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种田]馥春-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氏在旁,见了杨氏这副激动的样子,晓得杨氏是真心疼爱纪七,心里不免也大是感动。

    黄氏开口道:“我家小七曾深受夫人照拂,本当早来贵邸相谢的。只是小七的腿疾,到近日才算是好全。今日听闻小七的师弟也从金陵府回来,所以我们就不请自来了。”

    杨氏经过前事,哪里会不晓得纪小七今日亲自登门的目的,当下双目含泪,只上上下下地打量纪燮,说了声:“好了就好!”说着念了一句佛。戴悦扶住婆母,轻声说:“娘,赶紧将几位往里迎吧!”她从未见过纪燮,但是从杨氏与傅阳那里,听说过此人,好奇地看了几眼,打算空下来的时候好生拷问小姑去。

    杨氏连忙道:“是我失礼了!”连忙将几人往家里的席面上迎。

    黄以安陪着纪燮往男宾的席面上去,杨老爷子在那头坐了主宾之位,听闻当年广陵府出的唯一一个解元过来,还与自己最疼爱的外孙有师兄弟之谊,一时激动,拈断了好几根胡须。戴家几位,确实没有想到傅家竟然来了这样有来头的客人,一时戴存栋与戴存柯等人,都互相看看,生出了攀附结交的心思。

    只是纪燮与杨老爷子一起,逗着傅正说起他在金陵府上学的事情,几个人说起学问上的事儿,大家便都插不上话了。戴家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便是这个样子。

    黄氏这头,自然由杨氏与戴悦陪着。杨老太太与杨家两位舅母,听说了黄氏的身份,也都有点诧异。可是黄氏这会儿偏偏显得自来熟,席上之人,无论长幼,都与她说得上话。大家在席上拉着些家常,讲讲广陵这边的端午风物,其乐融融。

    因黄氏在,傅春儿觉得有些尴尬,干脆借口到厨下去张罗张罗,便从席上退了出来。

    她走在廊下,倒见到黄以安与傅阳两个在说话,说得推心置腹的,很是诧异。

    黄以安见到傅春儿过来,点点头算是行礼。

    傅春儿稍稍屈了屈膝,算是还过了。她赶紧过来嘱咐哥哥,“哥哥,席上有不少发物,大多是小七爷不能吃的,”她跟着便逼着傅阳记着,纪燮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最终傅阳求饶,“妹妹,告诉我小七爷能吃哪样!”

    黄以安在旁边白了一眼傅春儿,道:“你这人也真是奇怪。”

    傅春儿毫不客气地回击:“我有啥奇怪的?”

    黄以安说:“姑母今日上门的意思,你不会不知道吧。你就不能稍稍收敛点儿,别弄的世人都不知你与小七……似的。”

    傅春儿对付黄以安对付得得心应手,立马白他一眼,道:“黄五爷若是腿脚有伤,我也一样嘱咐你忌口。”

    黄以安听她这般拌嘴的口气,实在是与以前所知的她一模一样,心中忍不住一动。可是傅春儿马上就转过头去,继续拉着傅阳,直到傅阳记得一样不错。傅春儿才欢然笑道:“谢啦,哥哥!”说着看也不看黄以安一眼,转身而去。

    黄以安怅然若失,心中实在不知道是何滋味。想起自己那位御赐的妻子洪氏,黄以安心里就像是压了块石头一样。

    旁边傅阳恭敬地问他,“黄五爷刚刚提起薛定贵,关于薛家,黄五爷还有什么想问的?”

    “嗯?”黄以安这才省过来,傅阳还在身畔,连忙“哦”了一声,接着与傅阳说话。

    黄氏等人并没有在傅家留多长辰光,而是很快就告别了去。黄氏之推说今日端午,家中也是忙得很,接着便将送与傅家的端午节礼奉上。

    杨氏也将自家裹的粽子装了一大盒,给黄氏带上,道:“没预备什么,只是自家裹的粽子,都是春儿带着人做的。不同颜色的丝线就代表着里面不同的馅料。什么丝线配什么馅料儿,都一一写在这儿了。”

    黄氏一看,一张花笺上小楷写得密密麻麻的,便笑道,“这么多种啊,你家姑娘的心思可真是巧!”

