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富妻盈门-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谢向晚的一贯做法:既然要做人情,索性就做个大的。
  而且看圣人对建安侯的处置,并没有似平西侯那般赶尽杀绝,而是留了情面的。据京中的消息说。押送建安侯去辽东卫所的兵卫,有一部分还是建安侯当年的旧部。
  圣人虽然没有明着宽宥了周家,但如此安排,照顾之意已经非常明显了。
  陈知府两口子估计也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才会不遗余力的把周氏姐妹留在扬州,而不是像其他罪臣女眷那般被收押入监牢,然后再押解去辽东流放。
  毕竟流放辽东不是去旅行,饶是圣人暗中照顾了周家,但似周家姐妹这样娇生惯养的大小姐,很难熬过艰苦的流放之路。
  长途跋涉、疾病时疫、风餐露宿、差役的斥骂以及诸多精神的打击。足以让两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送命。
  而陈知府把她们留下来,虽然顶着个官婢的身份,但命却可以保住,只等日后新君登基,大赦天下。周家从辽东回来,未尝没有复兴家业的可能。
  真到了那个时候,陈知府再把养得皮光水滑的两姐妹送还周家,这人情可就大了。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些举动,陈知府夫妇仁义、重情的名声就在京城权贵圈坐实了,有了这样的好名声。还愁人脉不丰、官途不顺?
  就是皇帝知道了,嘴里或许会骂陈知府‘妇人之仁’,心里也会叹一句:陈家这小子重感情啊。
  上位者就是这样,希望御下的臣子能铁面无私、秉公守法,可臣子们若一个个都成了只认法、不认人、不讲感情的铁面冷血人,皇帝心里还真不敢重用这样的臣子呢——连自己的挚亲都能下得了手。更不用说对外人了。
  皇帝再大,也是外人呀,万一哪一天那群臣子举着‘大义’的旗子,要来剿灭他这个‘昏君’‘暴君’,自己岂不是成了养虎为患的蠢蛋?!
  陈知府虽不是上位者。可却是个八面玲珑的人,于揣摩人心这一点上颇有几分手段。
  他想过了,左右这件事又不大,就算被查出来,也顶多挨个训斥,有陈家在,他的官位还是能保住的。
  再说了,现在京城动荡不安,权贵、朝臣被一幕幕的血腥场面惊得几欲魂飞魄散,忙着自保还来不及,哪里会顾得上侯府两个不起眼的小女子?
  相较于陈知府,谢向晚这个六岁女娃儿也不遑多让,她也一早猜到了皇帝的心思,并且隐隐看穿了皇家下一步的计划,所以才会力劝父亲将周氏姐妹留下。
  而似楚家等这样被当街发卖的侯府小姐,谢向晚却是不肯沾手,极力劝说老祖宗也不要搀和此事。
  就是谢嘉思那儿,她也着人送了话,切莫学某些盐商,为了心里的某些见不得光的小心思,故意买下被发卖的侯府小姐,准备随意磋磨,好平衡自己那颗有些扭曲的心灵。
  谢向晚说了,这样的行为,绝对不是彰显自己身份、抬高自家身价,而是在找死,在给家族惹祸。
  谢嘉思还好,她是谢嘉树的嫡亲幼妹,自幼听兄长的话,对大洪氏这个嫂子也是敬爱有加。
  爱屋及乌,谢嘉思很疼爱谢向晚这个嫡亲侄女儿。
  姑侄两个感情好,谢向晚的意见,她还是乐意听取的。
  谢嘉思想得明白,妙善是她的嫡亲侄女儿,又是个聪明懂事的好孩子,绝不会害自己。
  不就是几个侯府的小姐或是贴身大丫鬟嘛,不买就不买,大周朝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能干、伶俐的侍女,很没有必要为了几个下人而令妙善不开心。
