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朝好丈夫(邹邹)-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一向是不在老宅里多住的,那年回去后新买来成婚的宅子也正在翻新,我便在寺里多呆了几天,由此在寺中遇上了一个扶桑来的游方僧人。”
  说话间,他已经和三年前一样,随意在廊板上坐了下来,斜倚着方形的原木廊柱,凝视着玉观音,
  “我听他说起了驻马寺。”
  她微微一怔,总算听到了让她不明所以的东西,反问道:
  “驻马寺?唐坊后面的驻马寺?”
  她从十岁起,做了三年添香寺奴的驻马寺。
  但这又和楼家有什么关系?
  

011 蛮夷婚俗(中)
更新时间2015…1…10 11:34:16  字数:2777

 他点了点头,半闭着双眼,似乎有些疲倦一般,回忆着说道:
  “那位僧人走遍了扶桑各地的古寺,而后才去了高丽,辗转到了大宋。他一路上搭的还是我们四明王家的船。我那时也是闲着无事,听他说了几件三地的见闻,确实也是见多识广。我便起了谈兴,也提起我从十四岁起就在东海上做生意,虽然没有去过平安京城,但九州岛、四国沿岸的扶桑佛寺我也听说过一二,如此也就聊了起来……”
  她当然知道,他们四明王家虽然信奉护海观音,但他毕竟是六岁就进了王氏的族学里读书的人,王世强心里还是更愿意相信“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训诫。
  如非必要,他一向是不进寺院的。
  住进普院寺里已经是不寻常了,所以才遇上了一个游方僧。
  “……是我见识浅薄,那年我听到那僧人说起,九州岛岛边地有一座驻马寺。他说此寺虽然是唐末时的中土传教僧人建立,如今已经是千年古寺,在鸭筑山里却仍然传教艰难。”
  他的声音晦涩幽暗,仿似是从不知名的远古深处传来,连她这已经习惯了在屋里熏佛香的人,都不由得听住了,
  “我不由得奇怪,就问起了原因,他却不肯多言。因为你曾经在那寺里呆过三年,我自然就有了好奇心,便连连追问。我一连几天请他在寺里吃上等的素席,直到说起我未过门的妻室曾经在那寺里寄居奉佛,他才开了口……”
  他终于转过眼,把目光落在了她的面上。
  她感觉到他眼光中的探询和疑问。
  从三年前他在大宋成婚之后,他每一次回唐坊,每一次见到她时,她都能从他的眼光中发现这样的质问。
  她原本并不明白是为什么。
  “我听那僧人说起,才知道鸭筑山百里山脉中,有几百座扶桑村落。他们的土地虽然是驻马寺的寺产,每年都有僧官去收粮。但因为地处深山,不与外界相通,这些扶桑山民就算是佛法也无法教化,所以这些村子里有一桩沿承了不知多少年的风俗……”
  说话间,他无法从她的脸上看出答案后,便转过了头,看到了屋。
  远处,是鸭筑山苍绿低圆的连绵山峦,半山腰上,驻马寺的佛印铜铃依旧在夕阳下闪烁。
  “我这才知道,每年扶桑的春秋日祭,鸭筑山方圆百里的扶桑男女都会聚集在一起,在祭日的三日三夜里,不分血脉远近,不论纲常伦理,都在树林黑暗中随意交-配……”
  听到这里,她的心猛地一跳,连她自己也听到了那巨大的卟嗵声。
  王世强显然也感觉到了,他猛然从廊板上站起,目光凶狠,盯住了她。
  “心虚了?”
  愤恨中,他保持不住高高在上却仍然风度翩翩的大家仪表。
  他仗着长年走海押船训练出来的一把子力气,探手就抓住了她的右肩,不顾她的惊怒挣扎,把她拖到了面前。
  他用力之大,几乎要把她的肩膀给捏碎了。
  “你说——”
  他说话的声音仿佛是从牙缝里挤出来。
  “说什么!?”
