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战歌-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政分权,收回所有军队,重新编制。设立巡抚一职,定期巡视各州军政,但不掌军政。以及设立都察院,督察各州等等。分化明了,集权中央!”李元兴参照了后世明朝的一些制度。

    封建王朝制度,到了明朝时期,基本上已经发展到了巅峰,若不向其他制度转换的换,是有很多值得参照的地方的。而当前时代,封建王朝才是王道,民主主义什么的,没有半点推行的可能。

    早在说出来之前,李元兴便先说服了李茂贞,所以李茂贞此时非常淡定,只有魏远,郑成义,黄宗元等人相继沉思,还有乌荀和王婉儿也在,乌荀同样在沉思,倒是王婉儿显然对这些不感兴趣。

    “世子高明,大唐便亡于军阀割据,我岐国万万不能重蹈覆辙,末将支持殿下决策,军政分立,取消节度使一职,收回所有节度使下辖军队,整顿各州,重新编制大军。”郑成义首先站出来说道。

    魏远,黄宗元二人也纷纷点头,深以为然,李元兴提出的不少制度都是参照后世明朝而提出的,军政分权方面,有条有理,而且他们本身就效命在李茂贞身边,并非节度使,更加不可能反对。

    乌荀也在一旁点头,虽然乌荀是商人出身,但既然投靠了他,而且有一定的才能,李元兴便也给了他参与军政提议的资格,算是对他颇为看重了,乌荀自然知道,心里非常感动李元兴给他的机会。当然,面对的都是岐国真正的大佬高层,乌荀轻易不敢提出自己的建议,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世子军政分权,将领虽掌军队,却无财政,军饷粮草兵甲器械全部都由中央统一运发,士兵无时无刻不感觉到朝廷的存在,知道自己拿的是朝廷的粮饷,为的是朝廷效命,就算领军将领想反,士兵们也必然不会支持。而政务方面,州府虽掌财政,但却没有兵权,双方相互节制,最为稳妥,世子确实高明,乌荀佩服!”乌荀虽然没有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

    岐国以前的形势,基本上是各州设立节度使或者刺史,节度使或者刺史手中或多或少都有几千,甚至今晚大军。而后李茂贞于凤翔设立凤翔军,凤翔军人数基本上不逊色于各州节度使之和,而且兵甲精良,以此震慑领导各州。

    虽然当初凤翔军拥有绝对的实力,各州节度使不敢生出反心,可是一切都只建立在凤翔军一军身上,一旦凤翔军全军覆没,岐国便可能直接崩溃。

    若是收回所有军权,集权中央,便不会出现凤翔军崩溃则岐国崩溃这样一种境地,能够更好的正合各州潜力。

    所以,军政分权,取消节度使一职势在必行。

    “元兴之意便是本王之意,岐国今后便将取消节度使一职,将领不可染政,州府不能染军,军政完全分立!”李茂贞站起来说道。

    至于各州节度使愿不愿意把手中军政大权交出来,这一点李元兴,李茂贞等人都不担心,岐国刚刚攻占长安城,以及另外九个州,从各州节度使管辖抽调的大军都没有返回各州,而且三年来岐国秘密扩军十几万,一直掌握在李茂贞和魏远等几人手中,各州节度使手中最多也就三两千守军,不可能反抗。

