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5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陪审团。还得有证人。

    走私案是发生在西北的,当然得传唤当地的证人。

    斋桑泊一带的居民。

    让人意外的是。有蒙古人,有汉人,竟然还有俄国人。

    蒙古人和汉人都是男人,俄国人在大多是女人,俄国女人是这些中国男人的老婆或者小妾。

    事实上,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过去张作霖的手下。一个个年纪也都跟张作霖差不多了,跟着张作霖从东北,从蒙古,到了新疆的斋桑泊,以他们50岁以上的年纪。显然都不可能留在军中了。

    他们早都退役,却选择定居在了那里,圈占一块土地种地,或者养马,自在惬意。

    传唤证人之后,法官让他们向祖宗发誓,所说的话都是真话,西方人向圣经发誓,这招到了中国就不灵了,最先是香港的英国法官,他们发现,中国向圣经发誓后,哪怕是一个教徒,也是满口谎话,可是一旦向祖先发誓了,尤其是发了刨祖坟之类的誓言,那往往就不会讲假话了。

    可是这一次,无论法官怎么问,这些人就是一口咬定,张作霖没有参与走私,对走私的事情根本不清楚。

    传唤晋商后,那些走私商人被抓了一大批,他们肯定是逃不脱的,只能通过配合来减刑,不过他们也不敢说直接跟张作霖有关系,他们老实交代了跟他们接头是哪些哪些军官。

    张作霖身为军长,当然不可能直接跟这些商人接头,肯定是他手下的人出面的,不但是出于安全,也是一个身份的问题。

    法庭继续传唤张作霖过去的手下,这些人有的已经退役,也咋斋桑泊定居了,他们很痛快的承认曾经保护过商人走私,表示只是为了换口酒喝。

    谁都没想到张作霖的手下如此讲义气,简直就跟上海的青帮一样了,上海青帮之所以现在还存在,就是因为他们在犯罪,可总能找到替罪的,要谁死,抽签决定,死士杀人,然后认罪,绝不牵连别人,决不供出老大,而他们的家人则有人养,如果叛变,那么不但自己死定了,而且家人还要受到牵连。

    张作霖现在就等于手下们替他顶缸了。

    手下们的义气,让法庭无法找到任何对张作霖不利的证词。

    可是这时候,张作霖突然骂起来:“你们这群龟孙子,老子好汉做事好汉当,都是老子做的,横竖不过一死,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二十年后老子还是一条好汉。”

    没人想到,张作霖这时候反而认罪了。

    控方律师连忙确定,询问张作霖如何作案,如何分赃等等,他要抓住这个机会。

    但是辩方律师也不是泛泛之辈,而是张家花钱请的大律师。

    “反对。控方律师正在诱导我的当事人,我当事人现在的心情有些失控,我要求法庭暂时休庭。”

    法官同意了律师的要求。

    休息厅,大律师反复叮嘱张作霖,告诉张作霖,如果他的手下们把所有罪都认了,最多判几年,如果他被判刑,直接就是死刑。

    但张作霖反而跟律师吵起来了,表示他不怕死。

    再次开庭,张作霖依然一口咬定,就是他做的,并且直接交代,当年就是他私下放任晋商和俄国人相互做买卖,然后从中抽成。

    法官再三询问,张作霖都很确定。

    大律师立刻道:“我的当事人为了保护他的部下,所以才将这些莫须有的罪名都放到了自己的身上,我希望法庭和陪审团不要将这些口述作为有效力的证据。”

    但是法官驳回了。

    大律师又要求提请其他的证人。

    几个俄国女人。

    “我想请问你们,你们为什么会到新疆,是什么时候到的新疆,而又为什么会嫁给这些中国人?”

    俄国女人如实回答,她们是******的时候逃到新疆的,是因为饥饿,不逃就要饿死,嫁给中国人也只是为了吃口饭。

    这些在中国不是什么秘密,报纸早就刊登过无数照片。

    当年******时候,富农、资本家出身的家庭最为倒霉,弗拉基米尔的手下带着枪到乡下去抢粮,他们这样的家庭是首当其冲,别说种粮了,就是耗子能搜走的都要搜走,不跑就只能饿死。

    可是边境地区是有走私,但问题是他们没钱啊,所以女人,尤其是漂亮女人,身体就成了唯一的资本,要么委身,要么死的情况下,很多人别无选择。

    大律师又问:“那你们考虑过回去吗?”

    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但是所有女人都无一例外的否认,因为现在苏俄依然在饿死人,在这个政权执政的前50年间,平均每隔十来年,都会来一次饿死人的饥荒,1921年,32年,46年都出现了饥荒,就算每次都能找到原因,比如21年是列强干涉,32年是自然天灾,46年是二战影响,那么至少说明这个政权的抗风险能力太差了,还不如隔壁的波兰,也不如沙皇时代,那么这个政权存在的意义在哪里?进步性又在哪里?还敢号称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

    大律师不关心这些,他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他诱导出了苏俄依然在发生饥荒的问题。

    接着他突然拿出了一沓相片。

    “各位,这是苏俄饥荒的照片,我想给各位看一看,印证一下这些证人的证词。”

    大律师很聪明,他们这么解释,就让他的行为变得正当,否则反方律师很容易给他安一个与本案无关的由头,制止他传阅照片的行为。

    陪审团一一看过那些照片。

    同时大律师继续陈述:“众所周知,短短几年时间,苏俄已经发生了两次饥荒。这是人道的灾难,我不想去评价他。但是各位尊敬的陪审团,我请你们想一想,如果那些可怜的,逃亡到了边境地区的灾民,却因为我们军队的严格阻挡,最后饿死在了苏俄境内,这是不是不仁?漠视甚至阻挡友邦的灾民求生,这是不是不义?如果我们的法律在助长不仁不义,那么我请问我们的法律还有正义可言吗?”

