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企业之殇-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带来产业结构的变迁!接着,林毅夫对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没有必然联系进行了长篇论述。然而,他在这方面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制度创新当然对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连中学生都知道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就包括政治、法律,有时这种反作用极为巨大。他又回到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谈到政府发展战略的问题,他问道: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既然后发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而具有后发优势,为何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真正利用了这个优势,加速经济发展而缩小或赶上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仅属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的后发国家,经济发展还是困难重重。其原因其实在于政府所施行的发展战略。对于这个关键性问题,林毅夫给出的答案是:由于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内生决定于这个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如果一个发展中经济要想提高其产业结构,必须先提高其要素禀赋结构。所谓提高要素禀赋结构,就是增加经济中每个劳动力的资本拥有量。资本来自于剩余、积累。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够诱导其企业比较好地按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则每个企业都会有自生能力,也就是只要有正常的管理,不需要任何外部的补贴,就预期可以获得市场上可以接受的利润率。这样的经济总的来讲,在竞争的市场中会最有竞争力,占有的市场份额最大,创造的剩余、积累就最多,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也就会最快。当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产业也要随之升级,按比较优势的原则来引进技术,其引进成本和学习成本都会最低,这样也就能够真正发挥后发优势。
第71节:八、与竞底相关的理论阐述
这段引文较长,但其中的逻辑还是十分清晰的:要提高产业结构,必须提高要素禀赋结构;而要提高要素禀赋结构,就要增加每个劳动力的资本拥有量。具体到志强厂,林毅夫的话体现为:张小花应该花钱参加培训(不论是由她自己出钱还是由志强厂出钱),志强厂应该添置设备,招聘技术人员,提高研发能力,更新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这样就将逐步提升电子加工业的产业结构。这显然是非常正确的选择。李志强们即使不用学习林毅夫的文章,心里也有这样美好的打算。但这一切需要钱。钱从哪儿来呢?林毅夫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资本来自于剩余积累。这话也说得非常正确。但关键问题在于,中国是个竞底社会,李志强对打工妹竞底,所以打工妹们没有钱进行培训。而李志强这样做,也完全是出于生存的压力,因为他要面对自己的竞争对手张志强们和国家、外资的多重竞底。国家对李志强的竞底,我们从每年财政收入的增长,远超过gdp增长的百分点,就可以管中窥豹。在这种竞底的环境下,李志强想提升研发能力,更新生产设备,不过是穷人梦里娶媳妇过过干瘾。他只能蹲在车间的空地上,用最简陋的方法,寻找用水泥制作加重块的最佳办法。林毅夫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如此多的头衔,可谓是立于庙堂之上的参与决策的学者,但就在其参与宏观经济决策的这些年,国家财政收入以远远高于gdp增长的速度增长,也是中国对民营企业竞底力度最强的岁月,李志强们根本无法形成剩余积累,去进行提高要素禀赋结构,不知林委员在参与决策时,记不记得他自己写的这些文字。正是国家对企业的竞底,导致企业无法积累财富,不得不连续对员工竞底。这是一个制度性的难题!在中国竞底的大环境下,林毅夫貌似正确的经济理论,实际上很难找到实施的基础。
第72节:八、与竞底相关的理论阐述
案例:产业升级,站着说话不腰疼:东莞的竞底困境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在广东珠三角工业转型的大潮下,富可敌省的制造之城东莞,经过连续20年经济高速增长后,2007年的gdp增幅创下新低。面对政策调整、成本增加、土地紧缺、污染严重、治安不良等五大难题,外商迁出数目逐年增加,夹在广深之间的东莞正面临空心化的威胁。东莞靠外商投资来料加工起家,成为世界最大的加工业基地之一。目前,东莞的外商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一万四千多家外地商家中,港商占六成,有八千多家。美国ibm亚洲区一位高层曾言: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全球将会有七成的电脑产品缺货。但由于实行竞底战略,和珠三角其他城市一样,在扣除倾向贬值因素后,过去20年里,东莞工人的工资不仅没有上涨,反而一直呈下降趋势。不仅如此,地方政府在招商大战中不得不尽力压低土地价格,而能源价格则因为中央政府的干预,而低于国际价格。即使是这样,这列经济列车近年还是在不断减速。虽然2007年东莞gdp预计达3151亿元,富可敌省,但gdp增长率为18%,创出新低;2008年的gdp增幅更差,只有14%。据统计显示,近年东莞外商撤走数目逐年增加,近年内地调整经济发展模式,要求珠三角企业提升产业技术含量,创立自己的品牌,这种新思维令东莞处于尴尬境地。就制鞋业而言,东莞确实受到较大影响。我们估计,2007年7月到2010年6月,整个行业的情况是,30%左右的企业会倒闭,50%的企业在盈亏之前摇摆,10%~15%的企业日子比之前更好过。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亚洲鞋业》杂志主编李鹏说,他1995年就在东莞涉足鞋业,见证了东莞鞋业的兴起、鼎盛和下行。东莞市经贸局有关负责人坦承,产业升级对东莞而言并不容易。早些年港台资的大量进驻,快速推动了东莞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但同时也使东莞基本上被固化在低成本的oem制造上,在国有和集体企业比重很低、民营企业没有充分成长起来的情况下,产业升级十分困难。
