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快穿纪事_幽祭-第2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这两件大事秘密安排好,唐歌开始看沙盘。军营中,唐歌并非没有来过,但是以前的她是作为军医进军营。真正指挥两军对战拼杀,唐歌没有经验。唐歌融合了原主的记忆,懂得了许多排兵布阵的方法,但是隔岸观花和自己动手实际指挥操作是两码事。唐歌知道自己的劣势在哪里。

    从前的任务中,唐歌绝大部分时间是孤军奋战,但是这一次,她的一道指令下,将会有数万儿郎听从她的号令上战场拼杀,一旦她做出的决定有误,死的就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成千上万人。

    唐歌没有实战经验,仅仅通过融合原主记忆是不可能成为和原主一样的名将。

    为什么说她选了一条最难走的路?

    因为唐歌在选择这条路时,就意味着她不但要将唐母和妻儿平安救出来,要洗干净身上被皇帝泼下的污水,还要带领数万战士战胜敌人,收复国家大好河山。而唐歌最大的不足,即是原主最大

    的优势--打战。

 第五百一十九章 将军百战不死(二)

    

    打战这种事,有天赋,更多的是在一次次生死拼杀之中累积的经验。

    唐歌融合的记忆中,有原主拼杀的经验,但是这些东西都不是她的。唐歌没有正面感受过战场的拼杀,她所经历的任务中,她一直在军帐中救治伤员。这样一来,唐歌所缺的是临阵对敌的实战经验。

    她现在坐的位置是全军最高将领的位置,一举一动关乎数万人的生死。不可轻举妄动,但是唐歌必须动。对战经验,唯有从拼杀中获取。

    唐歌从原主的记忆中选出了一条最危险的线路,预行偷袭之事。唐歌将亲自上阵,带领这支队伍急行。只是,战场上,最忌主将离开。唐歌要快速打破拴在她自己身上的桎梏,必须要走这一条险路。

    一旦成功,两军交战将提前。烽烟一起,朝中坐镇的皇帝也会忌惮。如果在两军交战的危急关头将唐歌调回京城,没了唐歌的镇压,敌军突破防线的可能大大加剧,朝廷危矣。所以,唐歌这一招看似行得险,只要成功,她将改写暂时对她不利的局面,获得双丰收。

    偷袭一事,不能隐瞒手下。想要计划成功,唐歌这边肯定需要手下将领配合。

    当唐歌提出由她带领一千人的队伍偷袭敌军后方时,立刻遭到了手下的反对。唐歌有不得不去的

    理由,不是手下反对就会改变主意。

    ”这条路,除了我没有人走过。军中三十万将士里,你能找出第二个比我更熟悉这条路的人?”

    偷袭路线必须翻越雪山小道,从悬崖绝壁前行,原主走过这条路,是原主还是一个小将领时,在一次与敌军对战,潜入敌军拿到情报返回路途中,为了躲避敌军追杀,偶然间发现的。以原主的本事,走完这一条路都似在黄泉路上走了一圈,何况普通人。

    正因原主拿回的情报扭转了局势,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敌军被逼退,家国得以保全。原主的名声也因这一战初显。

    唐歌抛出这个事实,手下沉默了。唐歌的计划虽险,一旦成功,将会打破现在敌我双方对峙的僵局。而且,那条路除了唐歌,确实没有第二个活人走过,当年跟着唐歌回来的人,全死在了回程的路上,形势可见凶险。

    ”军中不可一日无主帅。”

    ”谁说主帅已经离帐?”

