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种田]农家喜事-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淑兰闻言,心中大喜,忙道:“真是谢谢太太了。

    但是她心中虽然欢喜十分,面上却并没有流露出很多颜色。李氏见了,心中不免有些为难。

    这个李淑兰,看样子应该是个十分有心计的,这样的人正是目前她所需要的,只是,就怕心计太深,到时候反倒是把她给算计了进去。

    张婆子当即便拿了钱,带着李淑兰走了。

    看了大夫,抓了药,李淑兰又亲自给母亲喂了之后,这才跟着张婆子,又回到了苏府。

    回去的时候已经不早了,正赶上李氏吃晚饭,便让李淑兰一起坐下吃。

    “不,太太如此,当真是让淑兰惶恐了。”李淑兰忙摆手道。

    她卖身救母,就算再不愿意承认,也只不过是李氏买回来的一个丫头而已,哪里用得着她如此对待了?

    “坐下吧”,李氏又道。

    但是那李淑兰还是不肯坐,只是在一边站着,于是李氏又道:“我让你坐下你就坐下,要是再不听话,我可要把你送回去了。”

    李淑兰一听这话,霎时没了主意,只好告了声罪,在李氏旁边的椅子上坐了。

    李氏见她坐了,端起碗开始吃饭。

    “你也不用害怕,我不是那种爱刁难的人”,李氏说道,“我见你卖身救母,这心里啊,着实是感动。你这姑娘能有这番孝心,想必也是个十分不可多得的好姑娘。如果说真要是被那些登徒子给带了回去,当着是得让人心疼死。”

    她说着,夹起一筷子菜,给放到李淑兰面前的碗里。

    “你放心”,她又继续说道,“既然你来了我这里,我便不会把你当下人使唤,断断不会委屈了你去。”

    李淑兰闻言,忙起身向李氏行了个大礼,道:“太太大恩大德,淑兰没齿难忘,今后结草衔环,必当报答太太的恩情。”

    李氏笑道:“哎呦,啥恩不恩的,咱只是看对了眼”,她停了片刻,又道,“说起来,咱也真是有缘啊,竟然遇上了,你姓李,我娘家也姓李呢,说不定咱五百年前啊,还是一家人。”

    李淑兰听她这么说,脸上也带上了笑容。

    在李氏的劝说下,她又重新坐了下来,此时也不像刚才那样,感觉既陌生,又忐忑。

    “淑兰啊,我看你也像是受过极好的教养的姑娘,如今怎么就到这里来了呢?”李氏问道。她从一开始,便看出来了,这李淑兰,必定不是一般人家教养出来的女儿。

    说起这事儿,李淑兰叹息一声,眼里瞬间也泛起了湿润之色。

    “太太您对我这么好,如果我再不对您说实话的话,那可真是罪该万死了。”李淑兰用帕子抹了抹眼睛说道。

    “我家原本是在汴京城的,只是恰逢遭了变故,怎奈屋漏偏逢连夜雨,母亲一病不起,父亲又不在身边,我家中又无兄弟,因此我便只能带着母亲,回外祖家投亲。只是谁料,外祖家的舅舅,竟不顾我母亲的死活,硬是将我母女赶出了家门。母亲病重,我又实在无法眼睁睁地看着她受罪,这才会卖身救母的。”李淑兰说着这些话,声音不由得哽咽了起来。

    虽然李淑兰并没有说的十分详细,但是李氏也听明白了,应该就是她家出了事,京中待不下去了,便带着母亲来外祖家投亲,谁料这边又不接收她们,因此母女二人只能流落街头。

    听着听着,李氏不由得也拿起帕子拭泪,这李淑兰的外祖家舅舅,也实在太不是个东西了。怎么说她孤儿寡母的,又是亲姐姐,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她们流落街头。