第73节:八、与竞底相关的理论阐述
显然,东莞已经无底可竞了,但他们的产业又无法升级,最终可能面临产业空心化困境,这是竞底战略发展到某个阶段所必然出现的结果。案例:追逐竞底优势富士康大规模北迁据2008年12月27日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全球第一大电子制造厂商富士康,斥资百亿元进行中国大陆版图的大挪移!业界指出,富士康中国大陆三线城市提供优惠税制,近期来展开逐水草而居的大迁移,内部规划,深圳龙华厂员工将由26万人大降至10万人,转向湖北武汉及山西晋城等内陆地区扎根。由于大陆各省市二税合一之后,企业所得税在25%,但是三线城市提供鸿海在税制、公用设施等极为优惠的条件,因此吸引富士康将大陆布局大挪移。此外,富士康除了考量节税之外,并要求各部门大砍明年营运费用预算。11月匈牙利两工厂已裁员1500名,中国大陆及台湾的裁员行动,直至最近才展开。富士康为股东追求的营利目标,面对市场形势的下滑,如此大幅度精简人力和严控成本的动作,应该会逐步在科技产业中扩散。如果中国内地的成本相对越南、印度没有竞争力,可以想见富士康会毫不犹豫地迁往越南、印度。富士康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它的动向明确显示了竞底式企业的战略。发生在东莞、深圳的问题,是否会发生在长三角呢?那是当然的,因为一旦长三角的劳动力、土地等成本,只要上涨到外资认为没有比较优势,产业大迁移马上会发生。我们为什么要竞底呢?因为我们的产业无法升级!我们的产业为什么无法升级呢?因为我们忙着竞底!多么令人扼腕的两难局面,该如何打破呢?这是摆在所有中国人面前的难题!最终,我们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话结束这个案例,他中肯地说:没有对私有财产权的保障,社会便毫无自由可言。《财富的诞生》作者伯恩斯坦也写道:一个国家的繁荣,不仅仅是指物质或自然资源丰富,更重要的是,繁荣必须是制度性的。他认为以下的制度,都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1。产权,保护包括财产权和知识产权,以及作为个人所有的各项公民自由权;2。科学理性主义或科学方法,即分析和解释世界的系统方法;3。现代资本市场,它可以为新发明的开发与生产提供融资;4。交通与通信技术,这些技术可以传递重要信息,能够将人员和商品运输到世界各地。显然这四项先决条件,基本都与竞底无关。林毅夫或许没有看到这些制度的重要性,或者他看到了,却基于屁股指挥脑袋的原则,只能言不由衷。
第74节:九、相关案例
九、相关案例竞底不是中国人的独有战略,外国人同样会竞底,只是中国人的竞底战略使用得太广泛,在很多不应该用竞底战略的地方,都不明智地加以运用。下面且看看美国人如何使用竞底战略。案例:南北战争美国人在战争中的竞底战争是一种典型的竞底活动,在战争中,参战各方都尽量使出自己的竞底绝招,争取克敌制胜。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时,北方的实力大大超过南方,拥有人口2234万,工业发达,铁路网四通八达;而南方仅有910万人口,其中380万还是黑人,几乎没有工业和铁路,但南方做好了充分的战争准备,军队武器精良,大批优秀指挥官纷纷加盟南方,使其实力大增。南方的战略是:通过速战速胜,迫使北方签订城下之盟,然后争取南方的独立得到国际承认,继续在全国实施奴隶制。因此在战争第一阶段,北方在军事上连遭失败。林肯政府陷入困境,他不得不考虑竞底战略:政府进行战争的目的是恢复南北统一,虽然北方痛恨奴隶制,但由于一直担心触动奴隶制,会把一些边境奴隶州推向南方,从而失掉一些重要的战略地区,同时为南方留下讲和的余地,因此迟迟不敢公开反对奴隶制。但由于北方连遭惨败,整体呈现劣势,与南方讲和更是希望渺茫,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林肯开始对南方进行竞底:1862年9月发布解放奴隶宣言;
第75节:九、相关案例
开始实施武装黑人的政策,用南方逃亡奴隶与南方军队作战;同时林肯用征兵制代替募兵制,凡是20~45岁的健康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以加强北方军事实力;任命能征善战的格兰特在正面战场进攻罗伯特·李率领的南方军队时,又派遣谢尔顿对广大的南方敌后地区,直接进行大规模的竞底。谢尔顿极力主张对南方实行无情的打击,他的政策极富竞底色彩:我们应该看到军官、警察、法庭深入到南方的各个角落……至于时间,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都在所不惜……我们一定要清除和摧毁一切障碍,有必要的话,就杀死每一个人,夺走每一寸土地,没收每一件财物!一句话,破坏我们认为应该破坏的一切东西,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在这种政策指引下,谢尔顿的大军在进军途中摧毁了南方的一切铁路、桥梁、兵工厂,以最坏形式的战争灾难,来惩罚各地奴隶主及叛乱分子。一座座庄园被夷为平地,南方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同时他还将大片土地分给黑人居住使用,使黑人们争先恐后地提供情报,充当向导,帮助他们寻找食物、住处,甚至有些黑人冒着生命危险,把南方军队俘虏的北方士兵们救出来。在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