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富妻盈门-第3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向晚听陈夫人说的有趣,不禁笑出声来,然后公允的说道:“其实,她的礼仪还是不错的,且学识也扎实——”
  陈夫人摆摆手,道:“礼仪好的人多了去,宫里出来的宫女哪个不比她强。照我说啊,她开什么‘女学’分明就是误人子弟。就怕有那些贪恋‘名声’的人上了她的当,好好的孩子给耽误了。”
  谢向晚不置可否,大周朝民风开放,对女人的束缚也不是十分严苛。但仍有一些人追崇所谓的‘贞烈’,似公孙大娘这样为了一个名而宁肯守望门寡的人还有许多。
  所以,别看京城的贵妇们把公孙大娘当成‘蠢蛋’,但对于一些书香人家,或者中低层小官吏人家,公孙大娘的那套理论还是颇有市场的。
  陈夫人说了半日,见谢向晚还是没有反应,决定不再绕弯子,直接建议道:“与其让她这样的残害无辜的女孩子,不如妙善你也去开一间闺学吧。撇开穆青居士不提,单是你的学识、礼仪和才情,也远超公孙大娘呢。”
  谢向晚闻言,不由得露出笑容,“不瞒夫人说,我也正有这个打算呢……”

  第168章 书院招生
  
  时间转过七月,炎热的夏天过去了一大半,圣人已经开始准备起驾回京。而随行的宗室、权贵和官员也都纷纷打包行李,只等圣人那边一声令下,他们便跟着一起回京。
  陆离和谢向晚却不在此列,学院马上要招生了,他们须得在这里盯着。而且,陆离和谢向晚早就有过想法,书院建成后,他们便准备住在书院里。左右房舍够多,住在这里,既能更好的管理书院,还能远离国公府的麻烦事儿,何乐而不为?
  还有一点,陆离和谢向晚都有一个认知,定国公府并不属于他们,不是他们的家,他们早晚都要分出去单过。书院就不一样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夫妻两个的心血,是彻彻底底属于他们的,他们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完全不必顾忌旁人。
  而谢向晚呢,在书院里也能更自由些,可以正大光明的将家里的庶务交给下头人分管,自己则能腾出手来做些更有意义的事。
  所以,在陆家上下的人忙着收拾行李的时候,陆离寻到陆延德和梅氏跟前,“……书院马上要招生了,我须得在跟前看着……还有开学典礼,我请了许多同窗、同僚以及有名望的读书人参加,对了,太子殿下也有可能亲来,所以,这次我就不跟着父亲、母亲回京了。”
  又是骑马、又是泡温泉,在小汤山的三个月里,陆延德过得很是滋润,身体竟渐渐开始好转,除了走路还有些迟缓、右手拿筷子的时候拿不稳之外,他已经跟正常人差不多了。
  连圣人派到陆家的太医都说,陆国公的身体恢复得极好。如此保持下去,用不了几年便能恢复如初。
  陆延德闻言很是高兴,原本因病残而扭曲的心也慢慢扭转过来。只是他忘了一件事,他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在平均寿命不足五十的古代,他已经算是个老人了。
  ‘几年’后,他即便康复如常,身体机能也开始老化,再想像过去一样驰马打猎,根本就不太可能。
  再加上他身边还有梅氏,梅氏可不会想让陆延德那么快‘康复’,活蹦乱跳的重新站起来祸害人。
  谢向晚还曾经暗搓搓的想。估计等陆延德回京后,他不是‘偶感风寒’,就是‘旧疾复发’,然后继续躺回病床上半死不活。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至少现在陆延德的身体状况不错,心情也好了许多,对于陆离‘不务正业’的做法,也没再想过去一样多加训斥。
  尤其听到‘太子殿下可能亲来’时,陆延德放佛抱了个热炭团,烧得他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什么?你说太子会来参加你那个九华书院的开学礼?”
  陆离点点头,“没错,太子曾这样说过。还有陈大人和广平郡主、安国公世子、靖国公世子、英国公世子……”
  陆离掰着手指数了一大堆京城数得上的人物。他每说出一个名字,陆延德的眉毛就忍不住跳一下。
  听到最后,陆延德都有些麻木了,看向陆离的目光也多了几分复杂:曾几何时,那个满脸倔强、满眼渴望的孩子,如今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而他这个做父亲的,混到现在,居然还不如陆离有体面。说句‘妄自菲薄’的话,同样的开学典礼。倘或换做陆延德亲自出面去邀请贵客,陆延德也不敢肯定。他能不能像陆离这般请来这么多有分量的来客!
  做老子的希望儿子上进,可儿子太上进了。老子也有压力啊!
  陆离似乎瞧出了陆延德的心思,最后说道:“还有一件事,我想一并请示父亲、母亲。”
  梅氏倒没有陆延德那般纠结,陆离是她的亲生骨肉,哪怕不怎么亲近,但骨肉亲情却是割舍不断的,且看最近一段时间陆离夫妇的表现,梅氏肯定,二儿子和二儿媳妇不是没有良心的人。只要她不主动招惹他们,他们便会依着规矩来‘尊敬’她这个母亲。
  守规矩就好!梅氏不怕儿子儿媳凉薄,就怕他们不懂规矩。
  陆离越出色,梅氏这个母亲也就越体面,在陆家也越有底气。
  看在陆离能给她长脸的份儿上,现在梅氏越来越愿意配合陆离夫妇了。就听她问了句:“什么事?说来听听!”
  陆离扣了扣鼻翼,道:“母亲应该也知道,我无心仕途,又不愿像那些纨绔一样无所事事,开书院、教书育人,是我现在最想做的事。为了将书院办得更好,我打算以后都住在书院里。”
  想了想,他又补了一句,“哦,对了,还有谢氏。我孤身一个人在书院也不方便,身边需要有人服侍。”
  梅氏挑了挑眉,问道:“你是说,你们想搬到书院来住?”她还算厚道,没有直接说出‘分家’二字。毕竟这年头,父母尚在,做儿子的却想分家,是极大的不孝呢。
  陆延德的眸光闪烁了下,不过并没有急着开口,而是静静等着陆离的回答。
  陆离道:“暂时先这样,在书院步入正轨前,我和谢氏还是住在书院里比较稳妥。”
  为了防止陆延德说出‘不孝’的话,他又状似解释的打了个比方:“我知道这样不太合规矩,不过,事权从急,父亲、母亲就当儿子去了外地吧。”
  陆延德蠕动了下嘴唇,最后只吐出一个字:“好!”老二不惦记家里的爵位,是好事,至于他不想做官、却非要折腾什么书院,就随他去吧。
  当然,陆延德还有个想头,老二是个能干的,开书院也能请来太子爷坐镇,或许,还真能让他干出点儿门道来呢。
  陆延德都开口了,梅氏自然不会反对,就这样,七月底避暑大军迁回京城的时候,定国公府跟着大部队开拔,唯有陆离夫妇留了下来。
  “这就是咱们的新家了!”
  谢向晚站在一栋两进的小院前,望着雅致、清幽的庭院,心里忽然有种莫名的踏实。
  陆离道:“是呀,属于咱们自己的新家。”
  这种感觉很奇怪,虽然面前的小院不如远翠苑气派,也不如远翠苑大,但他怎么看怎么顺眼。
  当然,左右邻舍也都让他非常满意,他拉着谢向晚的手,指了指左边的小院,“这是方老先生的院子,先生直说山里清净又舒坦,以后他就在这里养老了。”
  又指了指右边的院子:“那是姑母和姑丈的院子,你不是最喜欢姑母嘛,呵呵,以后又能天天跟姑母在一起了。”
  陆离每说一句话,谢向晚就点一下头,绝美的容颜上满是欢喜的笑。
  陆离见谢向晚高兴,他也来了兴致,拉着她,将整个夫子宿舍区都转了一个遍,并将每一个入住的夫子都介绍了一遍。
  没错,这里是九华书院提供给书院夫子的宿舍,全都是精致的两进小院,免费让夫子及其家眷住,并且免费提供菜、米、肉蛋,倘或是单身的夫子,还专门配了粗使的仆妇。
  陆离给夫子们开出的待遇非常高,除了方老先生、王承这样功成名就、不为银钱烦恼的名人外,一般的夫子听了陆离给的薪俸、福利后,都无比心动。书院聘请了二十多位夫子,有三分之一都是被这超高的待遇吸引来的。
  陆离给夫子的待遇高,对学生也非常照顾。
  用谢向晚的话来说,他们开书院并不是为了赚钱,而且书院刚刚起步,没有什么名声,就算有方老先生、王承这些名士在,也比不上那些历史悠久的名校有吸引力。
  陆离对外宣传招生的时候,写得很是清楚,凡是年纪在六岁至二十岁之间的男丁,只要有心求学,都可来书院读书。至于学费,那就按照古礼来,十条腊肉即可!
  大周开国已百年,除了三年前的那场靖难,百余年间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战事,天下承平,百姓也算乐业,一般的家庭,稍稍节省下,每年十条腊肉还是能拿得出来的。
  陆离开出的学费真心不高。
  所以,七月二十日,九华书院正式招生的时候,数以百计的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其实这还是因为这年头信息不畅通,前来求学的多是京城及周遭府县的人。倘或信息畅通些,赶来报名的学生将会更多。
  陆离穿着一身月白色的细麻广袖长袍,肃立的书院前庭的廊庑下,双手背在身后,静静的看着前方熙熙攘攘的人群。
  看了一会儿,陆离发现,前来求学的多是一些寻常百姓人家的孩子,其中也有一些富绅或是小官吏家的子弟,但似陆离这般贵族子弟却非常少。
  少数前来的,也是与陆离、谢向晚夫妇交好的人家:成国公府、靖国公府等几家,且送来的,也多是家中的幼子、庶子。
  “……唉,看来以后我还需要加倍努力才是啊。”陆离在心里叹了口气,双手握紧,默默的给自己树立了一个目标。
  不管陆离心中有怎样的感慨,书院的招生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到七月最后一天的时候,书院一共招收了三百七十九名学生,年龄从六岁到二十岁不等。
  八月一日,九华书院首届开学典礼准时举行……