    “好了,你别哭,既然到了我这里,以后断断不会让你再受了委屈。”李氏安慰道。

    李淑兰一个劲儿地点头,言语有些哽咽,但是仍在说着感谢李氏的话。

    “只是,淑兰,你父亲呢?难道也不管你们母女的死活的吗?”李氏又问道。

    李淑兰听她这么问,忙摇头道:“家父,家父不在身边,回来实在是不方便。”她说着这话,但是语气明显是有些闪躲。

    “你父亲是在哪里?”李氏又问道。

    李淑兰又道:“怪远的,实在是回不来,要不也不会让我们母女俩遭了这么多的罪。”

    “哦”,李氏道了一声,见李淑兰不愿意说起,也便不再多问。

    但是此时不问,并不代表她可以置之不理。毕竟是她带回来的人,如果不把她的身家调查清楚了,只怕她日日也不得安心。

    “好了好了,快吃饭吧。”李氏道,将筷子重新塞回李淑兰的手中。

    吃完了饭,李氏吩咐房里的丫头将桌子撤了,又上了新茶,和李淑兰在桌边坐下,一边喝茶,一边聊着。

    “我见你年纪也不大,有十六了吗?”李氏问道。

    李淑兰虽然看起来还是个小姑娘的模样,但是或许是最近经历了很多事情,看透人情冷暖的缘故,眼神里竟有了几分和她这个年纪不相符的色彩。

    “没”,李淑兰摇摇头道,“今年才十五。”

    李氏“哦”了一声,又将她打量一番,见她形容尚不是很足。

    “及笄了没?”她又问道。

    见那李淑兰点了点头,接着问道:“可曾定下亲事?”

    李淑兰听李氏问道这个问题,眼神里闪过几丝暗淡,随即摇摇头道:“没,还没呢。”

    如果不是家中突然出事,她堂堂官家千金,又怎么会被退婚?

    如果没有此番变故的话,她仍然是她,那个在京中备受瞩目,羡煞了多少人的李淑兰。

    只是,如今,一切都变了,变得她自己都觉得这好像是一场噩梦一般。

    让她蒙受此番羞辱,远离京城,受尽苦头,这又能怪谁?但是她李淑兰从来不会认命,从来不会屈服。只要她还活着一天,便要精彩地活着,便要为了自己而努力地活着。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一百八十章 谋划

    两人聊了好大一会儿,李淑兰都觉得有些精神不支了,但是见李氏还是一副十分精神的样子,她如今寄人篱下,又是第一天,也不好说什么,于是只得陪着李氏坐着。

    李氏又问了李淑兰一些别的情况,伸出手掩着嘴打了个呵欠,这才说道:“时候不早了呢,这一天你只怕是也怪累的,还是赶紧地歇着吧。”

    李淑兰点了点头,刚要起身,便听李氏向身边的张婆子问道:“姑娘的房间都给收拾好了吧?”

    那张婆子笑道:“太太放心就好,知道您心疼淑兰姑娘,一早地就给收拾好了。”

    李氏笑着点点头:“那就好,以后就把淑兰当成咱自家的姑娘,要是被我知道了哪个欺负了她,我可是不会轻饶。”

    张婆子忙赔着笑道:“哎呦,太太您说的这是哪里话,知道您心疼姑娘,哪个不是赶着地上来巴结讨好?没有谁是不长眼的,敢欺负了姑娘去。”

    李氏听她这么说,满意地点点头,又向李淑兰道:“淑兰啊,你且安心地在这里住着,就住在我这跨院里,以后要是缺了什么,或是谁欺负了你去,你只管来和我说便是。”

    “嗯,我知道了,谢谢太太。”李淑兰说着,又是轻轻一弯身,行了个便礼。

    李氏忙将她扶了起来,不悦地说道:“还叫什么太太啊,咱们又是一个姓的,以后要是没外人在的时候,你只管叫我姐姐好了。”

    “那可使不得,淑兰怎么能叫太太姐姐呢?”李淑兰忙道,如果她就这么答应下来的话,倒显得她不自量力,不识礼数了。

    李氏拍着李淑兰的手道:“我让你叫你就叫,和我还啰嗦这么多干啥?”

