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情陷大明:秋香点伯虎-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文和柳蝶衣一听,都有些哭笑不得了。
“闭上你的嘴吧!”柳蝶衣伸出一根手指,点了冬雪的额头一下,笑着说道:“瞧你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也不怕人家华公子笑话。”
“我哪儿没见过世面了?”冬雪不服气的小声嘀咕了一句。
华文笑道:“冬雪姑娘,两千两银子对宁王爷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他之所以救了朱公子,纯粹是当时的本能反应。宁王这个人,人品向来不错。”
说到这儿,华文又望向柳蝶衣,有意说道:“其实换成是我,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我也会……”
“难道华公子也有胆子像宁王那样,迎着两片刀锋而上?”柳蝶衣一脸玩味的问华文。
“呃,这个嘛……嘿嘿,救朱寿我大概没那个胆子。可要是救蝶衣姑娘,小可那绝对毫不犹豫的迎着刀锋而上!”
“哼,信你才怪!”柳蝶衣风情万种的白了华文一眼。这一娇嗔,顿时让华文像失了魂一般,看呆了。
……
众人进城之后,先将伤员安顿好,黑子立刻跑出去请大夫。
朱宸濠也被安顿在了萃芳阁之中,华文主动表示,由他去通知王府的人来接朱宸濠。随即,华文就离开了萃芳阁。
柳蝶衣也向朱厚照告辞。
红‘袖’招离着萃芳阁不远,没一会儿工夫,柳蝶衣就回到了红‘袖’招。她立刻去见孟香雪。
“怎么去了这么久?这都快天黑了。”
孟香雪坐在一张圆桌后面,一见到柳蝶衣,开口就问。
柳蝶衣叹了口气,说道:“我随他们去紫金山游玩了。”
边说着,柳蝶衣一屁股坐到了孟香雪对面。
“怪不得呢。”孟香雪点了点头,又问柳蝶衣:“那你可曾探得秋香她们的底细了?”
“别提了,我和冬雪差点死在紫金山上。”柳蝶衣一脸惊恐之色的说道。
孟香雪眉头一皱:“你这话何意?说的那么吓人。”
柳蝶衣便把遇袭的事,对孟香雪说了一遍。
听完柳蝶衣的讲述,孟香雪的眉头皱的更深了。“怎会发生这种事情?金陵城的治安,向来不错的。那紫金山可是孝陵所在地,又怎会出了凶徒?”
“这个问题,您还是问问南墙吧。我又不是抓差办案的官员,哪里知道怎么回事!”柳蝶衣抓起孟香雪面前的茶壶,边给自己倒着茶水边说道。
孟香雪瞅了柳蝶衣一眼,又问:“你刚才说,那些人是突然出现的?”
“对呀,事先一点征兆都没有。”柳蝶衣灌了一大口茶水,随后说道。
放下茶杯,柳蝶衣又道:“又怪,就怪秋香那是煞星。”
“这与秋香何干?”
“都怪她唱歌鬼哭狼嚎的,那些凶徒就是被她的歌声……不,是被她的鬼叫引去的。”
孟香雪冷冷一笑:“我看你是魔怔了,这种事也能怪到秋香头上。”
……
“我看你是魔怔了。”
萃芳阁二楼,一间客房之内,兰芷若摇着头,一脸苦笑的对秋香说道。
此时,她俩隔着一张桌子对坐。离桌子五尺之外,唐伯虎躺在‘床’上,紧闭双目,呼吸均匀。
“我哪儿魔怔了?”秋香愣愣的问兰芷若。
“小姑奶奶,你都问了我八十遍了,‘唐公子怎么还不醒来,唐公子怎么还不醒来’,这不是魔怔了是什么!”
“对呀,唐公子怎么还不醒来?”
“又来了!”兰芷若快要被秋香逼疯了。“小姑奶奶,我再跟你说最后一遍,大夫说了,唐公子是失血过多,这才昏迷的。他的伤势并无大碍,过了今夜,定然会醒过来的。”
“那他为什么现在就不能醒过来,非要等上一夜!”
