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喜事:夫君,来耕田-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昨夜我和夫君不在,只有我的同伴。”
  李海棠小心翼翼地解释,等候大婶说明缘由。
  “同行的?”
  婶子见李海棠态度好,面色缓解一些。她实在是受不住了,昨夜一宿没睡。
  夫妻行房,这等事,她是过来人,当然不会说什么,但,用叫得那么响亮吗?
  她还有个小闺女,未出嫁,大半夜的听污言秽语,恨不得用棉花堵住耳朵,把自己埋在被子下。
  按理说,她不应该找上门,可听闻这些人还要住上几日,她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
  “夫君,晚上吃了那么的鸡,能不能快点?”
  “小册子上不是那么画的,我得坐你身上。”
  “哎呀呀,你忍着点,咱们一起来!”
  婶子知晓李海棠夫妻不在,就形容一下昨夜的惨状,估计整条街道的人,全听见了!这叫啥事啊!
  李海棠瞬间石化,如果有地洞,她也恨不得钻进去了。
  张大小姐叫床如杀猪,偏生这个时候又没有隔音设施,尴尬的是,受害者找上门。
  当事人不在,留在李海棠一人应对,她哭笑不得,决定出门蒙面,虽说这里没人认识她,奈何丢不起这个人啊!
  “婶子,真是对不住了。”
  自己这边理亏,李海棠一个劲儿的赔不是,最后拿了一包点心,哄走愤怒的婶子。
  “小娘子,我一听你说话,就知道昨夜嚎叫的不是你。”
  婶子得到一包点心作为赔偿,态度更好了一些,走之前,还和李海棠解释,“你说话轻柔,长相貌美,你夫君疼你还来不及……”
  言外之意,肯定不会欲求不满地要求男人上上下下,当是耍猴的呢?
  “还有,你屁股大,肯定能生儿子。”
  送走神神叨叨的大婶,李海棠脸热,生儿子,这是她穿越以来听的最多的话,根本毫无根据。
  缝好一件外衫,日头就开始偏西了。
  空气中暑气不减,让人觉得燥热的。
  李海棠把买来的几个甜梨放在凉水中,又切了黄瓜丝,用芝麻酱拌一小盆的凉粉。
  凉粉是小镇上的一大特色,用绿豆制成,水晶一般的,带着淡淡的绿色,天热吃,最是爽口。
  剩下的排骨,做了个糖醋小排,她又把茄子切成片,中间抹上肉馅,两块茄子夹肉,裹上一层面粉,下油锅炸。
  夕阳西下,萧陵川踏着夕阳回家,刚走到胡同口,他就闻到小院飘来的香气。
  灶间上方的烟囱冒着炊烟,隐约还能听到小娃子的笑闹声,他的心,也跟着安宁下来。
  “夫君,你回来了!”
  李海棠估摸时间差不多了,在灶口上放着铁锅烧水,她打开院门,正好看到野人夫君高大的身影。
  “娘子,我回家了。”
  萧陵川走进院子,李海棠早已经打上一盆被太阳晒得温热的水,递出一块布巾,帮着他擦汗。
  “饭菜都做好了。”
  刚刚炸茄盒,李海棠又加了一道油炸花生米,给野人夫君下酒。
  最近一段日子,过得太紧绷,夫妻俩也该松快松快了。
  晚饭,夫妻二人对坐,房内点燃昏暗的油灯,饭菜飘香,萧陵川感到自己真的饿了,筷子下个不停。
  “多吃点肉。”
  李海棠见自家夫君吃得多,笑得眼睛眯成月牙状,她可以理解成,自己的手艺不错,虽然,还是没办法和他比。
  “下晌,隔壁婶子找上门了。”
  李海棠捂脸,当真是难以启齿,这种事一般都不能摆到明面上说,想来隔壁人家也是无法忍受了。
  张大小姐,乃是一大祸害。
  “难怪了。”
  萧陵川眸子笑意一闪,他从车马行回程,看到张如意和卢元卿,二人跑到集市上,买了羊鞭,和他碰到,连招呼都不打,脚底抹油就溜了。
  “羊鞭补肾壮阳,其实来点十全大补汤也好。” 李海棠想,这是夫妻之间的私密事,她还是不要嘲笑了吧!反正,那些东西,野人夫君是不用吃的,可不能再补了。


第221章 太白楼
  一行人在宁静的小镇上住了三日,马车修好,张如意就迫不及待地要求上路。
  他们的目的地是黎城,若是下人回去的快,很可能把她出行的消息通知她的舅舅。
  官船侧翻,怕是让她舅舅很着急吧?
