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死忠粉重生了-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松和他的几个儿子,并非庸碌之辈,只要这些人还在,裴家就还有复起的希望,况且他们还有万余军士,如今还不是能完全安心的时候。”萧宓沉吟道。
  殷恭邃其人,据萧宓前世所知,没什么真本事,能成为一方守将,全靠拍显庆帝马屁得来。琅琊守将反了,眼看着朝廷集中兵力对付琅琊,打得两败俱伤,他也就跟着反了。后来赵家平复天下的过程中,兵临鲁郡,还没开打,他便开城投降了。
  如今殷恭邃将裴家收归麾下,假以时日,很可能被反吃。
  冉伟本就是个机灵人,听萧宓这话,顿时领会了她的意思,却不甚在意地道:“原是这等小事,就算他裴家将殷恭邃的兵力全数吞并又如何,我们郎君能收拾他裴家第一次,就能收拾第二次!萧娘子不用急,待郎君腾出手来,就可为您解忧!”
  “第一次?”萧宓满脸疑惑。
  “啊……哈……原来郎君没告诉萧娘子么?那萧娘子您就当没听到吧,不然郎君若知道是我走漏了消息,可要重罚我!”冉伟憨厚的脸上满脸尴尬,似乎是失言了,说完,立刻借故告辞,生怕萧宓再多问一句的样子。
  可这样一句话已经足够萧宓解读出很多信息了。
  这一世,裴家第一次栽的大跟头,就是遭起义军袭击河内,放出了徐元朗,然后被两面夹击。照冉伟无意间暴露出来的信息,这一切是源于赵侑的设计。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前世河内长平安定得很,哪来的什么起义军。而且,这股起义军的风格很明显,据萧家下属打听到的消息,一开始起义军只有一万余人,却能成功将裴家赶出河内,后来短时间扩张到两三万人,就能与徐家数倍的兵力分庭抗礼,至今牢牢占据着河内,以致于徐元朗打败了裴家,还是无法染指河内长平的萧家产业。
  如此彪悍的战斗力,与前世“归顺”赵家的那些山匪、起义军,何其相似。而那些,全都是出自于赵侑的手笔。
  而且,算算时间,当时她与赵家王家众人被围文城,裴家突然撤军,不正是为了回援裴家的荥阳战场么?
  这世间哪来的那么多好运与巧合,大多数都是人为。
  想起她刚回太原那天,赵侑看着她憔悴的样子,很自责地说怪他计划不周,她原以为指的是没给她安排除了冉伟等人以外的更多护卫力量,如今想来,却是指的裴家撤军的时机。
  他的未竟之意是,怪他对河内起义军的起事安排不周,导致裴家撤军太晚,让她吃了很多苦头。
  想明白这些,萧宓心头一瞬间涌上无数的震撼与感动。
  赵侑他,明里暗里竟然为她做了这么多。
  当然,对赵侑满心感激的萧宓并没有想过,冉伟那样一个做事谨慎周到的人,怎么会出现说漏嘴这样的低级错误。真的是因为与她太熟稔才会放松至此么?


