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朝好丈夫(邹邹)-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岁以上的男孩子不许全身光光地在坊里行走,也是她强行推出来的坊规。
    季大力现在这个样子,她已经知足了。
    “大娘子。胡府也在俺们的春明坊,拐过了州桥下的河道,过了两条街就到。大娘子足可以好好歇息。等到了时辰,俺亲自撑船,送大娘去他们府上。”
    他来了这五年,口音还是带着唐坊土腔的宋话,远不及后来的劳四娘。
    劳四娘说起北方的河南官腔,更能和官府打交道,
    但明州分栈点却也是季大力他双手双脚,独自一人在蕃坊里建起来的。
    蕃坊里不用宋法,而是哪一国的蕃商为大宋带来的的生意最大,谁就是蕃长。
    蕃长在坊里说了算。
    要在其间生存下来,季大力不仅要会做生意,也要能保住自己的小命。
    三四月里正是春时,这季园并不大。
    天空飘着雨丝,敞开式的白壁青瓦,一共四座院子。
    院子就建在了城里的水道边。看得到青色院门倒映门中。院子的布局也没有讲究,都是一处接一处沿着家港建的,中间有乌木通廊相连。
    算不上有格局的江南园林。
    只是因为季园停船的家用码头宽敞,修得比两边的小户独船码头要大上三四倍,一看就是富足人家。
    “大娘子,这里本是一座本地商人的家宅。吃是的浙东河道上的饭。因为父亲死得早,儿子去了国子监读书。担心老母一人在家。他索性就卖了园子。去京城安置。”
    劳四娘扶着她。踏着船板上桥,嘴里笑语解说。
    后门家港上可以停上七八条船。随着季青辰来的季妈妈、瓦娘子等人,还有蕊娘、李秋兰她们都坐着租来乌篷船。停在了季园家港里。
    满眼青波带雨,花开烂漫连春。
    商人家舍得种树栽花,所以清澈见底的水面上,飘落白黄落瓣。满眼的姹紫嫣红。
    在午后雨时的光线下,季青辰一眼就喜欢上这个暂时落脚的新家。
    “大娘子。好漂亮的地方。”
    季蕊娘毕竟只是个十岁孩子,头一回看到这样家中种了好多花的宅子。心喜地在船头跑动。虽然知道她也是海边长大的,但李家二姐李秋兰还是慌乱追在她身后,道:“蕊娘。小心些。”
    说话间,李秋兰不好意思地看向了季青辰。她瓜子脸,柳眉桃腮的容貌自然是人比花娇。脸上的神色比季蕊娘这十岁孩子还要羞嫩。
    和她留守在唐坊的大姐李墨兰、三妹李海兰截然不同。
    “蕊娘。不要让秋兰姐姐着急了。”
    季青辰笑着回头,向蕊娘递了眼色。让她照看着李秋兰。
    季蕊娘连忙收敛了孩子气,转头牵住了李秋兰的手,仰头笑着,道:“秋兰姐姐喜欢花儿吧。以后就和咱们一起住在这里,不要回唐坊啦。”
    虽然妹妹李海兰和季辰龙已经订了亲,李秋兰却一直没死了和李海兰一起嫁给季辰龙的心思。大娘子也是头痛得很。
    索性才把她带了出来。
    她知道,大娘子是想,如果在大宋看到好人家的男子,早些给李秋兰安排亲事。
    大姑娘李墨兰也未必死了心,但至少有她哥哥季大雷,还有万根生这些糙汉子死缠烂打。她脱不开身。李秋兰却是真不喜欢坊里的粗人。
    这边厢的季青辰,看到季妈妈的脸色对这新家没有什么不满意地方,便也放了心。
    她踏着一地落花青砖小路,进了大门,含笑向季大力道:
    “和三郎说,安心在蕃坊住几天。我还少不了他。如果黄七郎悄悄差人来找他。说起二郎的事。他千万要办好了。”
    绍兴府,离着明州城,不过是一天不到的水路。
    “是,大娘子。”
    季大力虽然脸上也是横肉黑须,但明显看得出心情极好。他仰天打着哈哈,手上还倒拖着一根撑船铁尖杆,
    “三郎说,坊里有许家兄弟看着,他不着急回去。要送大娘子到泉州城。刚才他已经带着兄弟们,到码头上去看咱们栈里卸货了。这回那些蕃人小子,再敢故意仗着他们船帮的势力,卸货时抬价,俺可就不客气了。看三郎不揍死他们。”
    “……蕃人们也组了船帮?”
