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情陷大明:秋香点伯虎-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院子里的官员们的目光,一下汇聚到了这名宁王府幕僚身上。
朱宸濠从这位幕僚手中的托盘里拿起那卷白纸,双手展开宣读了起来:“大明藩镇江西宁王朱宸濠告天下书曰,宋末,蒙古鞑虏入我中原,致天下苍生倒悬一百余载。大明太祖皇帝顺天应民,起于微末,艰苦创业,终将蒙古鞑虏驱至漠北,恢复中华。其后,大明列祖列宗皆勤恳守成,方立盛世。
“然,自孝宗皇帝归天,新君正德即位后,贪于玩乐,宠信奸佞,疏远贤臣,致朝廷内外陷于混沌,天下百姓营生艰难。本王身为大明宗室子孙,护大明江山社稷、百姓万民责无旁贷。今愿携一众志士,起兵靖难,北上国都,惩治奸恶,齐力劝诫陛下,还大明朗朗乾坤。
“檄文所至,无论官绅百姓,应者当属忠臣贤民,本王定以礼待之;逆者必为奸恶附逆,本王亦当严惩不贷!苍天厚土为证,大明列祖列宗为佑,大义所向,必纵横披靡!”
这道起兵的檄文一经念出,就代表着朱宸濠正式踏上了造反的行程。
朱宸濠念完檄文,随即将之放回托盘,又对众官员说道:“诸位肯跟随本王起兵清君侧,皆为我大明忠臣。就请诸位在这纸檄文上签下名姓,以壮声威!”
随后,朱宸濠一挥手,那名幕僚便端着托盘走到了第一桌的宾客面前。
朱宸濠此举,无异于让这些官员纳投名状了。他们的名字一旦签在起兵檄文上,便真的成了朱宸濠的附逆了。
然而,形势比人强,到了这个时候,这些官员们也没有选择了。要么,在檄文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要么,挨上一刀,人头落地。
不怕死的那两位官员已然慷慨赴义了,剩下的,就都是怕死的了。于是,官员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他们轮流拿起笔,在檄文上签下了名字,又摁上了手印。
等到所有的官员都在檄文上签下了名字,时间已经到了子时。
“诸位,今夜,今时,便是本王吹响大义号角的时刻。”朱宸濠面对一众官员说道。
随即,他就一声大吼:“上官云峰、石震何在?”
“末将在!”两名武官站了起来。这二人当中,上官云峰是第一个站出来向朱宸濠表态追随的,而石震,则是王府的一名侍卫统领。
“上官将军,本王命你即刻出府,带领本部兵马,前往西城,控制孙裕兴所部。石震带王府五十名亲卫协助上官将军。”朱宸濠发布了第一道命令。
“末将领命!”上官云峰和石震拱手领命。随后,石震便点了五十名王府亲卫,与上官云峰出府而去。
任谁都看得出来,石震带的这五十名王府亲卫,是用于监督上官云峰的。
紧接着,朱宸濠又一连发布了几道命令。他所点的将领,全是两人一组,由一名王府的亲卫军官和一名南昌城驻军的武将组成。
一队队的士兵,在各组将领军官的带领下出了王府。
朱宸濠发布的最后一道命令,便是派兵保护在场众宾客的府邸。名为保护,实际上却是封锁控制。说白了,就是用这些官员的家眷,继续要挟这些官员,铁了心跟着他造反。
待命令发布完毕,朱宸濠便朝院子里的那些宾客说道:“诸位,今夜城中必然很乱,诸位便留在王府之中,随本王静待各路兵将的好消息吧。”
事到如今,那些宾客也别无选择了。
子时,南昌城中本是一片寂静。忽如其来的,一队队军兵在一条条大街上飞奔。马蹄声乍响,脚步声如雷,南昌城一下像是开了锅的沸水。
有好奇的百姓,起了床披上衣服出门观瞧。却立即被经过的官兵赶回了家中。人们纷纷在猜测城中出了什么大事。
但令人奇怪的是,这么多兵马调动,但城中却没听到打斗的声音。即便是挨着城墙和城门居住的百姓,也没有听见有敌军攻打城池的动静。