  所以,前几日府衙前街闹腾得那样厉害,许多巨商豪商纷纷拿银子炫富,谢家和宋家却没有一个人搀和。
  老祖宗却是有些生气,她一辈子强势,当年遭遇夫君宠妾的时候,她也没有服过软。
  在谢家顺风顺水的过了几十年,临了还要被个六岁的曾孙女儿‘劝谏’,她心里的恼怒可想而知。
  不过,老祖宗人老成精。知道现在谢家主事的是谢嘉树,而谢嘉树最倚仗的长子是谢向荣,最疼爱的女儿是谢向晚,虽然谢嘉树不会为了女儿而忤逆自己这个祖母。可老祖宗也不想跟孙子、曾孙闹得太僵。
  再者,教训小辈不一定明火执仗的喊打喊杀,内宅的花样多了去,随便哪一样都够她收拾个不听话的小女娃儿了。
  是以,老祖宗只暗暗记下了这一笔,面儿上依然和蔼慈爱,对谢向晚还是那么关照,唯有眼中的笑意冷了许多。
  老祖宗的变化,可以瞒得过旁人,却瞒不过谢向晚——都是千年的狐狸。你丫玩儿什么聊斋呀。
  算算年纪,谢向晚脑中的谢离可比老祖宗还要年长,经历的事情、见过的市面也远超老祖宗这个商家妇不知多少倍。
  谢离是堂堂世家女,又嫁入了李唐皇室,宅斗、宫斗的桥段不知道看了多少年。什么样的人在她面前不能说是无所遁形吧,但对方是存着善意还是恶意,她还是能看得清的。
  老祖宗对她有意见,谢向晚心知肚明,这几日她就在想,要不要把谢向安从延寿堂挪出来。
  正巧这段时间谢贞娘的身体一直不好,万华年为了侍疾。连府衙前街的热闹都不去看了,整日守在槐院照看母亲。
  老祖宗心疼女儿,见女儿的病情总也不好,急得她吃不好、睡不香,最近一两日明显消瘦了许多,更是没精力去照看谢向安。
  不能怪老祖宗偏心。实在是谢贞娘的病情太蹊跷了,说她有病吧,可又查不出什么病因,说她无恙吧,偏每日都病病歪歪的。
  老祖宗和万华年还怀疑是不是有人对谢贞娘下毒。虽然她们心里都觉得不可能有人这么做,因为谢贞娘与谢家的人并无利益冲突,对她下毒,还不如直接给老祖宗下毒呢。
  虽然不相信有人下毒,可老祖宗还是请程老太医来仔细查了一番,连谢贞娘日常的衣服、吃食、熏香以及房间里摆设的家具等物什全都检查了一遍。
  程老太医很笃定的告诉老祖宗,房里的东西都很正常,并没有什么致命的毒物。
  不是病,不是毒,又没人给她气受……老祖宗实在想不出女儿为何会身体病弱。
  正巧这时身边的秦妈妈荐了个厉害的道士,这人也不是外人,正是高价出售‘神丹’的大师,老祖宗吃了几丸‘神丹’,觉得身体确实轻快了许多,顿时将他奉为‘老神仙’。
  这次女儿的病情蹊跷,老祖宗求医不成,便想到了神佛。
  只是谢家的先祖不信这些,当年的谢秉德在坟地里都睡过觉,饿极了还吃过祭品,对神佛没有半分敬意,为了不令子孙误入歧途,他还留下祖训,言明鬼神之说都是骗人的,那些道士、和尚更是骗财的神棍,若是信了他们的话,不但会破财,还有可能祸害全家。
  所以,秉德公有训:凡谢氏子弟不得信奉鬼神怪论。
  谢嘉树是秉德公的好儿孙,自是坚定的执行老祖宗的训诫。若不是当年谢向晚出生时确有异象,谢嘉树才不会信什么‘观音童女’呢。
  谢嘉树不信道,老祖宗也深知谢家的祖训,所以即便她想让‘老神仙’来家里给女儿做法事,也不敢轻易决定。
  这两日她思来想去,不知该如何说服孙子,结果她先病倒了。
  谢向晚晨练结束后,梳洗一番,换了干净的衣服,便来给老祖宗请安了,一进门便听到了袁氏和小洪氏的争论声。
  谢向晚站在廊庑下听了一会,如花朵般粉嫩好看的双唇绽开一抹笑,心说话:啧啧,还真是一对孝孙媳妇呀,竟争着要留在延寿堂给老祖宗侍疾……
    
  第003章 谁比谁狠
  
  谢向晚摆摆手,阻止门口的小丫鬟通传,里面的争论正热闹呢,她还想再听一会儿。
  “弟妹,我是大嫂,理当服侍老祖宗!”