    季青辰好奇地问着,至于季辰虎去打架,她只能当成没听到。
    船上三百户人家,上百的坊丁她现在顾不上,有三郎在她当然松口气。
    至于码头和卸货,这本来就是季辰虎在唐坊里管的事情。
    他现在要带着人去明州蕃坊里管一管,只要他自己能压得住阵,她当然不会去插嘴。
    她就算是姐姐,三郎也是觉得着她女人不懂这些的。
    “他们哪里配组船帮?”
    季大力显然憋屈得太久了,一提起蕃坊里的蕃人就是一肚子气,
    “海运码头是俺们海商的地盘,内河上的船帮老大们没事不会捞过界。所以蕃坊自家就占了这生意。蕃人里吃码头饭的小子们有大食人,有三佛齐人,还有旧新罗、旧安南的遗族,都抱起团抢生意。个个都自称船帮,也组了七八个。外人看着,都是蕃帮。要不是俺们唐坊就只有俺一个——”
    季大力嘟嘟囔囔埋怨着分栈点人太少。
    伙计们都是从蕃人、宋人里雇来的,和他一条心的只有劳四娘。
    这些贼伙计一天不挨揍,就敢在他眼皮子底下偷奸耍滑,还敢偷栈里的货物。
    被他揍了,他们还会去纠集同族同伙来报复。
    他初来明州的前半年,打过几十回架后,人人都知道他拳头硬,比他们蕃人更会耍横。所以现在都不来惹他了。
    伙计们这才老实下来。
    季青辰只是笑,并不搭话。
    果然季大力自己说着又高兴了起来。
    他拳头抡着打着空气,嘴里的打算全都是引着三郎去找人麻烦,算人旧帐。最好让三郎留下来,他季大力就能独占了蕃坊上的码头生意。
    “三郎呢?在你手底下干活?”
    劳四娘没好气地啐着他。
    季青辰却知道她和季大力自然是一伙的,果然季大力拍着黑毛胸膛,嚷着道:
    “三郎那样的本事,还有俺们坊里这么多兄弟,干嘛舍不得扶桑那破地盘?到明州城来,抢上一段浙东内河上河道,俺们也组个船帮,俺们也开船厂,不就是和唐坊里一样吗?三郎还是大首领,兄弟们照旧都听他的。有大娘子撑着他,有什么事办不成————?”(未完待续m。)(未完待续)

  ☆、127 初入季园

听着季大力的话,她笑而不语,只是感觉到了季妈妈的眼光,便也向她微微点头。
    反倒是瓦娘子,因为早知道季青辰的心思,便没好气地撇了嘴。
    她季青辰本也是想着,那段内河工程——现在的楚扬运河西段——再过两年能使用。那时,她就能足够的人脉抢建一个码头,给三郎手下的坊丁干活。
    到时候,他们是想去海上走海,还是在河道上吃饭,他们自然会自己决定。
    至于季大力,他要觉得拖上三郎,留在明州更好做生意,他们自然会去游说三郎。
    都不用她开口留人。
    他们姐弟,总是要想办法在大宋占下一处地方,让坊民们真正能落脚过日子。
    十年前做过的事情,现在再来一次当然会遇上困难得多的局面。
    但这里不是扶桑异国。
    她季青辰,也不是十年前一无所有的十岁小女孩了。
    过了两堵花砖照墙,走了一段两边碧竹夹道的小石板路,就算离开了家用码头,进了家宅。
    刚刚下过了雨,天是洗过的青色。
    四座院子是青砖坐基,搭厚木墙、窗、门的结构,为的是南方湿热,容易通风。
    季大力和劳四娘住了最南侧的那一座,季大力的媳妇叶娘子和劳四娘的丈夫刘老成,都等在了最大的院子门前。
    他们见着了季青辰,连忙上前来行礼。
    一个说着院子打扫干净,饭食正香,大娘子的浴水都烧好了。
