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富妻盈门-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个大胆的商人妇,竟敢无视朝廷律法——”
  听到这声充满鄙夷的斥责声,谢向晚好想仰天长啸:特么的真是天道好轮回、有因必有果呀,昨儿她刚拿逾制挤兑了旁人,今儿便有人用同样的借口羞辱谢家人……
    
  第054章 接连受辱
  
  谢向晚心里吐着槽,脸上却丝毫不显,她顺着声音看过去。
  说话的是个十三四岁的姑娘。
  大红色百蝶穿花纹的遍地金褙子,下配一条月白色的月华裙,乌鸦鸦的长发挽成个堕马髻,鬓边簪着赤金嵌红宝石的花簪,耳朵上坠着赤金垂珠耳坠,颈间戴着赤金流苏璎珞项圈。
  红艳金灿的装扮,映衬得小姑娘原就有些圆润的脸庞更显富贵。
  且小姑娘长得虽圆润,五官倒还清秀,个头不高,年纪略小,却已显露出少女的体态。
  纵观此人的容貌和体型,谈不上多么惊艳,却是时下太太夫人们最喜欢的模样——有福气、好生养。
  只是,小姑娘脸上过于明显的嘲讽表情,让她显得有些刻薄,大大损坏了自身的‘优点’,让一群太太们不由得皱眉。
  因为在场的大多数人都是‘商人妇’,大家虽然知道小姑娘真正要骂的是谁,可被个十三四的晚辈,直接点出自家身份上的不足,大家心里都有些不舒服,看向她的目光也有些不善。
  尤其是谢嘉思,一方面她是主人家,客人当着她的面嘲笑另一个客人,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她的轻慢。
  更不用说,被嘲笑的那个还是她娘家的嫂子。
  “李二娘真真嚣张,她虽是李主簿的女儿,可我谢家也不是普通商户呀。”
  谢嘉思的脸沉了下来,略带责怪的目光看向小姑娘身侧的一个中年妇人。那是县衙李主簿的娘子,面前这小姑娘的亲娘。
  可那李娘子竟是没看到众人的脸色和谢嘉思的眼神,反而一脸清高的站在一旁,身子侧立着,竟是连个眼角余光都不屑给谢家女眷。
  很显然,李娘子对女儿的那句话非常认可,或许女儿不说,她也会张嘴。
  靠,这叫什么事儿?
  你丫若是真的嫌弃商贾暴发、粗鄙、上不得台面。大可不必参加宋家的赏花宴呀。
  如今你来都来了,却当着主人的面嫌弃别的客人,说句不好听的,盐商确实市侩、粗鄙,可一个未及笄的姑娘当着一众客人的面口出恶言,也不是什么值得称赞的事儿,足见李家的家教也好不到哪里呀。
  不管如何,被李二娘‘训斥’的小洪氏最是难堪,只觉得自己似是被当众剥光了衣服,旁人投向自己的目光也满是厌恶、鄙夷。
  脸上仿佛着了火。烧得她两颊通红、满心怒火。捏着帕子的手用力撕扯着。几乎将一方上好的丝帕扯成烂布条。
  穿来这个苦逼的古代也有三年多了,小洪氏自以为已经适应了古代的生活,也亲身感觉到了古代的阶级差别。
  她也知道在大周,商户备受轻视。哪怕富可敌国,按照法令也是不能穿金戴银,不能穿丝缎锦帛的。
  甚至,连衣服的款式、颜色也有诸多限制——不能用金绣也就罢了,衣服的颜色只能用间色或是浅色,大红、雅青以及正黄色等绝对不能用。
  种种限制,就是因为是商贾,这让在‘笑贫不笑娼’的年代穿来的小洪氏根本无法忍受。
  而不能忍也要忍,谁让谢家是盐商呢。
  以前小洪氏觉得她已经够委屈了。今天才知道,过去那些都不算什么,似眼下这样被人一指头戳到脸上,当着面的羞辱才是真正的委屈呀。
  嘴唇嗫嚅好久,小洪氏的大脑经过短暂的空白后。终于有了思考的能力。
  深深吸了口气,小洪氏扯出一抹笑,故作大方的说道:“这位就是李主簿家的二姑娘吧?”排行二,人更二!
