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仲文这时竟轻易将这高丽第一武将给抓住了,心中自是十分高兴。

    然而,尚书右丞兼慰抚使刘士龙,这时却脸色难看的道:“于将军,我反对擒拿乙支文德将军!”

    于仲文听后,心里咯噔了一下,“这……这时何为?”

    刘士龙在隋军中的地位特殊,他虽然指挥不了大军,但任何人也指挥不了他,他是直接听命于皇上杨广的,其实就类似监军一样。

    刘士龙答道:“圣上曾嘱咐我,在大军攻下平壤城后,城中的政务由我负责,让我一怀柔的手段,拉拢一切高丽重要人物,使平壤城能安然等到他的圣驾到来,你现在这样抓了乙支文德将军,对我将来慰抚平壤城十分的不利,所以你还是立即将他放了吧!”

    于仲文听后,一时没能理解刘士龙的逻辑,“但是我们现在并没有攻下平壤城啊,现在就将他放了,会对我们十分不利的,而且这人是圣上让我务必擒拿的。”

    刘士龙皱眉问:“乙支文德将军,是圣上叫你抓的?你可有圣旨?”

    杨广通知于仲文的是口谕,他这时自然是拿不出圣旨来。

    刘士龙手上却有杨广给他的圣旨,并随时带在身上,这时便神气的拿了出来,让于仲文等人看了,并背着手,仰起头道:“于将军,你难道想抗旨不成?”

    于仲文这时脸色都涨红了,最后只得颓然喊道:“放人!”

    刘士龙听后,脸色一阵得意洋洋,然后亲自去为乙支文德松了绑,脸上露出菊花一样的笑容:“乙支文德将军,您受惊了,可否劳您贵驾,去我的营帐中喝杯暖茶?”

    乙支文德欣然答应,然后与刘士龙一起走了出去,只留下于仲文、卫文升等将军在那面面相觑。

    翌日,乙支文德在刘士龙的相送下出了军营,然后渡过鸭绿水走远了。

    卫文升得知这情况后,立即找到了于文仲,“于将军,我们不能这样放虎归山啊!”

    于仲文此时正大感后悔,放走了乙支文德,他没办法跟杨广交代啊!

    于是,他向卫文升道:“卫将军,你立即率领本部人马出营去追乙支文德,务必将他拿下,但千万不要害了他的性命。”

    卫文升得令而去,率领大本部的三万大军渡过鸭绿水后,但一直追了六十多里,两个人影都没见着。

    原来,乙支文德早在附近的高丽城中准备有马匹,渡过鸭绿水后,几千人立即骑马去与大军会合了,卫文升的三万隋军,大都是步卒,自然是追不上了。
………………………………

第四十二章 萨水惨败

    卫文升无功而返的回到隋军大营后,却却发现宇文述等人正在和于仲文大声争吵。

    原来,宇文述因为粮食已尽,所以想要返回,持此意见的,还有左第七军的将军荆元恒、右第十二军的将军张瑾和右第九军的将军赵孝才等人。

    隋军占领乌骨城时,虽然缴获了一些的粮食,可是那些粮食,对原本在乌骨城的一万守军来说,算是挺多的,不过对于三十万的隋军来说,却只能应付几天而已,现在也已吃完了。

    赵孝才是个大嗓门,这时用他那打雷般的声音说道:“现在粮食已经没了,再走下去,士兵就要溃逃了,立即返回的话,还能通过杀牲畜渡过难关。”

    于仲文始终没有说话,等到众人都说完了,才扫了众将一眼,缓缓道:“既然事情都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了,那我就跟大家明说吧,平壤城城坚兵足,我们这疲惫之师肯定是打不下来的(水师攻破平壤的消息还没送达),但是,如果我们就这样灰溜溜的返回,什么事都没做出,在座的各位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崐圣上?到时圣上发起火来,我们的项上人头,只怕都得搬家了!”

    包括宇文述在内的那些将军,听到于文仲最后的话后,都默不作声了,赵孝才还不自觉的摸了摸自己有些发凉的脖子。

    宇文述问:“那么,我们现在要怎么做才好?”

    于仲文道:“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就是追捕乙支文德,以立大功,然后立即返回,不过这个计划,我们不能让慰抚使大人知道了,不然就要白忙活了。”

    众将都点头答应了,立即率领大军渡过鸭绿水,宇文述因为向抢这个唯一的功劳,便主动请缨做先锋,于仲文见他难得这么积极,便答应了。

    宇文述于是率部直追乙支文德而去了。

    乙支文德因为那日入隋营时,见隋朝的士卒面有饥色,因此故意让隋军疲乏。等遇到宇文述率兵来追时,每次与之交战,便立即就退走,宇文述便这样在一天之中,七战七捷。

    宇文述军士气大振,但是却在不知不觉间,追到了萨水之畔……

    “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在距离宇文述部队约五十里左右的地方,是隋军的后续主力,于仲文这时吟诵着这首诗。

    于仲文在以大军追铺乙支文的同时,还派了使者快马加鞭的向他劝说:“如果你还有之前的降意,可以再来归降,我一定以礼相待!”

    然而乙支文德却什么都没说,只是回了这么一首《文德遣仲文诗》。(此诗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诗词之一)

    “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于仲文反复的读着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忽然感到一阵心烦意乱。

    于仲文出身名门,祖父是北周时威震天下的柱国大将军、燕国公于谨,而于仲文本人,更是年少出名,成年后就屡立战功。

    隋朝一统天下后,只有北方的突厥为患,但实力十分强大,隋对突厥的策略,是外交军事双管齐下,外交上主要由长孙晟主持,使之分裂为现在的西突厥和东·突厥,而在军事上,则是数次任免于仲文为行军元帅,与突厥交战,于仲文不负众望,多次大破突厥,可谓战功卓著。

    到了现在,于仲文的恩宠荣誉,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顶峰。

    卫文升这时急忙忙的走了过来,“于将军,宇文述将军的大军竟一直追到萨水了,最近雨水不停,萨水暴涨,乙支文德恐怕真的会在那里设伏啊!”