第58章 联姻
  赵家军与朝廷的攻防战已经打了三个月,从临汾打到河东中部的安邑县,便胶着起来。
  赵家有二十万大军,虽说是实打实的二十万,但为防备突厥毁约,太原及雁门留守军士就高达八万。赵霍是个保守的人,他担心南进不成,反而丢了大本营,是以坚持要如此安排。
  考虑到路途上还有临汾的八万大军可以支援,总人数倒也依然有二十万,所以没有人反对赵霍的决定。
  赵家军军纪严明,沿途对民众秋毫无犯,甚至打进冬天刚遭遇了雪灾的绛郡时,还做主开了当地的仓来赈济贫民,并宣布废除显庆帝设置的许多苛捐杂税。在赵家情报系统进行的舆论煽动下,赵家的仁爱之名广为传播,从绛郡迅速扩展到京师,各县邑百姓对赵家进京表示出了十分的期待和欢迎。
  京兆华阴县的起义军攻占华阴仓,首先公开表示愿投奔赵公,驻守华阴等待明公前来,河东郡同济城的百姓,因为去岁赵佶与萧家共同主持的赈灾,对赵家心怀感念,也积极起义,响应赵家军……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士大夫,也悄悄送信向赵霍示好。
  这既是赵侑的部署和舆论策略引导的结果,也是赵家在前期三个月屡创佳绩的战场表现所造成的。民众和士大夫,对赵家都很有信心。
  但事实上,赵家如今的形势并不太乐观。
  赵霍与几个儿子及幕僚属下在大帐中分析着当下的局面。
  首先是兵力上,经过前期三个月的战斗,赵家原本的十二万人有两万人的死伤,实际战力只剩下十万,路上新招募的军士有两万,但未经系统训练,与赵家本身的军士比起来只能算凑了个人数,王家有两万人留守临汾,如今可用战力只得五万人,而且王家军的战斗力与赵家军相比,低了不止一个档次。
  弘农柳家也掌管着八万大军,但河东和弘农之间还隔着洛阳一条狭窄的边界领土。柳家军还未出弘农家门,便就被洛阳守将带领十万大军死死堵在了边界上,以至于无法支援河东。
  而朝廷方面,冯翊和洛阳虽然先前各派出了十万大军都被赵家在前面三个月里消耗得差不多了,但两地护卫京师,本就囤积了不少兵力,如今冯翊还有十二万人,洛阳除了牵制弘农的十万也还有五万派往了安邑战场,此外,太子还派了十万京畿护卫军前往安邑支援,不日就要到达。
  江都方面,还给洛阳东边的荥阳守将徐元朗下了令,命其率领麾下十万大军前去支援平叛。
  也只怪赵家前期表现太过凶悍,充分引起了朝廷的忌惮和恐慌,因此不惜拿出可调动的所有兵力前来围堵,战略战术不如赵家,就算拿人命来堆,也力图将赵家堆死。
  粮草方面,赵家如今已远离太原大本营,所带的粮草只剩下十日左右的存量,顾着民心,又不能如其他军队一样就地“征收”,只能向所经之地的商人买,但相对于十八|九万人加上万匹马的嚼用,买来的粮食也只是杯水车薪。
  除此之外,经过三个月的连续奔袭作战,军士的疲惫也不得不列入考虑范围内。敌军都从近处派出,使得赵家军不得不面对以逸待劳的局面。
  赵侑在插着小旗的沙盘上,指着荥阳一针见血地道:“徐元朗的十万大军很关键,多十万友军和多十万敌军,完全是天壤之别。”
  “这一点,不光是我方清楚,朝廷与徐元朗,恐怕也心知肚明。”行军司马张继感叹道。
  赵侑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据荥阳刚发回的情报,朝廷随着出兵旨意一起发与徐元朗的,还有荥阳侯的册封旨意,并许诺,战胜赵家,则增五千户食邑,晋封荥阳公。”
  赵侑甩出的消息让大家都沉默了,朝廷下了如此大的本钱,而这些却是目前的赵家给不了的,赵家自己人封的爵位食邑还远在天边是个虚无泡沫呢,哪来的封土去满足徐元朗的胃口。
  众人讨论了许久,都拿不出行之有效的对策,赵霍不由满脸愁云,只好令众人先散去各去料理事务。
  赵侑留到了最后:“父亲,儿有一策,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霍顿时喜出望外:“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你既有办法,何不早些说来!”
