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情陷大明:秋香点伯虎-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二团营和总神机营,都是卫戍北京的兵马,说其是御林军也不过分。这个差事的分量,张永和谷大用都心知肚明。他们自然不想让刘瑾夺去。
“不如你老谷当这个监军吧。你都去了两趟金陵了,对那儿比较熟悉。”张永立即举荐起了谷大用。
“老奴愿为皇上分忧!”谷大用和刘瑾同时表态。
这就让朱厚照为难了。他的目光在谷大用身上和刘瑾身上来回扫视了数遍,还是难下决断。于是,他询问起了李东阳:“李爱卿认为谁更合适?”
李东阳这会儿却打了个呵呵,说道:“臣认为谷公公和刘公公都合适,一时之间,臣也无法决断。”
别看刚才李东阳和谷大用、张永站成了一线,共同举荐王守仁。可这监军的人选,李东阳却不表态了。
无论是谷大用,还是刘瑾,都是宦官。李东阳内心是极为厌恶宦官干政的。眼下又是遇到了战事,他就更反对宦官参与前线战事了。可眼下,被举荐的人却偏偏都是宦官,朱厚照也没让别人再提议另外的人选,而是让李东阳从谷大用和刘瑾两人之中挑出一人。这就让李东阳为难了。干脆,我谁也不支持,谁也不反对吧。
朱厚照见李东阳不表态,又把问题抛给了百官:“众卿可有决断?”
谁知,朝堂中其余的官员,还是像刚才一样,全都当起了闷葫芦。
“陛下,此事就由您乾纲独断好了。”李东阳打破冷场说道。
朱厚照想了想,一咬牙说道:“就让谷大用去吧。他毕竟已经去过金陵两趟了,比起刘瑾来说,更合适!”
谷大用和张永立刻喜上眉梢,刘瑾却一张脸拉得比驴还长了。今日这个朝会,他算是丢进了脸面,两次被举荐,却两次被皇帝否决。
“刘瑾啊,你也不用失落。这战事一起,不光南京前线忙碌,朝廷也不轻松。朕留下你,就是想让你帮着李爱卿和焦爱卿处理朝务的。”
“老奴遵旨!”刘瑾总算得到了点安慰。
朱厚照面对文武百官,又说道:“此事就这么定下了,着内阁偕同兵部、吏部、户部、五军都督府尽快拟出具体规章。后日早朝,朕便要正式下诏平叛。”
被朱厚照点到的衙门的主官,全都站出来领旨。
“众卿还有别的事吗?”朱厚照又问。
礼部尚书张升出班奏道:“皇上,臣有一事,朝廷也必须尽快决断。”
“何事?”朱厚照问道。
张升道:“下个月底,便是今年的会试举行之期。然而,宁王突然叛乱,江南道路必受阻隔,定然会有很多应试的举子无法如期赶至了。这会试之期,是否拖延一下?”
朱厚照也不问别人的意见了,直接一摆手说道:“都打仗了还考什么试?是你们有精力忙活还是朕有这个心情啊?会试之期延后,具体该何时举行,待定!”
“臣领旨!”
李东阳这时也站了出来,对朱厚照说道:“皇上,时下已经有不少举子赶至京城。若会试之期延后,又未有具体之期,那这些举子,必然去留两难。家中富裕的举子还能应付此事。那些贫寒的举子,进京的盘缠本就捉襟见肘,这该让他们如何置处?”
“这倒是个问题。”朱厚照皱起了眉头,“李爱卿有何提议?”
李东阳道:“臣认为,可由国子监出面,挤出部分银两,借给那些贫寒的举子,以让他们能安然度日。”
“准奏!”朱厚照点了点头。
该商量的事情都商量完了,文武百官也便散去。
朱厚照单独留下了谷大用,说是有事情交代。
“老谷,朕打算御驾亲征。”朱厚照一脸兴奋的说道。
谷大用大惊:“皇上,万万不可呀!”
朱厚照不高兴了:“怎么,难道你是担心朕指挥打仗的本领还不如王守仁?”