  第169章 娘娘有请
  
  九华书院首次招生,一共招了三百七十九名学生,年龄从六岁至二十岁不等。陆离和谢向晚按照年龄和其受教育程度,将所有的学生分作三个级别:即启蒙级、基础级和英才级。
  启蒙级,名曰春耕,所收纳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六岁到十岁的稚童,没读过什么书,即便读过,也多是三字经之类的蒙书。
  基础级,名为夏耘,里面的学生多为十一岁至十五岁的少年,读过一些书,也接触过四书五经等正经课业,但还没有达到可以科举的地步。
  英才级,又名秋实,基本上多为十六岁到二十岁的青年,在课业上颇有些进益,大多还参加了童生考试,又的甚至还有秀才的功名。
  春耕、夏耘和秋实三个级别中,又被细分为几个小班,每个班级不超过三十人。
  其中,春耕年级的人最多,分出来的小班也最多,足足有甲、乙、丙、丁、戊五个班。夏耘年级的人次之,被分作甲、乙、丙三个班。秋实年级的人最少,只有一个甲字班。
  不管是春耕、夏耘,还是秋实年级的学生,所有报名入学的新生全都被编入了学生宿舍,九华书院提供的学生宿舍也非常好,一水儿的四合院,每个小院都是东西南北各三间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