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第三帝国-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户人家合为一保,设保长一名。

    十保并为一里,约有五十户人家,设里长一名。

    十里划为一亭,约有五百户人家,设亭长一名。

    十亭归为一乡,约有五千户人家,设乡长一名。

    这是标准的乡级行政区内的划分,至于具体执行过程中,不可能百分百对照标准照搬。

    比如陈家亭从最初户数不足五十的陈家庄,变成现在超过九百户的陈家亭,就没有照搬划分标准。

    因为刘曜不可能闲得蛋疼,让手下的人故意把超出一亭标准的家庭拆开,搬迁到另外的地方重建一个亭。

    那不是有强迫症,那是脑残!

    滇池县的地缘决定了这里的人,只能群居而生,不能零零散散的生活。

    后世去过云南的都知道,那里到处真的都是山,与中原地带的平原地貌有着天差地别。

    眼下的时代可是东汉后期,临近公元2世纪末期,距离后世的21世纪还有着19个世纪的岁月!

    即便是后世,山区也偶尔会发生野兽伤人的事件,何况是被刘曜穿越的这个时代!

    你让几户人家生活在山区,恐怕不出几个月,就可能被野狼吃光了。

    至于十几户的小村落,在那个蛮荒时代的山中生存,若没有一定的武力自保,想优哉游哉的生活,不好意思,那是电视剧里的情节,现实不存在!

    陈家亭现在是有九百多户的大亭,只要达到一千户,就可以按照标准分割成两个五百户的标准亭。

    作为如今陈家亭的亭长,陈鹤自然肩负着上传下达的职责。

    刘曜准备于九月份在长安称楚王的消息,他已经在十天之前,召集治下十个里长开会,传达了这一消息。

    每个里长在获得这一消息后,也迅速回归本里,召集治下各保长,进行了消息的传达。

    可以说,刘曜大本营的每家每户,都已经在七月获知了他两个月后称楚王的消息。

    刘曜称王之事,必须大张旗鼓!

    他麾下的宣传部部长洪保保,恨不得让天上飞的鸟,水里游的鱼,林中跑的兽全都知道刘曜要称王!

    刘曜称王,不仅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还关系着他治下百姓的切身利益,以及最重要的一小撮人的前途!

    这一小撮人,便是那一帮跟随他“造反”,把脑袋系在裤腰带的“亡命徒”!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当年的益州十六位青年县尉。

    还有那些为了博一个前程,不远千里万里,从内地跋山涉水,迁移到刘曜治下,一步步走到高位的人。

    比如逃难来到益州后来又辗转到安南地区的黄忠,从老家搬迁来到益州的程普、黄盖。

    此外,还有在亲友的推荐下拜刘曜为师的皇甫嵩、朱俊,为谋一个远大前程的剑圣王越及其弟子史阿等人。

    刘曜称王,表示他们的奋斗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逐渐流传天下的《三王停战协议》内容,也让他们这一小撮人,知道刘曜政权未来三年的重心是内政的事实。

    可以说,在刘曜转向建设内政之前,称王是他对跟随自己的这些人的一次奖励。

    按军功授爵,以爵位等级封赏不同的待遇,这是早就公布过的。

    现在战争告一段落,他们这些领兵打仗的将领,以及冲锋陷阵在一线的士卒,该有的赏赐也到了兑现的时候。

    只要刘曜称王,顺利完成给麾下有功人士的封赏,那便等同于围绕着他建成了一个新兴的利益集团!

    这个新兴的利益集团,所拥有的能量,也绝非陈王、鲁王所能比!

    百姓军起兵之初,便有十一万人,留下两万人镇守大本营后,另外十万人分成东西两线作战。

    在部分地方豪族的配合及援助下,在许多百姓集团义客的摇旗呐喊下,在刘曜经过十年布局的前提下,东西两路大军,一路横扫,势如破竹,短短数月便占领了广阔的疆域。

    虽然东西两路大军与地方反抗势力爆发的大战屈指可数,但各种小规模的战斗累计起来,也不下于百次。

    最终的结局是百姓军胜出,所以自然会有一批获得军功的士卒晋升为“特权阶级”。

    这个“特权阶级”并非真正有着特权,而是与普通老百姓比起来,多了一个可以传给子孙后代的爵位。

    此爵位,却是代表着土地、奴仆、别墅,乃是真正的富贵!

    “你们三个都给我听好了!”

    陈鹤捻着下巴上的胡须,对着眼皮下那三个光着膀子,正在做俯卧撑的少年呵斥道。

    永寿三年的时候,陈鹤还只是个年满十九的小伙子。

    一晃十六年的时间过去了,他已经成为了五个孩子的父亲。

    在自家后院做体能训练的三个大男孩,分别是他的长子、次子,以及小儿子,至于他的两个女儿正在学习其他的东西。

    “今岁秋季乡勇训练结束后,届时会举办‘乡军事体能测试赛’!汝等若不能达到测试的标准,就彻底死了从军的心罢!”

    陈鹤眼尖,瞥见自家老三正在撇嘴,喝道:“浩儿,汝别不服!汝从兄阵前斩杀了两名贼兵首级,其中一名乃是甲士,凭此军功,他至少可获少公士爵!”

    少公士爵,可获赐公士爵别墅一座,别墅占地一亩,耕田一百亩,奴仆一名!

    陈鹤背着手,走到陈浩跟前,低头训斥道:“汝从兄这叫一步登天,知否?”

    他恨铁不成钢的道:“若有一天汝乃父我死了,除了家里的几亩地,汝三人还能继承什么?”

    “阿翁是亭长!”陈浩不服的反驳道。

    陈鹤扭头往旁边的空地上吐了口唾沫,冷哼了一声道:“放屁!亭长是上头委任的,汝以为是传家宝?只有爵位可以继承!懂否?”

