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何成功:50位企业家的第一份工作-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投资电影,名利双收
依靠广告起家的王中军走上电影之路纯属偶然。1998年的一天,王中军在路上碰见了他出国前在广告公司的同事刘晓玲,一直在电视剧圈里做事的刘晓玲告诉王中军拍电视剧怎么怎么赚钱,王中军有些心动。
很快,王中军投资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心理诊所》。拍摄完成之后,仍然以广告为主业的王中军发挥了一下自己的特长,拿电视剧跟电视台换广告时段,这种轻松的合作方式马上为多家电视台愉快接受。《心理诊所》拍完后立即被凤凰卫视买走,之后全国多家电视台买走了播映权。
华谊兄弟广告公司的客户常常为寻找新的有效的媒体而着急,如果利用已准备播出的电视剧,往往不易掌控拍摄质量和播出时间,现在有了自己的电视剧,问题迎刃而解。不仅插播广告很饱和,贴片广告也卖得很火,该片120秒的随片广告中,中国银行长城卡、高乐高等大客户成了这个创意的受益者,同时也成了该片强有力的支持者。
虽然观众的反馈没有王中军预想得热烈,但片子最终的销售额仍然达到了900多万元,利润是400多万,回报率高达90%左右,这主要归功于王中军巧妙地运用了影视广告。
尝到甜头的王中军一头扎进电影圈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2000年12月18日,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王中军出任总裁。如今,华谊兄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私营电影公司,并在电影市场上演绎着资本化的进程。海外票房分成、多元化、重组、上市……在不知不觉中,华谊兄弟正改变着中国电影人传统的市场观。王中军的华谊兄弟共投拍电影十多部,在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排行榜上创造了连续三年冠军的传奇神话。
从最初开办广告公司,到后来进入影视投资行业,对于自己的创业,王中军认为自己做事的风格简单而感性,看准一个行业就果断出手,很少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分析和考虑,凭着自己对艺术的喜爱和领悟,他对影视投资有着特别敏锐的嗅觉,华谊的成功即因为他最先发现了大陆地区最有商业价值的导演冯小刚。
与一些创业成功者不同的是,王中军身上特有的艺术家气质,让他即使有了今天的成就,依然显得简单而快乐。对于公司管理,王中军认为他只需要把握企业发展战略大局,管好关键的人事即可,其他事情放手交给别人去做,因此,他也有更多闲暇的时间体验自己的人生。



、12.表修理匠蒋锡培:从高考落榜生到电缆大…

20多年前,他是杭州街头的一个修表匠;20多年后,他的企业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
在短短十数年间,他曾掀起四次企业制度变革,而每一次变革都为企业赢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他的企业曾经连续十多年以40%的速度飞速成长。
在没有任何资源优势的背景下,他凭借自己的智慧、胆识和勤勉架构了令业界内外瞩目的“远东模式”。
他曾是一个高考落榜生,但在十多年后却成了党的十六大代表,他也因此被称为红色企业家。
他就是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蒋锡培。
名落孙山?弃文从商?小钟表匠
1963年4月,蒋锡培出生在江苏宜兴市范道乡洋埝村,兄弟姐妹六个,他排行第五,是兄弟中最小的一个。他的父母都是农民,父母勤劳善良,在村里算得上中农。父母经常以微薄之力帮助家里的亲戚和村里的贫困人家。
母亲是典型的慈母,父亲却显得格外严厉。他在地里劳作了半生,但却非常有远见,他要求孩子们一定要读书上进,至少要有一门手艺,因为“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同时他也教育子女要志在四方,要有自己的方向和追求。
1980年夏天,对于17岁的蒋锡培来说格外漫长,就在这一年,他高考落榜了。他是家里的小儿子,当时哥哥们都已经工作,家里也并不是特别困难,因此,父母决定让蒋锡培回学校复读。
在杭州修钟表的二哥回家了,经常说些做生意的事情,以及自己每天能赚100块钱的故事。听到哥哥描绘的情景,蒋锡培慢慢有些心动了。虽然父母都坚决反对,他还是决定跟哥哥去修钟表,学一门手艺做生意。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找一个好老婆,挣够5万块钱。
因为师傅就是自己的二哥,他手艺好,对弟弟倾囊相授,再加上蒋锡培天资聪颖,很快就掌握了钟表修理的技术。56天之后,在哥哥的鼓励下,蒋锡培摆起了自己的钟表修理摊。
那时候,杭州城里已经有一些先富起来的人了,时髦的人总是要弄一块手表戴在腕上。戴表的人多了,来修表的人就多,蒋锡培几乎每天都忙不过来。他年纪轻,一脸忠厚,为人热情,手艺好,收费也公道,找他修表的人越来越多。别人一天能赚100块钱,而他至少要挣近200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就赚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5万块。
梦想实现得太快,蒋锡培反而震惊了,但他的自信和创业的激情也由此被激发了出来: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可以做更大的事情。
回乡办工厂,走上梦想的阶梯
到1985年的时候,他已经修了近五年钟表,还收了五个徒弟,每年能收入个五六万,但此时的他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此了。1985年年底,他带着自己挣的二三十万现金,回范道乡创办了范道仪表仪器厂,专门生产闹钟的零部件。
钟表零部件对生产技术的要求特别高,私营企业的生产质量很难符合要求,当时的手表和闹钟厂家大都是国营企业。因此,蒋锡培转而考虑生产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部件与这些大企业进行配套,最后他选择了定时器。
刚开始做电风扇的定时器,对产品的要求相对没有那么精密。但后来做钟表发条,把原先赚的二三十万元赔了之后,还亏了三四十万。为了减少损失,他与供应材料的上海厂家打了一场官司,而这一场官司却使他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局面。