    手下不明,唐歌沉声道:”我既不在军中,一应事宜交与副将。军中有将,何来无主。”

    事情在唐歌的拍板下被定下来。

    是夜,唐歌亲自带领着军中体力最强的一千人悄悄出发了。

    时值寒冬,北风呼啸。大雪日前连下三天三夜,山中鸟兽无踪影。在这样的环境下于悬崖绝壁小道上急行军,危险非常大。

    唐歌行路时,体内妖修功法运行不断。雪中蕴涵了大量的灵气,山中无人无鸟兽,雪山上灵气充裕,妖修功法运行时,灵气迅速涌入唐歌体内,即便在急行军中,唐歌体内也快速积攒了一波灵气。

    她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每当有战士踩踏时,唐歌总会暗中出手相助。因此这一条悬崖小道,一千人走得惊险,到最后却没有折损一人,顺利抵达了敌人后方。

    两军对战,粮草先行,可见在战争中,粮草的重要性。唐歌此次带领一千人过来,为的就是火烧敌人的粮草。

    敌方大部队没有离营,唐歌选择此刻烧粮草,是一件比翻越雪山还要危险的事。所以,在她出发前就做了安排,她离营后两天,将会有消息从军中放出,主将唐歌已经离营。敌方若想取胜,就必须趁着唐歌不在军中的这个机会进攻。

    消息似真非假,七分真三分假,更容易引人相信。

    唐歌带领一千人,潜伏在山中,只等地方主将离营,立刻潜入。

    一天之后,唐歌终于等来了敌军主将率军离营,他们偷袭的机会来了。估算了时间,唐歌一声令下,一千人偷偷潜入敌军后方。待敌军主帅发现粮草被毁,摔大军返回来擒贼时,唐歌已经率兵悉数潜入山中,从原路回营。

    这一次偷袭,唐歌折损了二十七人。这在死人堆成山的战场上,简直就是一次奇迹。回程路上,唐歌与大军汇合,率军攻打敌军。成功将敌军逼退,收复了一座城池。

    胜利的消息传到朝廷中,已经是一月之后。在此期间,唐歌安排的人截住了皇帝下发的两道圣旨。皇帝听到了捷报,在圣旨被人劫走后,对唐歌的杀心起了又放下来。

    大胜之下,倘若一国之主还要斩杀功臣,他这个皇帝做到这里,也快到头了。此刻向皇帝进献谗言的臣子却没有消停。他呈报了一个消息:将军唐戈的家人在外出敬香时,遭人劫持了。如今生

    死不明。

    皇帝沉吟片刻,脑子里闪过数个念头。

    ”暂将此事压下,待唐将军还朝。爱卿即刻命人暗中寻访唐将军家人下落。切不可教居心叵测的人,坏了朕与唐将军的君臣之宜。”

    皇帝的眼睛里闪过一抹冷光。

    ”来人,拟旨,宣将军唐戈速速还朝。”

 第五百二十章 将军百战不死(三)

    

    战事取得胜利,家人已被秘密接到边关来,唐歌没了顾虑,第三道圣旨在唐歌的示意下顺利到了边关。

    虽说战事□□,不表示敌人不会进犯。唐歌离开,对军营的影响仍然很大,可是现在已经有了回旋的余地,唐歌暂时不想和皇帝撕破脸,就必须回京一趟。

    圣旨一再被劫,早已对她心生疑虑的皇帝在她的家人失踪后,肯定会将两件事联系起来,但是不管怎么样,皇帝抓不到把柄,这件事就落不到唐歌的头上。

    第三道圣旨顺利抵达边关,唐歌接旨后,力排众议,单枪匹马赶回京城。若是正常行军速度,唐歌从边关回京至少需要二十多日,为了节省时间,唐歌给马贴上了神行符,仅用了十五日就到了京城。这期间,马和人都有休息的时间。

    回京当日,唐歌做的头一件事情就是入宫面圣。君臣相见,自是一番寒暄。待到皇帝说出唐家家眷在出城敬香的时候被人劫持,至今毫无消息时,唐歌忽的红了眼眶。

    男儿有泪不轻弹,唐歌没有在御前失仪,却半晌没说话。

    ”不破胡虏,臣愧为人子。”许久,唐歌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呈上。皇帝看后方知,信出自胡虏之手,言唐母和唐歌的妻儿都已落入胡虏手中,唐歌若想家人活命,就投靠胡虏。否则,两军交战之日,就是唐母和唐歌妻儿人头落地之时。