“我……服了你了!”兰芷若一脑门官司了,“唉,陷入情事的姑娘,果然傻乎乎的不可理喻啊!”
“我哪有陷入情事。”秋香脸红了,说出的话如蚊子哼哼,连她自己都听不清。
说完,她又望向兰芷若,张开了嘴。
“打住!”兰芷若赶紧阻止秋香继续开口,“你要是再问我‘唐公子怎么还不醒来’,我就该疯了。”
“我又没说要问你这个。”秋香委屈道。
“你果然又有问题要问我。”兰芷若双手抱住脑袋,咚的一下栽到面前的桌子上。
秋香起身,走到兰芷若面前,掀起她的脑袋,说道:“兰姐姐,你别这么烦我嘛。我是想问问你,贡院那边,什么时候放榜。”
“你终于有点正事可想了。”兰芷若见秋香果然没再问让她发疯的那句话,不由的暗松了口气。“按说,乡试结束后是三天后放榜,也就是后天。”

☆、第101章 天意

华观从乡试的前几天进入贡院后,就一直没有离开。实际上,不光是华观这位主试官没有离开贡院,一应参与乡试的官吏、负责守卫贡院的官兵,在张榜之前,也都不允许离开贡院。
对于应试的考生来说,乡试只是三天时间,实际上真正的答卷时间,只有两天。考生们结束了答卷,当天夜里,贡院中的官员们便各负其责,将考生们的答卷进行糊名备案,再另行誊录一份。
到了第二天,也就是朱厚照他们出游的这一天,贡院之中,便开始了阅卷工作。
阅卷并非是直接由主试官华观负责的。
先是由八组初审官对考生们的答卷进行圈阅,每组取中一定数量的考卷。
然后,再将取中的考卷和落选的考卷全部汇总到两个副主试官之处。
一名副主试官带领一组官员,对于落选的考卷进行复审,看是否有比较好的答卷被落选了。这称为“拾遗”。
另一名副主试官也带领一组官员,对取中的考卷进行复审。看有无错漏,或者是初审官有无偏袒,将不好的答卷圈中。这称为“补阙”。
经过拾遗补阙,最后所有取中的考卷,汇总到主试官之处。然后再由主试官会同两个副主试官,评定名次。
到这一步,整个阅卷过程还未结束。还要再将已经评定出名次的考卷,发回由各组初审官的组长组成的复核小组,征求他们的意见。
再经过讨论调整后,所有取中的考卷最后的排名,便确定了下来。最后,再由专人对照档案,找出考生们的原始答卷,掀开糊名,进行对照审核,写出榜单,再经过主试官确认后,对榜单进行公示。
整个阅卷过程,繁琐而又严格。可以说,明朝的科举制度,其严格程度,比后世的高考有过之而无不及。
头一天的阅卷工作,并无华观的事情,但他也不轻松。身为本届乡试的主试官,乡试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华观都难辞其咎。
另外,让华观揪心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唐伯虎和祝枝山这两个人。
朱厚照来贡院的那天,华观很明显的看出来了,朱厚照对唐伯虎和祝枝山寄予希望。
可是,华观又不能徇私舞弊,直接点取唐伯虎和祝枝山中举。如果这两人被录中了,一切都好说。可要是这两人落第了,华观就得考虑朱厚照的心情了。
一天时间,就在华观的忐忑不安中过去了。
到了第二日,终于轮到华观亲自批阅考卷了。
华观的记忆力很好,那一日,他有意看了唐伯虎和祝枝山的答卷几眼,也许是有心也许是无意,他就记住了唐祝二人答卷中的几句话。
其实,按照规定,所有参与阅卷的官员,是不允许进考场巡场的。为的,就是防止阅卷官员与考生勾结,得以提前看到考生的答卷。但是,那一天朱厚照亲临考场,华观身为主试官,却不得不亲自陪同朱厚照巡场了。
这就不能说华观坏了规矩了。皇帝亲临科举考场,之前也无例可循,规矩在这儿,还真就得给君臣之仪让路了。总不能派个巡场的小吏陪同皇帝吧。
也许是天意使然吧,华观无心舞弊,却做了舞弊的事情,别人还说不出什么。
就这样,当华观看到一份考卷时,眼前就是一亮:嗯,这应该是那个跟皇上说话的瘦瘦的考生的答卷。
没错,华观这会儿看的,正是唐伯虎的考卷。自然,这份考卷是经过誊录之后的。考卷上的字迹,并非唐伯虎写的,华观是看了答卷的头几句话,认出来的。
认出了唐伯虎的考卷,华观不由的犹豫起来了。一方面,他为唐伯虎的考卷被初审官取中而感到欣慰。可另一方面,他也有了心理挣扎。
看,还是不看?看,自己问心有愧;可要不看,又该以什么理由将这份考卷交给别人代劳呢?
