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不原谅-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做笔记,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我看来,这课上一节,仅仅一节,胜过在中国上十年学。
后来跟这位老师聊天时候我说:“Now I’m aware that this shall be the class that I deserves。”(这才是我应该去上的课。)
或者,应该说:“This shall be the class that all of us students; us youth deserves。”(这才是所有中国学生应该去上的课。)
上过这个课之后,我才明白原来自己都白活了,才明白在中国上课,唯一功效就是消耗时间,浪费青春。
在灌输式课堂里,你总有种强烈的分离感:老师和学生貌似离得挺近,精神上距离却很远。讲台和座位中间就像隔着一堵墙,你在内边我在这边,你讲你的我听我的,大家毫无联系,仿佛在两个世界。老师在那个世界里举着一个东西,说,这就是你们要学的东西,快过来拿啊。你离它十万八千里,纵然使出浑身解数也够不着。
但这位美国老师上课,通过不断的讨论、调侃和争辩,就好比是把文学带到了学生面前,可感可知活灵活现。或者说,它就仿佛是进入了你的身体,和你的灵魂交织在一起。它能刺激你的内在能量,浑身上下处于完全激发状态,心灵达到至纯的境界,智慧便本能地从体内喷射出来。然后你就会体验到一种喜悦,那是发自灵魂深处、最原始的喜悦……也许对没有体验过的人来说这感觉简直荒诞至极无法理解。
当年苏珊?桑塔格在《反对阐释》中说,对一件艺术品你万万不可去阐释它,因为一旦如此它就不再是它本身了。“评论家的目的是写下自己的心情,而非改正他人的杰作。”(这句话,当然,还是王同学说的)。 若你想好好欣赏一件艺术品也千万别去听别人的评论,而是要亲自感知它,用全身心拥抱它,用你的全部感官和灵魂来接受它。其实对于知识也一样,隔十万八千里去阐释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让学生与之交合,智慧才能得到启发。

两千多年前的一个下午,古希腊的六位大哲人聚在一起开了个小型聚会。他们借同性恋的话题大肆颂扬了古希腊爱欲之神。爱若斯,古希腊的主管爱欲的神灵,英文名Eros。现在“情色”那个词,erotic,就从这儿来的。是的,他原本象征的就是最原始的肉身之爱。然而在这帮哲人眼中,爱若斯代表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不管对于任何人,只要热爱一件事物到了极致,那种爱就会演变成爱若斯。它就像身体之爱一样,成为你的本能,引发你身体内在的冲动,让你体验到那种完满的喜悦。人一生追寻的,无非就是自己的爱欲,它是人类最高贵的品质,是完美的生活状态,因而爱若斯,据他们说,也是众神之中最伟大的一个。
是的,这就是柏拉图那部著名的《会饮》记述的故事。在会饮的最后,苏格拉底作为六个人中的压轴大牌儿登场。阐释了哲学的涵义:哲学便是像热爱身体一样热爱智慧,用爱若斯追寻智慧。
于是现在,人们把哲学叫做philosophia,爱智慧。

为取代知识的灌输,我们需要一种对智慧的爱欲。
In place of an implantation of knowledge we need an erotics of wisdom。



结束语

Be yourself; everyone else is already taken。
—Oscar Wilde


是书中提到的那位让我难忘的美国老师教我的《论公民不服从的权利》、《反对阐释》。更重要的是,他让我知道了上课应是什么样,教育应是什么样,自那之后我就有了写这本书的冲动。必须特别感谢他—这位叫Matt Turner的老师。
还要谢一下豆瓣“无法抗拒的王尔德”小组的成员们,我这儿好多王尔德语录的翻译都是参考诸位的意见与念想之后才搞定的呢。(不过上面那句实在搞不定,如果非要翻的话,只能说“做自己,别人已经做别人了”。这翻译稍欠美感,只得作罢。)
看过这本书你肯定以为我很喜欢引用别人的话。对,在下就是很喜欢。不仅喜欢,我更觉得“引用”是一种精妙的艺术形式,每一句引言都是一份奇妙的艺术品。正像英国剧作家毛姆说的:“引经据典是智慧耐用的替代品 ”。
其实我引用这些话,并不是要去表达什么观点。王尔德就说:“任何的艺术作品都无法表达观点,观点属于人,而非艺术家。”
王尔德的话不仅充满着矛盾,还相当离谱,我这样引用也无意说他,或者其他人的话是“对”的。把这些话摆在这儿呢,只是因为它们很好玩儿,图个乐而已(也许我应当跟凤凰卫视一样,标注一下“所有格言仅是被引用者个人观点,不能代表本书立场” )。
就像我在开头引用梭罗的《论公民不服从的权利》,也不是想号召大家一块儿翘课什么的。而且但凡脑子正常的人,都知道即使这样号召也绝对没人听啊,根本就是蚍蜉撼大树嘛。
我相信,当年梭罗的脑袋也挺正常。
但我分明看到,《论公民不服从的权利》通篇十几页,全部是在号召公民们“撼大树”。他在里面讲的一个最深入人心的道理就是,“既然你知道国家课税是为了发动不义的战争,既然你知道这些钱将会用作制造武器来进行邪恶的杀戮,那么你理应不交战争税。即便因此被扔进监狱也不能交!”(梭罗本人还真就没交,在监狱蹲了一晚,出来后神清气爽心旷神怡,遂决定写那篇名垂千史的《公民不服从》。)
结果呢,当然不会有人响应他的号召。谁傻了吧唧地愿意“翘税”蹲监狱啊。
但是,梭罗这一“煽动”却让政府和社会猛然看到了其中的问题,也让每一个公民意识到了自己有责任去改变世界,哪怕只有一点点。此后,马丁?路德?金等进步人士扛起了变革的大旗,美国也开始“一点点”改变着……
小生也希望本书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Discontent is the first step in the progress of a man or a nation。
—Oscar Wilde
不满是个人或民族进步的前提。
—王尔德

