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有本事的皇帝(I II III3部全)-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他一面大张旗鼓地宣传刘汉王朝的恩德,深入细致地做老百姓的思想政治工作,一面严厉打击少数抗命不遵、胡作非为的暴徒。

冯异深知,赤眉和地方武装虽然无赖,不论套路,但多是饿极了的亡命之徒,所以,他在打组合拳的动作风格上是很沉稳谨慎的,每一下都没有花架子,步步为营,招招夺命。

这样,他动身没有多久,弘农一带就有十几个自称将军的人率部向他投降。

这时候,为了配合冯异西征,刘秀也为可能东归的赤眉布下了天罗地网。

刘秀一送走冯异,立即派破奸将军侯进屯兵新安(今河南渑池东),派建威大将军耿弇屯兵宜阳(今河南宜阳西),牢牢扼住这两处赤眉东归的必经之路。

同时,刘秀还交待了战略战术:赤眉要是直接东来,就由耿将军出动宜阳部队往新安方向打;赤眉要是向南绕道,就由侯将军出动新安部队往宜阳方向打。

刘秀的这套组合拳,其实就是口袋战术加尖刀夺命,实在厉害!

冯异西进就是一把尖刀,既锋利硬实,刀法又富于变化。

耿弇、侯进的两支队伍布好了口袋阵,以逸待劳,就等赤眉来钻了。

打个比方,赤眉就像胳膊腿儿被拽着缠着,胸前被抵着一把利刃,他想不就范都难。

这样,只要没有谁来搅局,刘秀的这套组合拳、铁桶阵完全可以轻松地把赤眉拿下,但是,历史是如此精彩,总是以千姿百态和变化无常的面目示人,让人们目不暇接。

冯异徐徐西进的时候,在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与东逃的赤眉相遇。

赤眉早就在长安待得不耐烦了,也实在待不下去了,归心似箭:我们要回家!我们要吃饭!他妈的!

跑在前面当先锋的是凶狠勇猛的赤眉将军刘始、王宣等人。

这时的赤眉是饥饿的。人在饥饿时往往会有超常或者失常的表现。

有句格言说,两军相遇勇者胜。这强调的是勇敢,但也不是绝对,勇敢固然是十分可贵的,可是智慧往往更有杀伤力。换句话说,更多的时候,两军相遇或者是高手过招,往往是智者占上风。

面对凶猛的赤眉军,冯异使出的是慢动作。他步步为营,扎住阵脚,完全是稳中求胜的打法。

他越是这样,赤眉越狂躁,就猛冲猛打。而赤眉越急躁,他就越稳健,不求急攻,争取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就这样周旋了两个多月,冯异与赤眉交战数十个回合,不仅成功地降服赤眉将军刘始、王宣及其所部五千多人,还把赤眉主力牢牢地困在原地。

按照刘秀的思路,赤眉缺少给养,困在哪儿时间长了都能困死。面对稳健的冯大将军,赤眉既打不过又摆脱不掉,十分头痛。

转眼已是来年春天,刘秀专门派遣使者来到华阴前线,封冯异为征西大将军,对他的精彩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按照这个势头,在刘秀战略战术的指导和耿弇、侯进的配合下,假以时日,冯异要玩死赤眉没有一点问题。

可是,一个搅局人的出现,破坏了冯异的大好形势。

这个搅局人是重量级的,因为他是邓禹。

回溪阪大败退——牺牲原则的恶果

邓禹的职务被冯异取代,心里十分窝火,十分不甘。

自己被刘秀高度信任,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现在老是吃败仗,既对不起刘秀的栽培,自己也很没有面子。所以,他一边率领车骑将军邓弘等撤退,一边老是想打几个胜仗表现表现。

