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有本事的皇帝(I II III3部全)-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别是,经过这一番折腾,在刘秀身边周围形成了一批德才兼备、文武兼备而又对他至死忠诚的干部,成为他建国大业的核心层成员。

后来名列“石台二十八将”的哥们儿,这时候已经大多归于刘秀的麾下。

只是由于工作特点各不相同,性格气质也不一样,加上机遇不同,他们的表现各有特色,有的威力四射,有的则沉稳内敛。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追随刘秀,建功立业,刘秀也为他们提供了进一步发挥自己才干的平台。

刘秀与这些哥们儿在血雨腥风中建立了牢不可破的革命友谊,谱写了我国封建社会君臣关系史上罕见的佳话,也为历史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

打败了王朗,距离刘秀称帝仅有一步之遥!

刘秀接下来的动作将更加好看刺激,惊心动魄,他要面对的是拥众几十万的铜马军,刘秀被称为铜马皇帝,就是因为与铜马军的这一战。

同时,刘秀将以更加成熟的心态和策略手段来打败敌人,折服更多的人,将有更多的人汇聚到刘秀的旗下,成就不世功勋。

刘秀雄主天下的日子已经到来!

雷振,男,汉族,生于1965年,安徽宿州人,现为安徽党政干部。自幼喜欢历史,潜心研究汉史20多年,读书笔记达80万字。

大学毕业后,雷振在省、市、县直机关工作20多年,了解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权力运行的全过程。

历史,从另一角度说,也是一部政治利益关系调整史和政治权力运行史,本书则是真实历史和作者政治经验的完美结合。

《卷二:荡平四方》

第十七章 刘秀有了反对更始的谋划——单飞

以中国语言文化的丰富微妙,说话,特别是说重要的话,是很有讲究的。

该说的话要在该说的时候才能说,不该说的话永远不能说,而同样意思的话由不同的人来说意义也大不相同。

这不,耿弇同样劝刘秀称帝,刘秀就十分高兴,从善如流。

“翻脸”也要看时机

打败了王朗,刘秀距离一哥的位子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仅是眼前,他就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要集中力量消灭地方武装,彻底平定河北;二是要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方式跟更始王朝翻脸。

更始也想除掉刘秀。更始王朝委派侍御史黄党出行河北,宣布封刘秀为萧王,以示褒奖;同时,要求刘秀解散部队,率领有功的将领即刻返回长安;此外,任命苗曾为幽州牧,韦顺取代耿况为上谷郡太守,蔡充取代彭宠为渔阳郡太守。

对更始的这些算计,刘秀了然于心。

面对更始的打压和河北逐渐好转的革命形势,在刘秀的心里,一个君临天下的中长期规划和行动方案,已经逐渐成熟了。

眼下当务之急是消灭河北地区乃至附近的地方武装,建立牢固的根据地,然后找个合适的机会跟更始翻脸。待各方面都成熟,再在徒弟和粉丝们的拥戴下称帝;坐上一哥位子后再以皇帝的名义挞伐一切割据势力,完成统一全国大业。

这是四个相互关联、因果相连、程序上一点都不能紊乱的步骤。每个步骤的具体目标、依靠力量、打击对象和操作方法都很明确。

他打算一步一步的,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绝不动摇,绝不折腾,也绝不懈怠。

在实施这个方案的过程中,他将发现一个问题就解决掉一个问题,不愿意看到,也不会受制于其他任何干扰因素。

在这些步骤中,最敏感的问题就是跟更始翻脸,自己称帝。对于这个问题,刘秀与他的粉丝们是心照不宣的。然而要解决它,还需一定的时机和火候。但是,在完胜王郎之后,刘秀部下的不少人开始沉不住气了,希望他能快点称帝,自己也能水涨船高跟着加官晋爵。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刘秀最亲近的心腹之一,护军朱祐。

这位朱祐大家见过了,刘秀对他十分信赖,经常留他在身边吃饭休息。

有一次,刘秀安排朱祐在身边陪自己就餐。在餐桌上,朱祐就趁机一本正经地对刘秀说:“现在长安政局混乱,您有帝王之相,这是天命啊!”