    军政分权,取消节度使一职,虽说在开始的时候,会让各州不适应,以至于政局有些混乱。但这项改革,必须在最开始的时候进行,一带将来岐国地盘更大了,才改革,混乱会更大。

    况且,只是政局上有些混乱,可半点不损岐国的军事实力。

    岐国如今三十万大军,大半出身于当初的凤翔军,直接受李茂贞,李元兴,还有魏远,郑成义,黄宗元等人牢牢掌控,李茂贞和李元兴在军中有着绝对的权威。

    军政分立之后,取消节度使一职后,其实剩下的改革也不多。

    军队方面,也只分出七万铁骑命名为凤翔铁骑,直辖李茂贞和李元兴手下,其余大军一律统称为岐军而不是以前的比如什么秦州军陇州军灵州军之类的,好似各州私军一般。

    岐国所有军队,全部只能称之为岐军,唯有七万铁骑拥有凤翔铁骑的别名,但也统一受李茂贞和李元兴为核心的指挥统帅。

    本章完

 第133章 朱友贞执意伐歧

    军政分权之后,岐国政局确实发生了一些混乱,不过李元兴等早有准备,不到半个月便稳定了下来。

    没有了节度使或者刺史的节制,各州府,县衙各司其职,统管下辖州县政务。各州县守备军队也都由长安城统一调配,掌军将领,除了平日练兵,不能插手粮饷派发更不能私自任命麾下军职分配,必须上报长安城。

    岐国取消节度使一职,在各国引发了一定的反响,不过倒没有谁效仿岐国,因为他们习惯了原有的制度,而且还没有看到岐国这样做产生的效果。

    长安城西郊十里外的一处平原,大量骑兵在这里演练。

    李茂贞将所有凤翔铁骑交由李元兴统帅,这支岐国最强大的力量,有着慢慢将所有军政大权往李元兴身上转移的意思,要不是李元兴坚决不肯,李茂贞甚至想将岐王之位直接让给他。

    “驾!驾”无数战马奔驰,大地震动,凤翔铁骑威势迫人,带着这样一支骑兵,李元兴只感觉到豪气顿生,热血沸腾,天下何处不能战!

    “看戟!”王婉儿银甲画戟,与李元兴骑战。

    虽然不管骑战步战王婉儿都不可能是李元兴的对手,可是经过李元兴两三年的不断锻炼,王婉儿的武艺比当初刚刚认识李元兴的时候,强了太多了,而今几乎都快跟李茂贞差不多了。

    王婉儿也经常跟李茂贞对战,一个银甲画戟,一个银甲银枪,两人气质太相似了。

    不仅七万凤翔铁骑,二十三万岐军步卒也在加紧训练,无时无刻不在增强自身的战力,一刻不敢怠慢。

    通过乌荀商会所建情报网,已经有消息传来,朱友贞登基后,曾不止一次在朝堂上大喊要征伐岐国,梁军在朱友贞的命令下,不断调动兵马。

    “陛下,岐国李茂贞和李元兴父子虽然可恨,假意称臣我大梁,实则暗中扩兵,趁我梁国内乱,叛逆造反,攻占长安和关中各地,实在该死!但其势已成,扼守潼关天堑,我大梁哪怕数十万大军攻伐,也未必能够攻下潼关,更别论灭掉岐国。当下,依旧还是以攻灭晋国为要务,晋国才是我大梁的跗骨之蛆,不灭晋国,大梁始终腹背受敌!晋国虽然收复了被大梁攻占的州县,可是也被臣大军打得大伤元气,一时半会不可能恢复过来,继续发兵攻晋,臣有信心一举将晋灭掉!”王彦章站出来反对道。

    以王彦章的眼光,他更希望把晋国先灭掉,他带兵攻打晋国许久,很清楚晋国的情况,大梁虽说经历内乱,可军事实力并未损失多少,而晋国李克用刚死,李存瑁新登晋王之位,必还不能稳固全局,此时若在此伐晋,成功率比前一次大得多。

    然而,任凭王彦章如何说,都无法说动朱友贞。

    因为朱友贞心里是这么想的。父皇还在位的时候,便和晋国打了近三年,还不是一直无法灭掉晋国,现在晋国又收回了原先被王彦章攻占的各州县,要是再攻晋国,难不成还要再花个三五年的时间?况且最终能不能灭掉晋国还两说呢。

    相比较晋国,朱友贞显然觉得岐国更好欺负一些,不见当年父皇攻岐,十来万大军便拿下岐国七个州,差点打到岐国核心凤翔城下。

    晋国未消化燕地?以及伤了元气?呵呵,岐国难道刚刚攻下关中就消化关中了吗。

    不能灭掉晋国,至少也要灭掉岐国,不然岐国先称臣,又反叛攻占长安和关中,比晋国可恶多了,若是任由岐国逍遥,他梁国颜面何存,他这个大梁皇帝颜面何存!