  李二娘扬了扬下巴,很骄傲的说道:“没错,我爹正是扬州县主簿。”
  听她那语气,仿佛自己父亲是多大的官儿一样,选择性忘了在大周朝,主簿官阶九品,是百官中官阶最低的存在。
  小洪氏向前跨了一步,身上的大红缂丝蝴蝶葡萄褙子在阳光的映照下愈发鲜艳,头上的赤金首饰更是一片金灿。
  许是终于开了口,小洪氏感觉自己已经打破了这种尴尬,脸上的笑容自然了几分,她轻声道:“我嫁入扬州的时间不长,却也知道,李主簿是四年前才来到扬州的吧?”
  李二娘继续梗着脖子,不以为然的说道:“是又怎样?”早来晚来不都是县衙的二把手?!
  小洪氏的笑纹加深,别有深意的看了李娘子和李二娘母女一眼,轻声道:“这就难怪了,李主簿一家初来扬州,并不知道扬州的旧事,想必也没听说过咱们谢家的名声吧,呵呵~~”
  传说当中的神呵呵出马,果然让李二娘变了神色,她先是扭头看了自家亲娘一眼,见李娘子也是满脸疑惑,旋即又转过头,定定的看了小洪氏一眼,语气不善的说道:“什么名声?不就是扬州第一‘盐商’嘛!”
  她故意将‘盐商’两字咬得格外重,惹得在场其它几个官家小姐嗤嗤笑出声来。
  “还不止呢,呵呵,人家谢家还是两淮第一巨富呢。”
  几位官家小姐中,一个身着玫瑰红织金缠枝纹褙子、与李二娘年纪相仿的女子掩口轻笑道。
  她的语气柔和,但话里的讽刺意味儿十足。
  小洪氏笑容一僵,长长吸了口气,决定不再卖关子,直接给出答案:“没错,我谢家是盐商,可六十余年前,太祖起兵抗击前朝暴政,率义军行至江淮……我谢家秉德公(谢家发家老祖宗)倾尽家产资助义军——”
  小洪氏回想起谢嘉树跟她说的家族史,模仿着谢嘉树那种自豪又崇敬的口吻,昂声道:“运粮草、捐军饷、赠伤药……为新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太祖爷亲书‘义商’两字赐予吾秉德公。”
  小洪氏越说越有底气,最后颇有气势的抬起头,目光直视李娘子母女,朗声道:“如今,那太祖钦赐的‘义商’牌匾正高悬于谢家祠堂正堂!”
  ‘义商’的来历扬州尽人皆知,谢家更是当做整个家族的荣耀,每个谢氏子孙都烂熟于心。
  小洪氏说激昂。谢嘉思也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腰杆都不由自主的挺了起来,一双明媚的凤眼里满是骄傲,略带鄙夷的扫了李二娘一眼。
  那神情仿佛在说:我家有太祖御赐的匾额,岂是一般盐商所能比拟的?
  慢说是着绯衣、穿缂丝、配饰金银珠翠了,就是住得房子稍稍逾制些,扬州官府也不会真心查处。
  也就你李二娘这个棒槌吧,人傻且二,一家人初来扬州、没什么根基,不知被谁撺掇两句。就跳出来排揎谢家。
  哼。真当咱们谢家是普通商户呀。你也不想想,若是谢家果如表面上显现的那般普通,扬州知府、两淮都转运使又岂会跟谢家交好?
  至于李二娘为何找寻谢家,原因也简单。迁怒!