他知道称帝已经是刘秀的人生目标,自己先说出来,会得到刘秀的欢心。

谁知刘秀不领情,严肃地说:“不用说了,要不我让刺奸将军拿办你!”朱祐一怔,吓得不敢再说了。

以中国语言文化的丰富微妙,说话,特别是说重要的话,是很有讲究的。

该说的话要在该说的时候才能说,不该说的话永远不能说,而同样意思的话由不同的人来说意义也大不相同。

这不,耿弇同样劝刘秀称帝,刘秀就十分高兴,从善如流。

一天,刘秀正在邯郸温明殿里卧床休息,耿弇进来,走到床前报告工作:“我发现经过几场战斗,我们的将士吏员伤亡很大。请让我再回上谷一次,再征发一些人马过来。”

刘秀反问道:“现在王郎已经消灭,河北已经太平,你还去征兵干什么?”

其实刘秀心中也早有此打算,这会儿他想看看这个年青将军心里是怎么想的。

耿弇说:“王郎虽然败亡了,天下用兵的时机才刚刚开始呢!现在更始的使者从西边来,让我们解散军队,你千万不能听他的!现在铜马、赤眉那样的武装还有几十伙儿,每伙儿都有数十万或上百万人马,打起仗来所向披靡,更始帝是对付不了的,他们用不了多久就会失败。”

听了这话,刘秀忽地坐起来,厉声喝道:“嘿,你说错了,我下令处死你!”耿弇并不惊慌,他很清楚刘秀的心思,从容地说:“大王对我就像父亲一般,所以我才敢把心里话说出来。”

刘秀顿了顿说:“我跟你开玩笑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耿弇抓住机会,向刘秀慷慨陈词。他的一番话既有对当前局势的精确分析,也有对刘秀的殷切建议,再次让刘秀对他刮目相看。

他说:“现在天下老百姓吃尽了王莽当政的苦头,又重新想起刘家主政天下的好处。听说刘氏宗室起兵,老百姓没有不欢天喜地望风归顺的,就像脱离虎口回到慈母身边一样。更始王朝胡作非为,君臣淫乱,权臣和贵戚骄横不法,随心所欲地欺压百姓,老百姓苦不堪言,甚至想起王莽当政的种种好处来。所以我断言,这样的更始王朝一定会失败!主公您起于南阳,大战昆阳,挫败王莽的百万之师。现在您平定河北,又以人为本,德义为先,惩恶扬善,自律甚严,您的功劳和名声人所共知。如果您继续以仁义征服天下,以正义战胜邪恶,整个天下发一纸公文就可以平定。江山是最重要的,主公您只能自己得到,绝对不能让别人获得。”

耿弇说的与刘秀心里想的完全一致,只是刘秀忍而不发,自己不说,也不想让别人随便说破→¤炫··书·¤·网←罢了。朱祐莽撞,首先把话说破,被刘秀训了一通。

而年仅22岁的青年干部耿弇果断而明确地向刘秀建言,其智识之高明,谋虑之深远,确是非常人能比。

完全可以肯定的是,刘秀抗命自立的想法蓄谋已久,耿弇力劝并自告奋勇北上发兵,坚定了他的信心,加快了他的节奏。

劝刘秀称帝的亲信,并非仅仅是朱祐、耿弇,意见被刘秀接受的也并非耿弇一人。

铫期也对刘秀提出了称帝的建议。

他是刘秀在攻打颍川时亲自征召的人才,从基层军职干起,完全凭着自己的德行和才干脱颖而出,在剿平王郎的多个郡县、攻克邯郸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侠肝义胆和机智勇敢,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虎牙大将军。

他对刘秀誓死忠诚,也得到了刘秀绝对的信任。

有一天,铫期求见刘秀,在汇报工作的同时,乘机劝刘秀拥兵自立,称帝当一哥。

他说:“河北这一带,与边塞毗邻,人们习惯打仗,向来以勇猛著称。现在更始王朝不修政治,国势危在旦夕,天下百姓,无所归依。主公您拥有山河之固,精锐之师,所作所为顺应老百姓思汉之心,如果称帝,天下谁敢不从?”

