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大明藩王-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王玩味似的望着武将们,徐徐问道:“诸位以为如何?”

    武将们一凛,不敢迟疑,连声应诺。

    燕王接着道:“这三大纪律第三条就是一切缴获要交公,不准私自占用。”

    武将们一听,脸上都有了不满的情绪。毕竟大家在战场上,都是把脑子别在裤腰里去打仗,冲锋在前拼死拼活,往大了说是报国杀敌,往小了说那不还是为了多缴获点战利品,趁机中饱私囊一下发笔横财嘛!要说真的一切缴获都充公,自己当官的倒是可以趁机捞取一些政绩赢取长官欢心,但是手底下那些死人堆里钻出来的士兵们,岂不是把自己剁成肉酱喂狗的心都有?

    燕王冷冷的看着众人的表情,知道他们虽然都满肚子的不满,却都惧怕自己的威严,不敢争辩出来,便微笑着说:“当然,孤王也是知道按劳分配的道理的,所以这一条下面还有一个配套规定,就是上缴的战利品,将折合钱财返还到原部队百分之五十作为奖金。”

    众位武将听了,眼睛都冒出绿光来,以前他们虽然时不时在战场上中饱私囊狠狠的捞取战利品,但是毕竟知道燕王的脾气,不敢捞得太狠,个别胆大的可能趁着大家不注意一次性黑了百分之七八十的战利品,大部分军官也就是对半贪污而已。而且由于制度不透明,这些黑下来的战利品绝大部分都落进了高级军官的腰包,只有少部分打发叫花子一样分发给了士兵们。如果要是照燕王这一套新规定搞下来,自己拥有战利品的制度明确了下来,到时候就算士兵们还是分得不多,但是最起码整支队伍账上的公款就可以多出了不少了。

    燕王接着说:“好了,说完三大纪律,咱们接着说八项注意。这八项注意的第一条就是说话要和气,不论是对战友还是对老百姓,不允许耍威风,从而赢取民心。”

    众武将听了,面面相觑,心想大家都是粗人,平时大嗓门惯了,难道以后还要小声细气像个小媳妇一样?不过好在这一条不像之前那样难缠,大不了大家以后在公共场合说话注意点就是了。

    燕王接着说道:“八项注意的第二条就是不准强买强卖,要买卖公平,谁敢仗着自己军人身份乱来,孤王绝不轻饶。”

    众武将听了,连声答应,毕竟之前那么多苛刻的都答应了,也不差这一条了。

    燕王顿了顿说:“八项注意第三条就是不准仗着军人身份乱借老百姓东西,借东西必须及时归还。”

    众武将条件反射性的点头。

    燕王看着众武将至少在表面上被自己顺过架来,便一口气把“损坏东西要赔偿”、“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一股脑的说了出来。

    说完后,燕王笑了笑问:“诸位以为如何?”

    众武将齐声说道:“我等绝无异议。”

    燕王道:“好,取文书来。”

    早有一个侍从端来一摞子文书来,一人一份分发了下去。

    众武将接在手里,一看文书上面竟然是“保证书”,承诺自己一定要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规定,如有违反,甘愿接受军法处置。

    众武将不禁面面相觑,他们早该想到以燕王的老谋深算,不可能就这么一阵风的讲完话就完事的。

    燕王笑了笑问众人:“如果没有异议的话,就都把字签了吧。”

    到了这个时候,众武将没奈何,只有一个个把字都签了。

    侍从把文书收取了上来,燕王笑了笑说:“这些文书孤王将专门放在档案室里保管,从今往后,孤王将专门在军中成立一支监察队伍,专门监督诸位的违法行为,如有发现,咱们就拿着这份文书好好算算账。”

    众武将只好强打精神说道:“我等必当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燕王点了点头,离开了教室,正在这时,山下一人快马加鞭的赶来,正是朱高煦到了。

    那朱高煦赶到后,翻身下马行礼说道:“父王,南京的人来了。”

    燕王听了当即领人返回北平城,虽然他现在与建文帝已经呈现出剑拔弩张的态势,但是毕竟还没有彻底撕破脸皮,建文帝作为合法的皇帝,自己表面上必须要尊重对方,以免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让对方抓住把柄抢先发难。

    一行人返回城中,到了王府,只见来传旨的太监黄中看着燕王笑了笑说:“殿下别来无恙?”

    燕王笑呵呵的说:“多谢挂念,一切还好。”

    黄中便从袖子里取出圣旨宣读了起来,燕王听了心里一凛,有点摸不透了。

    原来建文帝在圣旨里称山西境内大同的三万守军近日哗变,要求燕王朱棣立即率领本部精锐星夜兼程赶赴山西平乱。

    众所周知山西原本是朱元璋三子晋王朱㭎的地盘,不过晋王已死三年有余,目前是其嫡长子朱济熺主政。听说那朱济熺为人颇为残暴,又心胸狭窄,建文帝这时候竟然越过朱济熺,而直接让燕王去山西平叛,其用心昭然若揭,显然是看准了燕王朱棣性格强势,而朱济熺心胸狭窄,对燕王始终有猜忌之心,所以就想要通过这个举措,最好挑起燕王与朱济熺的内讧,趁机削弱燕王的实力。

    燕王接了圣旨,从侍从手中接过一锭金子塞给了黄中。黄中谦让了两下,千恩万谢的接下了。

    原来明太祖朱元璋对于宦官深恶痛绝,建文帝秉承朱元璋的遗志,对宦官太监们也当做狗奴才一样使唤,太监们都是心有怨气,却不敢发作。燕王深谙这些太监的重要性,又通过脑子里海量的知识库,知道历史上靖难之役的最后关键,也是多亏了南京城内的太监帮忙,所以对于这些太监也毫不吝啬。

