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太平王-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苦从何来,黑七每日里好酒好饭,不亦乐乎,以后这种酒囊饭袋的活,公子尽管分派,我老黑是多多益善,来者不拒。”黑七生性诙谐,这一席话说得众人哄堂大笑。

    “你个黑老七啊。。。。。。”张昌与黑七名为主仆,实为兄弟,加上两人同是绿林出身,嬉笑怒骂惯了的,素来不拘小节,指着黑七笑骂道:“快去帮着张大人招呼宾客去吧,让张大人腾出空来,公子今日与张大人有要事相商。还有,别光顾着自己吃独食,给我们也上一桌酒席来啊,公子还没吃饭呢。”

    “得嘞,公子稍待,属下这就去安排。”黑七笑嘻嘻的领命而去。

    杨柯环视书房四周,只见窗外四壁,薜萝满墙,间或点缀有建兰一二,青郁葱茏,门前置洗砚池一,近窗处盆池内蓄金鲫五七头,天机活泼。室内则古琴、古砚、古钟鼎彝器、怪石砚屏、笔格等物一应俱全,更令人称奇的是三开间的书房,除了待客的这一间之外,其他两间藏书满架盈箱,堆得满满当当,到处都是,有竹简、有绢书、也有纸张装订的书籍。晋代是造纸术开始大范围普及的时代,但不同材质的书籍依然并存。杨柯前生交差的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是“论晋代社会性质与主要矛盾”,当时就是将张华当做官僚群体中的小白鼠之一进行了研究,研究过程中所读到的历史参考资料记载,张华不仅仅是政治家和文学家,还是有名的藏书家,看这满房的书卷,可见史书记载还是真实可信的。杨柯暗暗揣度:“古人诚不欺我,看来今天精心准备的糖衣炮弹又能够一击必中了。”

    张华步履匆匆进了书房:“劳各位久候了。”和众人纷纷见礼寒暄已毕,张华拉住了杨柯的手:“杨公子请上座。”说完,将杨柯按在了座位上,纳头就要大礼参拜。

    杨柯眼明手快,一把托住了张华:“茂先公,小子乃后生晚辈,万万使不得,您这是要让晚辈无地自容啊。”

    张华语气诚恳:“小女不幸遭受牵连入罪,幸得公子搭救,公子大恩,华纵然粉身碎骨难报万一。。。。。。。”

    杨柯见他只字不提免了自己流放之罪,又帮助自己重回朝堂、收回旧宅,安顿家眷等事,单单只说救张蕊的事,心下已经明了,张华世家出身,又是读书人,自然将门楣令名看得重于性命,张蕊因受牵连录为官妓,自己搭救她,并除籍消迹,还保住了她的清白,不止是救了张蕊一人,更是救了张华世家清贵之名。看来这个张华有着读书人一样的通病,就是爱惜羽毛。见面之后直抒胸臆、不避讳忌,显然走得是君子坦荡荡的路线,不似那些官场老油条,城府颇深,是个直男。

 第三十七章 清贵之名

    想到这里,杨柯顺手就送上了一顶高帽子:“茂先公累世簪缨,清贵之家,名满天下,仰慕追随之人不知凡几,就算没有晚辈,令千金也吉人自有天相,那司马玮虎狼之性,对令千金不也是待之以礼。此乃茂先公声闻朝野之故,晚辈可不敢贪功。”

    果然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关键是马屁要拍到人的心坎上才有效果,张华重名又自认为名声不错,杨柯这句话显然是中了个满分十环。就好比夸奖一个人鼻子很挺很直,而她一直又自认为自己的鼻子长得还不错,只是自信程度还差那么一点点,经对方一提醒,她突然明白,是啊,我的鼻子为什么看得顺眼,是因为又挺又直啊,嗯,有眼光、很真诚、会聊天。张华此刻就有此同感,心中暗想:“此子非凡品,施人援手,却能顾人脸面,不简单,不简单。”