    ”爱卿,信上的内容、、、、、、”

    ”是真的。家母的随身物品早已随信一起送到了军中。臣顺着线索查下去,没有找到家母的行踪。”唐歌的声音已经恢复平静,但越是平静,心里压抑的悲伤越重。

    ”是朕对不住唐爱卿,你为朕守护江山,朕竟无力护你亲人周全。”

    君臣这一次交流,压下了所有的暗涌。唐歌知道,皇帝即便没有完全相信她的话,也不会动唐歌。

    唐歌既然一早做了安排,早就留下了痕迹给皇帝查询。唐歌相信,在她回来的路上,皇帝的人已经查到了她的手下特意留下的线索,可以证实唐母确实有可能被人送出关外了。

    事实上,唐母的确被唐歌单独送出了关外,为的就是安唐母的心,护唐母的命。

    唐母此人生于忧患,越是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她的气节越高,越会咬紧牙关活下去。唐歌安排的人假扮胡虏将唐母劫走,第一是要在皇帝手下保住唐母的性命。第二,唐母此人也是有急智的,她在被掳的情况下,定然会按兵不动,伺机逃走。可是唐歌不会给她离开的机会。被掳的生活不会好也不至于太差,以唐母的身子骨,要熬过这一段不难。唐歌的人暗中会关照唐母,因此唐母不会有任何问题。

    至于妻儿,唐歌命人掳人前,就让手下先给妻子送了一封信,交代妻子按照她心中所书行事。妻子是枕边人,不似唐母愚忠,唐歌的一些计划想要顺利实施,就不能完全瞒着妻子,因此唐母所在的马车被劫持时,妻儿正好在另一辆马车上,马车又恰好在转弯的地方出现故障,是以唐母是知道她和儿媳、孙儿分开的事实。

    唐母被送往关外,妻儿则秘密到边关住下,隐姓埋名,只在唐歌入京前一日,才见了第一面。

    唐歌擅长于作假,皇帝的人不抽丝剥茧,想要从她安排人留下的痕迹中分辨出真相来,很难。唐歌并不担心皇帝能识破真相。

    入京第三日,唐歌再一次接到宫中旨意,宣她入宫。

    果然,皇帝得到了具体的消息,奸|臣的手下查到了唐歌留下的线索,确定唐家人确实被胡虏掳走,出了关。唐歌呈上来的信没有作假,皇帝心中安定。圣旨被劫一事,可以确定与唐歌无关。

    毕竟圣旨被劫之时,正值战事爆发,唐歌在战场上拼杀,如何抽得出手劫杀天使。皇帝不认为唐歌有预知后事的能力,否则也不会让自己的老母妻儿被胡虏劫走。

    只是唐歌的家人在皇城脚下被劫持,大大打了他的脸。皇帝心中一沉。

    现在唐歌一心怨恨胡虏,誓死杀敌报仇,他日胡虏被他击退,唐歌将家人被掳走的事算到他的头上、、、、、、

    皇帝脸上的表情没有变化,眼睛里的光明灭不定,唐歌就知道,皇帝仍然忌惮她。不过不要紧,她只需要争取这一段时间。这个皇帝,曾经因为心中猜忌杀死了原主,唐歌就不打算和他好好相处。她要的,只是皇帝现在的忌惮以及按兵不动。

    从皇宫出来,唐歌直奔将军府。皇帝没有命令,她镇日在府中独坐。有时候在唐母居住的院子里一坐就是一整日。唐歌的表现符合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在得知母亲妻儿出事后的表现,皇帝尽管不能完全放下心来,但是前方战事再起。因为离了唐歌,之前被夺回的城池,再一次失去了。皇帝也坐不住了,一月后,终于下旨,让唐歌重返边关,统帅三军。

    奸|臣痛心疾首地劝皇帝,道: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可是朝中无人抵御外敌,江山若不再,他这个皇帝位置都保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