唉,为什么偏偏这份考卷到了老夫手里?难道,冥冥中真有天意不成?
华观思虑良久,最后还是看起了唐伯虎的考卷。就算交给别人,最后也还要经我过目。既如此,我只需秉公阅卷就是了,至于他能排名第几,就看他的文章写的如何了。
华观想通了,便逐字逐句的看起了考卷。这一看之下,不由的精神大振。
“妙!妙啊!老夫很多年没有看到此等精彩绝伦的文章了!”华观忍不住赞叹出声。
同一屋办公的两名副主试一听华观发声,都抬头望了过来。
“太师,是何等妙文,竟能让太师如此赞誉!”一个副主试好奇的问道。
“哈哈,二位贤弟且过来,与吾一同观此妙文。”华观欣然相邀。
两个副主试对视一眼,同时放下手中正在审阅的考卷,起身走到了华观身旁。
华观将唐伯虎的考卷放在桌面上摊平,竟出声朗读起来。
那两个副主试一边观看考卷,一边听着华观的朗读,眼神越来越亮。
待华观朗读完考卷,一个副主试说道:“果然是篇精彩绝伦的妙文啊,此子文采,世所罕见。”
另一个副主试说道:“以某看,此文当列本届头名。”
华观手捋胡须,轻笑道:“那老夫就暂将此文列为头名,待二位贤弟阅完了手头的考卷,我们再碰头合计一下。”
“好!”两个副主试欣然点头。
华观提起笔,将这份考卷的编号写在了纸上,又在编号后写了个“壹”字。
两个副主试回到各自书桌后,继续阅卷。
华观又看了几分考卷,忽然,他又看到一份考卷上出现了眼熟的几句话。
这是那个胖考生的答卷吧?难道真有天意不成?皇上特意关照的两个考生的答卷,竟都落在了我的手里!
这会儿,华观再不犹豫,心安理得的看起了祝枝山的考卷。
嗯,这文章写的也不错。但比起那位瘦考生的文章,还是有差距的。
华观想了想,便将祝枝山考卷上的编号写在纸上,并在编号后注了个“叁”字。
天近午时,华观和两个副主试,都看完了考卷。用过午饭后,三人碰头,又经过一下午的汇总商讨,最后列出了榜单排名。
唐伯虎的编号排名,仍居榜首,祝枝山却被往后调了两个名次,成为第五名。
晚上,贡院中通宵达旦,官员们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近子时许,华观在大红榜单上用印。今年的乡试,至此总算是结束了。如果,张榜后也不出乱子的话,那么今年的乡试就可称之为圆满结束了。

☆、第102章 看榜

八月二十八,是南直隶省乡试张榜的日子。
天刚蒙蒙亮,贡院门口的告示牌前,就已经人头攒动了。
来的人,除了今年应试的考生,还有一些小商小贩,以及爱打听消息凑热闹的金陵城百姓。
乡试虽然不像会试的影响力那么大,但对读书人来说,也是一个里程碑。乡试若能考中,便是举人了。举人虽然只比秀才高了一个档次,但待遇和社会地位的差别,却非常巨大。
成为秀才,只是踏入了士人的门槛,朝廷对秀才的优待,除了政治地位上的虚名,实际的东西,也只是免除田捐赋税。
而成为举人,不但有了参加会试的资格,而且,朝廷对身有举人功名的读书人,每月还有一定的粮米、菜蔬及金钱补助。更重要的是,举人如果能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