    想到这里,张华也就不再执拗:“今日就在书房之中,华略备薄酒,公子与诸位勿辞。”

    杨柯笑嘻嘻的也不推辞:“那就叨扰茂先公一杯水酒喝了。”

    众人重新分宾主落座,黑七张罗着仆从开了满满一席。众人一巡酒过后,唐仲含笑问道:“久闻先生学问精深,大作等身,仲平生也有志于学,怎奈资质愚钝,对于治学之法始终是雾里看花,水中观月,不得其门而入,今日得遇大贤,仲诚心求教学问之道,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自古文人相轻,同行是冤家,当众又当面求教一般有几个意思,一是试深浅,二是递战书,三才是虚心拜师。张华看着唐仲的眼神,真诚而又期盼,充满了求知的渴望,确实是第三种情况,于是也不藏私,侃侃而谈:“先生谬赞了,大贤之誉不敢当,谈及治学之道,华也是在门外,离登堂入室还差得远,试妄言之,与先生切磋一二。愚以为学问一道虽浩如烟海,但不外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这三种。义理之学即天地之道,造化之理;考据之学即史籍法典,前人遗珠;词章之学即诗词歌赋,言情咏志,这是举其大略。华少读书不得其要,也因家道中落,买不起书,只能逢书必读,饥不择食。中年以后渐渐明白,读书可兴之所至,率性而读。但治学就不同了,若想更上层楼,最切要者为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穷尽有生之年,于汗牛充栋之学中择己所需、择己所要、择己所缺精读、深思、彻悟,若目录不明,终是乱读,杂而不精,博而不透。故治学之道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然此事非苦学精究,质之良师,未易明也。”

    这番话唐彬、文鸯、裴瓒略有所悟、张昌则如坠云雾、唐仲与蒯钦是心悦诚服、而杨柯则是站在冷静客观的角度,集前人的眼光和高度来理解张华的学习心得。看来古人的智慧真是不简单,张华所说的目录之学在后世形成了一门专业的学科,相当于将人类知识进行汇总分类,然后建立索引和链接,帮助学者选择专业性的知识结构、找到本专业经典的知识路线和知识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其本质实际上就是帮治学者做知识减法,建立知识结构,再根据知识结构进行分门别类的存储和索引,就像是给知识库配了一张知识地图。通过他自述的学习心得的深度来看,张华真如史书所记录的那样,不是伪文人,而是真学者,造诣颇深。想到这里,杨柯更有必中的信心了,于是顺竿子往上爬:“茂先公苦学精修之能是万中无一,世人皆称道的,但不知质之良师这一途。。。。敢问茂先公求道于哪位贤达?”

    “刘向刘子政。”张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终于转到正题了,重生之后的先知先觉对收买人心的作用在这一刻发挥得淋漓尽致,杨柯施施然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一份礼单,双手奉上:“子政公编撰的《别录》全本,集六百零三家之书,一万三千二百一十九卷,六大类三十八种,包括书名篇目、著者生平、治学要义,著书原委、史实点评、是非论述。茂先公治学大家,今日乔迁之喜,柯不敢同俗,用黄白之物唐突大贤,搜罗了这套奇书相赠,这个宝贝现在是得遇明主了。”张华称道为良师的刘向是西汉的学问大家,曾奉诏整理五经秘书、诸子诗赋近20年,撰成的《别录》一书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在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古籍保护和传承的领域,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张华连谦辞的姿态都没有做,实在是这个礼物对于他的诱惑力太过惊人,好比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的时候迷失了方向,四周一片漆黑,杨柯送给他一座灯塔,在黑夜里放射出万道光芒,指引了他前进的方向。张华站起身来,一揖到地:“华今日双喜临门,非独为自己,也为天下读书人谢公子大恩。”