  谢向晚听得分明,这是袁氏的声音。
  接着小洪氏的回答也证实了这一点,只听她柔声细语的说:“大嫂,我知道您孝顺老祖宗,咱们谢家深受老祖宗的深恩厚德,个个都对老祖宗孝敬有加。我进门虽晚,但孝顺老祖宗的心却与大嫂是一样的,还请大嫂成全!”
  “哎呀,话不能这么说,长幼有序,我是长房长媳,弟妹却终究是二房的人啊。单从这方面说,我比弟妹还要多一份责任呢。”
  许是受了教训,袁氏的行事风格有所改变,不再像过去一样直白的言语攻击,而是学会了绵里藏针。她这话分明就是告诉小洪氏,我才是谢家嫡支长房的当家主母,你不过是被郎君过继出去的旁支。
  虽然同是郎君的妻子,可你东苑承继的是谢利那一支,是庶出的旁支呀。
  而且吧,袁氏拿‘身份’说话,也有提醒老祖宗的意思:老祖宗,您别被这个贱妇的三两句甜言蜜语哄住了,小洪氏以及谢向荣兄弟几个在族谱上可是谢利的孙子、孙女。年节、忌日祭祖的时候,他们拜的是冯老姨娘所出的谢利,而不是您的儿子谢亨啊。
  冯氏虽然‘被’病逝了,但老祖宗对她的恨意却丝毫不减。
  还有一点,过去因为有大洪氏在,老祖宗倒还记得大洪氏母子几个之所以被过继到谢利名下,是袁氏所逼,是大洪氏顾全大局,大洪氏母子受了极大的委屈,看在这个份儿,老祖宗把大洪氏母子与冯老姨娘母子分得很开。
  心里也不断的告诉自己:阿荣是自己的嫡亲曾孙,大洪氏是为了谢家才委曲求全。她恨的是冯氏和她所出的小贱种,而不是自己的嫡亲血脉……
  如此一想,老祖宗便能以平常心去对待谢向荣兄妹三人了。
  但还是那句话,死人是争不过活人的。随着大洪氏的故去。她的好、她的大度、她的能干,也渐渐被人遗忘。
  而接替她进门的小洪氏,行事作风与大洪氏截然不同:大洪氏伺候老祖宗,是站在孙媳妇儿、谢家女主人的角度上的,是带着几分客气的小辈对晚辈的尊敬;而小洪氏伺候老祖宗,则是无比的谦卑,是一种下属对上位者(或曰大Boss)的敬畏与臣服。
  两者都是‘敬’,但落在老祖宗眼中,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相较于大洪氏的正常表现。她更喜欢小洪氏的曲意讨好。
  时间久了,老祖宗甚至觉得小洪氏这样的态度才是孙媳妇该有的姿态,心里竟隐隐生出一丝对大洪氏的不喜——她那般端着架子,是不是看不起我这个田舍奴出身的老祖母啊!
  除此之外,小洪氏还不停的给老祖宗灌注一个概念。那就是她与谢向荣兄妹三个不同,自己与他们不是一伙的。
  之前还看不出效果,自从老祖宗对谢向晚生出不满后,小洪氏的努力便有了成效——小洪氏依然是老祖宗的嫡亲孙媳妇儿,而谢向荣兄妹三个却被老祖宗归入了冯老姨娘和谢利一伙。
  老祖宗的这个想法听着有些匪夷所思,但联想她的个性和行事风格也就能理解了。老祖宗强势了一辈子,在她的概念里只有两种人:一。听她话的人,也就是自己人;二,与她作对的人,也可以称之为敌人。
  冯氏母子是她的敌人,这个毫无疑问,而谢向晚最近的表现让老祖宗很不满。已经开始从‘自己人’慢慢转向‘敌人’了。
  老祖宗的这个变化,谢向晚看得最明白,而小洪氏也隐约有些察觉。
  这会儿听了袁氏的话,她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盈盈的说道:“大嫂这话说得不对。不管是大房还是二房,不都是老祖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