    空方律师终于开口了:“抗议,对方在用感情来影响陪审团的客观判断。”

    法官:“抗议有效。”

    大律师结束了诱导,但又开始询问几个证人,他问那些俄国女人,问她们参与走私的商品主要是什么,其中有没有粮食。

    女人说有。

    他又问,粮食是走私给苏俄官方吗。

    女人说是给老百姓吃的,因为很多人都要饿死了。(。)

第六百六十五节 道德战胜法律() 
这是对张作霖走私案的审判,但大律师不为张作霖辩护,甚至不为走私案本身辩护,反而

    最后陈述的时候,他说道:“没错,边境地区存在着大量的走私行为。但是为什么我们跟朝鲜边境没有这种走私行为?我们跟俄罗斯帝国的边境,也没有这种走私行为?唯独在西北的边境,在跟苏俄接壤的地方,充满了这种走私行为。为什么?

    因为合理。因为苏俄禁止他们的百姓跟我们的百姓自由贸易,但是他们的百姓不贸易,就没有饭吃,连种子都被他们的官府收走,他们难道没有理由想方设法从邻国得到粮食吗?难道他们就活该活活饿死?

    你们挨过饿没有,我想你们可能有人还记得,辛亥年的时候,上海青帮到处打家劫舍,说是革命,那时候买不到吃的,你们也许饿过几天。可是你们能理解那种不是饿几天,而是直接饿死,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情形吗。

    我这里还有许多照片,我都没有拿出来给你们看,因为我怕大家晚上会做噩梦。古书上常讲,‘天下大饥,易子而食’,我过去不信,因为虎毒不食子,但现在我信了,因为很多苏俄的老百姓不是易子而食,而是直接吃了自己的子女。”

    说道这里,大律师都哽咽了,喘息了许久,才终于抬头,用红红的眼睛瞪着众人。

    “大家说说,我们在这里干什么,审判这些给饿死的人送去粮食的走私贩?如果他们今天被判有罪,那么我敢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罪。尊敬的陪审团,你们身份尊贵,你们就是法庭上的议会,你们嫉恶如仇,对罪恶毫不容情。但是我要说的是,如果今天我们判决了他们有罪,这不是司法的正义,这是死法制度的耻辱,是我们每个人的耻辱。苏俄人民的鲜血,将浸透这样的判决书。”

    控方律师多次想打断大律师,想出口反驳,但是却突然没了勇气,他都被说服了。

    最后年轻的控方律师只做了十分单调且显得无力的陈词,他只是要求法官和陪审团,务必立足于法律来进行判决,务必要考虑到法律的尊严。

    面对张家高价聘请的大律师,他没有经验,这不怪他。这就是自由世界的法律体系,有钱人才能买得到最多的公道。因为凡是有经验的律师,没人愿意拿着非常一般的薪水,留在司法体系之中服务。他们更愿意在律师事务所里,拿着高薪,为最有钱的人服务。

    在决议厅中,法官将陪审团召集在一起,跟他们详细的解释法律条文,对他们进行法律专业引导,告知他们法律对走私的明确相关规定。

    可是最后陪审团还是依然一致裁定,这一次西北走私案无罪,他们有权决定有罪或无罪,但是定刑是法官的权力。

    可他们宣布无罪了,法官也就没办法判刑了。

    法官可以裁定陪审团的判定明显有违法律,从而不接受陪审团的裁定,重新选择陪审团,但这需要勇气,很显然这个法官缺乏这样的勇气,如果他是从革命时代走来的,是伍廷芳那样的法官,或许会这么做,可是他是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法官,他怕受到社会的责难,受到良心的谴责,所以他不敢。

    最后判决,张作霖走私案不成立,不但他无罪,其他走私贩也被当庭释放。

    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这样的判决,甚至可能造成一个可怕的结果,那就是西北边境的走私合法了,任何人都可以去哪里跟苏俄人走私,只要不被苏俄抓住,他们就是无罪的。

    同时对于中国的司法制度的严谨性产生了质疑,确定一个人是不是有罪的,到底是百姓的平叛,还是法律的条文?如果法律条文,跟人民的认知冲突,到底以哪一个为准?

    这些问题人深思,也被问到了杨潮面前。

    杨潮此时在营口,也在判决一场官司,不是法律官司,而是行政问题。

    原因是营口坠龙问题,去年这里离奇的出现了一条龙,先是活着,后来死了,活着的时候当地百姓见过,死后才被媒体注意到,结果引起了争执,奉天很想把腐烂后的龙骨拉回沈阳建立一个博物馆展览,但是营口不同意,他们要自建博物馆,奉天认为他们是省城,将龙带到奉天展览,更能吸引人们观看,营口还想用这条龙来给他们增加人气呢。

    所以争执不下,杨潮就决定亲自来调和。

    但是他们争执不是一天两天了,杨潮为什么偏偏这时候来调和,为什么在张作霖走私案审判的时候来调和,当然不是巧合,而是有意为之。

    营口坠龙本就是一件热议的事情,吸引了广泛的社会注意力,此前被张作霖的大案分走了一些眼球,杨潮此时到这里来,又增加了坠龙事件的影响力,从而能将百姓的注意力从上海审判上转移一些。

    可是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