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汉武帝穿成康熙[清穿]-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多嘴杂,即便他们有心隐瞒,可是遇到有心算计的人,不见得能瞒得过。康熙便问,“打算何时给他们?”
  “不给。这么惊讶干什么?明年秋闱的题由我定,然后让武英殿印。”刘彻道,“除了你我和武英殿的人,没人能提前知道题。试题会在开考当天早上送达各地。”
  康熙不禁眨了眨眼睛,“当天?”
  “对。提前到也不入城。”刘彻道,“不行吗?”
  康熙:“行是行。万一遇到下雨天,来不及怎么办?”
  “晚一两天又没事。反正贡院管吃管住。这是你说的,难道你骗我?”刘彻问。
  康熙摇摇头,“没有。”
  “那就行了。”刘彻道,“考好之后由押送试卷的人盯着阅卷官员批阅试卷,再把考生的试卷带回京城。”
  康熙:“你再看一遍?”
  “当然不是。”
  “带回来干什么?”
  刘彻笑道:“让太子看。”
  “什么?”康熙惊呼道。
  刘彻:“这批人二十年后都是国之栋梁,也是太子能用的人,他提前熟悉一下有何不可?”
  很可以。
  康熙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却又想不出哪儿不对,“你真这样想的?”
  “当然。”刘彻站起来,“这几天忙得我头昏脑涨,腰酸背痛,下午去跟弘阳和小十五踢蹴鞠,你去不去?”
  刘彻晚睡早起,康熙作息和他一样,他身体累,康熙也累,而康熙又实在不喜欢蹴鞠,就说,“不去。你们也别玩太久,天冷,弘阳身子骨弱。”
  “知道了。”午膳后,刘彻歇一会儿就让王以诚去找小十五和弘阳。
  康熙听到他的话,飘回寝室睡觉。
  刘彻见他走了,立刻起身去东宫。
  太子正在屋里看户部送来的账簿,一听他爹来了,险些从椅子上摔下来。稳住身体就往外跑,到门口看到他爹在和弘阳聊天,松了口气,“汗阿玛来找弘阳?”
  “也找你。”刘彻道。
  太子惊讶道:“找儿臣?”
  “对!”刘彻弯腰抱起他大孙子,“弘阳,等一下再去踢蹴鞠,朕和你阿玛说点事。”
  弘阳点一下头:“好的。”
  “真乖。”刘彻笑着进屋,“早两天我在火/器营看到很多炮都生锈了。朕担心不能用,回头你亲自盯着他们挨个试一遍,务必确保每个都能用。”
  太子:“儿臣遵命。”
  “还有戴梓,”刘彻故意停顿一下,观察太子的表情。
  太子愣了愣,“戴梓?”
  “你不知道?”刘彻问道。
  太子:“那个会做炮的戴梓?”
  “对,是他。你还记得?”刘彻问。
  太子点点头,“儿臣记得。他怎么了?”
  “朕想把他召回来。”刘彻试探着说。
  太子惊讶道:“现在?”
  “有何不可?”刘彻心中很是好奇,面上有些不快。
  太子误认为他的态度让他爹恼火,连忙解释,“汗阿玛不担心他私通东洋?”
  东洋?
  一个通敌的人会为清廷做炮?刘彻不信,又不知道这里面的事,康熙明显不愿多谈,“朕召他回来是对付西北,跟东洋没关系,就算私通也无需担心。”
  “汗阿玛说得对。只是——”
  刘彻:“担心他恨朕,还是担心他会联系东洋人?”
  “都有。”太子并没说实话。因为戴梓没通敌,他只是无意中得罪了南怀仁,南怀仁污蔑他“私通东洋”。而太子知道,康熙是不会承认他错的,于是就顺着他汗阿玛的话说。
  刘彻不知真相,笑道:“这点你无需担心。现在你去把戴梓的档案调出来,送去乾清宫,朕想想该用什么理由把他召回来。”
  “儿臣遵命。”太子道,“现在就去?”
  刘彻:“去吧。”颠一下怀里的大孙子,“我们去踢蹴鞠。”
  “我和玛法?”小孩儿问。
  刘彻微微摇头,“还有你十五叔。咱们去乾清宫,你俩和我踢。”
  到乾清宫放下弘阳,小十五也到了。刘彻一个踢俩,踢两刻身体就热了。歇一会儿喝口水,又踢一会儿,发现两小孩要冒汗,刘彻喊停,担心他们受凉。
  刘彻到西暖阁,一杯奶茶没喝完,太子就回来了。
  康熙做人的时候,午膳后最多睡半个时辰,灵魂出窍后依然这样。
  太子把戴梓的卷宗放在御案上,转身出去,康熙飘到刘彻身后,“戴梓?他的档案怎么在这儿?”
