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物以稀为贵(阿白)-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丞相之位,虽不能世袭,但只要有决心,培养出下一位百官之首,未尝不能够。
  沈游之怕的,是沈令音同他相争。
  知子莫若母,凌氏知道沈游之的心思,却不挑破。
  在训育儿女方面,她与她家老爷是一个想法: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纵使亲兄妹,有相竞之心才能彼此进步。
  父母之情,最忌溺爱。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都是有代价的,想要什么,那便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孩子若想得到关爱,也要拿出值得让父母关爱的好表现来。
  他们沈家信奉的,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无论过程如何,只要成为最后的胜者,那便是值得夸耀的。
  沈家三兄妹终是在这样的期盼下,成为了比旁人更为优秀的存在。别人家的孩子,说的便是沈家兄妹。
  凌氏自豪地看着眼前的儿女,很是骄傲。
  沈清雪道:“姐,你们堂是不是有个叫徐冉的?去年春蚕礼选人,她入了初选,第二轮便被刷了下来。听说是你赢了,生生气出了病。我虽没见过她,但开学考敢交白门白卷的人,定不是个通情理的。你可得提防点。”
  沈令音谢谢她的好意,“徐娘子乃是堂里班使,下学时同她见过面,人倒是挺和气的。”
  沈清雪惊讶道:“天呐,她这种人也能做班使?你们堂的主教员是谁,定是眼瞎。依我说,让你来做班使,方是正理。”
  沈令音微微含笑,“妹妹言重了。”
  凌氏拍拍她的手,“令音你一直是班使,在江南那边也是如此。而今转了学,你若想继续做班使,便同夫子说说。班使六个月一换,届时你也可以参加票选。”
  沈清雪凑过去,笑得天真无邪:“不用说,大家肯定都选我姐。”
  凌氏和沈令音笑而不语。
  旁边坐着的沈游之又问:“令音早已内定明晖堂,为何不直接升学?”
  凌氏瞧他一眼,轻描淡写道:“明晖堂今年已经开学,你妹妹想等到明年新会年再入学。”
  沈游之垂下眼睫,揭开茶盖,扑了扑茶面浮着的叶梗子。不再言语。
  等沈丞相回了府,饭都没吃,直接唤了沈令音入书房。
  一进屋,沈令音磕头行大礼。
  “女儿不孝,未能常侍爹娘身畔。”
  沈丞相上前扶起她。父女两个含泪叙聊往事。
  三个儿女中,沈丞相最疼的,乃是沈令音。
  沈游之出生那会,沈家夫妻想着如何将孩子培养为成功人士,花了不少心思。严格遵照精英教育的原则来训导,沈游之一岁便能识字写字,此后一路秒杀别人。沈氏夫妇更加笃定严厉教育的决心。
  等到沈令音出生,事情就变了个样。
  她是早产儿,身子骨不好,自吃饭起便吃药,好不容易带活到三岁,又生了一场大病。几乎去了半条命。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沈氏夫妇只好暂时放下严苛的手段,悉心爱护这个女儿。索性沈令音懂事,从不让人操心,学习甚是优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八岁那年便得了才女的称号。
  江南山好水好,为了养病,沈氏夫妇忍痛将女儿送至苏州凌家。一去便是六年。如今回来,且以后都不走了,沈丞相自是激动。
  聊了许久,沈丞相点开正题,说起了太子选妃的事。
  沈令音含羞点点头,“母亲同我说过的。”
  沈丞相道:“此次你转学至经仪堂,除了等待明年升入明晖堂之外,另有一事,需得你多加上心。如今的太子妃人选,乃是徐家次女,名唤徐冉,与你是一个堂的。虽然她构不成什么威胁,但小心行事总没错,你千万注意。”
  沈令音一愣,想起白天见过的徐冉。
  鹅蛋脸两腮嘟嘟肉,笑起来露出两颗大白牙,长得倒是讨喜。太子竟选了她么?
