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样定下来了。

    詹天佑又跑去潍县测绘了几个点,决定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暂时先按照杨潮提供的那十多份不同比例的地图施工。

    于是立刻在潍县招募工人,开始划线,挖掘沟壕,填上鹅卵石、砂砾、石灰、干土等,将基础先打起来。

    同时詹天佑已经计算出六百公里烟济铁路的估价,大概需要两千万两上下,这意味着杨潮提供的三千万两银子还有一千万两可以作为运营经费。

    杨潮的第一笔二十万两金币已经送到,同样存到汇丰银行,将汇票交给詹天佑。

    詹天佑早就通过越洋电报跟他在美国的同学、老师们联系起来,动用他们的人脉,同时也跟在华美国洋行进行了联系,经过对比之后,詹天佑决定跟美国在烟台最大的美孚洋行,清美洋行,以及上海的花旗央行组成一个洋行团,来融资和进行代办美国物资。

    詹天佑跟这些人谈判,已经取得了一个不小的优惠,他打算烟济铁路全部使用美国筑路工具、并且购买美国钢轨铺路。

    得到杨潮第一笔钱之后,詹天佑立刻向极大洋行组成的财团支付了第一步预付金,要求他们三月前将所用筑路设备送到中国,并且运来第一批钢轨。詹天佑打算工具和铁轨一到,立刻就开始在烟台和潍县同时铺轨,今年计划完成五十公里的铁路施工。

    明年施工进行顺畅后,将能修筑一百公里以上,后年至少达到一百五十公里,基本修通烟台到潍县的铁路。再用一年半修到济南。五年内就能通车。

    詹天佑的工程进度安排的井井有条,一个个赶来汇合的同学组成了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同时招募来了上千的闲散劳动力进行前期施工,又有杨潮的黄金支持,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东风会带来美国的设备和钢轨。

    但是詹天佑动作太大了,引起了德国人的注意。

    德国人派人去潍县秘查了一番,立刻就怀疑中国中国人在潍县修铁路,他们高度重视此事,立刻传会国内。

    德国外务部立刻就向清政府发来措辞强硬的照会,要求清政府解释在潍县的修铁路行为,德国人实在是太霸道了,清政府虽然答应他们修胶济铁路,但是没说自己国内不能修了啊。

    此时主持外交的袁世凯向德国人进行了解释,说朝廷准备修筑一条从烟台到济南的铁路。

    这一下子就让德国人炸开了,他们发出了强烈的抗议,表示清政府修建到济南的铁路,将大大影响德国人胶济铁路的利益,要求清政府收回这一错误的行为,否则德国不介意使用武力。

    面对德国人的威胁,清政府一下子就慌了,接连电令杨潮跟德国人沟通,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且告诉杨潮,如果实在不行,铁路就不修了。

    不修了?

    杨潮折腾了这么久,不修了,就算清政府答应,杨潮也不能答应。

    立刻找人查国际法,发现中国是有权在自己的土地上,修筑一条自己的铁路的。清政府跟德国人签订的《中德胶澳租界条约》中,关于铁路部分甚至有“中、德两国自行商定此事;惟所立德商、华商公司,造办以上铁路”,等字样,表示就是胶济铁路中国商人都有权力参与,更何况自己修另一条铁路了。

    德国人签订这个条约之时,也是迫不及待想让清政府签字,好把肥肉尽快吃到嘴里,同时也不得不顾及国际法规和德国的形象问题,因此条约内容中,其实并没有特别霸道蛮横的词语。

    杨潮发现其中并没有独占权,虽然列强间已经达成了一系列妥协,包括划分在中国势力范围,互相间不侵犯对方利益,但是那是他们之间的默契,甚至连文字都没有留下,真要耍流氓谁也奈何不了谁。更不用说约束中国了。张作霖后来不是在东北修建过跟南满铁路平行的铁路来跟日本人竞争吗,张作霖做得,杨潮就做不得?

    所以杨潮打算据理力争,立刻从上海雇了一个美国律师,让他作为顾问,然后杨潮跟德国人积极的交涉起来。

    同时将这件事闹到国际社会上,通过各国的报纸刊登中国的权力主张。

    德国人立刻表达出强硬的态度,表示将去年刚刚服役的战列舰巴巴罗萨号开到青岛。

    清政府立刻就慌乱了,载沣亲自发了圣旨,要求杨潮暂时停工,在跟德国人交涉成功前,不得进行施工。

    杨潮上折子阐述观点,却只得到一个以大局为重的回复,让他不得不装了一肚子气,把载沣给他的玉如意都摔碎了。

    同时杨潮也只能认清现实,跟德国人继续交涉,但是并没有停工,反而让詹天佑加紧施工,表示朝廷和洋人哪里,都有自己来扛。

    “我们要求贵方立刻停止侵害德国利益的举动。”

    “我方并没有侵害德国的利益,我们只不过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修建一条中国人自己的铁路而已,与任何国家的利益都没有触犯。”

    杨潮跟德国新任总督奥斯卡·冯·特鲁泊据理力争,同时请求袁世凯在北京个德国领事齐默交涉。

    特鲁泊很轻蔑了哼了一声,嘴边两撮向上翘起的胡子都颤抖起来。

    “据我所知,贵国的烟济铁路,采用全套美国设备和材料,这叫你们自己的铁路?”

    杨潮道:“我不认为采用美国设备,还有铺设美国的钢轨,与我国自主建设铁路有任何影响。”

    特鲁泊冷笑道:“难道贵国不聘请美国技术人员?”

    杨潮针锋相对:“难道你以为我国自己的技术人员不具备修铁路的技术?”