    旁边戴悦就一直扯杨氏的衣角,悄悄在她耳边说了句话。杨氏便笑道:“是了,春儿还说,这里头有些材料是生发的,若是小七爷吃,便问一下大夫,和吃的药有没有冲撞便好。”

    黄氏点点头,谢过了杨氏。纪燮那头,也与黄以安一起,与众人告辞出来,陪着黄氏,往东关街黄家那头去了,想来还是要往黄韬家中去看看。

    纪家人一走,傅家院里突然稍稍安静下来一些。女眷这头,戴三娘子原先一直坐着没说话的,突然拍着胸口道,“你家大姑娘,难道是要和纪家结亲?”

 三百四十二章 喜讯

    戴三娘子问的这句话实在是有些直白,但是好在除了她之外,与座的都是傅家至亲,也不会将这事情到处传扬出去。因此杨氏含含糊糊地回了一声,也不肯定,也不否定,众人都晓得那意思,心中有数,都不再说了。

    唯有戴三娘子觉得,傅家是外来的,在广陵府扎根也没有多少年头,大约不晓得纪家的真实情况如何。她深吸了一口气,对杨氏说:“亲家太太,要是悦儿的小姑,嫁入纪家的话,你们家这得备上多少嫁妆啊!”

    她絮絮叨叨地又补上:“人家纪家专程上门来贺端午,要是我家,只怕不敢托大,起码得六挂银香包,才能拿的出手。”银香包就是指银质的小香包,六棱形的,上面还铸出一道道的纹理,模仿这香包乃是丝线缠绕而成的。一般来说,十个香包成一挂,六挂银香包,大概要耗上近二十两银的材料,还不算手工。

    杨氏淡淡地道:“端午节走礼也就是顺应时节,大家也就是尝个新鲜。银香包固然好,但是……也好。”她本来想说银香包总透着些商贾之气,后来想想自己与戴家,都是商贾人家,还是不要自己抓自己痛脚的好。

    戴悦在旁边拼命使眼色给戴三娘子,戴三娘子住了口,心下便有点怪杨氏不晓事儿。像傅家这样的家境,与纪家联姻,有点太高嫁了,何况那小七爷,解元公,偏偏少年郎,被说是娶妻了,哪怕是娶妾,怕都是有人送上门来。况且这傅家,若不能给姑娘置办一副大点的嫁妆,回头嫁过去,高门大户里。也站不住脚啊!可见这家还是眼皮子浅的。她想到这儿,便不再说什么,然而一转脸回去,就顺嘴将这事儿说了与邻居一位相熟的娘子听。

    广陵城本来有传言。说是纪燮往西面去了一趟,被卷入乱军,坏了双腿,怕是一辈子的事情。因此广陵城中的人家,都熄了上门说亲的心思。然而这回听说此前都是谣传,眼下人好着呢。便有那图名或是图利的人家,摸上了纪家的门,说什么的都有,还有的露出贬低傅家的意思来,说那傅家新晋。小门小户的,怕是连四十八抬嫁妆都未见得能抬进纪家的门。

    黄氏淡淡地说:“咱们家娶媳妇,不是娶嫁妆。”一句话把人家都堵了回去。

    但是黄氏当年,自己从盐商之家嫁入纪家,黄家可是抬了一百二十抬嫁妆进了纪家的门。而黄氏自己就一个儿子。视如珍宝,若是媳妇的嫁妆这上头,输与了别家,黄氏心里,只怕也是憋着一口气的。

    话这么说,可是人前表态还是要表的。丁氏听说了传言,上门来问的时候。黄氏就叹了口气,道:“我们家小七就死心眼看中人家姑娘,不计妆奁之事,哪里能跟你们小五媳妇那时候御赐的婚姻,那么多抬嫁妆相比。”

