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情陷大明:秋香点伯虎-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可能!”颜蓁蓁当即否认。
“要是你没对徐经另眼相看的话,那为什么你刚才的话里提到祝允明和唐寅那俩货时是称呼他们公子,可一提到徐经,却直呼其名了?”秋香得胜般笑问。
“这个嘛……咳,萃芳阁与徐经有生意往来,一直是我与他联络商谈。相比起唐公子和祝公子来,我自然跟徐经更熟悉。所以就下意识的直呼其名了。”
“噢,原来你跟徐经是日久生情啊!”
“秋香你……我不理你了!”颜蓁蓁脸红了,气恼的一跺脚,随即就离开了房间。
看到颜蓁蓁这小女儿态的样子,秋香和兰芷若互视一眼,随后便同时笑了。
……
今日是开考的第一天,唐伯虎、祝枝山、徐经三人被分在了不同的考场。今年的会试题目有三道。一为诗题,考教的是考生写诗的功力;二为明经题,考教的是考生对于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的掌握程度,以及写文章的功底。三为策问题,考教的是考生对于当官施政的看法,同样也考教作文能力。
拿到会试的题目后,三人都苦思冥想一番,然后就提笔打起了草稿。
头两天,他们三人都很顺利的写好了草稿。到了第三天,也就是会试的最后一天了,三人开始认认真真的抄写诗稿。
唐伯虎和徐经发挥都很正常,但是祝枝山却出了意外。
祝枝山本来病体初愈,就有些精力不济。再加上会试期间考生吃的都是自带的干粮,连口热饭都吃不上,刚刚病好的祝枝山,肚腹就有些不舒服了。
他坚持着抄写稿子,就在最后一行落笔时,肚腹忽然剧痛,祝枝山疼痛难忍,一时手抖,在纸上留下了一个墨点。
那墨点很小,但祝枝山却大吃一惊。科举的试卷,讲究清晰工整,不能有任何涂改的痕迹。每个字也不能出现错别字的情况。更不能在纸上多出不该有的笔画和墨迹。否则,便被视为错卷和污卷。阅卷的官员,在第一关就会把错卷和污卷淘汰,即使你的文章写得再出色,也没用了。
肚子还在疼,但此时的祝枝山已经不关心自己的肚子了,他紧张的是留在了纸上的那个墨点。
改是没法改了,只能重新抄写一张试卷了。好在,考场为考生准备的纸张非常富余。
但是此时,同一考场的考生很多人都开始交卷了。离会试结束的时间也越来越近。
祝枝山不免心急。但急也没办法,他不停的提醒自己,不能急,一定要静心抄写,时间还来得及。
可人一旦紧张了,不是想平静就能立刻平静下来的。虽然祝枝山加倍小心,可紧张之下,还是一不留神又出错了,他把文中的某个字,多写了一笔。
祝枝山大惊之下,只得重新铺下一张白纸,再次抄写稿子。
可就在祝枝山的稿子还剩下几十字就要抄写完时,考场中响起了一声锣响。这是考试结束的信号。
科举考试结束,要响三声铜锣。第一声铜锣响起,所有考生必须立即停笔交卷。第二声锣响,没有交卷的考生便不能再交卷了,他们的考卷也便作废。同时,这第二声锣响也是提醒考生该收拾东西了。第三声锣响,所有考生离场。
锣声一响,祝枝山顿时心如死灰了。完了,已经抄写完的那张试卷,卷面出现了一个污点。正在抄写的试卷,却还没写完。
“所有考生立即交卷!”