  “用此法,必能解眼下危局,只是要委屈三哥。”赵侑面带犹豫道。
  “你的意思是?”经他这一提醒,赵霍心中灵光一闪,隐隐有些猜测了。
  方才大家都着眼于战争方面的手段,竟忽略了这个最原始的办法。即使想到了,也没谁会敢想,拿堂堂世子,赵霍未来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去联姻做筹码。
  联姻,一般是不受重视的小卒子,顶多就到受重用的嫡次子的份上,小卒子分量不够,而且赵霍目前除了赵佶以外,并没有别的嫡子了,拿庶子联姻,和朝廷的爵位相比,诚意差远了。
  “父亲想的没错,三哥正当订婚的年纪,无论身份地位,能力,相貌,名声,都是众人眼中的佳婿,徐元朗没有理由不满意。”
  徐家若能协助赵家破了安邑之困,赵家便可直取京师,太子手中再无反抗之力,禅让帝位是迟早的事。如此一来,从太原到关中京畿的大片土壤都将落入赵家掌控,赵家将成为当下最强的一股势力,赵徐两家联合,取大魏而代之也不是奢想。
  让赵佶娶徐元朗的女儿为妻,就相当于许给徐家未来皇后之位,甚至是许给徐家一个做未来天子的外孙。这样的前景,岂不比摇摇欲坠的大魏朝廷一个国公爵位好太多。
  “这……你三哥毕竟是……”
  赵霍本想说赵佶毕竟是嗣子,却蓦然住了口。这一场仗,赵侑赵信兄弟贡献了多少力量他岂能不清楚,不管现在还是未来,都只会更加倚重这两兄弟。亲口在赵侑面前挑破赵佶才是继承人,委实不智。
  “一般的鱼饵徐家如何肯吃?民间有句俗语叫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赵侑意味深长地道。
  赵霍沉默不语,显然还是在思量。
  “儿只是提议,是否要用此法,全看父亲决定。”赵侑也不逼迫,反而是退一步将选择权交给赵霍。
  然而,赵霍还有别的选择么,召集谋士与心腹又讨论了半宿,还是没找到比这更稳妥的办法。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当众宣布了这个决定,并派了手下一个善于言辞谈判的谋士,带着赵佶的庚帖快马加鞭前往荥阳,与徐元朗商量结盟之事。
  “父亲!”初闻这消息的赵佶如同挨了当头一棒,如果他定了亲,没有正妻之位,拿什么去赢得心上之人?委屈她为妾?想到萧宓厌恶的目光,他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密密绵绵地痛。
  “阿佶,此事确实委屈你了,但为着赵家数十万将士的性命,为父不得不如此。”赵霍愧疚地道,语气是前所未有的亲近与软和,甚至带着些祈求。对于兵家男儿来说,如此确实有些屈辱。
  当着众下属谋士和兄弟这么多人的面,反对的话赵佶说不出口。
  这是当下能解赵家困局的唯一办法,不管是长幼还是身份,都理当他去联姻。身为世子,他也身负父亲手下一帮老属臣的期望,在赵家需要他牺牲之时,为了儿女情长而任性,不只是父亲会因此而恼怒,甚至其他追随者,也会对他产生质疑。
  除了留守太原的赵俣,南下的这三个月,他深深感觉到了来自赵侑赵信这对双胞胎兄弟的威胁。有赵侑做参谋,又有赵信这员猛将,右军屡立奇功,相比之下,他的左军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以至于最后,全军战略都出自于赵侑。
  他不比他们,从小跟在父亲身边,感情上本就输了一大截,若没有功劳和庞大的岳家势力支持,将来只能一败涂地。
  如此,他有什么资格反对。甚至,他还必须得祈祷,这桩联姻能顺利达成,如此他才能不负众望。
  “父亲不必多想,儿并无异议!”最终他站起身,向赵霍深深一揖。
  看着赵霍欣慰的目光,他垂下头,满心悲哀。
  前往荥阳的人,五天后带回了好消息,徐元朗同意结盟,将其嫡次女徐梦娇许给赵佶为妻,为表诚意,当场拿徐梦娇的庚帖与使臣带来的赵佶庚帖进行了交换,并承诺率领十万大军,与柳家共击洛阳守军。
  给赵霍汇报这一消息的赵侑出帅帐时,正好碰见了赵佶,于是嘴角难得带了些笑意,道:
  “恭喜三哥,为我赵家笼络一大助力,徐家的婚事成了!”
  赵佶瞬间目光冰冷。
  赵侑却不为所动,继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