    “哦?我知道了。”于仲文随口应了一句,心里却还在沉吟道:“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我要是再立功,圣上还有东西可以赏给我吗?没有了,已经没有了……”

    卫文升原本是来让于仲文叫宇文述回军的,谁知无论遇到什么事,都是镇定自若的于仲文,现在却是像是失了魂似的,顿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宇文述率军渡过萨水,凭借山势扎营,以等候大军,于仲文也很快率领大军渡过了萨水,与宇文述部汇合。

    乙支文德又派使者来诈降,向于仲文请求道:“平壤城险峻坚固,你们人马虽多,但定难攻下。假若隋军能退兵,我就一定让大王高元去朝见隋朝皇帝所在之地。”

    宇文述见士卒疲惫,不能再战,而自己又有了七战七大捷的功劳,于是竭力赞同退兵,卫文升、薛世雄等则表示反对,但于仲文却双目无神的表示了赞同退兵。

    于是隋军列成方阵而退,高丽军队从四面八方包抄攻击,隋军率军且战且走。

    七月十四日,隋军到达萨水渡河,刚渡过一半,霎时间,喊杀震天,高丽军忽然从后面袭击隋军的后部,殿后将军辛世雄被流矢射死,引发各军溃乱,无法制止。

    隋朝这三十万大军,走到这萨水时,因为缺粮的原因,其实本就差不多要崩溃了的,乙纸文德的半渡而击,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三十万的大军,一旦溃散,那就跟三十万头任人宰割的羊没什么区别。

    卫文升几日前渡萨水时,因一直记着李隐的情报,所以在渡过萨水后,不仅没有将浮桥拆掉,反而还多搭了许多的浮桥。

    直至此时,卫文升一是没料到于仲文会在此时答应退军,二是没想到殿后的军队会直接溃散,这才使得眼睁睁的看着战局糜烂,但是幸好有他之前的那些浮桥,使得他的部队很快便渡过了萨水,且没有溃散。

    同样也没有溃散的隋军军队,还有由第十二军亚将王仁恭率领的一万多人。

    乙支文德随即率大军继续追杀隋军而去。

    隋军将士奔逃,一日一夜就跑到鸭绿水边,行程四百五十里。实力还在的亚将王仁恭为后卫,截击高丽军,将他们挡住,为其他军队军的渡河争取了足够的时间,不过他的部队也因此而损失惨重。
………………………………

第四十三章 班师回朝

    在原本的历史中,宇文述等率领的三十多万大军,在萨水大败后,能活着返回辽东城下的,仅仅只有二千七百人。

    而在这个位面,因为李隐的缘故,幸存的人要多了不少,卫文升和王仁恭军一直没有溃散,且慢慢的收拢溃兵,总兵力一度达到八万人,

    但是他们要想安全返回,还是挺大的,一是全军士气低迷,二是乙支文德不停追杀,最重要的,是没有什么粮食。

    没有粮食,只能靠攻下城市来抢,但为了避免被乙支文德大军追上,又没太多的时间攻城,如此困境,真的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

    所以因为重重因素,卫文升和王仁恭军的一度达到八万人的军队,回到辽东城时,也同样是损失惨重,只剩下四万多人了。

    但与其他的部队相比,以算是好得太多,宇文述部只有一百五十多人、于仲文部只有八十人、辛世雄部全军覆没……

    总之,此次全军出兵时三十万五千人,返回辽东城下时,总计四万三千人,虽然比原本的历史上多了四万多人,但是对整个战局并没什么帮助。

    杨广得知整个情况后,顿时勃然大怒,当即下来罢免了于仲文、宇文述等人的官职,并全部关进了大牢等候发落。

    此时的辽东城下,隋军总共只有二十万左右,且士兵疲惫,士气低沉,后勤难以供应,再加上处于辽东霖雨季节,无法攻城,而高丽军又陆续前来增援,这仗已是完全没法再打下去了。

    于是,杨广在八月二十日这一天,终于下令班师回朝!

    ……

    平壤城的城墙上,李隐正在抬头眺望远方。

    萨水离平壤城比较近,大概三四十里的样子,当双发发生大战的时候,李隐便向周法尚建议,出城去营救隋军。

    但是周法尚并没有同意,因为平壤城外,有高建武召集而来的八万多高丽士兵,在虎视眈眈。

    高建武那八万士兵,是由农夫、罪犯和地方士卒组成,战斗力虽然不高,但纪律严明,仍是不容小觑。

    占据平壤城的隋军只有六万,如果全部出城,平壤就会被高建武占了,切断隋军后路,如果分兵去救,太少又怕被高建武的军队围剿,太多平壤城安危又没保障,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周法尚才没有答应李隐的请求。

    不过李隐倒不是什么事都没做,隋军在萨水大败,大部分都是往辽东城的方向溃逃,但慌不择路的也有不少,周法尚便让李隐在平壤城外设营收拢溃兵,到目前为之,李隐已收拢了两万多的溃兵。

    李隐这时叹了一声,他地位不高,在这场大战中,能做的事情也就这些了。

    “旅帅,周副总管找你!”吴汉匆匆走上城墙喊道。

    李隐回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