  她迅速回过神来,恢复镇定,挣脱不开后皱着眉,忍痛回视。
  他那并不俊美却也端正英郎的面容,因为长久暗藏的愤怒,已经扭曲了起来。
  他盯住了她,好在还没糊涂到大声咆哮,知道要压低了声音,贴在她的耳边一字一句地问道:
  “你说,你是不是——”
  “你在胡扯什么!?”
  她沉下了脸,哪里肯和他如此拉扯,她也没必要告诉他鸭筑山里的事情。
  她见他已经是说不通,毫不客气按照老三季辰虎以前教过她的手法,左手摆成了手刀形,用力一刀,重重切在了他手腕的软筋上。
  “不知道好好说话吗?”
  她压低声音叱着,他受了这一手刀,脸上神色一抽,显然已经是极痛。
  然而他居然仍不放手,反倒更用力了些,抓得她左肩痛极。
  他毕竟不是文弱书生,她的力气,也只是多年前挖河开坊训练出来的女人力气,在王世强面前根本没办法施展出来。
  开坊这些年,她也只是跟着坊民们一起,每年生意淡季时听从三弟季辰虎的安排,每天操练而已。
  “你没听那和尚说是深山里的扶桑人才这样吗?他们是没开化的蛮夷!我可不是!”
  她心中恼怒,却只能忍着痛向他解释。语气却也有些不稳。
  “你不是?”
  他咬牙切齿地盯住了她,仔细看着她的神色变化,一丝异常都不肯放开,
  “你不是你急什么?那和尚说祭日是春秋两祭,不就是开春种地和秋末收粮的日子?你以为我不知道驻马寺的僧官每年都是秋祭去各村里收粮?你以为我不知道,唐坊最开始建坊的钱,就是你走私粮食得来的?是你贿赂了驻马寺里僧官,贱价从这些扶桑山民手里收粮?”
  他终于控制不住,怒声骂道:
  “青娘!青娘!你说,你是不是一直就没对我说过实话?亏我那些年对你一心一意——”
  她本来也是心神烦乱,听到他声音渐高,顿时知道不好。
  她哪里肯让他发起怒来,惊动了后院和院外的人?
  她先是稳住了心神,断然回答,道:
  “王纲首何出此言,我自问与你相识以来,在这件事上,并没有骗过你。”
  说罢,趁他一时的神色和缓,她立时又是一个手刀砍在了他的右手腕,趁他疼痛时,她毫不迟疑伸手,隔袖抓住了右小手臂上的麻筋,两个手指用力一扭。
  他终于受痛闷哼了一声,顾不上心中受欺的愤怒,把她推开,各自后退了一步。
  “王纲首不知道自己是大家子弟吗?这样失礼,在唐坊里都会被人笑话。”
  她没好气地揉着肩。
  她前世可是累得像狗,一次恋爱也没有谈过。
  这一世,她十四岁就遇上了王世强,十六岁相恋,早知道他的性子刚硬。
  相恋的那些日子,她有时候要是身边没有别人,一个人和寺里来的年轻僧官或是东坊里年轻宋商多说了几句,叫他知道了,就要生气吵架。
  她根本不可能背着他乱来。
  至于十四岁以前,在驻马寺里……
  “你难道也要说,你不是在祭日里去收粮?”