其实这时候他的给养也很困乏,部队的战斗力已经大大下降,他多次率领部队找仗打,都败在赤眉手下。

他沮丧到了极点!我的满腹韬略,我的指点江山,还有我的光荣和梦想……

邓禹失望极了,郁闷极了,只好带着残兵败将悻悻东归。

小邓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学问和能力是密切相连的,但又根本不是一回事。

有学问说明你懂得多,有能力说明你会干活儿。

光有学问只能说明你懂得多,顶多是个读书人;光会干活儿只能说明你是具体工作者,顶多是个熟练工匠。

谁要是能把学问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他将获得巨大的力量,将是很可怕,很难战胜的。

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倡导的要“理论联系实际”。

冯异一直从正面证明,小邓目前则老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反例。

所以,毛泽东同志反复告诫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既是学风、也是作风上的要求。

小邓狼狈地来到华阴时,已是次年春天,也正是冯异积小胜为大胜,打得赤眉没脾气的时候。一见到冯异,邓禹就提出跟他联手,共同进攻赤眉。

这其实是严重违反组织原则和工作纪律的。

很显然,小邓已经无权再插手关中战事,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赶快回洛阳,见刘秀复命,等待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对此,他当然不是不懂,但是,他实在想打个胜仗多少挽回点面子,又实在相信自己对刘秀的绝对忠诚和刘秀对自己的绝对信任,就把原则和纪律先放一放。

他认为联手冯异打赤眉,是自己此次西行唯一的也是最后的选项了。

于是,他与邓弘一起,要求冯异跟自己联合起来,立即发动对赤眉的进攻。

一开始冯异是坚决反对这样做的。因为猛捶乱打、速战速决正是赤眉的长项,而对于肩负军事政治双重任务的冯异西征军,更需要的是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冯异认为,自己这些天来正是这样严格执行刘秀的战略意图才取得不俗战果的。

由于小邓是刘秀面前第一红人,又是自己的上级(大司徒),冯异只好委婉而耐心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他说:“我与赤眉军对抗了几十天,虽然多次俘获对方的猛将,但他们目前剩下的将士还有很多。我们可以渐渐地用恩德威信柔服他们,用武力速战破敌是很难的。皇上现在已经在东边派重兵扼住了几个咽喉要道,截住了敌人的东归之路,我在西边从容地打他们,按皇上的既定计划来破敌,才是万全之策。”

冯异的这番话虽然委婉耐心,意思表达得却清楚明白:对敌人只能智取,难以速胜。况且皇上已经布下了口袋阵,按既定方针打下去是没问题的。领导,您歇歇吧。

冯异说的这些既是刘秀的战略部署,也是目前战场上的客观现实,同时,他还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军事理念:柔服。

对于“柔服”这个理念,冯异的原话是这样表述的:“可稍以恩信倾诱。”

就是说,可以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逐渐用恩惠和威信说服打动他们。

这个理念其实就是刘秀君临天下的理念,冯异深得真传,他理解得透,运用得活。

但是,这时的邓禹求胜利、顾面子心切,根本听不进正确意见,坚持安排邓弘出兵挑战赤眉,跟赤眉死磕。

赤眉在战斗里成长,付出了血的代价,也学会了不少招数。

他们上上下下渐渐明白,打仗其实跟种庄稼一样,要看天时变化,要根据实际需要换换动作,总之,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这在刘秀、冯异那儿,叫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惜,赤眉过去打仗只知道使蛮劲,明白这个道理太晚了,那就只能在邓禹、邓弘身上试试了!正好,两邓目前不在状态。

双方激战几天,并没有分出高低胜败。

赤眉决定使个阴招。

这要是在刘秀、冯异那儿,叫做“兵不厌诈”。

这一天,在双方一阵对砍之后,赤眉假装败了,惊慌失措地逃走,连辎重也没顾得带上。

邓弘的手下一看赤眉丢下的车辆上堆满大豆等粮食,就纷纷跑过去争抢。大家都累了,都饿了,赶紧抢吧!