“不不不,皇上天纵英才,打仗自然不在话下。”谷大用急忙解释,“可您是天子,江山社稷存系一身,岂可妄动?”
“朕去年还不是去了趟金陵,这大明江山社稷也没出问题嘛!”
“可这次却是打仗,不比去年太平之时啊!”
朱厚照不耐烦了,一摆手道:“朕主意已定,你不用劝朕了。朕留下你,是想给你一道密旨,你到了南京后,叮嘱王守仁悠着点打,最好是只防守不进攻,免得朕还没到南京呢,宁王的叛军就被王守仁全吃掉了!”
谷大用实在无语了,这位皇帝的想法也够奇葩的,打仗之事,自然是越早胜利越好,怎么到了他老人家这儿,还担心胜利的太早呢?这也太不拿打仗当回事了吧?
“皇上……”谷大用还想再劝。朱厚照爱胡闹的性子他是知道的,可打仗毕竟是凶险之事,他可不能任由朱厚照想一出是一出。
“老谷,你要是再劝朕,这个监军你就别当了,朕让刘瑾当!”朱厚照火了。
谷大用的嘴唇张合了几下,说不出话了。
“就算老奴不拦您,朝中的大臣也必然不会同意您御驾亲征的。”谷大用又找到了一个理由。
朱厚照的脸色缓和了一些,小声道:“朕也自然知道朝中大臣不会答应,所以朕刚才在朝会上才没提这件事。朕就像去年一样,偷偷摸摸的去南京。”
“啊?!”谷大用傻眼了。御驾亲征也能偷偷摸摸的进行?
“你放心好了,朕不会乱来的。这件事情,你对谁都不要讲。你先行一步,朕挑个合适的时机,像上次一样,留下一道圣旨给文武百官。然后,让张永带上十二团营和总神机营的兵马,随朕南下。嘿嘿,到时候,朕要带着你和张永驰骋沙场,打宁王一个落花流水!”
见朱厚照如此兴奋,谷大用也不忍泼他冷水了。反正,有张永的兵马保护,料想皇帝也不会出事。大不了,等这位爱玩闹的皇帝到了金陵,杂家好生看着他,不让他与叛军真的交战就是了。到时候,皇帝的面子有了,杂家和张永的随驾之功也有了。大善!大善!

☆、第401章 新官上任

八月二十四,朱厚照正式发布诏令,以南京兵部侍郎王守仁为江浙皖三省行军大总管,加检校南京兵部尚书衔,担钦差之责,整合三省力量平叛。西缉事厂提督谷大用为监军,协助王守仁平叛。
所谓的检校,就是代理的意思。朱厚照给王守仁加了这个头衔,其用意无非就是为了提高王守仁的地位,以免地方官员不服管。毕竟,兵部侍郎的官位还是略显低了点。别说金陵城中的众多高官亲贵了,就是一省的巡抚、都指挥使的官位也比兵部侍郎要高。
八月二十五日,谷大用带上朱厚照的圣旨,以及行军总管的全套仪仗、兵符印信,仅带百名亲卫骑兵离开北京,南下金陵。
战事急如火,谷大用路途中不敢耽搁,他连马车都没坐,而是与属下官兵一下,直接骑马赶路。而且,为了加快行程,谷大用一行都是一人双马。一路行来,不到万分疲惫绝不驻扎停留。
即便如此,谷大用也用了七天才到达金陵。
七天的时间,谷大用吃不好睡不好,又着急赶路,整个人不仅瘦了一大圈,更是疲累不堪。
以至于,到达金陵后,他在迎接他的官员面前宣读完圣旨,连接风宴也顾不上吃了,直接就着急巴吼的让人给他安排住处,他要先好好睡一觉。
蒋谦提出让谷大用去内守备厅下榻,谷大用却有气无力的说道:“先不去内守备厅,你们就在离城门最近的地方找家客栈,等我先解解乏再说。”
金陵一众官员见谷大用居然累成了这样,一个个都对他敬佩不已。就连一直对八虎有意见的华观、王华等人,也暗自唏嘘。这个谷大用虽然跋扈专横,但其任事还是很用心的。也不是一无可取之处。
于是,金陵的官员急忙为谷大用和一众属下安排了住处,又留下了一队官兵保护。
随后,众人就在新鲜出炉的行军大总管王守仁的带领下,前往南京外守备厅议事。