  虽有疑惑,却并未多问,应下道:“女儿知道了。”
  隔天徐冉去上学,发现沈令音在位子上等着她。
  沈令音是来向她请教堂内之事。比如说早读几点开始什么时候该交堂外题之类的,都是些琐事。
  沈令音全程非常有礼貌,徐冉心中暗暗赞叹,女神就是女神,无时无刻不透露着良好的涵养。
  徐冉热情为她解惑,领着她去见堂里的课代表。并且特意在早读课上,占用短暂的五分钟,为沈令音举办了欢迎仪式。
  堂下男同学掌声格外大,徐冉往外一瞥,嘿好家伙,窗上还趴着几个呢!估计是逃学来看女神的。
  女神引发的热潮终是在几天后消退。这一回,风倒是刮向徐冉了。
  起因是赵燕的记忆图表被人瞧见了,赵燕顺势向人安利了徐冉的记忆图表。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六级三堂便开始有了个奇怪的传闻。
  “据说徐冉考三门满分,就是因为有了那个玩意,叫什么记忆图表的。”
  因着这波传闻,之前因着徐冉考试三门满分一直想问秘诀的人,纷纷跑过来问徐冉。
  徐冉耐心相授。
  后来问的人多了,徐冉索性将自己的背书法子写在纸上,如何根据图表制定合适的背书任务,写得非常详细。印成三十份,每人发一份。
  沈令音看着手上的印本,虽然不想要,却还是收下了。对于她而言,根本不需要这些死记硬背的法子。
  递到韩通跟前时,韩通快速瞄一眼,死鸭子嘴硬说不要,徐冉懒得理他,秉承着全班人人都有不能让一个人落单的原则,硬是将印本塞到了韩通手上。
  等转过身,余光便瞄见韩通已经翻起印本看起来。徐冉摊开手耸耸肩。
  还剩一份,是给李信的。
  李信翘着二郎腿,一双眼睛盯着前面沈令音的背影。
  天仙呐。
  忽地有人拦住视线,抬头一瞧,是徐冉。
  李信不太高兴,“你走开点。”别挡着他看美人。
  徐冉放下东西就走。被人喊住,李信一脸惊讶,拿着印本问:“这是给我的?”
  徐冉点点头,“大家都有,你肯定也有。”
  李信一愣。这姑娘是不是傻,前阵子他刚说要打她呢。
  还要说什么,抬眼一瞧,徐冉已经走了。
  李信拿起印本,作势便要丢掉,动作都落了一半,又止住了。随手往书兜里一塞。
  看看又不会少块肉,徐冉乐意给,他就乐意接。
  然后继续发呆看美人。
  因着徐冉的记忆法,三堂学子在背诵方面取得了质的飞跃。大家都很高兴,夫子们自然更是高兴。
  徐冉则发现,她在堂里好像有人气了?
  具体体现在上学下学时的招呼礼。以前从未有人跟她打过招呼,现在不一样了。只要在街上碰到同堂学子,人家一见是徐家的轿子,便差人来问是不是徐二娘子。然后一路加速,赶着上来同她打招呼。
  下学时也这样,偶尔见到几个晚回去的同班同学,人家上来就是帮她拿书,嘴上念叨:“班使辛苦了。”
  徐冉内心小欣喜。
  受人欢迎的感觉可真好。
  度过了高兴的六天学堂生活,第七天徐冉又要到东宫报到。因着太子分给她书房的事,徐冉决定发挥报恩的好品德。
  于是她兜了一大堆零嘴上东宫。
  太子看着眼前摊开的吃食,微微扯了扯嘴角,冷声问:“这都是些什么?”
  徐冉如数家珍:“这个是西街如娘家的软糯糍粑,排了好久队才买到的。这个是东街王大郎家的烤鸭,又香又酥,简直人间美味。还有这个……”叽里咕噜说了一堆。说完自己也馋了。
  
  太子仍旧面无表情,“你拿这些来做什么?”