当大家一窝蜂跑到车跟前时,才发现自己上当了:车辆上装的都是灰土,上面薄薄地盖了一层大豆!

为时已晚。

刚跑出不远的赤眉军回身杀过来,邓弘手下还没回过神来,被一阵猛打,四散溃逃。

关键时候,冯异是顾全大局的。

他一见邓弘吃亏,连忙与邓禹一起联手救援。

又是一番激战,在冯异和两邓的奋力拼搏下,赤眉才稍稍撤退。

就在这刚刚打退赤眉、稳住阵脚的时候,冯异提出,同志们又累又饿,应该暂且休息,养精蓄锐,伺机再战。

其实,他不需要提出,直接安排就行了,因为他受命全权负责西征事务。但是,正如前面说的,考虑到邓禹是刘秀面前第一红人,又是自己的领导,冯异明知邓禹违反组织原则和工作纪律,还是不得不迁就一点、谦虚一点,尽量维护邓禹的威信。

而邓禹则不听冯异的意见,认为赤眉刚刚小败,我们应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

这时候这样做,只能说小邓急功近利了。冯异无奈,明知这样不是个办法,也只好服从领导。

这个时候,赤眉已经打疯了,正在兴头上。

赤眉是一帮擅长干急活儿的人,特别是在他们暴躁或者饥饿的时候,往往会有超常的发挥。而冯异的西征军和邓禹残部则很仓皇很仓促,又饿又累。更重要的是,他们指挥官意见不统一,没有从容的周密的计划和安排。

冯异对拿下赤眉自有满腹韬略,但他现在为了迎合领导正在牺牲原则,结果可想而知。一番大战,赤眉完胜,冯、邓部属死伤三千多人。

不仅如此,在赤眉的猛打猛攻下,邓禹仓皇逃命,随身仅剩下二十四个随从,一直跑到宜阳才算摆脱赤眉的追杀。

冯异更是狼狈,为了不暴露自己,他不得不舍弃战马,步行逃命,千辛万苦才得脱身。跑到回溪阪(今河南渑池南)时,他身边仅剩下几个人。

冯异自投奔刘秀独当一面带兵以来,从没吃过败仗,这次弄成这样,完全是邓禹瞎指挥,而自己又不能坚持正确意见造成的。

这是一次让邓禹终生难忘的失败,不仅证明了刘秀用他西征独当一面主持军机是错误的,而且表明他的长项并不是带兵。

想当初他肩负刘秀的重托,率两万精兵强将西进,确实是豪华阵容。一上来,他坚决贯彻刘秀的战略战术,斩顽敌,收民心,不仅壮大了队伍,而且在关中建立了刘秀王朝的权威,他的个人威望也如日中天。

他的品德才学、人文修养确实已经达到极高的境界,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固执,相当的固执。不幸的是,这个缺点在复杂局面下又是致命的。

这又使人想到经济学上的“木桶理论”,小邓的固执成为他的木桶最短的那块板子。

越是在关键时候,“木桶理论”越能发挥作用。眼前,“固执”这块最短的木板让小邓的木桶几乎盛不到水。

他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谋略超群,但是,他经不住赤眉的乱拳。这也从哲学的角度说明“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作风是何等重要!

至此,他除了身边的二十四个随从,数万大军已经或死或散,全军覆没。

逃到宜阳,邓禹极其惭愧。不过,他还有自知之明,立即向朝廷打报告,请辞大司徒职务和梁侯爵位。

刘秀对他违抗旨意数次战败也十分生气,发文免去他的大司徒职务,但保留梁侯爵位。

皇见皇,收服赤眉

同样是失败,邓、冯两人失败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邓禹是一败涂地,很凄惨,而冯异则反败为胜,很凄美。

冯异作为刘秀的嫡传弟子,对刘秀为人做事的真味体会最深,他的智慧谋略和操作能力是刘秀其他的弟子和粉丝难以企及的,不仅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