至于有些地方您觉得偏激、刺眼的,还请谅解,欢迎指正。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打过一个著名的比喻。他说啊,人们世世代代一直跟囚徒一样被关在洞穴里,面壁思过不得动弹,只能看到背后火光将物体投到墙壁上的影子。一天你挣脱锁链,转过头来,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之前看到的全是假象;当你逃出洞穴来到太阳底下,就会明白,啊,原来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柏拉图倒是同时也说,人一下子从黑暗逃到光明时,总会觉得有些刺眼。

我之前在大学也跟所有人一样,天天上课睡觉,睡醒了则十分淡定地拿手机刷校内。但刷着刷着,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已经20岁了。之前一直觉得“20岁”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它意味着你不再年轻,但没关系嘛,离我还远着呢。
而那天,我嗖一下看见它就在眼前。
于是我就回头想啊想,想我拿这20年干嘛了,然后骤然发现,我竟把大部分光阴丢给了中国教育。那就好比是发觉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随手扔进了垃圾箱一样,哀吾不幸怒吾不争的悲凉之感、幽怨之情久久萦绕在小生心怀,让人想死的心都有。
那一刻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阿娇说的“很傻很天真”是啥意思。整整十几年啊,我干什么不好,怎么就那么傻,那么天真,把它卖给了中国教育。
有别人奇怪我为什么这么痛恨中国教育。
我的确无比痛恨它,但不是因为什么“它让中国培养不出一流人才”,我没有这样冠冕堂皇的高尚觉悟。我痛恨,只是因为它浪费了我十几年时间,而且是生命中最宝贵的十几年。它把我的青春夺走了,这就跟杀了我一样。
为此,我不能原谅中国教育。永远不能。
而若想让这青春不白被浪费,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写一本书来控诉中国教育。

One should always be a little improbable。 
—Oscar Wilde
人总要有点不可理喻之处。
—王尔德

还有人觉得我特别不可理喻:“你说你都上了这么好的大学了,还唧唧歪歪什么啊,你是中国教育的受益者,你应当感激它才是。”
你才不可理喻呢。
这就好比所有学生都被扔进牢房,只不过别人那儿都是铁栏杆,我这儿的是镀了层金的;别人那儿都是水泥地,我这儿是瓷砖。按您的说法,我应该感谢教育,给我安排条件这么好一牢房?
不管是关进哪个牢房,你,我,所有中国学生,都是中国教育的受害者。
若说有什么真正不可理喻的,就是一些学生麻木的态度。就像是有人打你,你不还手就算了吧,还敞开胸怀让他打;就像是有人偷你东西,你不拦着不说,还打开口袋让他偷。
是的,我们每一个受害者都无力去反抗,但这能是你麻木的借口吗?
好比有个人拿刀捅你,你若是神经麻木毫无知觉,则感受不到疼,反而觉得这没什么。
但最终流血的,不还是你么?
虽然行为被束缚,但精神总还可以不服从;即便无法挣脱铁链,但你仍然能够呐喊吧?每一声呐喊,都是对世界的一次改变。即便只有一点点。
我并没有想要让您全部接受这本书里面的观点。但我的确是想,通过它,唤醒一些麻木的神经。

那么在唤醒之后,你,我,咱们这些青年人,又该怎样呢?
当然是,那三个字:做自己。
你的生命只有一次,难道你还要拿它去顺应别人的想法?这生命加起来不过几十个春秋,其中最珍贵的,也就是青年时期了吧。在你一生中,这个世界上,整个宇宙里,都不会再有一段这样只属于你的时光,都不会再有一片这样任你涂抹的天空。但若不去做自己,反而把它浪费在那些低俗无谓的事物上—就像我把它丢给中国教育—那绝对是不可饶恕的罪恶。
在这个世界上你只能活一次,而若不去活成自己的样子,你还干嘛来的呢?

最后,小生还是死性不改,要用亲爱的王同学的一段话结束全书。同时呢,也把这段我特别喜欢的话送给所有读此书的青年学生—

Don't squander the gold of your days; listening to the tedious; trying to improve the hopeless failure; or giving away your life to the ignorant; the mon; and the vulgar。 These are the sickly aims; the false ideals; of our age。 Live! Live the wonderful life that is in you! Let nothing be lost upon you。
—Oscar Wilde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不要去倾听枯燥乏味的说教,也别试图去补救无望的过失,别在愚味、庸俗和猥琐的事上浪费你的生命。那些是我们这个时代病态的目标和虚假的理想。去过你奇妙的生活吧!一分一秒都不要浪费。
—王尔德 《道连格雷的画像》


参考资料注释:

1。
网易新闻中心:《25年前的预言:美国教育病入膏肓将被中国赶超》,2005年7月6日。
2。
刘加凤,见《感悟美国教育—齐鲁名师美国行》,山东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编(下略),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7页。
3。
王文:《零距离美国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163页。王朝红,见《课堂深处的精彩—中外教育对比赏析》,雷玲主编(下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2页。
4。 《遭遇美国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