    特鲁泊耸耸肩:“这难道不是一个公理吗?”

    杨潮腾地站起来:“我可以这么认为,如果我方不使用任何一个外国工程师,完全凭借自己的技术能力来修建铁路,德国就对此不做无礼的干涉吗?”

    特鲁泊轻蔑道:“我觉得阁下没有必要跟我谈论这个问题!”

    杨潮瞪着他:“你就说是或者不是?”

    特鲁泊冷笑道:“如果你非要不留余地的话,我可以说是!”

    杨潮道:“那好,你等着吧,很快就就知道了。”

    果然很快,杨潮就将此事捅到了报纸上,表示德国人拒绝任何国家参与中国的烟济铁路修建,除非中国人用自己的技术力量。

第五十九节 争气路() 
此时国际外交形式也在向着中国有利的一面发展。

    英国人表示,为了应付远东可能出现的危机,他们也将调派一艘战列舰到威海。

    美国人更是向德国提出了严正抗议,抗议德国人干涉正常的商业往来,有损美国的利益,并且违背了列强间签订的关于中国的一系列条约。

    德国人则以跟英国签订的划分铁路修建范围条约,以及划分在华利益范围条约为依据,表示山东是德国的重大利益范围,英美应该遵守德国在山东的利益。

    美国人表示他们并无意侵犯德国利益,希望德国不要干涉正常的商业。

    英国人表示,他们尊重德国在山东修建铁路的优先权,但是认为烟济铁路是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铁路,与英美以及西方各国都没有关系,是正常的商业往来,希望德国人不要破坏列强在华行为准则。

    法理上德国完全是吃亏的,可是他们太关切山东利益了,青岛则是利益的核心,是他们在东方的支点,此前中国人扩建烟台港他们实在找不到理由,因此在这次铁路修筑问题上,直接爆发了。

    但是没想到遇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德国人最后迫于无奈,对外宣布,他们反对的,不是正常的商业往来,而是反对列强干涉德国在山东的特殊利益诉求,不接受任何国家,任何势力,以任何形式介入山东事务。

    同时宣布,德国人并不反对中国人在山东自行修建铁路。

    德国人的这一表态,杨潮立刻就敏锐的抓到了。

    以此为依据跟德国人交涉,并且拉着报社媒体,邀请大家去采访,表示烟济铁路的工地上绝对不会出现任何一个洋人。

    早就被这次危机点燃的媒体,蜂拥向烟济铁路的工地,果然发现都是中国人自己在施工,这件事传到西方,让德国人的干涉显得十分无礼,颜面扫地,德皇将外交大臣痛骂了一顿,要他尽快解决此事。

    于是谈判进程加快了,德国人表示他们不反对中国认自办铁路,但是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为了防止其他国家觊觎山东利益,确保德国在山东的特殊权益,他们希望中国政府做一个保证,第一不使用任何其他国家的技术力量,第二关于设备及材料,必须全部由德国供应,只要能做到这两点,德国政府将放弃干涉烟济铁路。

    杨潮十分痛快的答应了下来,因为这一条是<;胶澳租借条约>;中规定的,德国人提出这个要求,是引用了条约第三项内容:

    “山东全省办事之法,在山东省内如有开办各项事务,商定向外国招集帮助为理,或用外国人,或用外国资本,或用外国料物,中国应许先问该德国商人等愿否承办工程,售卖料物。如德商不愿承办此项工程及售卖料物,中国可任凭自便另办,以昭公允。”

    该条款规定了,山东省办理各项事务,如果需要用到洋人的时候,必须优先考虑德国,贷款得优先找德国银行,修路得优先德国铁轨,设备得优先德国制造,这就是所谓的特权,就是所谓的划分势力范围,用条约的形式,锁定山东是德国享有特权的地区。

    因此杨潮没有拒绝的资格,除非推翻这个不平等条约。所以很快跟德国人签订了草约,双方共同保证,中国将自己修建烟济铁路,并且完全采用德国设备和材料,但是已经达成的协议依然生效。

    同时跟美国洋行表示,第一批物资之后,放弃后续采购计划。如果美国人打算以此追究的话,中方愿意负担合同条款上应付的责任。也就是违约赔偿问题。

    意外的是美国人并没有就此提出赔偿要求。其实杨潮是打算当美国人正式提出后,他将引用不可抗力条款的。结果美国人表示十分理解中方处境,并对此报以同情,向外界宣布不要求中国支付赔偿金。美国此举跟德国的蛮横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国际社会上受到了很高的赞扬。

    杨潮跟德国人达成协议后,载沣和朝廷这才松了一口气,同时杨潮大大出了一把风头,不但在中国露了一把脸,甚至已经让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看到他的名字,尤其是在中国,已经有好事者将杨潮比喻成大外交家,比喻成接任李鸿章的最合适人选,就差在拉出一个东方俾斯麦二代的称号了。

    但是比杨潮更出名的,则是这条还没有铺设一寸铁轨的烟济铁路,报社纷纷报道这条铁路,洋人报纸对中国人自主修建铁路的魄力进行了赞扬,但是纷纷怀疑中国人的技术能力,中国报纸则大加宣扬民族情绪,鼓励烟济铁路的工程人员,要他们做个好样来给洋人看看。

    谁也没有想到,烟济铁路还没有铺轨,就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的焦点。

    “我早就说过了。这是一条争气路。现在不是也是了,全世界都看着呢。诸君多努力,勿要洋人看轻了我中华。”

    不需要杨潮多鼓动,詹天佑等人此时已经热血沸腾了,尤其是詹天佑据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