  尽管张如意没心没肺,仍旧免不了担忧,还有蓝衣,也不晓得追上季秋没有。
  “安心,季秋在黎城办事,留下了住处,咱们到了直接上门找人。”
  大热天的,在马车上坐着也是一种煎熬。
  为不耽搁时间,一行人走走停停,总共用了五六日,已经到了黎城周围的幕城。
  连续五六日露宿山野,几人商量,在幕城停留一日,休息休息,解解乏。
  路上游山玩水,那是理想状态,实际情况相当糟糕。
  马车做了减震,仍旧免不了颠簸,李海棠只能在车凳下加了几层厚垫子。
  颠簸问题解决了,几日下来,屁股下面差点热到起痱子,简直无力吐槽。
  黄昏时分,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在街道上,只有急匆匆赶回家的行人。
  李海棠换了一身浅色的裙子,甩掉张如意和卢二愣子两个碍眼的,跟着自家野人夫君一起找酒楼用膳。
  幕城紧靠着黎城,是个山清水秀的小城。走在街道上,能给人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
  据说,幕城的读书人最喜做诗文,很多有才学的学子,都是土生土长的幕城人。
  夫妻俩所去的太白楼,当属幕城一绝。
  一个手提着花篮的小姑娘走到酒楼的门口,不敢进入,看着酒楼内的形形色色的人,眼带渴望之色。
  “小妹妹,花怎么卖?”
  伙计忙里偷闲,见门口的小姑娘眼睛黑亮,脸颊肥嘟嘟的很是可爱,语气不自觉软了几分。
  “一文钱两朵花。”
  小姑娘说话很利索,指着酒楼对面一个穿着灰布衣裙的妇人,“我娘说,这些花都是南边的品种,好不容易培育出来的。”
  北地百姓淳朴,不如京都人喜欢附庸风雅,大家看到花开得正好,花香扑鼻,赞赏了几句,却无人问津。
  几朵花,几天就开败了,买来有何用?不如用一文钱买两个粗面馒头实在,还顶饿。
  李海棠坐在窗户边,盯着篮子里的花,心中狂跳,这分明是象征爱情的火红的玫瑰。
  只是,不晓得花是从哪里来的,至少,她在北地,还没见识过此等品种。
  “这篮子花,我都要了。”
  萧?陵川站起身,走到门边,递给小姑娘一小块银角子,直接拿过花篮。
  他住在山里,见惯了野花野草,不觉得有什么不同。
  萧陵川察言观色,见自家娘子眼神分明带着渴望之色,毫不犹豫地买下。
  李海棠揉了揉额角,野人夫君的动作太利落,若不是给了小姑娘银子,上前拿花篮的动作,好像一个劫匪。
  收到玫瑰花,李海棠心花怒放,一直笑眯眯的。把花放在碗筷的右侧,边吃饭,边嗅着花香,对于别人投来羡慕的神色,她扬了扬头,很得意。
  “客官,咱们太白楼最有名气的是太白酒,二位不如尝尝味道?”