祝枝山所在这个考场的主监考大喊一声,催促考生停笔交卷。
祝枝山无奈,只得把留有污点的那张试卷交上了。毕竟,只有这张试卷上的文章是全部抄写完了的。
那个留在试卷上的墨点很小,并且就在文章的结尾。祝枝山侥幸的希望,阅卷官眼神不好,发现不了那个墨点。
随后,他便收拾东西,在第三声锣响过后,跟随一众考生离开了考场。
贡院外面,秋香、兰芷若、颜蓁蓁、黑子四人早就前来,等候着唐伯虎、徐经、祝枝山三人离场。
唐伯虎是第一个走出贡院的。一见到唐伯虎,秋香等人就询问他考得如何。
“哈哈,今年的考题虽然出得生僻,但对唐某来说还不在话下。”唐伯虎得意的大笑。此时,他满面春风,由此可见,他对自己信心十足。
“那就好!那就好!”秋香松了一口气。其他人也满心欢喜。
时候不大,徐经也出了贡院。众人又问徐经发挥如何。
“唉,今年的考题实在生僻,李阁老和程敏政大人这是有意为难我们这些举子啊!”徐经摇头叹气。
“怎么,你发挥不理想?”颜蓁蓁一脸担心的问。
徐经立刻笑了:“非也!非也!考题虽然生僻,但我今年,却是在贡院之中做出了平生最得意之作啊!哈哈哈哈……”
“那就是超水平发挥了?”秋香忙问。
“超水平发挥?”徐经楞了一下,随即便击掌赞叹:“秋香姑娘这个词用的好!徐某的确是超水平发挥了!而且,还超水平了不止一点。”
“连你都这么自信,想必祝公子也就更没问题了。”颜蓁蓁说道。
徐经道:“是极!祝兄的才学胜我颇多,想必他定然也能写出妙文!”
众人一边谈论着考试的一些事情,一边等候着祝枝山出贡院。此时,很多考生都陆续走出贡院了,可众人却一直没看到祝枝山。
“奇怪,祝公子怎么还不出来?”兰芷若有些心急了。
“或许是祝兄太过谨慎,要等考场中锣声响起才交卷吧。”唐伯虎安慰兰芷若。
“但愿如此吧,他身体本来就没好利索,可别在考场出意外啊!”
众人又等了很长一段时间,便看到一大群考生呼呼啦啦的出了贡院。
“看来,时间到了。祝兄也该出来了。”唐伯虎说道。
“在那儿!”黑子眼尖,在人群中发现了祝枝山。
众人连忙挤上前去。走近了,他们才发现,祝枝山毫无喜色,反而一脸颓丧。
“祝兄,你脸色怎么这么差?”唐伯虎忙问祝枝山。
“唉!别提了,我污卷了!”祝枝山摇头叹气,两眼通红,都快要哭出来了。
“这……这怎么可能!”徐经愣住了。众人也全都愣了。
“我肚子忽然疼痛,一时手抖,在试卷上留下了一个墨点。本来还想重新抄一份,可又忙中出错,写了一个错字。等再次抄写,时间却不够用了。今年,我恐怕要名落孙山了。”
听祝枝山解释了一遍,众人的好心情一下去无踪了。
“祝兄,但愿阅卷官不会发现,或者不计较那一个小墨点吧。”唐伯虎也找不出别的话安慰祝枝山了。
“唉,也只能寄希望与此了。”祝枝山长叹道。
“没关系的,即便这次你名落孙山,可你还如此年轻,以后还有的是机会。”兰芷若劝祝枝山。
“是呀,祝兄,你的才学摆在那儿。即便是今年落第,以后也还有机会啊!”徐经也说道。
“多谢诸位劝解。”祝枝山朝众人拱了拱手,“事已至此,多想无益。我们这便回去静候消息吧。”
众人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先回高升客栈,等待着发榜之日。

☆、第433章 尘埃落定

会试结束的第二天,贡院之中便开始了阅卷的工作。
今年参加会试的举子,有三千多人,再加上阅卷的流程繁多。因此,没有数日工夫,根本完不成。
阅卷的第一道程序便是糊名。这项工作在考生交卷以后就要进行。糊名之后,对考生试卷进行重新编号,然后就进入了第一道筛选了。那就是挑出污卷、错卷以及不合行文格式的卷子。
这类卷子即便是文章写得再精彩,也无缘进入阅卷官的视野了。如果把阅卷场当做战场,那么这一来试卷,还没上战场就已然身死了。
第一道的筛选,负责的官员也极为仔细。虽然,他们对于考生所写文章的优劣没有评判权,但也要逐字逐句的通读,以免有所错漏。若是出了错漏,那可是要追责的。
能够进入贡院参与会试阅卷的官员,没有一个是庸才。至少,论学问见识,都是朝野大臣中的佼佼者。因此,即便是负责第一道试卷筛选的官员,也能看出文章的优劣。
一名提调官拿起了一份试卷,仔细阅读了起来。刚读了数行,他就忍不住出声赞叹:“好文章啊!”