、12.表修理匠蒋锡培:从高考落榜生到电缆大…

在那样一个年代,民营经济刚刚有所起步,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不会将同情和支持给予这样一个私营小厂。私营企业难以挑战实力雄厚的国营企业,蒋锡培不得不面对败诉的结局,30万元血本无归。
二十多岁的蒋锡培一夜之间负债累累。
悲痛之余,他决心想办法继续经营下去,以还清自己的债务。他记得有一天,妻子对他说:“先把家里养的那两头猪卖了,还能换几百块钱,出差好用。”妻子的鼓励和支持,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他不甘心就这样认输,决定再一次奋斗。
东山再起,卖电缆赚第一桶金
1988年初,在一家电缆厂的上海办事处当主任的大哥告诉蒋锡培:电缆产品非常好销,而且供不应求,只要能拿到货就能赚钱。凭着对机遇的天生敏感,他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虽然电缆生意利润丰厚,但其中也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当时,从浙江到江苏,沿途有很多各种名目的税费关卡拦截。运货的商人一路上不但要冒着翻越崇山峻岭的危险,还要时时担心货物被沿途的关卡罚没。
而这时的蒋锡培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为了还清自己欠下的债务,为了自己那一股不服输的念头,他不得不憋着一口气,一路前行。
上天不负苦心人,在经历了无数磨炼之后,蒋锡培终于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事业方向。到1990年,他不但还清所有债务,而且还赚了100多万元!
有了积蓄,又有对市场的认识和销售经验,蒋锡培的心又活动了:电缆产品应用范围广泛,整个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自己又熟悉销售,能不能也办个电缆厂?
就在这时,范道乡党委书记张伯宏找到他,想请他带个头,到新开辟的乡工业区里办厂。正是因为这样,乡领导对蒋锡培的想法表示了大力支持,希望他能够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于是,凭借180万元、3亩地、28个人,范道电工塑料厂在1990年正式成立了。
为了提高质量,蒋锡培不惜高价买来最好的原辅材料。根据自己以往的销售经验,他知道大企业往往只重视大客户,冷落小客户,于是他就紧紧盯住这一部分消费者,努力为他们服务,哪怕对方只买一圈电线,他也会及时送货上门。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规模大,又处于垄断地位,致使产品价格居高不下,蒋锡培就大打价格牌,把实惠让给消费者。针对国有企业等待顾客上门的被动作风,他主动出击,采取“设点经营”的战略,把销售部门放到市场的最前沿。
一年下来,他们生产的“万能达”牌民用电线迅速在市场上蹿红,投产当年销售额便达到580万元。这间小厂成了他“财富人生”的真正起点,而他独特的营销方式被新闻媒体总结为“远东现象”,成了无锡市1992年度农村经济工作十大新闻之一。
创业的第二年,蒋锡培便提出了1000万的销售目标。当时乡里开一个企业家的现场会,很多人就说了:这是不是说梦话啊?这人真不知天高地厚。但这一年蒋锡培的营业额超过了1000万。
顺时改制,万贯家资转归集体
随着产品在市场上的广受欢迎,吸纳资金、扩大产能成了蒋锡培面前最大的一个问题。但当时民营企业不但很难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贷款,也没有其他好的政策支持。怎样才能让企业进一步壮大,如何获得更多的效益呢?一想到这些,蒋锡培便心急如焚。



、12.表修理匠蒋锡培:从高考落榜生到电缆大…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一股“办公司”的热潮,而在江苏、浙江这些民营经济发展较早的地区,人们更是认准了时机,准备大显身手。种种现象,蒋锡培都看在眼里,心里也慢慢有了些想法。
就在此时,乡党委书记问他愿不愿意将企业变成集体企业,如果愿意的话,他能够获得很多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蒋锡培犹豫再三,可是为了能够使企业做大做强,他最终还是果断将企业从私人所有变成了集体所有。
就这样,蒋锡培的企业戴上了一顶“红帽子”。在集体企业挂牌后不久,他入了党,被任命为乡长助理。这一顶“帽子”让蒋锡培损失了500多万元,但却为企业赢得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会:急需的银行贷款来了,新的厂房建立起来了,新的设备买回来了,新的产品开发出来了。就在改制当年,企业的销售额便突破了5000万元。在这一年,范道电工塑料厂正式改名为无锡市远东电缆厂。
戴了“红帽子”的“远东”以极快的速度往前发展,到1994年,远东的销售规模一举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宜兴最大的企业。但就在企业急速壮大的过程中,蒋锡培发现了隐藏其中的问题:产权不明晰导致所有者缺位,企业发展目标和员工的利益不能有效结合,企业很难具备持续发展的动力。
就在这时候,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1994年,中国经济迎来了第一次全面过热,国家宏观调控开始涉及到乡镇企业——乡镇政府要从乡镇企业撤资。
经过协商,蒋锡培与乡政府达成了协议:将85%的资产从乡政府回购,企业从集体所有转为股份合作制企业。远东从此成功迈进了股份制企业的行列。
通过股份制改造,远东成功地将员工和企业利益进行挂钩,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