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第三帝国-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将导致全国各地的田地荒废,粮食产量骤然下降,直接摧毁整个国家的经济基础。

    此外,还有瘟疫横行!

    相较于残酷的战争,刘曜更害怕无情的气候变化!

    那真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管你王侯将相,在寒冷的气候和恐怖的瘟疫面前,不死也要脱一层皮!

    “少主,不好了,庄园出事了!”

    陈群庆的喊声打断了刘曜的思绪。

    “发生了何事?”刘曜见陈群庆脸色铁青,急忙问道。

    陈群庆道:“有三十多佣工今早就腹泻不止,怕是……”

    他的言外之意是担心那些佣工染了疫病。

    刘曜却不慌张,反而平静的问道:“昨日我离开金钟林之前,吩咐你做的三件事,确定按照我说的要求做了?”

    他口中的三件事,一是要求众人用柳枝烧开水放温后泡澡,二是要求众人洗好后全换新衣,三是任何人不准喝生水、不准吃没有煮熟的肉。

    陈群庆斩钉截铁道:“绝对依少主所言!”

    刘曜胸有成竹道:“如此,你便不必担心,他们该是水土不服。”

    “那就好,那就好!”陈群庆先是一愣,然后面露恍然大悟之色,紧接着松了一口气。

    刘曜看了一眼陈群庆腿上的新裤子,又问道:“合裆裤穿着可还舒服?”

    陈群庆很是感激的道:“多亏少主的妙手设计,合裆后的裤子穿起来甚为方便!”

    历史上,秦汉之前,人们穿的裤子是没有裤裆,很像后世的裙子。

    所以,那时人们请客吃饭,都必须双腿并拢跪在地上,让外衣垂下来遮羞,这也是古人以跪坐姿势就餐的由来。

    战国时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才慢慢形成了有裆的裤子。直到魏晋时期,合裆裤才普及天下。

    “既如此,你再订制一些,让庄园和各餐馆众佣工也都穿上合裆裤。”刘曜吩咐道。

    陈群庆“喏”了一声,却没有告退,而是继续禀告道:“禀少主,华先生刚去了金钟林,与他一起的还有身着布衣的张府君。”

    他口中的华先生就是华佗,至于张府君便是益州郡太守。

    刘曜转过身,一边把铁剑递给刘二,一边问道:“几时到的?”

    “约半个时辰前。”陈群庆恭声答道。

    刘曜看着刘二道:“你找两匹马,我们现在就动身去金钟林!”

第18章 烧砖块() 
半个时辰后。

    金钟林。

    刘曜与张府君、华佗见礼之后。

    华佗认真朝刘曜鞠了一躬,在张府君的见证下,诚恳的拜道:“景升仅用九日,便将众灾民或收为餐馆佣工,或庄园雇农,或家中奴婢,让他们有吃有住,不至于沦为流民贼寇,此等功绩,令元化佩服万分!请受我一拜!”

    刘曜急忙扶起华佗,没有让对方下拜成功。

    他见华佗面有不悦,便摆出一副严肃的表情,道:“元化兄长我一岁,小弟不敢受此大礼。古有贤者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无家可归的灾民,我身为士子,哪能置身事外,自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华佗听完刘曜的这番说辞,心中好过一些,否则他肯定还会在暗暗责骂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张府君见刘曜主动给了华佗台阶下,站在一旁接着说道:“本官已上书朝廷,举荐景升为孝廉,最迟三月后便可见到中枢下来的案牍文令。”

    此时的察举制和西汉年间的又有不同,西汉时州刺史或两千石的官员举荐秀才贤良,得到中枢认可后被举荐人还必须赴京接受层层考核,通过考核的才有出仕的资格。

    而今朝廷内政不济,许多制度流于形式,比如察举制正逐渐向“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阶段演化。

    至少,现在张府君举荐刘曜为“茂才”,只需花钱打点,便可不用赴京接受考核。

    “茂才”就是西汉时期的“秀才”,因避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名字才更为“茂才”。

    “府君仁义,请受景升一拜!”刘曜一揖到底,礼拜张府君道。

    张府君左手背在后腰上,右手捻须笑了笑,待刘曜行礼结束,朗声道:“你其实最该感谢的是元化,若非他向本官介绍你们的十日之约,吾亦不知你之才也!”

    华佗红着脸朝刘曜道:“不必谢我,这是你应得的。”

    张府君不愿在这个问题做过多的纠缠,而是指着那些拉着石磙的佣工,好奇的问道:“此时并非农收之时,他们拉石磙碾压谷场作甚?”

    刘曜道:“不瞒府君,我打算建一座窑用来烧砖,压谷场是为了盛放砖坯。”

    “景升还会建造筑房之事?”华佗惊讶道。

    刘曜下意识摸了一下额头,尴尬道:“这倒没有!”

    “哦?”张府君更加好奇了。

    刘曜解释道:“我见金钟林通往城中之路崎岖坎坷,想来雨雪天必定泥泞难行,便准备烧一批砖块用来铺路。”

    张府君与华佗听了刘曜的这番说辞,顿时面露异色,他们没想到刘曜竟然对于道路的要求如此之高。

    当然,在旁人看来,刘曜此等做法属于奢侈。

    “石板的成本该是比烧砖要低些,景升为何不考虑?”华佗还是有点难以接受,在他看来刘曜又不是修建连接皇室宫殿的道路,没必要这样搞。

    刘曜却道:“滇池百姓苦于道路泥泞久矣。”

    他顿一下,道:“府君与元化兄该是认为烧砖成本高,其实我有一设想,或可降低其成本。此番所为,也是做一尝试,若能成功,便可推而广之,便行天下,造福百姓。”

    张府君道:“善!如此心系百姓,不枉吾之举荐也!”