    一个说着家里的刀鱼船再过半个时辰就干第四道漆了,味道也薰过了。他叫上几个伙计快手地铺地衣、挂帘子。大娘子晚上可以坐家里的船去胡府。
    季青辰笑着道了辛苦,进院子,让五位妈妈、蕊娘、秋兰跟着叶娘子去吃饭。
    刘老成自然是去加紧备船,两个时辰后就要出行。
    她只喝了一盏早就备好的松子露,便脱衣沐浴,进了熏香沐房,坐到了热水桶里。
    一身倦疲洗去。她也不禁叹息:
    季大力娶媳妇的本事。和劳四娘找老公的本事,都是极厉害的。
    五年前,分栈管事季大力独自离开唐坊时还是个光棍。
    他到了明州城。听了她的吩吩,二话不说入了归正人籍。足足住了五年后,他终于换来了一户明州城本地叶姓人家的信任,把女儿叶娘子嫁给了他。
    当然。也因为他给的聘礼足够丰厚。
    而劳四娘就更不提用,她来此地。也不过一年不到。
    她的丈夫在黄河水患里失散了,自己年纪也已经三十六,没有儿女。
    但她都不用她事先提醒,她到了明州。摸清了海商之间的关系,直接就给自己在明州城里找了一个船厂里退职的老管事。
    刘老成年纪四十二,因为在船厂做事存些钱。辛苦退职后就出来买了十三条小乌篷船。
    这些船专在城北月湖里租出去,让湖边人家拿去采菱、摆渡、摆客人游船。
    没料到海上涨潮时。月湖也泛了一次灾,吞了他一大半的船。
    叫他再去船厂又受不了那个罪。
    他就一边租着手上三四条旧船,一边自己在月湖边做帮闲,给游船的客人们介绍景色,拉拢一些酒席、赌局、说唱伎乐的生意。
    所以就认识了季大力。
    劳四娘见过他几次后,二话不说,出钱买了十条船给他,招了他做女婿。
    因为那刘老成是宋人,劳四娘就顺理成章入了宋人的民籍。
    而唐坊,也就借着她的名字在城里买下了季园。
    毕竟,连季青辰现在的户籍,也只是受封而没有入籍的蕃商。
    有了这季园之后,刘老成大半的时间倒在这季园里打理家港,到船厂里买家船。
    叶娘子当然就跟着季大力,在季园里做个厨娘内管事,带着雇来的两个粗使仆妇。
    ……
    待得她沐浴更衣,进到了河房里梳妆。
    屋间里的白瓷青花架上,燃着三只儿臂粗的牛油白烛灯,外罩着深红薄纱金瓜形灯罩。
    艳色光波照得临水的闺房光影缠绕。
    镜前端坐的季青辰,乌亮的长发半干,不禁暗叹明州海商人家的用度太过。
    她知道,春明坊中的商户,点的都是这样的半贯钱一支的牛油烛。
    “大娘子,陈公子让人送了信过来。说是今晚要晚一些去胡府。”
    叶娘子在门外禀告着。
    透纱双折屏风后,劳四娘在为她拭发梳头。李秋兰最勤快,她早已经吃过饭,自己梳洗干净过来了。她正开了柜,帮着季青辰准备衣裳。其他的妈妈和蕊娘还在吃饭。
    “晚一些?”
    她自然有些奇怪。
    以陈洪的性子,当然是想和胡家多结交一些的。陈文昌没理由要晚去。
    “说是四明书院的山长送了贴子给陈公子,请他去参加一个诗会。”
    “……”
    季青辰心里一动,本来在河道上还有些嗔怪陈文昌大惊小怪,为了一个赏春宴就大废周折的心思,不禁就全消了。
    “为难他了。他本来不习惯咱们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