,只够60万人分的啊,而且许多地方还是不可能分封给这些骑士的。比如那些油田和矿山,比如那些世代都有农户耕种的土地,还有那些战死贵族的庄园也不可能收回来,占据绝大部分的高寒地带的森林也不适合分给骑士,能分的骑士也就只有少部分平原地带的农场和牧场,耕地算下来连两千万俄亩都没有,牧场多一些也不过两三亿俄亩,这些土地加起来也不够30万人分的。

    可是需要分到土地的骑士有多少呢,战死的20多万人杨潮不打算赖账。会给他们的家人保留这份权力,另外还有即将退役的70万人,近百万人需要得到土地,哪里去找?

    就算没有失去领土之前,也没有足够的地方给他们,现在沙皇的领地缩水的厉害,就更不可能给他们了。就算将伊尔库茨克周边那些不合格贵族的封地都收归沙皇,可也远远不够分的。

    因此可以说。杨潮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给这些人土地。本来就不多的土地那是留给中国人的,废了这么大劲,不过是要削弱俄罗斯民族的人口,说白了,也只是为了自己的脸面,要是他能像史达林那样冷血。或者像阿道夫那样疯狂,搞搞屠杀什么的,就都解决了,可他做不到啊。

    于是只能用这种方式,在事实上。消除俄罗斯民族在西伯利亚的构成比例。

    至于失去的土地?

    杨潮可不认为西西伯利亚失去了,他认为那只是借给史达林,让史达林帮他建设几年,等纳粹兵临城下的时候,他随时都会拿回来。

    但不给土地,这些骑士能答应?即便他们愿意,杨潮还不愿意呢?当初为了招募士兵,他是赌上了他所有的个人名誉,他的名誉是无价的,他是世界银行业巨头,是传奇政治家,可不是史达林那些暴徒出身的家伙,他的名誉可是金子做的。

    于是杨潮指挥沙皇政府,也不说不给骑士们土地,只是很抱歉的告诉他们,因为战争没有打赢,所以暂时没有土地分给他们,但是他们的骑士封号可以保留,作为补偿,如果有人愿意放弃庄园,将得到1万两的巨款,1万两现在可是相当于2。5美元呢,2万五千美元,对全世界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笔巨款。

    不但是给退役的骑士,还给那些战死的骑士同样发下去,他们当初应募的时候,杨子银行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可都详细的保留着他们的信息呢,他们的名字、家庭住址、家人等等,很容易就能找到他们的家人,然后在当地政府的公证下,让他们的家人选择,是要2。5万美元呢,还是要土地,要美元马上就开支票,要土地的话,那就得必须等将来沙皇收回自己的领土之后了。

    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要现金,尤其是对那些战死骑士的家属来说,西方人没有东方式的大家庭,一个年轻壮劳力的损失,往往就会让一个家庭陷入困境,对这些家属来说,选择能立刻支付的金钱,还是要一片现在得不到,将来也未必能得到的西伯利亚苦寒土地?这不是一个难以选择的问题。

    通过此事,全世界对杨潮的慷慨都充满赞誉,因为在绝大多数国家,2。5万美元,就是在他们国家,都能买下1千俄亩的土地了,而且是可耕种的良田,像美国这种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大危机期间,2。5万美元,甚至能买下10万俄亩的一片大农场。

    因此不但没人对此提出批评,相反而幸灾乐祸杨潮做了一场亏本的生意,为此他将支付将近100亿美元的现金,相当于250亿美元,得到的,却不过是伊尔库茨克周边几百公里的区域的苦寒之地。

    同时也让人感慨杨潮的豪富,当之无愧世界第一富豪,但经此一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杨潮即便没有破产,也离破产不远了。

    “是的,绝大部分财产都没有了。”

    杨潮也公开承认自己行将破产。

    他的财产是可计算的,战前他只筹措出了200亿左右的现金和债券,战争期间消耗了50亿左右,这次又支出了100亿左右,那就只剩下50亿了,可这50亿,在可见的未来,还要维持沙皇骑士团剩余30万骑士的开支,基本上如果没有大的进项,未来几年内,杨潮就会破产。

    一时间,杨潮成了一个受人同情的人,甚至中国籍的士兵都发出了放弃佣金的号召,决定不要杨潮给的遣散费,但是杨潮严词拒绝,坚持给每一个为沙皇战斗过,流过血的骑士以体面的遣散费。

    为此他不惜破产。

    但他没有破产,也不可能破产,因为他借此维持了信誉,信誉又是一个银行家最大的财富,比拥有黄金,更有价值。(。)

第六百四十八节 抵押皇宫() 
在巨额遣散费的作用下,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平静的解散了60多万沙皇骑士。

    留下的30万人,都是杨潮的狂热支持者,比如朱开山那样的军官。

    借助这些狂热的支持者,杨潮算是彻底控制了沙皇政权,虽然这个政权现在十分凄惨,伊尔库茨克加上周边地区,总人口加起来不过80万人,其中30万都是军人。

    除去军人之外,伊尔库茨克就占据了20万人,胜于的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周边的乡村,是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俄罗斯农民。

    而且即便躲过了这次战争的幸存者中,也绝大多数都是妇女、老人和小孩,其中女人占了30万,老人占了10余万人,俄罗斯的未来,那些未成年的孩子,还不到10万人,作为一个民族,俄罗斯民族在西伯利亚几乎丧失了未来。

    就这还是因为大量西西伯利亚地区的人口逃到伊尔库茨克一带的原因,原本这里生活的本地人数量,甚至都不到30万,俄罗斯人不但失去了民族的未来,连本地化的社会关系,也彻彻底底的丧失了。

    可即便只有这么点人,也不容易养活,让他们活下去没有问题,这里的土地足够养活这些人的,可问题是人不能光吃饱就行,他们还需要穿衣、住房,哪里有足够多的钱养活他们呢。

    过去伊尔库茨克虽然是首都,可是在经济上,全靠西西伯利亚的资源在支持,现在石油没有了,铁矿、煤矿没有了,连劳动力都没有了。经济除了崩溃,就没有别的可能。

    战争刚刚结束,就出现了大量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