    丁氏立马就被噎住了,不晓得是不是听出了黄氏口气里的酸味。半晌才道:“孩子的婚事能否得谐,还真跟妆奁没有多大关系。主要是孩子们自己觉得不错,就好。”她眼下想起黄五与洪氏不合,两人也说不上哪儿不好,但就总是僵着。她心里暗自后悔。当初撺掇黄韬安排了这样一门亲事。只是黄韬暗地里却一直觉得这门亲对黄家是有利的,这就不为丁氏所知道了。

    过了一阵子,纪家大夫人上门来寻黄氏,在她耳边说了一番悄悄话。黄氏又惊又喜,道:“真的?”她正愁不晓得托什么人上傅家去说合才好。

    然而答应出面的这位贵妇人,则能同时给足纪家和傅家的面子。

    第二日,黄氏便依了长嫂的话,与纪家大夫人一起,上了花园巷去拜访,然而陪着靖江王老王妃,一起往瓦匠营那里过去。

    瓦匠营那头,杨氏是见过一次靖江王妃的,但也从未在自家这样的地方招待过这样级别的贵人,当下诚惶诚恐地,生怕哪里招待得不周到,失了傅家的体面。好歹她以前多多少少见过杨湄卿与世家之女交际,场面上堆几句漂亮话,还是做得到的。

    说话间,靖江王妃便提起了当年唐定王妃交代自己的事情,一定要代纪家,向傅家保这个大媒。杨氏又惊又喜,一时几乎想要咬一口指尖,看看自己是不是在梦中。她一时迟疑着,在斟酌怎么样答话,靖江王妃便笑道:“傅夫人不说话,就算是给老身面子,将此事应下了。”

    旁边纪家妯娌两个,自然也是高兴的,黄氏便说:“那我明日就央官媒前来……”

    “嗤”的一声,靖江王妃笑了出来,道:“我就说我要来保这个大媒的,还要官媒做啥?纪二夫人要是嫌弃我老婆子没有官媒体面,没事儿,我们家还有老头子在家闲着呢!”

    一时消息传到傅春儿耳中,傅春儿只淡淡地叹了一口气,道:“怕是有一阵子见不到小七爷了。”戴悦是当场听见她说这句话的人,实在是被这小姑的淡定劲儿震住,半晌儿里什么话都没说出来。

    而消息传了出去之后,阖大德生堂的掌柜、伙计、大夫,都一起上门去向纪燮道喜,在他们看来,纪傅两家,结的这门亲事,实在是天作之合,再再圆满不过了。而广陵人家听说了纪家向傅家提亲,竟然是客居广陵府的靖江王老王爷夫妇两个,一下子不看好这门亲的话都消失了去,只剩下些泛着酸泡的贺喜的话。

    而靖江老王爷夫妇出面,广陵府都惊动了。好在结亲的双方,纪燮那头,是广陵府出的第一位解元,傅家除了新晋之外,傅阳日前也因防疫的事情,受过广陵府的嘉奖。杜毓这便亲手写了一幅字,上书“佳儿佳妇”四字,着人装裱了,事先送到纪家,准备贺纪家解元公新婚。

    傅家这头,傅家的亲眷,如仙女镇的钱家,以及相熟的朋友,如夏家姚家、老曹那头,也都有上门道贺的。江都傅家那头也送了话来,要广陵三房这头定下了日子就往那边送信,江都那边好过来人送礼与随喜,还说了要为傅春儿添妆的。

    杨氏便点头道:“大伯这次做的漂亮!”

    傅阳听了这话,便与父母商量:“爹、娘,我想这次,家里多出点银钱,好生为春儿置办一些嫁妆!”

    杨氏道:“阳儿说得是,春儿将来嫁到大户人家去,嫁妆决不能马虎了。”

    可是傅老实夫妇两个,听傅阳报了他心中所想的那个数字出来,却又愣住了。傅阳心中所想的,几乎是傅家的一半家资。

    “阳儿,你与你媳妇商量过没有?还有,正儿这段时日在金陵,家里看着花销少了一个人的,他只要入了府学,只怕花销就要大起来了。”杨氏不是不愿意出钱给傅春儿置办嫁妆,只是她习惯事事想得周全,总要诸事都盘算停当了,才会正式开始列单子采买。

    傅阳却不肯含糊,他对父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