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第三帝国-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好没断,否则你免不了要挨军棍了!”

    王越跑到黄忠滑到的现场一看,发现红薯秧只是有点走形,并没有断掉,不由得松了口气。

    “恐怕没这么简单,你看那是什么?!”

    黄忠苦着脸,伸手指着那片被他双肘拄到的泥土,示意王越看仔细了。

    王越蹲下身,也不顾泥泞,用双手轻轻拨开泥土,看见了一块有着紫红色的皮,略有成年人胳膊粗的纺锤形的大疙瘩。

    大疙瘩最前段,有一大片的皮已经烂了,露出了里面浅黄色的东西。

    “这是红薯的果实?”

    王越抬起右胳膊,用小臂揉了揉眼睛,确定没有眼花之后,脸上顿时一喜。

    “鹤龄!快来看,红薯的果实!”

    黄忠刚想说“自己把红薯的果实弄烂了,这下要完了”,还没开口,王越兴奋的呼喊声就在他耳边响了起来。

    唐青犹如闻到血腥味的鲨鱼,双目之中精光一闪,立即向王、黄二人奔来。

    “没错,这是红薯!”

    仔细观察了那个大疙瘩之后,唐青确定无疑的说道。

    在黄忠与王越惊讶的目光中,唐青像一个钻地鼠,开始用他的双手,轻轻将刚才被黄忠压到的那株红薯主根下的泥土刨到一旁。

    很快,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红薯从土壤之中露了出来。

    “这,这,这。。。。。。”

    黄忠与王越已经惊得说不出话来。

    就在两人震惊的同时,唐青越过田埂,到另外一片红薯地里,随便找了一棵红薯,再次沿着其主根,开始刨土。

    与刚才一样,他再次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通过细细的根,连接着主根的巨大红薯。

    “红薯成熟了!”

    傍晚。

    太阳刚落山。

    长安皇宫文成殿。

    朱大鸿守卫在书房入口处,曹操与袁绍一左一右坐在刘曜书桌对面的椅子上,而刘曜本人则坐在他的书桌后面,正兴致匆匆地盯着桌面上的那三个红薯。

    在三人之间的空地上,还有满满两箩筐的红薯!

    刘曜瞅了一眼加起来估摸着有六七斤重的三个红薯,接着双手一推,把红薯朝靠近曹操、袁绍两人的桌边推了推。

    “来,你二人各领一根红薯,且尝尝其味道如何!”

    曹操与袁绍无比激动地站起身,恭恭敬敬行了一礼,然后皆弯着腰各自从桌边上取走了一根红薯。

    唐青派人快马加鞭传送两箩筐红薯的事情,原本属于机密要事,按理说刘曜在接到红薯后,应该要在明天的朝会上让红薯亮相才对。

    可刘曜偏偏没有那么做,反而派侍女传信通知曹操、袁绍他们这两个夜宿中宫的侍中官前来文成殿议事。

    两人几乎同时得到消息,自然同时从武德殿后院的宿舍赶来文成殿。

    经朱大鸿通禀,刘曜点头允许,两人规规矩矩进入文成殿书房之后,瞬间就被眼前的两箩筐红薯给惊到了。

    一直传言说海外仙种如何不同凡响,甚至传的神乎其神,他们早就想一睹其真容。

    现在得偿所愿,怎能不让他们激动?

    再加上刘曜特地命令他们品尝,两人经历如此殊荣,日后传出去的话,他们的地位恐怕肯定又会被人默默抬高。

    “咯嘣。。。。。。”

    “不愧是仙种,又甜又脆,清爽可口!”

    “是啊,从来没吃过如此脆而甜的东西!”

    刘曜听着一声声的脆响,看着曹操与袁绍脸上洋溢着的满足喜悦之色,心中紧张的不得了。

    他害怕两人食物中毒,死在文成殿!