 第三十八章 劫后重逢

    (今天第一次上新作推荐,不知结果如何,预先感谢收藏和关注的书友们了,为了庆贺这个日子,一天两更,小五千了,麒麟言而有信,自发布以来,从无断更,以后会更加努力,只是需要书友们动动您的发财手,点击一下关注和收藏,十分欢迎书友们到评论区互动,谢谢,谢谢了。这个不算字数啊,呵呵。。。。。)

    串儿正翘首以望,远远的看到一行人便装打扮,护拥着一辆马车朝自己的方向走来,惊喜的对身旁的杨柯道:“公子,快、快看,太后来了,太后来了。”

    马车在门前并未停留,直接从侧门进了杨府。杨芷下车,第一个迎上来的正是串儿,一把拉住了正要跪拜的串儿:“串儿,以后在自己家里不用拘礼。”看着串儿消瘦的身子,忆起近一年来的牢笼之灾,还有串儿的忠心护主和患难相伴,杨芷恍若隔世:“串儿,你的伤没落下什么病根吧?这几日忙,明儿个我派宫里的御医来给你好好看看,你也要用心调养调养,把虚了的身子好好补补。”

    一席话让串儿不觉感动落泪:“奴婢可当不起派御医来瞧病,太后您要操心大事,别记挂着串儿,倒是您要要好好调养身子。。。。。。。”

    “男胤。。。。。。。”一个熟悉的声音让杨芷微微一怔。杨芷小名叫男胤,做了皇后之后,除了晋武帝司马炎之外,也就是母亲杨氏还在私下叫自己的小名,就连父亲也不再用这个称呼了,每次都是中规中矩用皇后或者娘娘的官称。这一声久违的呼唤让杨芷仿佛又回到了以前承欢膝下、待字闺中的时候。她转过身,母亲杨氏在杨柯的搀扶下向自己走来,一叠声的呼唤着自己:“男胤,你回来了。。。。”

    杨芷劫后余生,重见母亲,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紧紧拉住母亲的手,哭拜于地,虽然贵为太后,一路历经了重重磨难,看到母亲,终于可以放下人前太后的矜持,这一刻,杨芷不再是太后之尊,只是一个委屈的孩子,重回母亲的怀抱。

    看着妈妈和姐姐哭得一塌糊涂,杨柯静静的站在一旁,也不相劝,待二人情绪稍稍平复下来,杨柯淡淡的插了一句:“娘,要不你和姐先吃点东西,吃饱了有了力气,再接着哭。”

    一句话让母女二人破涕为笑,杨芷恨恨的推了杨柯一掌:“还不都是你害的,没心没肺的,越来越没个正行,赶明儿让娘给你找个厉害媳妇,好好治治你。”

    杨柯笑嘻嘻的:“这不今天接你回家,弟弟准备了家宴,就是为了给姐赔罪,等你气消了,再商量找厉害媳妇的事?”

    “美得你,我这气一时半会还难得消,倒是找媳妇的事可以边吃边聊。”杨芷白了杨柯一眼,拉着母亲的手:“娘,我还真的有点饿了,都准备了什么好吃的东西?”

    “有、有、有,都是好吃的菜。。。。。。。”杨氏含笑看着女儿和儿子斗嘴,心中无限的平安喜乐。

    “老爷一早就出去了,老周陪着老爷一起走得,也没说去哪。”串儿回话道。

    “不用管他,我们自己吃。”杨氏夹了一筷子燕菜放到杨芷碗中。杨柯见杨芷闷闷不乐,故意岔开话题:“姐,燕菜要趁热吃,这道菜是我亲手为你做的,花了一上午功夫呢。”

    杨芷尝了一口,嗔道:“厨房门朝那边开你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做菜了。”

    “以白萝卜切丝,浸泡、控干,绿豆粉勾芡上笼稍蒸后,入凉水中撕散,码盐再上笼蒸至如燕窝丝,最后配以蟹柳、海参、火腿、笋丝上笼蒸透,然后以清汤加盐、香油浇入即成,味醇、质爽、利口。”杨柯也不辩解,一口气将作法说了出来。

    “还真是柯儿做的,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