  说起来,李二娘、宋晴,还有方才插嘴的方四娘等几个小姐,年龄相仿,经常在一起玩儿。
  偏宋晴不但人长得漂亮还颇有才气,是一干小姊妹中最出挑的。
  三四个出身官宦之家的小姐心里嫉恨宋晴,旁的错处挑不出,她们便拿宋晴的出身做文章。
  每每几人聚会的时候,李二娘等人都要挤兑宋晴两句。
  出身商贾。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也是宋晴唯一感到自卑的地方,所以每次遭人暗讽的时候,她也是强忍着羞怒,故作不以为意的一笑了之。
  而几位小姐呢。特别享受才女宋晴‘自卑’的模样,是以,才会‘大度’的接纳宋晴这个商户女入她们这个小圈子。
  但,近两个月来情况陡变,她们一向看不起的宋晴竟然有了个伯府少爷的未婚夫。
  虽然这个伯府少爷的出身很不光彩,可人家毕竟上了延恩伯家的族谱,是延恩伯承认的二少爷呀。
  宋家亦是延恩伯府正经的亲家。
  宋晴也一跃成为伯府二少奶奶,虽没有品级,却是实打实的勋贵了,身份也将彻底改变。
  只要宋晴肚子争气,又会教导儿女,背靠伯府这座大山,她的富贵前途不再只是幻想。
  而李二娘她们呢,也将从原本俯视的官家小姐,瞬间变成被宋晴俯视的小吏家眷。
  其中落差之大,哪怕李二娘几人还没有真切感受到,她们也能想象的出来。
  越是想象得到,她们越是愤怒——凭什么,她们堂堂官家千金都不能嫁入高门,宋晴一商贾女却能跃上枝头?!
  心里不忿,想找寻宋晴的不是,却没有机会。
  自两家开始议亲后,延恩伯府便从京里派了两个教养嬷嬷来,专门教导宋晴规矩。
  直到出嫁前,她们都甭想见到宋晴。
  就在几人满肚子愤懑无处宣泄的时候,小洪氏一行人撞了上来。
  李二娘等人一看,这些都是宋家的姻亲,还出身商贾,得,就是你们了!
  所以,她们嘀咕了一番,方四娘眼尖,看到小洪氏从头到脚都‘逾制’,便以此为借口,准备好好羞辱谢家一番,好让这些低贱的商家女知道知道‘规矩’。
  结果人家小洪氏非但没有乖乖受辱,还饱含深意的解释一番,这让等着看好戏的方四娘等人很是郁闷。
  眼珠子转了转,方四娘正欲‘提醒’李二娘,不想这个不负‘二’名的李家二小姐已经开口了:“‘义商’?那不还是‘商’?太祖爷只是赏赐你们义商牌匾,可也没有赐给你家爵位呀?更没有明令说你们家可以无视朝廷律法‘逾制’呀!”
    
  第055章 向晚出手
  
  “嗤嗤~~”
  方四娘等几个官家小姐纷纷那帕子掩口而笑,眼中闪烁着快意和嘲讽。
  笑了好一会儿,方四娘才微喘着接口道:“李二姑娘说得太对了,‘义商’也是商呀,不是公侯勋爵,更不是朝廷有品秩的官员,岂能恣意违法朝廷法令?”
  打人不打脸,方四娘说这话绝对是直戳谢家最大的痛点。
  和李二娘不同,她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对谢家之事非常了解。
  且平日里,她与宋晴的关系要更好些(当然是相对而言),知道了不少宋、谢两家的故事。
  对于谢家而言,最骄傲的莫过于谢初七(字秉德)慧眼识英雄,在太祖尚未发迹的时候就与他老人家搭上了关系,为谢家赢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而秉德公最痛恨的,则是太祖爷忒小气,嘉奖什么只是口头上说说,谢家拼尽了大半家产,最后也只得了燕州的千顷良田和义商牌匾,以及参与宫廷采买的皇商资格,其它的……唉,竟连个官身都没有混上。
  直接导致了谢家虽是‘开国功臣’,却仍是商贾之流,如今穿个缂丝、戴个赤金都要被人当面指责‘逾制’。
  不过,这些都是不能说的秘密,大家都是在扬州混的,多少都要给对方留些余地。
  谢家虽没有官方的身份,但其先祖到底对朝廷有功,‘义商’牌匾虽是个摆设,可也终究是太祖手书,每个来扬州赴任的知府、知县等地方官正式上岗前,都要来谢家祠堂参拜一二。
  再加上谢家豪富,历任家主也都是极大方的人,修桥铺路、兴办义学、修缮古寺、赈济灾民等等等等,为乡里着实做了不少善事。
  是以,谢家在扬州地头上还是颇有几分面子的,若不然扬州这么多盐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