  菜品刚刚上全,小伙计殷勤地过来介绍,连一道普通的鸭子,都追溯到几百年以前。
  李海棠感觉,她吃的不是鸭子,是历史。
  “客官,您是不知道啊,咱们太白酒只在太白楼有,别的地方,你给多少银子,咱们都不卖,并且,喝不完也不能拿走。”
  伙计夸夸其谈,有多少京都文人墨客,为了品尝美酒,不远千里,长途跋涉。
  “您看看着墙上,留下的都是文人墨客的题字。”
  小伙计一边说一边介绍,奈何夫妻俩都不是读书人,对此不感兴趣。
  “客官啊,其实咱们太白酒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此。”
  小伙计见此,又改变策略,指着墙上的一副画作,“这是咱们太白楼的镇店之宝。”
  画作隐约能看出,是个穿白纱荡着秋千的美人,但是上面好像蒙上雾气,让人看不清真容。
  尽管如此,光看体态,你就会认为她是个绝美的女子。
  “喝了太白酒,就能真切的看到美人了!”
  就算是大齐第一美人,到了镇店之宝画作面前,也会自惭形秽,多少文人见到画作,终身不娶,一见误终身。
  “当然,您夫君肯定不会的。”
  伙计为推销太白酒,无所不用其极,周围人又不住地叫好,李海棠有点心动。
  人都有猎奇心理,太白酒,真的有这么好?
  “我看到美人的脸了,原来是真的!”
  太白楼太火爆,楼上雅间需要预定,一行人是才来,只能坐在大堂。
  隔壁的书生,蹭地从椅子上站起身,晃晃悠悠地走到角落,用手轻柔地抚摸画卷,就好像对情人一般温柔。
  “客官,您看看,太白酒十两银子一壶,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伙计两边嘴唇上下翻飞,为了吃饭不被打扰,李海棠大喊一声,“打住!”
  “上一壶酒。”
  扔过去银子,见伙计走了,她才松一口气。狂轰滥炸,这真受不了啊,不然一会儿,饭菜都凉了。
  太白楼相当考究,酒壶都用银器,上面还点缀几颗红色的宝石。
  酒的色泽偏黄,入口辛辣,一口下肚,李海棠只觉得胃部都在扭曲,然后就迷糊了。
  她看了一眼美人图,发觉模模糊糊地看,好像的确很美丽。
  “娘子,这酒的度数太高了。”
  萧陵川夺过酒杯,给自家娘子夹菜,这点小伎俩,就哄骗了自家娘子。
  李海棠就是一个谜,有时候精明,有时候也迷糊,若不是在公众场合,他真想把她搂在怀中,轻啄她的红唇。
  不提太白酒,太白楼的菜色的确有独到之处,就拿那道咕咾肉来说,色泽金黄,裹汁均匀,香脆微甜,甜中带酸,让人胃口大开,李海棠自己干掉了一盘,吃了个肚圆。
  “夫君,吃了多,咱们去外头消消食。”李海棠眼前有点眩晕,她扶着萧陵川的胳膊,一步一挪动,期间,还被自家野人夫君提醒注意脚下的台阶。


第222章 镇宅之宝
  “小娘子,你喝了太白酒,咋样,是不是看到美人了?”
  门口处,有一个穿着丝绸的胖子,看到李海棠出门,忙不迭地套近乎,见她面色不虞,当即灵光一闪,“我知道了,你肯定是看着美人,自惭形秽,所以经受不了打击,晕乎乎的……”
  “脑子进水吧,你喝你也晕!”
  李海棠气急,什么美人图,完全是大忽悠,喝多了看东西都不清楚,美人只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蒙谁呢!
  那些非说自己看到美人的,都是托儿!
  夫妻俩在街道上闲逛,路过几家首饰铺子,李海棠没进门,有这篮子红玫瑰,比那些珠光宝气的首饰,更让她欢喜。
  “刚才店里的伙计说,在前面有一家铺子,卖的河灯造型别致。”
  京都的百姓们喜欢在年节放河灯许愿,幕城多是读书人,比较追捧风月,同样喜欢花灯等物。
  最近没有什么节日,铺子生意冷清,里面坐着一个老者,正在对灯布画着图案。
  二人进门之后,没有伙计接待。
  狭小的铺子里,挂着各种各样颜色的花灯,河灯。
  为了节约,只有挂着的少数几个灯笼内置火烛。
  李海棠看了一圈,对民间的手艺人十分佩服,每一盏灯笼都是用心之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