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大明藩王-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那些乡绅地主们最不愿意,因为按照新的户籍以及土地政策,自己接下来就只能按照家中人口的数量来与那些泥腿子一起平等的拥有土地了。

 第九十五章 赎买土地

    最要命的是,按照新的土地政策,地主们家里雇佣的那些家丁仆人们的土地,所属权为家丁仆人们原来的家庭,不归地主所有。

    并且报纸还严厉的警告,一旦发现某些地主强迫家丁仆人把土地也一起“卖身”,将严惩不贷,不但要把该块土地罚没充公,还要给地主们打板子。

    如此一来,地主们家里的收入骤然下降,没有多余的钱财雇佣那么多人,而家丁们由于在自己的老家里都有一块地,只要勤勤恳恳的种地就能保证衣食无忧,就犯不上跑到地主老财家里来受气做牛做马了。

    不过每个乡都有多少个地主,乡政府都心里明镜。

    而且这些乡政府人员基本不是那些考取科举考试上来的,对于那些地主老财们本来就没什么感情,于是很快就派人催促乡绅地主们来乡政府登记户籍。

    地主们本来不想来登记,但是一想起前两天燕王对赵玉堂等人采取的雷霆手段,都心胆俱裂,只好极不情愿的来登记了。

    李家庄乡政府的户籍室里,李东坡对户籍员冯阳赔笑问道:“冯小哥,有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冯阳一边忙碌一边说:“但说无妨。”

    李东坡沉吟了下说:“我这个事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我估计是普遍现象,就是咱们登记完户籍后,接下来是不是就要重新分地了?”

    冯阳点了点头说:“正是。”

    李东坡道:“那都是怎么个分法?”

    冯阳道:“按照上面的要求,把你们这个村子的所有土地全部登记在册收归公有,然后按照人头,把土地平均的分发下去。上到耄耋老者,下到乳齿小儿,只要这个人活着,就能分到一块地。分到这块地后,每年要缴纳收入四成的地租给燕王府。”

    李东坡问:“那分完地后,这块地以后就永远归这个人了吗?”

    他想要是这样的话,自己就可以再花钱从别人那买地,以后勤劳一些,还是可以慢慢积攒家产的。只要把燕王熬死,自己的后人还是有机会发家致富重振家业的。

    但是冯阳的回答,无情的打消了他的美梦。

    冯阳说:“这块地本来就是公家的,不是你个人的,怎么能说分给你后,就永远的属于你呢?把地分给你后,你只是拥有了这块地的承包经营权,四成的地租就是承包经营的费用。而且燕王殿下说了,为了防止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以后老百姓渐渐的又无地可种,每隔五年就要重新丈量一下土地,统计一下村里现在的人口,剔除死者及嫁出人员,加上新出生以及嫁入的人员,然后重新分地。”

    李东坡听了,呆了一呆,要是照这个搞法,那自己岂不是永远也没有靠多占土地翻身的机会了?

    毕竟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摆在那,对于李东坡这样的地主来说,尽量侵吞更多的土地,是他们脑子里能够想到的唯一的发家致富的道路。

    李东坡顿了顿问:“那要是这家人身体不好,没有力气种地怎么办?”

    冯阳道:“燕王殿下说了,这种情况下,这家人可以跟街坊邻居协商,把自己的土地转包出去,每年收取一定的转包费用后,收入就归人家了。但是转包出去的土地,也一样要给公家缴纳四成的地租。”

    李东坡听了,低头叹了口气,想了想,重新抬起头来盯着冯阳说:“老弟,不是我多嘴,我只是提一点心里的想法,就比如我吧,家里现在有一百七十多亩地,这些地都是李某家里的多少辈人辛辛苦苦积攒来的。而按照新的土地政策,按照我们村的实际人口以及土地总量来看,一人也就能分六七亩地左右,那么我家总共有十二口人,总计也就能分到八十亩地上下。如今官府就要凭着一个改革,就要把我这么多的土地给剥夺了吗?”

    冯阳听了,笑了笑,从桌子上拿出一纸公文递给了李东坡说:“老兄勿忧,咱们的燕王殿下,你别看他平时杀人眉头都不皱一下,其实他老人家是很讲道理的。你看看这公文,里面已经详细说明了,对于像老哥这样的情况,官府将按照一亩地十五两银子的价格统一收购。”

    李东坡听了,呆了一呆,十五两银子一亩地的价格也能够接受了,况且那么多的地主,自己要是带头不肯答应,到时候再被燕王当作出头鸟给一枪干掉,就得不偿失了。

    燕王坐在府中,听着各县的汇报,频频点头。

    户籍与土地改革进行的如此顺利,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毕竟自己刚刚对赵玉堂等人采取铁血政策,那些士大夫们一个个都吓破了胆,轻易不肯再出来闹事了。

    至于官府出钱赎买地主们多余的土地,燕王也表示压力不大。

    一方面他在处置赵玉堂等人的时候,已经趁机罚没了北平城不少地主们的土地,所以大部分开销直接就省下了。

    而且自己当初还罚了不少参与募捐的士大夫的银子,加上赵玉堂等人的抄家所得,用来赎买地主多余土地的银子,可谓是绰绰有余。

    如今户籍与土地改革顺利推行,燕王便开始考虑该给各村安装机井这件事了。

    在那些天价的珍宝诱惑下,贪婪的林琳最终还是想到了办法,找到了五百套机井设备,然后把零件拆开密封装好,给他投送了过来。

    至于电力问题,林琳也给他解决了。

    这五百套机井设备,都是采用的最新的科技工艺,每套机井的上面,都安装了一块太阳能集成板,可以直接通过日光的照射汲取到能量然后发电,驱动电机的运转。

    林琳在时空隧道另一头,给燕王介绍完后,就说:“当然,这太阳能集成板还在推广阶段,能不能好用,我也不敢打包票,你回头可不能埋怨我啊。”

    燕王笑了笑,知道林琳是担心自己恼羞成怒之下不跟他做古董交易,便说:“姐姐请放心,我肯定不会埋怨你的!”