    李淑兰听她这么说,便微微地点了点头,又是微微一福身,道:“那真是谢谢姐姐了。”

    “这才对嘛”,李氏满意地点点头,“我倒是有两个妹妹,但是都多少年了,也没见上一面,这回有妹妹在身边了,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又说了几句话,李氏便让屋里的丫头带着李淑兰走了。

    李氏看着她远去的身影,重新坐回到椅子上,面上也不再是刚才那一副欢喜的样子。

    张婆子去将门关上,走回李氏身边,喊了一声“太太”。

    “让人去查查看,看看她家里到底是一番什么样的情况。”李氏说道。

    张婆子点头道:“哎,我知道了,明儿一早便吩咐了出去。”

    顿了顿,张婆子又说道:“要我说,我也觉得这姑娘有点奇怪的地方。看起来是个受过极好的教养的,只是如何会沦落到卖身救母的地步?她说的那些理由,我也是觉得有很多可可疑的地方。”

    李氏微微点点头,道:“是啊,我也觉察到了,还是先查查看看吧。”

    如今她都能看得出来,那老太婆又不比她笨,一定也能看出来。无论如何,还是要先调查清楚了,如果有问题的,赶紧再想办法。

    毕竟放这么一个来历还不明的人在身边,她也是十分担心的。

    第二日,李淑兰早早地起床,便过来了李氏这边,说是要伺候她起床。

    李氏忙道:“丫头婆子的一屋子,哪里用的着你来?”

    但是她虽然这么说,李淑兰站在那里,也是觉得十分别扭。本来李氏出钱救了她的母亲,正常来说的话,她是要给她当丫鬟的,但是她不但没有将她当下人使唤,反而还礼遇有加,让她心里不但不安心,还越发的不自在了起来。

    两人一起吃了饭,李氏去了苏老夫人那边,留李淑兰一个人在院子里做着绣活儿。

    到晚间的时候,李氏照样是吃了饭之后,留李淑兰在一起说了会儿话,等到时候不早了,这才让她去睡觉。

    李淑兰的身影刚刚离开,张婆子便将房门关上。

    “咋样?”李氏问道。

    张婆子转过身来,向李氏道:“太太果然是没有猜错,这姑娘家里啊,确实是遭了事儿,而且还是大事儿。”

    “怎么说?”李氏焦急地问道。

    于是,张婆子便将今日打听好的事情向李氏说了出来。

    那日,李淑兰也说了,她的外祖家,便是这苍山镇上的赵家。镇上姓赵的人家不在少数,于是张婆子吩咐的人,又费了一番气力,这才将这家人给找了出来。

    原来这赵家,并不是什么十分有钱有势的人家,只不过也是普通的人家,在这镇上开了个灯笼铺子,小小的有点收益便是了。

    这赵家祖传的灯笼铺子,如今是归大房所有,当初在分家的时候,大房分到了铺子,但是当时的老爷子为了也照顾照顾小儿子,便另外买了个铺子,重新开张,将这铺子交给小儿子打理。

    如今赵老爷子已经死去多年,家中除了这两个儿子,还有一个女儿,便是那李淑兰的母亲赵氏。

    赵氏当年做姑娘的时候,不知怎么的,就和一个落魄的书生好上了,当时家里不同意这门亲事,但是赵氏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非要嫁给那落魄的书生不可。赵老爷子也是个硬性子的,一气之下,和赵氏断绝了关系,任她自己折腾。

    赵氏跟着那书生,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最后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那书生考中了进士。

    就在这时候,赵氏发现自己有了身孕,这可谓是喜上加喜。就在那书生被选作京官之后不久,赵氏便生下了一个女儿,就是如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