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清风卷珠帘-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氏看着松格里一脸失望而又羡慕的样子,叹息不已,又有点无可奈何。
  我想了一想,问道:“二公主可会说蒙古话。”
  松格里不知道我怎么突然问起她的学业了,有些奇怪,但还是恭敬的答道:“二伯曾经教过我几句,但也都忘得差不多了。”
  我看着松格里,怜爱道:“你多去给宣太妃请安吧,她是科尔沁蒙古来的,这宫里数她蒙古话说的最地道,也多和她学学蒙古的习俗,以后用得上。”
  松格里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宋氏立刻反应了过来,脸色大变,随后紧紧地搂住松格里,道:“您是说,松格里以后要嫁到……”后面的话宋氏已经不忍说出,只是一脸不舍的看着松格里。
  我道:“先帝爷一个公主嫁给了汉人,一个嫁给了满人,剩下的可都嫁给了蒙古人。”
  松格里这才明白我刚才那番话的意思,不禁呆住了。松格里早就猜到自己有可能嫁到蒙古,除了皇女宗室也有不少的格格嫁到了大漠,只是今天明明白白的说出来,还是吓得她花容失色,眼眶中一下子充满了泪水。
  我对宋氏使了个眼色,宋氏会意叫来了墨儿,让她带松格里下去休息一下。
  等松格里下去后,我才对宋氏道:“倒不如以退为进,二公主多和宣太妃来往,一是做小辈的孝心,二是也让陛下知道二公主有自请去蒙古的心思,没准讨得陛下欢心,以后的额驸也会用心选个好的。”
  一席话说得宋氏点头称是,但还有些担心道:“只是松格里和宣太妃来往太密,怕陛下疑心。”胤禛生性多疑,宋氏和胤禛这么久了,自然了解胤禛的性格。
  我又想了一会道:“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二公主替父解忧,若是陛下问起,只要二公主回答适宜,就没什么事。”我拍了拍宋氏的手,安慰道:“二公主毕竟是二爷的女儿,皇上就算是为了在天下人面前做出兄友弟恭的样子,也不会苛待了二公主的,若二公主再能讨到陛下欢心,以后就算是嫁给了蒙古人也未必会归牧。”宋氏这才真的放下心来,眼睛不停地转,不知在盘算着什么。
  五月初的时候胤禛突然下了明旨,许宣太妃教松格里蒙语以及蒙俗,还赏赐了不少东西到钟粹宫,会偶尔去钟粹宫坐坐,宫中的奴才对钟粹宫也热络了起来。

  67、祭天

  五月十号,年氏生下了一个儿子;孩子虽然生下来就是没又呼吸;但胤禛还是给死孩子起了个名字;福沛。恨得一众嫔妃们咬碎了牙,连个死婴都能有名字;年氏在胤禛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皇太后本就病体沉疴;听说年氏在自己千秋之前生了个死婴,深觉晦气,病得重了几分。胤禛一见太后病成这样;也不好再给年氏赏赐慰问;只在太后床前端药倒水。太后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告诉年氏永不许她踏足永和宫,说怕被年氏冲撞致死;年氏生产后身子一直羸弱,又有丧子之痛,一听太后的旨意就晕了过去。
  太后对年氏一向不太喜欢,但面子上也不曾为难,可从年羹尧坐上了胤祯的帅位后,就对年氏百般刁难,如今更是找到了理由直接对年氏发难。
  太后千秋当日,一众嫔妃穿戴妥当去给太后贺寿,太后昏昏沉沉的接受了贺礼,因为病的太重,倒也没精力和胤禛对着干,一场寿宴平淡无奇,没发生让胤禛下不来台的事情。
  过了几日太后的身子越发的差了,到了二十三号就薨了。宫人们又得换上刚刚脱下的孝服,从新哭灵。年氏还没出月子,也挣扎着来太后灵前尽孝,胤禛在亲贵中的名声已经臭了,若是年氏再不来灵前更要有人说胤禛放纵妾室对母不孝。
  入秋后朝中立储的声音大起,储君是国之根本,众大臣们希望胤禛早早的确立继承人。胤禛在八月秘密立储,将传位诏书藏于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和圆明园寝宫之中。
  “秘密立储,真亏咱们陛下想得出来。”锦绣对胤禛的做法十分的不满,储君虽立但是除了胤禛却没有人知道是谁,如此一来皇子间的倾轧非但没有避免,反而会更严重。祭过天的皇太子都能废了,更何况一纸暗诏说改不就改了。
  我也为胤禛这一举动头疼不止,不过胤禛这一手真是厉害,我除了佩服也无可奈何。我道:“若是陛下真是立了皇储那也好办,现在能立的也就四个人,弘历还算是有几分的希望。我就怕他是糊弄人的,空空一个盒子放在那,用来堵住朝臣的嘴。到时候秀女大挑,朝中的贵女一进宫,再生下个儿子,弘历就真的没戏了。”
  锦绣急道:“那可怎么办是好?”