    陈浩做完一个俯卧撑,撑着双手,抬起头,顶了陈鹤一句:“阿翁,我将来也要斩杀甲士!我要做将军!”

    “你连测试训练都不达标,想要斩杀甲士简直就是做梦!?”

    陈鹤失望的摇了摇头,转身离开了院子。

第103章 继承人的问题() 
熹平二年,七月三十日。

    天朗气清。

    长安城。

    建章宫,凉风台上。

    刘曜望着眼前巨大的太液池,思绪又不由自主的飘到了数百年前。

    他放佛在太液池旁边的复道上,看见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影子。

    “儿臣拜见父王!”

    刘渊领着自己的三个弟弟,爬上凉风台的最高层,就看见了刘曜的背影。

    他率先作揖行礼,身后的三个弟弟也跟着急忙行礼。

    刘曜转过身,看了一眼守在入口处的朱大鸿,点了点头。

    朱大鸿会意,立即掩上门,选择了退下。

    “渊儿来了,哦,广儿、政儿、昊儿也来了。”刘曜的目光一扫,立即辨别出了来者的身份。

    刘渊,字元海,生母陈蓉,今年十六岁(虚岁),刘曜长子。

    刘广,生母陈蓉,今年十一岁,刘曜的三子。

    刘政,生母蔡灵燕,今年十岁,刘曜四子。

    刘昊,生母孙淑娥,今年九岁,刘曜五子。

    蔡灵燕是荆州地方豪族蔡家之女,孙淑娥是瓜农孙钟之妹,孙钟其名不扬,但他儿子乃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江东猛虎孙坚。

    孙坚早在百姓军打过去的时候,加入了义军,如今更是靠着军功升到了营副。

    说起来,当年打劫他父亲孙钟的朱大鸿,被刘曜感化后,孙钟为表感激,把自己的妹子送给刘曜为妾。

    刘曜也是被美色所迷,接纳了孙淑娥。

    孙钟回家之后,把这个事情跟他儿子孙坚一说,孙坚当时就打定主意,长大后投靠自己的姑父刘曜。

    后来百姓军打到孙坚老家,孙坚毫不犹豫的选择加入了义军。

    扯远了。

    话说刘曜看着眼前的四个儿子,皱了下眉头,问刘渊道:“为何不见汝二弟?”

    刘曜是穿越者,本来称呼别人不喜欢用“汝”,而喜欢用“你”,奈何当时有文化的人都那么叫,且“汝”表示有亲近之感,他又融合了刘表的灵魂,叫着叫着也就顺口了。

    “儿臣不知。”刘渊不卑不亢的答道。

    刘渊和历史上刘表的长子刘琦一样,跟他的亲生父亲刘曜长得非常像,从小也很讨刘曜、陈蓉喜欢。

    因为是刘曜长子的缘故,他从小受到刘曜的影响,也喜欢武艺,善于射箭。

    可能是刘曜体质过于常人,遗传给子女的体力也超过一般人,所以刘渊的臂力很强。

    而且刘渊继承了刘曜的魁梧的仪表,英俊的相貌,在很多人看来,他必然是刘曜集团的继承人无疑。

    原历史上,曹操曾经评价刘表的儿子“若豚犬耳”,由此可见刘表这两个孩子的性格。

    不过由于刘曜是穿越者,他的这两个历史记载的儿子,性格却发生了巨大的反差。

    但是在刘曜看来,他的长子刘渊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显得太老成,反而变成了阴沉,与原历史上的慈孝近似愚笨完全不同。

    这也是刘曜迟迟不表态立刘渊为继承人的重要因素。

    刘渊的话音刚落,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儿臣来迟,请父王降罪!”

    刘权的声音传了进起来。

    “进来!”刘曜淡淡的说道。

    刘权,生母陈蓉,今年十四岁,刘曜次子。

    对于性格过于保守的刘权,天生缺少冒险精神,和历史上一样安守本分。

    不过,和原历史上不同的是,他善于听从身旁人的建议,从善如流说的就是他这种人。

    而且,他性格刚强,显得特别有骨气,跟原历史上投降曹操的他完全不同!

    在刘曜看来,此子做一个守成之君绝对没问题,但却不是最合适的继承人。

    他建造的帝国,一定是一个开拓型的帝国。

    他继承人,必须也要像他一样有着积极开拓的心!

    “知道为父为何唤汝众兄弟来此处么?”刘曜摆了摆手,示意刘权不要解释迟到的原因。

    五个孩子当中,最小的刘昊已经九岁,基本上勉强能够听懂刘曜表达的意思。

    刘曜昨天派人通知过自己年满八周岁的所有儿子,要求他们明日来建章宫凉风台顶层接受教育。

    “吾等来此自是听从父王的教诲。”刘渊依然用那副不卑不亢的语气回应道。

    刘权躬着身,紧跟着道:“儿臣愿听父王教诲!”

    长子与次子的回答找不出任何的缺点,却也没有一丝亮点,说了等于没说。

    刘曜问这话,等于出了一个考题,问他们为何偏偏是凉风台,而不是其他的地方。

    “站在凉风台顶层,可一目览尽太液池周边景色,父王选择凉风台用意深远,儿臣一点愚见,还请父王斧正!”刘广恭声回道。

    刘广是刘曜的三子,也是陈蓉的孩子。

    原历史上他自持才学过人,总喜欢批评别人的文章,实际上是坐井观天。

    这个时空的刘广虽然还是刘曜(刘表)的三子,依然是陈氏所生,但他却没有了自持才学而眼高于顶的缺点,反而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宣扬别人文章的亮点。

    刘曜望着刘广,欣赏了点了点。

    在他看来,刘广能发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