 第九十六章 机井房

    户籍登记完成后,各乡镇的分地工作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老百姓都由此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地,都是兴高采烈。

    而那些乡绅地主们,却一个个垂头丧气,比死了亲爹还要难受,他们想要叫屈,但是在这北平的地界上,燕王就是政府,他还能找谁叫屈去?

    况且这段时间以来,燕王的雷霆手段摆在那,轻易的情况下,谁还敢嫌自己命长、再去跟燕王叫板?

    燕王把北平城里最牛叉的工匠王三平请来,然后拿出一套机井设备,让他按照上面的说明书进行安装调试。

    王三平一边看着说明书,一边观察着那些零部件,眼睛里露出惊奇的目光。

    机井设备已经超出了这个时代好几百年,王三平虽然是这个时代的能工巧匠,但是对于这些新机器也很费解。

    好在燕王脑子里有海量的知识,当即上去帮助王三平一起研究了起来。

    王三平倒是悟性奇佳,一经燕王提点,很多道理立即就明白了过来,然后又暗暗揣摩了半个上午,就开始操作起来。

    姚广孝等人听说燕王又搞来了新鲜的事物,就都赶来看看热闹。

    连燕王妃徐氏、李沅沅、潘莹等人也闻讯而来。

    一时之间,院子里人员攒动,好生热闹。

    王三平忙活了三个时辰,累得满头大汗,这才组装完毕,然后站起身来,望着燕王道:“殿下,小的就是这个水平了,也不知道能不能行。”

    燕王看了一眼,倒是挺像回事的,便点头说:“应该没问题。”吩咐拉上打井机,先去郊外找个田地打一口水井试试。

    朱高煦道:“父王,咱直接在王府打一口井不就成了?”

    燕王正色说道:“孤王又不是喝不上水,这设备如此金贵,还是先给老百姓灌溉用吧。”

    一行人乘坐马车来到西郊,找到一块空地,燕王一看这里四周布满了田地,要是在这里打井,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能受益,便点了点头说:“就在这里吧。”

    王三平领着一群人,按照说明书上的指点,操控打井机开始劳作起来。

    打井机嗡嗡声响之中,几乎所有人都吓了一跳,一起望着燕王。

    燕王笑了笑说:“不妨事,这东西就是这么大的噪音。”

    王三平乍着胆子,领着一群人操作起来。

    密云县里,杨俊望家里,聚集着十来个人。

    这些人都是密云县的有头有脸的乡绅地主。

    由于杨家是密云县的大家族,而杨俊望这些年来一直热心资助那些学习努力的宗族学生,所以在整个密云县声望很高。

    不过这段时间燕王搞得户籍改革与分地,却等于一下子在杨俊望的心头上剜掉了一块肉。

    杨俊望家这些年来总共积攒了田地三百六十亩,但是这次分地,按照村子里土地的总量及人口总数,每口人只能分到七亩地。

    杨俊望全家上下总共有十三口人,总共才分到了九十一亩地。

    那近二百七十亩地就被政府以十五两银子一亩的价格给收购了。

    虽然杨俊望因此一次性得了四千两银子,但是杨俊望岂会稀罕这四千两银子?

    拿着四千两银子,坐吃山空肯定不行,拿去投资做买卖,不但要起早贪黑各种殚精竭虑,而且商场无情,万一一个不小心,恐怕就要赔个倾家荡产。

    但是手中有三百六十亩地却不同,每年只需要躺在家里收取地租就足够这一年的各种开销了。

    所以杨俊望很气愤,乡政府来人丈量分地的时候,杨家的子弟差点跟乡政府的人干起来。

    但是看着乡政府工作人员冷冰冰的眼神时,杨俊望心里害怕了,于是喝令家人不得乱来,把怨气硬生生的咽了下去。

    如今这么多人都聚在杨俊望家中,大家都目不转睛的盯着他。

    半天,城西的大地主焦云峰气愤的说:“这些天燕王府有个叫王三平的人,带着一帮工匠下来给村里安装一套什么机井的设备,据说那东西安装完后,就可以直接从地底下往上抽水了,不用借助于河水了。”

    城南的大地主李志岩也说:“那东西我在滦平的亲戚前两天捎信给我说过,说真的能够呜呜的往外抽水,那水流量可真的不得了,比借助河水灌溉靠谱多了。”

    杨俊望沉吟着说:“那老百姓要是都有了这东西,岂不是粮食的产量立即就要翻了好几翻?哎……”不由得长长的叹息一声,感慨自己没有感到好时候,为什么自己当初坐拥三百六十亩地的时候,燕王没有拿出这么好的东西呢,要不然自己每年得多赚多少地租啊。

    杨俊望又是长长的叹息了一声说:“看来老百姓的日子马上就要变好了,眼瞅着就能赶上咱们的日子了。”语气之中,充满了失落。

    焦云峰啪的一拍桌子,愤怒的说:“这还得了!咱们世代耕读,多少代人勤勤恳恳读书,头悬梁锥刺股的,才好不容易积攒了偌大的家业,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那些泥腿子斗大的字都不认识几个,每天就知道吭哧吭哧干活,要是他们的日子都赶上咱们了,怎么体现咱们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