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演讲谋略与技巧-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兴致勃勃)“特别是那个园中园,真是个神仙去的地方!咱们去
 
做一回活神仙如何?“
女:(面有愠色)“……”
男:“同意了?走,这会儿去的人少!”
女:(不快地)“你自个儿去吧!”
这是一对恋人间的对话。小伙子兴致勃勃,却没有从女友冷淡的口吻,
 
看出心理变化,没有看见满脸的愠色,以致完全误解了女友沉默的含义。落得个自讨没趣的下场,实在是咎由自取。
生活中,有许多借沉默来“讲话”的情况,如下面的例子:
 
(1)当对某事缺乏深刻了解时,最好不要信口开河,这时保持沉默可以掩饰你知之不多的窘态。
(2)当有人要求或请求你去做某事,而你又不愿或没有能力办这事时,你可以保持沉默。这种沉默,可以使对方无可奈何或表示自己拒绝的态度。
(3)当你办某件事出现差错时,沉默将使别人感觉到你的自责、内疚等痛苦心理,而不再追究。
(4)当你心里对某人某事有不悦或痛苦的感受时,又不想用语言来表示
 
不满,沉默也会帮助你把这种心境传达给外界。
 
(5)当别人当面过分热情的夸奖或奉承你时,你又不便立即阻止或拒绝,沉默是最好的方式。
(6)当你生气、恼怒时,又不想恣意发作,沉默可以帮助你克制激动的心绪。
2。会说话的眼睛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演讲时,目光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只要你仔细地观察一下谈兴正浓的交谈者的目光,你就会发现谈话者的眼神通常情况下有一些特殊含义。
 
说话者不会把目光集中在听话者身上。他的目光是移动的,在听者的头部上下左右约30 平方厘米的范围内移动。当谈到重要问题述说关键话语时,说话者的目光会面对对方的眼睛;当说话者结束一段话语时,他的目光又开始注视听话者的眼睛,直到对方接受这个信息为止。
 
听话者的目光则大为不同,听话者将目光注视着说话者脸部。听到重要处或有疑问时,都会不由自主地用目光与对方的目光对接。注意力越集中的听者,他注视对方眼睛的次数也就越多。
 
你与朋友接触,看到的是一双暗淡的眼光,就可以肯定对方有不顺心的事情;在谈话过程中,你看到对方的眼睛突然亮起来,这就是你的话触动了他的心灵,表明他对你讲的很感兴趣。
 
只要认真观察,你就会发现,眼睛确实会说话。平视、正视、斜视、仰视;目不转睛、不屑一顾……都反映出交谈对象的态度、神情以及部分心理活动。
 
敬仰你的人,他的目光往往是平行注视你;喜欢与你交谈的人,他的眸子里会流露出热烈的光彩表现出欣喜的神情;性格傲慢的的人,他的目光仰视或根本不看你;轻视你或讨厌与你交谈的人,目光往往不停地移动,或不屑一顾,没有神采;做了亏心事的人,目光总是躲闪的;正直坦荡的人,目光沉静坦然毫无遮掩地望着你;恋人的目光,眼神热烈,充满浓情爱意,让你激动;相互对立仇视的人,尽管客气握手,但眸子里闪烁着挑战的目光。
 
要让对方对你的话感兴趣,你就要让所讲的内容符合听众的需求。在说话中,时时利用目光语言传递信息,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把握说话的内容。
 
通常情况下,当听者的视线转移或目光不稳定地四处乱看时,其传递的信息大多是“你说的东西与我无关,我不想听了,希望早些结束谈话”;当听者的目光凝神地注视某处,或对你视而不见时,多半反映出听者根本未听你的谈话,他正在思考另外的某些事情。根据这些信息,演说者应马上作出对策,或是调整话题,或是停止讲述,或者突然加重语气,总之,要想办法使你的谈话引起对方的注意。
 
要想给对方留下诚实、可信的形象,你注视对方的目光就一定要流露出诚恳、友好和自信,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树立形象的第一步。这种眼神不能矫揉造作,脸上一副诚恳的样子但目光流露出虚伪狡诈,让人看着就不舒服。如果你从内心里看不起对方,对对方没有交往的兴趣,那么你无论怎么用面部表情表示热情、友善,你的眼睛仍会出卖你,别人会发现你的“表里不如一”。
 
当别人在对你讲话时,切忌死死盯住别人的眼睛。当然,也并非说完全不看对方的眼睛。如果你始终避开对方的目光,很容易让对方产生其它的想
 
 
法,引起误解。
 
交谈中要用目光的变化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表现出来。一个人的思想感情总是随着话语的内容而起伏变化,时而深沉,时而哀伤,时而高亢激昂……
不管讲述何种内容,讲话者都应该尽可能使目光有相应的变化,以便使对方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更易理解所讲的内容。如讲到兴奋时,眼神会自然发出兴奋的光芒;讲到哀伤时,你可以让眼睛呆滞一会儿。让眼神与讲话内容的密切配合,使你的演讲达到声情并茂传情达意的效果。
 
3。表情——无声语言的灵魂有位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得出这样一个公式:
 
一个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55%的面部表情。
 
这充分说明,表情语言在演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任何演讲都离不开丰富的表情。没有表情,演讲就等于没有灵魂。
 