刘秀听了,笑道:“你想让你上次传跸的事成为事实吗?”

这件事是在四个多月以前,在王郎的追杀下,刘秀率众逃离蓟城。由于老百姓围观拥堵,刘秀一行几乎无法走动,关键时候,铫期跃马挺戟,怒喝一声“跸!”硬是冲出一条路来。

这个“跸”字就是为皇帝车驾开道才能喊的专门用语。

好了,反正抗命更始、自立为帝只是时间问题,本来就不是什么秘密,又被下属说破,说破就说破吧!

刘秀对铫期的劝进,报以幽默的反问,而不是像训朱祐那样严肃和谨慎。

他这样做除了对铫期的高度信任(他也同样信任朱祐),也有顺应部下的要求,从而达到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地称帝的考虑。

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确实不能再客气了,干吧!

于是,刘秀立即与更始翻脸:向更始派来的使者回话,河北尚未平定,不能去长安!从此,刘秀与更始王朝彻底决裂。

紧接着,刘秀立即封耿弇为大将军,北上幽州征调十个郡的兵马。

由于耿弇此行关系重大,刘秀觉得应该加派人手。事不宜迟,他找来邓禹,商量意见。

邓禹推荐了吴汉。

刘秀立即封吴汉为大将军,让他与耿弇一起到幽州出差,征调兵马。

耿弇、吴汉的斩首行动

这就是刘秀,慎思敏行,考虑问题深入细致周密,而一旦拿定主意,立即就干。

刘秀从此对耿弇的信任一生未改,而耿弇对刘秀也赤胆忠诚,至死不渝。

在我国封建社会,在纷纭复杂,尔虞我诈的政治军事斗争中,这种君臣之间相知相守的感情融合是极其罕见的。

刘、耿之间的这种信任和忠诚是很典型的,集中体现了刘秀为人处世的风范,说明了刘秀粉丝这么多的原因,也告诉人们:君子能走多远。

具体地说,刘秀之所以终其一生对耿弇和他的老爸耿况信任不改,大概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是耿弇爷俩儿对刘秀超级忠诚,这是最重要的。

这爷俩儿都是未曾谋面就慕名崇拜刘秀的。

儿子崇尚刘秀的德才,放着高干子弟不当,甘冒生命危险、颠簸之苦追随刘秀。

老爸也不简单,为了帮助儿子实现追星的目的,把自己的政治前途乃至于身家性命放在一边,联合渔阳太守彭宠,在关键时候给予刘秀宝贵的支持。

要知道,当时的刘秀除了满身的德才和崇高的声望之外一无所有,同时他还在更始王朝受尽排挤。而耿家这爷俩儿在上谷发兵归顺刘秀时,王郎的势力还十分强大。当时的河北,在很多人看来,王郎才是刘氏宗室的真命天子。

所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要不是出于一种超级忠诚,正当着高干和高干子弟的这爷俩儿不可能这么干。

二是耿家爷俩儿都太有才了!

耿弇的年轻有为,大智大勇,才华横溢,我们已经见识过了,他老爸耿况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老耿是个大儒,在中央和地方都工作过,历经数朝,官至地方大员、封疆大吏。他的才干就集中体现在对复杂时局的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和成功操持上。

他知人善任,重视和提拔下属寇恂,对还是黄口孺子的儿子耿弇言听计从,除了对刘汉的忠诚,自然还有对时局和这两个年轻人的深刻认识和充分信任。

三是这爷俩儿对刘秀独立发展的功劳很大。

他们征调上谷突骑,为刘秀消灭王郎立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