唯独住在东城门附近的百姓,似乎听见城门有打开的动静,但同样没有听到爆发战斗的声响。
东城门确实被打开过,宋清从三清山带来的那三千兵马,天黑之后就瞧瞧的靠近了东城门。
待朱宸濠派出的兵马控制了东城门,便放宋清的这路人马进城了。
宋清的兵马入城后,立刻在城中分散开,加强了各道城门和城中各个衙门的控制力。
说白了,朱宸濠还是对刚刚依附他的那些武将不放心。宋清的兵马进城,名为协助这些武将完成任务,实际上却是防范这些人有反复之心,忽然倒戈。
宋清分派完任务后,便只带着二十名亲卫士兵,进了王府。
朱宸濠见到宋清出现,心中的一切担心终于一下消散了。而这时,整个南昌城也兵不血刃的落入了朱宸濠的掌控。
“诸位,大事已定。但后续的事情还很多。今夜,就辛苦诸位一下。你们这便各回衙门,安抚下官及一众衙署,并在天亮前出具榜文,以安城中百姓。”朱宸濠终于解除了对那些宾客的软禁,并给他们派遣了任务。
于是,众宾客便出了王府,却也不敢回家,而是立即赶赴各自的衙门,依照朱宸濠的命令做事了。

☆、第394章 惊天巨变(上)

南昌城中,朱宸濠在忙于起兵,而就在这一夜,身在金陵的蒋谦等人也一夜未睡。
朱宸濠打算在八月初十夜里起兵的消息,两天前就遣心腹之人送到了蒋谦手中。
前来送信的不止一人,而是七人。这七人都是宁王府二十八宿暗卫的成员,以擅长轻功的觜火猴为头领。他们的任务也不止是送信给蒋谦。按照朱宸濠的命令,他们抵达金陵后,就留在金陵,听命于蒋谦,协助蒋谦控制金陵城。
再加上之前就已经到达金陵的心月狐,二十八宿暗卫在金陵的力量便达到了八人。
八个人,貌似也成不了什么事。但二十八宿暗卫都不是普通人,他们最擅长的,除了刺探消息,就是暗杀。朱宸濠把这八人派给蒋谦的用意很明显,就是在必要的时候,由他们出手,刺杀金陵城中的官员。以方便蒋谦控制金陵城。
八月初十这天夜里,不需要蒋谦召集,金陵城中的那八名宿卫成员、以及陆逊就主动和蒋谦一起,聚集到了蒋谦的书房中。
这些人在今夜聚集,倒不是说他们有什么行动,毕竟,朱宸濠今夜才起兵,金陵离着南昌还远的很,就算朱宸濠进展顺利,一时半会儿也到不了金陵城。他们这会儿要是有行动,那就是帮倒忙了。
但是,起兵造反毕竟是大事,主子远在南昌起事,当手下的,即便身在远方,心里也不轻松。大家聚在一块儿,也算是一种仪式。
蒋谦在书房里摆下了一桌酒席,与众人一边喝着酒,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
很快,时间就到了亥时。
外面打更的梆子声刚一响起,蒋谦就说道:“这个时刻,王爷该行动了吧。”
“亥时了,应该行动了。”陆逊附和道。
“但愿王爷一切顺利。”心月狐面色紧张的说道。
其实不光是心月狐紧张,书房里的其他人,今晚谁的心里都不轻松。他们兴奋,但更多的,还有紧张。
造反可不是小孩过家家,他们已然在朱宸濠身上堵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自然不能轻松以对。
心月狐就挨着蒋谦而坐。蒋谦故作轻松的一笑,伸手拍了拍心月狐的肩头,说道:“放心吧,王爷今夜以祝寿的名义把南昌城中各衙各军文武主官都请到了王府之中。控制这些人轻而易举,只要这些人控制住了,王爷就能顺利掌控南昌城。”
“是啊,只要南昌城在手,江西的高官又都被王爷掌控,余下的府县,王爷必能传檄而定。即便是有不从者,王爷手握南昌数千精锐,也能很快剿灭。”陆逊也出言说道。
心月狐点了点头,说道:“我也知道王爷计划周密,必能很轻松的掌握整个江西。可我这心里,总是扑通扑通的。”
蒋谦微微一笑:“你的这种紧张,是兴奋所至。其实杂家跟你一样,也觉着有些紧张呢。”
说完,蒋谦就端起手中酒杯,又道:“来,这杯酒,我们为王爷贺寿。祝愿明年的今日,全大明的人都共同为王爷贺寿!”