人面部的每种表情都传递着一定的信息,它往往是演讲者情绪变化的显示仪或思想表达的暗示器。
 
例如,一个人高兴时会“眉开眼笑”,“春风满面”;忧愁时会“愁眉不展”,“眉结不开”;羞怯、激动时会双颊绯红“热泪盈眶”,这些都起到了表情达意的良好作用。
 
在许多情况下,表情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双眉紧皱,嘴角下撇,就是说:“真讨厌”;双眉紧皱,圆睁双眼,抿紧嘴唇,表示愤怒;双眉紧皱,双眼不停地转动,表示在思索;两人见面相视而笑,是彼此问候“你好”!因为,并不是在每个场合人们都用语言来交流。如你飞快地骑着车,偶遇熟识的朋友,这时只需彼此点头相视一笑,就达到了语言问候的效果。同时,有的场合还不适合用语言来交流。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无声的表情比有声语言更能够传达思想感情。如在追悼会上,你悲痛的表情,比大声说“我悲痛万分、悲痛欲绝”要好上十倍。
 
在很多时候,人们为了传达完整的思想内容或准确的信息,往往把有声语言和各种表情默契配合,用“颜”上之意进行补充说明。
 
表情语言还能给彼此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例如在演说中,听众露出惊讶或兴奋的神色,演说者便会非常得意,他知道他所讲的内容已经吸引了你,同时,他会对你产生好感;如果你的表情冷淡或不以为然,这会打击他的激情和自信心,也会破坏双方的感情。不过高明的演讲者,他会通过观察到的各种表情作出相应的调整,及时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演讲的成功。
 
 
第四章出类拔萃的撰写谋略
 
“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不论善恶,我都同样写了出来。我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任何好事;……全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宪全一样,让他们为我叹息和羞愧吧!”
 
卢梭
 
可能有人不赞成写演讲稿,可能有人不屑于写演讲稿,也可能有人不认真写演讲稿。他们可能会说,写讲稿是没有真本事,是迂腐、缺少才气的表现。这种认识,是不太正确的。纵观世界上那些著名的演说家,甚至包括林肯、邱吉尔那样的演说天才都非常重视撰写演讲稿,并且是认认真真地写演讲稿。写演讲稿并非表示他们的无能,反而显示他们的明智、踏实的工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演讲前认真写演讲稿,有如下几点好处:
 
1。减少妄说,避免出丑在演说时当众出丑,是非常狼狈的事。不过,由于技巧原因而当众出丑的情况较多,但听众往往会宽容演说者的技巧失误。而对那些“无知妄说”
的演讲。演说时的胡说八道是不会原谅的,其原因除少数人是由于“无实事求是之心,有哗众取宠之意”外,多数人是由于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事前没有字斟句酌,他本人对问题还处于模模糊糊、不甚了解的状态所造成的。“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再加上上台以后,过度紧张,血压增高,使头脑发热,故尔信口开河,胡说一气。如果事先写了演讲稿,则不会犯这方面的错误。因为撰写讲稿,演讲者就会认真思考,进入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状态。原本散乱、模糊、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理解,就会眉目清楚,如同在一缸混混饨饨的水中加进了明矾,立刻会变得清澈见底。冷静思考,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觉得自己对问题还没有真切的见解,又不能马上解决,便明智地婉言谢绝演讲,从而避兔当众出丑;一种是立即补充知识,抓紧时间学习,再上台演讲,就不会无知妄说,胡扯一气。
 
2。引发灵感,如有神助撰写讲稿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反复思考、广征博引的过程。这时,你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对往日所有的“库存”,包括已有的知识、学问、经验、理论进行搜索和全面整理,如同电子仪器所进行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扫描”过程。也可用中国古代词人的几句话来描述形容这一过程,先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语),接着是“为伊消得人惟淬”(柳永语),最后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语)。这种反复思考、广征博引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摹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篇优美精彩的演讲稿便诞生了。正可谓“天机偶发,生意勃然,落笔成趣,如有神助”
(高谦语)。“神助”是没有的,有的只是“自助”——自己开发自己的智力和潜能。认真准备演讲稿的过程正是一种积极地、全面地开发智力和潜能的过程。
 
3。抛砖引玉,博采众长要想获得演讲的成功,除了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潜能外,还需要得到他
 
 
人的指教和帮助。因为演讲要面对众多的听众,“众口难调”己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你所作的演讲,从主题到语句,如果稍有疏忽,稍失分寸,就会得罪听众。要想使之周密并有分寸,最好能预先向你的亲人朋友、同事、上级、老师征询意见,请他们指出谬误之处,以便改正。当然,并非是用众人的意见代替你自己的思索,“谋在于众,断在于独”,最后结论还得你自己作主,但众人的意见可以给你启发(包括正面的启发和反面的启发)。
 
征询众人的意见时采取何种方式呢?将众人邀请到一起,让他们作听众做一预演吗?这种办法显然不行。虽然此举能做出科学的评价,提出中肯的意见但是要把大家同时请到场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你把演讲稿分别给大家看,情况就不一样,但所起的效果是同样的。大家不用集中便能提出讲稿的优缺点,然后给你出主意、想办法,甚至为你提供新的材料、证据、理论,甚至帮你进行文字润色,这就是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你的演讲稿便会像吸水的海绵一样,傅采众人的智慧。这对你是多么幸运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