前文曾经说过,南京守备厅分为内外两所衙门。如果按朝廷的规制,外守备厅才是负责南京防御以及统管南京驻军的正式衙门。而内守备厅的职责,只是负责南京皇城和皇宫的警卫。
但是,明朝的政治体制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信重宦官而轻文武。在重要的城市,都设置守备太监一职,以节制地方官员。金陵作为大明的留都,这守备太监的职权就更大了。因此,外守备厅在平时也沦为了内守备厅的附属,南京兵权全在内守备厅。
但内守备厅在名义上毕竟是管理保护南京皇宫的衙门,战事一起,负责主持战事的官员在内守备厅办公就显然不合适了。因此,王守仁才把办公地点设在了外守备厅。这里,也便成了江浙皖行军大总管的行营。
一众官员来至外守备厅正堂,蒋谦率先请王守仁坐衙升堂。王守仁也不客气,直接坐到了大堂主位上。而以前的外守备厅守备廖峰,也只能沦为陪坐了。
今日升衙,只是一个形式,以确认王守仁的大总管身份和地位。纯属仪式性质。因为监军谷大用无法到位,再加上王守仁刚刚就职,仓促之下,也无法商议平叛之事。
因此,这个仪式很快就结束了。
但王守仁也发布了他就职后的第一道命令,那就是命浙江、安徽两省巡抚和都指挥使速至金陵议事。
……
谷大用到了金陵,不仅宣布了朝廷对于平叛的安排,同时,朝廷对今年的会试延期举行的消息,也带到了金陵。
华太师在散衙之后,一回到华府就把唐伯虎和祝枝山召到了他的书房。
“果然如老夫所料,会试因战事阻碍,延期举行了。”华观开门见山的说道。
唐伯虎和祝枝山一听,当即感到庆幸了。
“多亏了太师提醒,若不然,我们此刻恐怕已经到北京了。”祝枝山说道。
“太师,朝廷可定下会试的具体日期了?”唐伯虎问道。
华太师摇摇头:“平叛之事才刚刚开始,朝廷自然无法决定何时举行会试。老夫推断,即便平叛顺利,也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一个月过后,已然入冬,朝廷若在那时举行会试,那很多举子参加完会试后,若天降大雪,就无法回乡了。因此,老夫认为,会试定会改在明年入春后举行了。若平叛进展不顺……”
话到此处,华太师不再说下去了。但他话里的意思,唐伯虎和祝枝山却都听明白了。若平叛不利,会试之期就更会拖后了。说得再难听一点,若平叛失败,让朱宸濠得了天下……唉,此言太过消极,不说也罢。
“唉,这一拖延,就又是半年时间。”祝枝山感慨道。
华太师微微一笑:“科举会试,古来就有春闱和秋闱两种方案。朝廷将会试之期改为明年入春之后,也无不可。你们又多了半年多的时间备考,岂不也是好事?”
“那倒也是!”祝枝山笑了。
唐伯虎犹豫了一下,说道:“太师,学生斗胆问一句,宁王的叛军……如今有何动向?”
华太师道:“昨天得到的消息,宁王已经完成了对江西境内兵马的整合,似有沿江而下之势。”
“难道,宁王是想直取金陵?”祝枝山忙问。
华太师点点头:“这是最好的进军方式。沿江进军,所受阻碍最小,金陵又是大明的留都,若取了金陵,不但大涨叛军声势,宁王还能依靠长江天险以抗朝廷。只要宁王不是心智蒙蔽,自然会选择这条进军路线的。”
稍一顿,华太师又道:“事到如今,老夫才明白宁王在五月来金陵祭拜孝陵的真正用意啊!一来,为他自己收获名声;二来,他也是为了亲自探查行军路线啊!”
“那……朝廷可曾做出了应对之策?”祝枝山问道。
“皇上已然任命王守仁为江浙皖三省行军总管,统合三省力量平叛。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