  我一时间也想不出来什么法子,只是轻轻地弹了弹茶杯,道:“走一步看一步了,毕竟新人还未进宫,与其担心没影的事,还不如好好谋划谋划眼前。”弘历现下最大的敌人是福慧,福慧若是死了,就没人争得过弘历了,只是胤禛把福慧照顾的极为周到,让人找不着下手的机会。
  九月份康熙葬入了景陵,太后附葬后,宫内的丧事算是告一段落,嫔妃们的脸上才敢露出些笑意。
  冬至是丧事过后最隆重的节气,各宫欢庆,想要把过去一年压抑在内心郁气借着机会都发散出来,九九消寒图是早就备下的就等冬至一到开始填写,各馅的饺子都做成如意状一盘盘的端上。
  皇后要在这天跟着胤禛去元辰殿还太岁神,就免了当天的请安,众宫妃妃更是如鱼得水,窝在宫里欢庆,宫内两尊大神离宫,嫔妃们稍有僭越也不怕了。
  到了十一月康熙的忌日,胤禛居然让弘历代他祭祀,一时间宫人们看景仁宫的眼神都不一样了,祭祀历来是皇帝才能主持的,又是秘密立储之后,在一些人眼中弘历就是帝位不二的人选。
  宫里的奴才把景仁宫当做了巴结的好地方,逼得我整日躺在床上装病,待人接物的事一概交给锦绣锦生她们去做,众人见我对她们并不热络也就慢慢地不再道景仁宫来了。我才松了口气,毕竟真正有身份的人不会仅凭这一件小事就对我投诚,来的不过是些无权无势的人,我不会为了几个小鱼就让胤禛疑心我。
  宫墙斜阳,轻薄的雾气从地面升起,弘历坐在床前陪着我,我重重的叹气道:“你汗阿玛的意思你都看出来了吧。”自从进宫后我叹气的次数越发的多了。
  夕阳垂在宫墙上,橘色的淡光照在弘历脸上,弘历眯着眼睛,避开依旧有些刺眼的阳光,“三哥是长子不用汗阿玛出手自然就会有人去对三哥下手,儿子是满妃所出又是皇后额涅养大的,对小弟也是个威胁,汗阿玛自是要把儿子推到风口浪尖上了。三哥和儿子都不在了,小弟才能安安稳稳的即位。”胤禛登基后把李氏抬旗,耿氏出旗,她们俩人所生之子地位太高了不少,明面上都算有了继承权。虽然她们两人都是汉军旗的,但李氏的娘家要比耿氏体面些,宫中地位也比耿氏高,弘时又占着长子的位子,对福惠的威胁很大。康熙生前将弘历接进宫抚养,弘历又是胤禛唯一一个满妃的儿子,他若是不除,朝中的满臣是不会拥护汉妃之子上位。
  我无奈道:“你明白就好,皇上不是真心用你,此次你祭天低调些,别犯了你汗阿玛的忌讳。”
  “儿子知道了。”弘历一整张脸都被阴影笼罩着看不出脸上的表情,但能听出弘历声音中的不甘以及嫉恨。
  我知道弘历心中难过,鼓励他道:“你若是连这些明枪暗箭都躲不过去,还凭什么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再说了这满朝的大臣有几个能揣摩出皇上的真实意思,说不定都想和你结交一番呢,虽然不能拉拢到股肱重臣,但是私下里也能多认识些大臣,对你以后也有益处。”
  弘历祭天后开始与一些巴结他的大臣在私底下接触,大臣们结交皇子最好的结交方式就是送礼,礼物中又数银票最为好用。弘历知道我在宫中的花费也不少,借着请安的机会给我送了五万两过来,这也不过是弘历所收的三分之一罢了,对于这些官员的大手笔,我有些诧异,没想到他们那么有钱。