同室中的其他人立刻被这人的叫声吸引,全都看向他。
“孝德兄,禁声啊,咱们只负责挑拣错卷污卷,并不负责评判文章优劣。所以,即便您看到了精彩的文章,也自己偷着品读便可,我们不会嫉妒你的。”另一名提调官一边打趣,一边提醒。
“呃,是闫某失态了!”那位被称为“孝德兄”的官员尴尬的朝众人拱了拱手。
随后,他就继续默读那份试卷上的文章。越往下读,他对文章就越加赞叹。如此佳作,实属难得啊,应该能名列头榜!
“咦,墨点?我没看错吧?”这位闫大人又一次出声。
之前提醒他的那名官员又问:“孝德兄,怎么了?”
“子恒兄,你帮着长一下眼,看这里是否有一个墨点?”那位闫大人拿着那份试卷走到了“子恒兄”面前。
“子恒兄”顺着闫大人手指之处看去,点头道:“没错,是有一个墨点。这是污卷了,淘汰吧。”
“唉,如此佳作,竟会成为污卷,可惜!可惜!”闫大人忍不住遗憾的感叹。
……
阅卷进行到第七日,便到了最后的关头,那就是拟定今年会试的取中之人,并进行排榜。
这项工作,必须有主考官牵头,会同副主考以及所有提调官协商决定。
三百多份通过了初审、二审的试卷,以及数十份备选试卷送到了主考官李东阳和程敏政的桌案上。
这些试卷,他们二人都需一一过目。
到了这时,前面的几道程序,已然选中了能够入榜的试卷,并草拟了排名。两位主考官要做的,就是对这些试卷重新评判,并进行排名的再次调整。
这里所谓的排名,派的并不是参试举子的姓名,而是他们所写考卷的档案编号。只有经过主考官最后审核,会同众人确定下最后的录取之人和榜单排名后,才能将对照试卷的档案编号,找出试卷原本,去掉糊名,才能得知所录取榜单中举子的真实姓名。
主考官李东阳和程敏政二人,一人拿起一份试卷,阅读起了试卷上的文章。送到二位主考官面前的这些试卷,是按初拟的榜单排名堆放的。越是靠近上面的,初拟榜单排名就越靠前。因此,李东阳和程敏政最先拿起的,就是初拟榜单中排名第一和第二的试卷。
“嗯,的确是佳作啊!”李东阳一边阅读手中试卷上的文章,一边手捋胡须颔首。
“妙!妙啊!老夫已近十年没读到如此妙文了!”另一边,程敏政也对着手中的那份试卷大赞。
“程大人,你我交换一下如何?”李东阳看完了手中那份试卷,便想再看看程敏政手中那份。
“哈哈,理应如此!”程敏政很痛快的答应了。
二人交换试卷又看了一遍。看完之后,李东阳就问程敏政:“程大人认为这两份试卷如何?”
程敏政手捋胡须说道:“都是难得的佳作,排在第一和第二无可厚非。”
“谁排第一?谁排第二?”李东阳又问。
“就按草拟的排名吧。”程敏政道。
李东阳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先这么定下了。”
又过了几日,最后的榜单终于定了下来。今年的会试,到了最关键的时刻,那就是,对照所录取试卷的档案,找出试卷原本,掀开糊名,抄写真正的榜单了。
明朝的科举,采用了糊名和誊录的制度。阅卷官看到的试卷,既没有考生的姓名,也并非原本,而是由专人抄写的摹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有阅卷官与考生内外勾结舞弊。
直到所有阅卷工作结束,确定下了所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