    朱友贞半躺在龙椅上,两名貌美宫女在他身上揉捏,做了皇帝当真会享受,他摆了摆手道:“朕前日已经答应了晋国的求和,怎好转脸便再派兵伐晋。”

    “陛下已经答应了晋国的求和!”王彦章大惊失色。

    前一阵子,晋国李存瑁才派人来汴州求和,两国休兵,王彦章对此是反对的,没想到朱友贞这么快就同意了,根本不听他的劝告,晋国跗骨之蛆,迟早有一天恢复元气之后,再犯大梁,两国是死敌啊!

    “晋国李存瑁颇有诚意,朕为何不能答应他的求和啊?”李存瑁求和,不仅送来了大量金银还有大量美人,他身边这两个貌美宫女便是李存瑁送来的其中两个美人,朱友贞对于李存瑁的诚意非常满意,觉得李存瑁非常会做人,当然同意了他的求和。

    “王彦章,朕听说你女儿王婉儿被岐王世子李元兴拐到了岐国,你这么执意攻打晋国,反对攻打岐国,是准备当岐国的国丈啊,还是准备直接投靠岐国?”朱友贞享受着貌美宫女的揉捏,声音虽然不重,但说出来的话却毫不客气。

    “陛下,臣教女无方,还请陛下治罪!”被朱友贞这么大一顶帽子扣下来,王彦章立刻就没有了脾气,在女儿回来之前,面对这种问题,他说什么都没有用,惶恐的跪下。

    朱友贞坐正了起来,盯着王彦章。

    “王彦章,朕才是大梁的皇帝,朕说伐歧就伐歧,你若阻拦,便是心里有其他盘算!”朱友贞决心伐歧,根本不听王彦章的劝告,甚至真如他所想的那般,王彦章对岐国另有盘算。

    王彦章嘴里发苦。

    女儿被李元兴那小子拐去了岐国,一直是他心里的痛处,这些日子,他已经不止一次派人去岐国传话,勒令女儿立刻回到汴州来。

    可惜,女儿不听他的,甚至还告知了女儿已经和李元兴有了夫妻之实!

    王彦章都想要吐血,心里不知道多少次大骂李元兴,恨不得扒了李元兴的皮。他就这么一个女儿啊,竟然就这么被李元兴那小子糟蹋了。

    要说愤恨岐国,想要带兵把岐国灭掉,王彦章比任何人都想。

    但他做为大梁第一名将,论打仗和攻城略地,他看得极准,岐国已经拥兵三十万,扼守潼关,根本不是现在的大梁能够攻灭得了的,岐国崛起已经不可阻挡,冒然攻岐,只会白白损耗实力罢了。

    心里虽然不甘,可是朱友贞已经答应了李存瑁的求和,并且执意伐歧,他还能怎么办。

    “是,陛下!”王彦章无法反驳,只能任由朱友贞胡来,到底他只是一个臣子,朱友贞才是陛下,朱友贞硬要做什么,他是阻挡不了的。

    朱友贞执意伐岐,梁国各州军马不断调动起来,相瞒都不可能,梁国伐岐之事,很快便几乎天下皆知。

    一场战争的阴云笼罩在梁岐之间,大战不可避免。

    本章完

 第134章 梁岐之战

    梁国大规模准备伐歧,大量兵马调动。

    虽然被岐国占据了长安和关中九个州,少了一百五十余万人口,但梁国仍旧还有近千万人口,是岐国的将近三倍,战争潜力巨大。

    除了汴州的三十万大军,若不防范吴,楚,晋三国的话,梁国各州至少还能抽调另外三十万大军,梁国拥兵六十万。当然,梁国到底四战之地,不可能一点都不防范吴,楚,晋三国,能调集到汴州的大军有四十万就顶天了。

    “岐国拥兵三十万,那朕就出兵三十八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