 第二十八章 大同平叛

    燕王召集众人聚在一起,开始商议出兵山西一事。

    建文帝的用心昭然若揭,因此很多将领都反对出兵一事,认为应该在沿线加强守卫,确保那些叛军不侵入辖区就足够了,否则一旦大军出兵山西,既白白承受了损失,还会增加与朱济熺的隔阂。

    燕王却力排众议,坚持出兵山西。燕王认为,出兵山西有三大原因,第一大同乃是北边重镇,如果放任其长时间陷入混乱,极有可能让蒙古鞑子有机可趁,无异于大局。

    第二,如今我军正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支爱国保民的军队,这次出兵山西,正好可以趁机向山西的百姓展现一下我们崭新的军纪,对于接下来的统战工作也大有帮助。

    第三点就是燕王也想趁这次出兵的机会,磨练一下军队的战斗力,尤其是自己警卫营的实战能力。

    于是,燕王留下姚广孝、张玉辅佐自己的嫡长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率领五千骑兵、两万步兵以及自己的警卫营出发。

    大军浩浩荡荡,旌旗遍布,朝山西进发。

    当然,为了避免朱济熺的猜忌,燕王专门派遣快马给朱济熺捎去了一封书信,申明自己此次出兵的原因。

    太原城里,朱济熺拿着燕王的书信,气得脸色紫胀。

    一干亲随都大气也不敢喘一口,站在周边。

    许久,朱济熺的“军师”李穆举试探性的说:“殿下,燕王殿下这是摆明了在搞事情啊。”

    朱济熺一把抓起桌案上的茶杯,摔在地上摔得粉碎,站起身来咬牙切齿的说:“朱老四,你造反之心路人皆知,现在竟然装起了忠臣义士,把皇上的圣旨当回事,这不是摆明了要跟孤王过不去嘛!”

    李穆举沉吟说道:“不过燕王的军队战斗力一向很强,他平叛事小,万一真的借机赖在大同不走,然后狮子大开口,咱们可就不好办了。”

    毕竟,大同不但是北边的军事重镇,还是汉族与蒙古族贸易往来的一大基地。

    而朱济熺作为山西的土皇帝,在大同有很多外人不知的利益在。

    朱济熺问李穆举:“军师有何妙策?”

    李穆举叹了口气,原本大同部队哗变之初,他就曾经提出建议,让朱济熺立即调遣大军包围大同,在军事重压的同时,承诺投降之人既往不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此事。但心胸狭窄的朱济熺,却痛恨这些万恶的大老粗竟然敢背叛自己,坚决不给这些士兵活路,调遣各路兵马去大同想要强硬解决此事。

    结果调兵命令下达以后,朱济熺的小家子气再次发作,竟然连之前屡屡欠发的军饷也不补发,于是各路兵马怨声载道,虽然碍于命令不得不行军,但是却各种磨洋工,走走停停。十天过去后,只有不到一万人马赶到大同城下,却也老老实实的在远处安营下寨,不敢贸然进攻。

    燕王亲率大军日夜兼程赶赴山西大同,很快大军赶到大同城下,在城东安营扎寨。

    城上的守军看见燕王的旗号,都倒吸了一口气,燕王带兵打仗的大名他们早有耳闻,赶紧跑去报告给主将赵能。

    赵能此时正与两名副将孙斌、梁志商议,三人是这次哗变的领头人,自从哗变以来,屡屡商议出路,却始终商量不出个结果来。

    三人虽然明知道坐困孤城的下场肯定是死路一条,但是不坐困孤城又能如何?难道还真的出去攻城略地?以自己这区区三万人,还能打出多远?向北投靠蒙古人,更是不靠谱,三人也都是有血性的军人,跑去蒙古人做汉奸的事情还做不出来。

    就这样干耗着,把燕王大军耗来了,三人都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

    梁志看着赵能、孙斌的略显发白的脸色,哼了一声乍着胆子说:“燕王他又不是三头六臂,咱们也不必太怕他!”

    三人披上铠甲走到城头上,望着远处燕王的营帐,只见里面井然有序,果然名不虚传,一时之间更增愁绪。

    正在这时,城下一人骑马叩门,声称是燕王帐下使者。

    三人听了,不敢怠慢,连忙下令打开城门。

    那使者进城以后,将燕王的书信交给三人。

    赵能打开看了眼,叹息一声,把书信交给了孙斌、梁志。

    燕王在书信里的意思很明白,现在赶紧投降,至少可以保全大部分人的性命,否则一旦真的两军对决起来,死伤遍地,恐怕就白白让蒙古人看笑话了。

    赵能叹息许久说道:“我等此次哗变,本来就是被晋王逼得无路可走,想要为帐下的弟兄们讨一条生路而已。”当即回信,与燕王谈论起投降的条件来。

    燕王接到赵能的回信后,微微一笑,他在来的路上早已经把这次哗变的大致原因弄清楚了,知道是朱济熺平时过于苛刻,把大同的守军逼急了才哗变的,而这些哗变的守军自始至终也没有与蒙古人接洽投降一事,说明这些哗变的军队至少在大环节上还算理智,所以他对于和平解决这次哗变还是很有信心的。

    于是,他就立即回信,承诺哗变的部队,上至领头的主将,下至普通士卒,只要查实哗变期间没有做过为非作歹趁火打劫的事情,全部可以宽恕既往不咎。

    赵能等三人接到书信后,第一反应都是兴奋异常。

    自古以来处理叛变的套路,都是狠狠的处罚几个领头的人,至于普通士兵基本都不予追究,毕竟法不责众嘛。而燕王这下子竟然连带着他们三个带头人的罪过都要免除,三人当然有理由兴奋了。

    但是三人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