    眼看着曹操和袁绍把洗干净的红薯吃掉了,刘曜转移话题,与他们聊了聊明天封赏唐青的事情。

    半个时辰后,刘曜见两人一点事也没有,心里对红薯真伪的最后一丝怀疑,也顷刻间烟消云散。

    不是他胆小,而是他不能冒这个没必要的险!

    试想一下,万一那红薯只是长相与刘曜认识的红薯一样,实际上却是含有未知毒素的某种植物,又该如何?

    刘曜还未登上帝位,还未让华夏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巅,汉帝国能否再次中兴,称霸全球,镇压万国还是未知数。

    若他一时大意,食物中毒而死,不仅死的窝囊,过去辛辛苦苦十几年的努力就白费了,眼看距离帝位越来越近,若意外而死,岂非功亏一篑?

    “朱大鸿,派人把这两箩筐的红薯按照官职品级,由高到低,依次分发下去,直到发完为止,寡人要让众朝臣们也尝一尝红薯的味道!”

第197章 再建汉帝国1() 
熹平四年,八月二十日。

    随着长安城内众多朝臣吃到红薯的消息传开,刘曜过去提出的海外仙种红薯可使天下百姓永不受饥馑之苦的说法变成了现实,其天命加身的传言也在很多百姓的心中成为了事实!

    当这个消息传到陈王国之后,陈王刘宠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向楚王刘曜上表臣服。鲁王刘虞得到消息之后,也决定臣服于刘曜。他们手下自然有反对派与赞成派,只不过碍于早前楚国借粮救济的情面,两国百姓议论纷纷,那些反对派的声音被天下大势压了下去。

    最终,刘虞与刘宠经过商议之后,同时派使者向长安送去了自愿臣服的信函,且两人也动身前往长安拜会刘曜。

    熹平四年,十月。

    三王再次会晤,面对陈、鲁两王的臣服,刘曜并没有太过高兴,反而却亲自带着两王乘坐四轮马车游览了凉州、并州,让他们亲眼目睹了战乱之地变成乐土的情景。

    待他们回到长安后,刘曜竟然对刘宠、刘虞说:“三王约定既然签订,寡人绝对信守承诺!既然两位有意提前结束协议,那寡人也不好勉强。”

    于是,三王开始派人统计自停战协议签订之日起,至今为止各自国内新增的士人、富人、与百姓人口,就算满百日的幼儿也算人丁。

    为了增加陈、鲁两国的统计效率,刘虞还派了精通算术的人前去协助他们。

    刘曜的意思是让刘宠、刘虞输的心服口服!

    就在三大诸侯国内诸多官员开始进行统计事务的时候,依然留在长安城被楚王刘曜奉为上宾的刘虞、刘宠,时常会与刘曜会晤。

    刘曜把华夏宪章的构思与刘宠、刘虞进行了阐述。

    三年之约的结果便是天意,新的天命之主即是上天所选!

    趁此机会,新的天命之主,与原来两位天命之主的候选人,共同确立一份盟约。

    这份盟约,全天下人必须遵守,包括新皇和他的子孙后代在内,也同样要遵守!

    以后所有的制度法律,都必须遵循这份盟约!

    违背盟约就等于违背天意!

    假如新皇帝和他的嫡系子孙继承帝位者违背了盟约,则意味着他们这一脉违背天意,如此一来,他们也就失去了天命的资格。

    到时候,其他的汉室宗亲、旁支,比如曾经的两个天命候选人一脉的嫡系后人,甚至是平民百姓,都可以举兵推翻旧朝廷,重建新朝廷,换新的天命之主继承帝位。

    新的天命之主必须维持“汉”的国号不能变!

    因为天命在汉,违反这个规定,就等于违反天意,没资格也不可能是天命之主,其他人可以推翻他!