    他言罢,抖了抖手,环视荒野一眼,然后向刘曜、华佗打了一声招呼,在仆从护送下先行离开,回县城去了。

    没了张府君在场的尴尬,华佗身为青年人的心性顿时得到了释放。

    他用力拍了一下刘曜的肩膀,笑道:“你家佣工腹泻我已将他们治好,你打算怎样谢我?”

    “你以为我不知道他们只是水土不服么?”刘曜也笑了道:“如果你真想证明你的医术,还是帮我把那位感染风寒而被隔离的孝子治好吧!”

    他口中的人叫程立,乃是众多灾民之中唯一一位带着老父亲逃难的青年男子。

    根据陈群庆打探到的消息,程立年十七,本是东阿县人,五个月前随其父亲、叔父做阿胶生意行至九真郡,期初是赚了一笔钱,可后来遇到朱达起义,其叔父死于战乱、父亲受了重伤。

    他本人为了奉养伤父,从九真逃难来滇池的途中省吃俭用,数月的奔波劳累,让他的身体越来越差。

    或许是因为成了刘曜庄园雇农后,程立及其伤父有了落脚修养的地方,以至于他精神一松,虚弱的身体立刻染了风寒。

    华佗得意道:“自不必说,刚我已给那雇农开了三副汤药,只需三日便可好转,七天后定可恢复如初!”

    刘曜客气道:“有劳!”

    “‘合伙人’的事还算不算数?”华佗拉住刘曜的右臂,将之扯到一旁,低声问道。

    刘曜故意瞥了下嘴,道:“医馆的事不能急,先等我把庄园修建好,待一切步入正轨。”

    华佗闻言,脸色一沉,寻思片刻后,认真点了点头。

    刘曜说得在理,并非是敷衍,而是真正要付之行动才会如实相告。

    何况,就算眼下去租间铺子开医馆,仅凭滇池县城这点人口,以及华佗的声望,根本就不会有多少问病的病人来寻。

    经过东汉朝廷百十年的经略,眼下西南原居民和移民来的汉人在交流上无甚大碍,但因为地理导致的饮食作息不同,生活习性相比中原腹地依旧有着巨大差异。

    比如,许多人生病,要么自己搞点草药随便治治,要么就是请巫师神婆之类的人来治疗,很少像中原人那样请医师看病。

    单凭这一条,华佗在没有较高的声望之前,要想有所作为,是非常之难的。

    华佗想了半天道:“如此,请允许我从你家少年家奴之中挑几名做药童,还请你在庄园内建一座房子留我居住。”

    他这么说,等于是表了态,愿意先等庄园修好。

    对此,刘曜内心很激动,能得到华佗相助,自然是天大的好事!

    在这个十人伤风感冒必有一人死亡的时代,有了华佗在身边,刘曜觉得数十年后哪怕局部地区出现瘟疫,他相信有华佗与他合力,必定可以将之控制住,不至于蔓延全国,而祸害天下百姓!

第19章 改造世界第一步() 
中国的砖块历史悠久。

    在春秋时代之前,因为烧砖技术的不成熟和时代背景的限制,砖块虽有被统治者使用,但并未被普及。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为了兴都城、建宫殿、修驰道、筑陵墓,才开始大量地使用砖块,据说历史上著名的秦阿房宫中就是使用青砖铺地。

    后来随着佛教在东汉王朝的兴起,用砖建造的佛塔也越来越多,砖块逐渐普及到了千家万户。

    当然,所谓的“千家万户”并不包含穷苦人,即便砖块已经普及,可其造价并不是穷人能接受的。

    纵然是到了民国年间,普通老百姓也不见得就能住得起砖瓦房。

    所以,刘曜构想的砖块路计划推进的并不顺利。

    最初,窑洞烧砖第一窑的成品率太低,只有三成,主要原因是燃料质量差劲,导致火候不到。

    当然,制作砖块的材料不达标也是一个原因,毕竟真正好质量的砖块胚子从制作到成型需要近一年的时间。

    只不过刘曜急需用砖,庄园内盖房子的材料可以先购买,但未来必须要有属于他自己的砖窑厂。

    而且此事宜早不宜迟,毕竟在烧砖的同时,他可以尝试着烧制实验水泥和玻璃。

    幸好滇池县不缺木材,只要钱财到位,不断的烧下去,勉强能用的砖块还是能烧出来的。

    所以,在正式动工的三个月后,刘曜庄园内的砖窑厂才算是彻底成熟,第一批勉强能用的砖块也顺利铺上了路。

    值得一提的是,玻璃被刘曜给烧出来了,尽管只有巴掌大的一小块,虽说极其不规则,但晶莹剔透的模样还是非常令那些匠人震惊的!

    至于水泥,还没有成功问世的迹象。

    一旦水泥烧出来了,就能直接用水泥混合碎石子铺路,还可以配合铁质框架建造城墙。

    可以说,水泥是刘曜改造世界的第一步。

    当然,水泥并不好烧。

    刘曜只记得水泥是由石灰石和粘土等材料混合,经高温煅烧制得,而玻璃是由石灰石、石英砂、纯碱等材料混合,经高温熔融制得。

    大理石就是石灰石,滇池县到处都是。

    石英砂其实也就是石英石的碎沙,和粘土一样很容易搞到。

    纯碱在后世俗名苏打,古代也叫石碱,这个在多山的滇池县同样不难搞到。

    烧玻璃没啥技术含量,只需要燃料的温度和窑洞的密封性达标即可。

    在二十一世纪,很多人用沙子都能烧出来玻璃,尽管不是透明的,但至少有点玛瑙珠宝的韵味。

    秦汉时期的玻璃制作技术大概掌握在炼丹家手里,主要是伪充真玉,或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