  弘历脸上的表情有些晦暗,想来对于这些官员的贪污心里还是不满的,弘历冷冷的哼了一声,道:“这算什么啊,汗阿玛登基之后惩治贪污,这些官员收敛了不少,八叔当年他们收的比这多好几倍。”胤禛一上任就禁止官员们捐薪俸了,照常发给他们工资,既然俸禄按时发了下去,那些官员们也就不能再收地方的节礼、规礼了。胤禛在全国慢慢推广耗羡归公,地方官员的灰色收入又减少了一大块,出手就不如康熙时大方了。
  我点点头道:“你汗阿玛的政策倒是让百姓好过了不少啊。”百姓好过不少,官员们则是难过许多,弘历得到的孝敬自然没有康熙时期的皇子那么多。弘历虽然觉得百姓安居乐业是件好事,毕竟这些百姓以后有可能是他的臣民,但以后的事情谁说的准呢,他现下还需要民众的供养来结交管员,若是他现在心慈手软惩治了贪官,以后弘昼得了天下,弘历岂不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弘历痛恨贪官却又不得不倚重这群人,内心十分的矛盾,我默不作声的坐在一旁看着弘历纠结的脸色,希望弘历能自己想明白。天色渐渐地转暗,弘历紧缩的眉头变得舒展开来,眼中的疑虑也消失不见,优柔寡断的神色也转为坚定,眉宇间多了一抹冷酷的之情。
  我看着弘历酷似胤禛的面庞,不由自主的想到:胤禛当年是否也经历了同样的蜕变。

  68、册封

  到了年底礼部把宫妃们的礼也都准备好了,册封礼后锦绣捧着一应封妃的器物回到了景仁宫;回到屋里换过了衣服;我把金册紧紧地贴在胸前;自从年初的诏封下来之后我的待遇提升了不少,就连宫人们伺候我时也比以前用心了。我牢牢地握住金册感受着权利带来的荣耀;只是金册沉甸甸的拿了一会手就酸了;我便把金册放入册宝函中,又拿起了龟纽仔细的端详,龙首龙尾的乌龟蹲在宝印上仰天长啸;似乎是想更上一步;我看了一会就把它放进了册宝函;道:“刚开始看着挺新鲜的,看久了也没劲;收起来吧。”再美好的东西看久了也会腻,再大的权利也填不平我心底的欲望。锦生用钥匙锁将册宝函锁好,又将钥匙牌放到箱子里收好。
  年氏的身子骨一直不好,所以贵妃的册封礼没有举行,年氏也一直称病不去向皇后请安。我没有年氏那么大的底气不把皇后放在眼中,依旧每天早上去给皇后请安。
  我请安行完礼后坐下后只见皇后笑盈盈的道:“你今来的倒早,可是听说内务府把秋狝的皮子送到我宫里了。”皇后一脸笑意,可见心情不错。皇后一向不以物喜,今日不知有什么喜事才让皇后如此的高兴,但我见皇后并没有告诉我的意思,也不多打听。
  胤禛登基后就停了每年热河的狩猎巡幸,每年只派得力的王公大臣代天巡狩接待一下蒙古的王公,排场虽然小了不少,但是狩猎活动依旧是继续着,经常有上好的皮子进献到宫里来。
  我也赔笑道:“奴才是真心实意来伺候主子娘娘的,还未听说皮子的事。娘娘仁慈,奴才还怕少了皮子不成。”我钦佩的看着皇后,奉承道:“奴才听说娘娘弓马娴熟,巾帼不让须眉,在猎场上所向披靡,只可惜奴才进府的晚,没能一睹娘娘的英姿。”说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