他这话的意思就是希望朱宸濠能在一年内登基为帝了。
众人也连忙端起酒杯,与蒋谦一起,面向南昌方向祝祷。随后,众人共同干了这杯酒。
……
南昌在子夜之时,很是热闹了一番。城中百姓也大多被惊醒,但他们都被官兵责令待在家里,没有一人知道城中发生了何事。
天亮后,街上的官兵终于减少了,但几乎每一条街道口,也依然有十几二十个官兵站岗警戒。百姓们却可以出门了。
有出门早的百姓发现,街道上贴出了很多告示。有识字的人便去观看那些告示。这一看之下,却都大惊失色了。
所有的告示,都在说一件事,宁王爷朱宸濠决定起兵清君侧,带大军北上,斩杀朝廷奸恶,兵谏当今皇上。告示中告诉百姓们,南昌城中的官员兵吏,已然全部呼应宁王爷,他们回各安其职,不会影响百姓的生活。一众百姓尽管安心,如常生活便可。
宁王爷造反了!
这个消息,也很快经口口相传,被南昌城中所有的百姓得知了。虽然告示中只说宁王爷是起兵靖难清君侧,可百姓们也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好听的说法罢了。所谓的靖难,所谓的清君侧,所谓的兵谏,其实就是造反。
即便是不明就里的百姓,也自有明白人说给他们听。
靖难,在大明朝可是有先例的。成祖朱棣,就是用这个理由起兵造反的。当时还拉上了宁王爷的先祖,大明第一代宁王朱权。
没想到,距成祖起兵靖难的时间才过去了不到百年,当初陪同成祖一块起兵的朱权的后代,居然也用这个借口,对朱棣的子孙朱厚照起兵造反了。
城中的百姓惊讶、惶恐,也有平时就唯恐天下不乱的好事之人兴奋、开心。各种情绪、各种不安分,都在城中蔓延。
安分的百姓基本都呆在了家里,不敢出门了。即便是出门,走路也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但敢于出门的百姓,很快就发现,城中除了比往日清净了一些,街上除了多出一些站岗的官兵,好像也没有别的变化。市场上,街道上,甚至依然能看到摆摊的小商小贩。街道两旁的店铺,也有很多继续开门营业的。
生活总得过,那些小商小贩也好,开店做生意的商人也好,也只有大着胆子继续做生意了。普通的百姓,有急需之事,该出门也还得出门。
不过,南昌城的城门却一直没有开启。想出城的百姓出不去,城外的人也进不来。
即使偶尔开启,也是为了放一队队护送官员的官兵们出城的。
城里的百姓自然知道今日不开城门的原因,但城外的百姓,对城里一夜之间发生的惊天巨变却丝毫不知。
那些出城的官员和官兵,乃是朱宸濠派往南昌近郊的县城,去收服下面的官员,控制下面的地盘的。随行的那些官兵,名为护送,实为震慑。若有不服从的官员,这些官兵也不会对他们客气。

☆、第395章 惊天巨变(下)

乍闻城中一夜之间的巨变,大多数百姓都惴惴不安。但也有一些不安分的投机分子立刻兴奋了。他们奔走相告,互相串联,要以实际行动相应朱宸濠。
上午辰时许,一群约有上百人的书生聚集到了宁王府门口。为首一人双手捧着一张红纸,告诉宁王府门前的卫兵,他们是来向宁王爷献请愿书的。
本来,那些卫兵忽然见到这么多读书人聚集过来,还挺紧张的,一听说这些读书人是来向宁王爷献请愿书的,卫兵们的紧张情绪一下消失。
一名军官模样的人接过了请愿书,让这些读书人在门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