  听到她刚才的断然否认,他总算也是冷静了半分,冷着脸,揉着手臂反问。
  她也直视于他,答道:
  “那样的祭日,我确实是参加过——”
  在他脸色将变之时,她直接了当地说了个清楚明白,
  “收粮是个好差事,我十岁那年就因为会写汉字会算帐,才跟着僧官开始收粮记帐。而且,去收粮的僧官也不是外面的人,大半也是村里子的村长子弟,送到寺里来当寺奴。他们中有聪明的子弟学会了念汉字佛经,就可以当僧人。因为有空明大师托他们照顾我,他们去之前,就叫我呆在屋子里不要出来——”
  她语速极快,又字字清晰。
  王世强听着她条理分明的说着驻马寺里的事,再想起那年听闻此事,他震怒之后马上派了心腹渡海去扶桑,他们绕过唐坊进驻马寺打听回报的内容,和她说的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只是僧官和她一起去村子里的事,他们探听不出来。
  他们回报的,是收粮的僧官和寺奴在寺中无聊已久,都会乘机回村参加祭日。
  虽然那时于他已经是急怒攻心,过了三年了,现在细想起来,他那时确实是失了分寸。
  他应该亲自回来问她的。
  他眼中的愤怒也渐渐消淡了下去。
  “我问的是你有没有去参加过祭日,你明白告诉我吧。”
  他毕竟是城府极深的人,早就习惯了事事冷静盘算。
  刚才的急怒是因为他和她在一起时,他也只有二十岁,因为家事忙于走海并没有爱慕之人,和她也不过是少年时的初次情爱难以忘记。
  过了最怒的那一阵,他的脾气便软了下去,拱了拱手以示歉意,又退后了一步,站在廊前,只是眼睛仍然看着她。
  

012 蛮夷婚俗(下)
更新时间2015…1…10 11:34:56  字数:3889

 她见他总算恢复了常态,便正色道:
  “按理,我现在既不是你妻室,更没有和你订亲,根本不需要向你说明什么。但此事你心里存疑,将来说出去对我没有半点好处,我就向你说个清楚。”
  她接着回忆。
  “我那天也是太蠢,别人不让我看,我就偏要去看。僧官走后没多久,我出门一看,村子里一个人也没有。我心里更奇怪,就沿着村处的溪水走了一会儿。结果,我半夜到了那林子边上,看到——”
  语声微微一顿,她还记得那天夜里清亮的月光,但她当然不会去详细描绘她到底看到了什么,只是隐讳道:
  “你在普陀寺遇上的僧人说的并没有错。”
  他的脸色发沉,却毕竟没有再发怒。
  他明白看到不等于参加,而且他现在也没资格质问。
  “我当时就吓得不行,马上就逃回村子里。第二天天亮也不和那僧官说,就逃了回寺里。空明大师以为我受了委屈,就叫我不要为了贪几个辛苦钱再去收粮,让我跟着他的亲传弟子抄佛经。我平常就还是去施主寮里,侍候寄居的女施主。”
  说到这里,她想来想,又道:“
  你也知道,我在佛寺里做寺奴,本来就是为了侍候来寄居奉佛的扶桑官家小姐、夫人们。她们信佛的太多了,经常是住上十天半个月不回家——”
  “我知道你在她们身上赚了钱——”
  他并不想听这些他已经知道的事。
  他是生意人出身,清楚她走私粮食也是要大本钱的,而她以前就告诉过他,她带了两个弟弟在到了此地后,赚到的第一笔钱,是背下了空明大师珍藏的诗集。
  她背下来,然后默写抄录,把书面做旧,伪装成从大宋来泊来的古诗集。她把这诗集卖给了寺里这些扶桑贵族女性。
  因为扶桑贵族在这时代,正是以精通汉字、汉诗作为身份标志的。
  而当时的汉书,从宋国泊来,可以卖到五两砂金一本。
  “卖书虽然赚钱,但我能背的并不多。而且我在寺里做生意叫空明大师知道了,他也说我贪心太重,六根不净——”
  她背的当然不是空明的诗集,而是她从小学到初中,学到的所有古诗和古文。
  偶尔,她才能偷空抄到空明自己的藏书。
  他的藏书也只有二十九本,都是从五台山逃出来时携带的,而且这些书籍是宋国禁止卖出国外的类别,所以连他的亲传弟子都不能碰。
  她偶尔瞟到,也只知道那些书应该是苏东坡、王安石之类的作品全集。
  因为全集里包括了大量他们为官时呈给官家的奏折原文,对大宋的官制、地理、粮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