    到时候盟约会由刘曜一方起草,楚、陈、鲁三个诸侯国除国君之外,再各派十名代表,共计三十三人,共议盟约之内容。

    若大多数人同意,那么这份盟约将会成为新的汉帝国与另外两个藩国的宪法,未来新的藩国也要遵守这个宪法。

    “自宗周之后,春秋时楚国实行封君领土之制,结果实力大损,被秦所灭。而后高皇帝立汉,大肆分封,又有各异姓诸侯王叛乱。再往后,孝景皇帝年间,爆发七王之乱,自此以后,历任天子再也没有分封诸侯。即便有所分封,也是以推恩令消弱了诸侯国的权力,却达不到屏藩皇室的作用。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现象,是因为高皇帝当初没有抓住宗周封建的关键点!”

    “关键点?什么关键点?”

    刘曜提出的这个说法,刘宠、刘虞还是第一次听说。

    “君为夏,民为夷!”

    刘曜侃侃而谈。

    “东周之时,诸侯纷乱,然而在西周之时,周王室大权在握,那时诸侯为何不反叛周王室?非不愿也,实不能也!当时我宗周之地不过现在汉帝国疆域的一小部分,其余皆为东夷、南蛮、北虏、西狄所据。之后,秦灭六国,兼并天下,奠定华夏版图。若按开疆之最,秦汉亦没有超过宗周!为何?只因宗周封建,以华夏之君为诸侯,以蛮夷为诸侯国民,用夏君治夷民,繁衍三代人之后,蛮夷之地将成为华夏之土。故而宗周封建,可化夷为夏!”

    “再者,光武皇帝中兴以来,天下太平,但自桓灵在位期间,天下竟然时常发生叛乱,为何?是炎汉福泽将尽?非也!乃是因为天下田亩有限,而人丁滋生无限!光武中兴,太平日久,中原不见战乱已有百余年,丁口滋生之数量已超越孝宣皇帝在位期间的鼎盛数量!随着土地日益兼并,人丁增加,而田亩不足,乃至流民四起,若移流民以至新开之地,既能稳定新领土,也能消弭国内隐患,实乃一举两得之善政!”

    刘虞、刘宠两王被刘曜宽广的胸怀所深深折服,并承诺,只要刘曜胜出,他们必定会回国说服治下臣民不要反抗。

    统计是一件庞大的工程,尤其是在古代的中国。

    幸好汉代执行的编户齐民政策,加上刘曜发明的算盘等先进的算术体系,用了足足半年的时间,三大诸侯国才完成统计。

    这时,已经到了熹平五年的四月份。

    楚王国毫无疑问的胜出!

    此时,三大诸侯国的总人口加在一起达到了六千三百万!士人数量已达到十七万,而富人数量也超过了四十九万!

    随后,三国代表在皇极殿召开大会,宪章内容进入讨论阶段。

    经过激烈的讨论,在三个月后,也就是熹平五年七月份的时候,华夏宪章也就是汉帝国宪章的内容终于基本成型。

    《华夏宪章》规定,汉帝国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帝制国家,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天子制。

    第一,天子。

    宪章规定,天子是汉帝国元首,是《华夏宪章》和汉帝国国民的权利与自由的保障。

    天子按宪章和法律决定国家对内对外的政策。

    天子任命中央政事堂的七位宰相和十二部部长,主持汉帝国中央政府会议。

第198章 再建汉帝国2() 
天子是汉帝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并领导帝国最高军事机关军事堂。

    天子有权解散议会,而议会只有指控天子犯有叛国罪或其他十分严重罪行并经汉帝国最高法务院确认后才能弹劾天子。

    第二,天下郡国大会。

    根据宪章规定,汉帝国天子主持召开的天下郡国大会(简称国会)是汉帝国的代表与立法修法机关,其主要权力是通过汉帝国宪章和法律,审议国政,调和矛盾。

    国会每年十月初五前后开始,最迟十月十五结束,在未央宫皇极殿召开。

    天子与天下郡国群臣见面,审阅郡县政绩、评判官吏表现。郡县群臣与各部诸卿分组商议和讨论。

    汉帝国所有的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