  徐冉眸子一闪一闪,亮澄澄的。“这些都是我最喜欢的东西,拿来给殿下做谢礼,谢谢殿下分了书房给我。”
  果然学神吃不惯这些,啊,看那满满的嫌弃眼神,她就不该拿这些来的。徐冉犹豫片刻,想着还是自己吃好了,手刚伸出去,前头太子问:“你又要作甚?”
  徐冉有些沮丧,“我不该擅作主张,现在就收起来……”保证不碍着学神您的眼。
  太子皱眉,先她一步拿起手帕将东西收起来。冷言冷语地丢下一句:“孤虽不喜欢,但感念你的心意,勉为其难收下了。”
  ?

☆、第 23 章

?  入东宫这些日子,虽与太子交流不多,但依徐冉的观察,学神绝对是个十足的傲娇。
  所以他说不喜欢,那就是喜欢。
  礼物送出去了,徐冉高高兴兴地随刘嬷嬷一起礼训。
  中途太子来过一次,在屋子的雕花窗后站了许久。徐冉无意间瞄到,见窗上有个黑影,当即便吓着了。
  刘嬷嬷差人去查看,这才发现是太子。太子黑着脸,什么都没说,便走开了。
  徐冉好奇问刘嬷嬷,“殿下不是很忙么,来这里作甚?”
  刘嬷嬷一笑:“殿下再忙,也得惦记终身大事,自是来此探望娘子的。”
  徐冉哦一声,原来学神是来查岗的。
  她可得打起精神好好练,绝对不能被学神抓住小辫子!
  太子缓步往玉明殿而去。
  本来只是顺便路过思华殿,想着去思华殿里间的书架上拿本书。鬼使神差地,便走到了东边大屋里。往窗头一立,正好瞧见她礼训的样子。
  前阵子刘嬷嬷来禀过,说徐娘子用功勤奋,天资聪颖,现如今已经学到坐姿了。
  她个子不高,瘦瘦小小的一个人,坐在一张红木嵌螺圈椅上。椅柱长,她坐上去,两条细腿没着地,晃在半空。刘嬷嬷正拿戒尺在她膝上比划。
  刘嬷嬷一边比划一边叹:“娘子,你多吃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个高点好。”
  确实应该多吃点。太子漫不经心地想着,挥手吩咐宫人去厨房传话,中午上膳需多添大补之物。
  掌厨李太监听了这话不得不想歪,思及今日徐娘子也在,犹豫半晌,还是决定问清楚。这大补之物,是补哪方面的呢?
  李太监是厨房的人,身上沾着油烟气,不敢进殿,只远远地在殿台阶下面的广场上候着。
  掌厨大太监有事要禀,福东海懒得搭理,最后还是素华腿勤,亲自到李太监跟前问了问。
  李太监求她,“姑姑是善人,帮忙探个口风。”
  素华不敢应下,到福东海跟前将李太监问的事情一说。福东海一听,哎呦祖宗嗳,这哪里敢上前问!
  此刻茶房无人,素华沏壶热茶,笑道:“论我们这些人里头,就属公公福气大,能天天跟着殿下。殿下的心思,除了公公您能揣测一二,再无旁人了。”放低声音,问:“依公公看,殿下对那位……”
  福东海接了她的茶,笑道:“我哪里知道,殿下是谁,他的心思岂是我们这些人能猜的?素姑姑,您呐专心做好自己的事,莫操闲心!”
  素华在心里暗骂他一句,好个老油条!怏怏地搭了几句话,话头又引回至李公公身上。
  “若是出了差错,殿下怪罪……”
  福东海垂下眼皮,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李太监不问还好,偏生他跑来问了。若是罚起来,纵使全往李太监身上推,自己这个首领太监定还是要领个“统管不力”的罪名。
  眼见着就是一年一度的宫人考察期了……
  福东海抖擞精神,一扫拂尘,“洒家去问问。”
  太子已入玉明殿同刘阁老相商政事。
  
  两人正好说完了事情,福东海上前伺候。端茶奉水的,老在眼前晃。太子抬眼一瞧,不太愉悦,低声喊一句:“福东海,你往别地去,这里用不着你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