  刘彻没有回答,而是拆开拿在手里,目视前方,看似发呆,心里在问,“再给你一次坦白的机会。”
  作者有话要说:  康熙:你谁啊你?
  刘彻:你大爷!


第78章 轻信谗言
  “坦白什么?”康熙下意识问。
  刘彻抬手支起侧脸发呆; 实则扭头看他; 戴梓!
  “你知道了?保成说的?”
  刘彻笑看着他; 没承认也没否认。
  而在康熙看来就是默认; “保成怎么和你说的?”
  实话实说。刘彻轻咳一声,在心里回答。
  康熙的脸色登时红了白,白了红。
  这个样子摆明心虚加恼怒。
  刘彻心里有底,翻开卷宗; 看到南怀仁弹劾戴梓; 确定自己的猜测,但他没继续往下看,而是再次转向康熙; 还不说吗?
  “你不都知道了?”康熙问; 还有什么可说的?
  我想听你亲口说。刘彻望着他,我这个皇帝是替你当的。
  康熙瞥他一眼,皇帝现在是你。
  你知道是我,别人不知道; 百姓骂你; 就是在骂我。戴梓恨你,也是恨我。
  “就是你知道的那样,朕轻信谗言。”说完别过头,“你笑朕吧。朕不打你。”
  刘彻乐了; 你还有脸打我?
  康熙猛的转过头瞪着他。
  “不服?”刘彻抬手把档案扔御案上,“如果是我,你猜我会怎么做?”
  康熙想也没想:“不知道。”
  “我会等他没用了再收拾他。”刘彻指着写有戴梓年龄的那一行; “正值壮年把他流放到盛京,说实话,我都不想打你。”顿了顿,见康熙眼中满是意外,“我想把你的脑袋卸下来,看看里面是猪脑还是豆腐脑。”
  “滚!”
  刘彻:“行啊。”
  康熙不敢相信,他说什么?
  刘彻命梁九功等人退下,开口道,“滚不是不行,但有个前提,我得把戴梓召回来。”
  “南怀仁怎么办?”康熙问道。
  刘彻:“凉拌!”
  “你这个样子,咱俩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刘彻:“不凉拌,你还要把南怀仁的尸体挖出来鞭尸不成?你心真狠。”说着还忍不住啧一声。
  “你——”康熙气结。
  刘彻挑了挑眉,一副倍感意外的样子,“不是啊?那就好。你不跟个死人计较,我也懒得跟他计较,此事就这么决定了。”
  “戴梓年纪不小了。”潜意思别得意,召回来能不能用还两说。
  刘彻笑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比廉颇还老?”
  康熙张了张口,竟发现无言以对。
  刘彻就当他默认了,看完戴梓的档案,命南书房行走拟旨——宣戴梓进京。
  圣旨发出去的第三天,太子向刘彻禀报,火/器营的火/器检修好了。
  速度如此之快,刘彻很满意,就把奏章分给太子一半。
  不是全推给太子,太子也挺高兴。带着奏章回到惇本殿,打开一看,太子笑不出来,因为是参奏的是曹寅。
  太子把这本奏章搁置一旁,等处理完其他的,才再次拿起来。
  太子其实连看都不想看,但他知道他汗阿玛有意历练他,若是独独这本让他汗阿玛定夺,他这几日所做的一切就白费了。
  拿起朱笔,太子在上面写一个“准”字,就带着奏章去乾清宫。
  临近晌午,在屋里待半天的刘彻正顶着风雪在院中遛弯,看到太子此时过来直觉没好事,抢先开口道,“朕等一下要用膳,有什么事回头再说。”
  太子也担心晌午没胃口,想也没想就说,“儿臣遵命。”
  父子二人默契十足的用过午膳,刘彻打了个哈欠,就冲太子说,“朕去眯一会儿,你也去吧。”
  太子顿时明白,他汗阿玛故意拖延。
  “是曹家的事。”赶在他起身前,太子开口道。
  刘彻想装没听见,胳膊被康熙拽住。
  “曹家又怎么了?”刘彻不得不老老实实坐正。
  太子:“曹寅挪用织造库的银子还没补上,两江总督请求公开弹劾曹寅。儿臣准了。”最后一句是看着他爹的眼镜说的。
  “准了就准了。”刘彻不甚在意,“难不成还有别的问题?”
  太子摇摇头,“没有。”
  “那朕去眯一会儿?”刘彻道。
  太子想点头,“可是——”
  “可是什么?”刘彻打断他的话。
  其实没什么可是的。
  两江总督没污蔑曹寅,朝廷给足了曹寅时间,几十万两银子对老百姓来说是天文数字,对曹寅来说并不困难,卖几件老物件就能凑齐。
  思及此,太子转而道:“上面没提到李煦。”
  “会有人提到的。”刘彻道。
  太子:“那儿臣告退。”
  刘彻微微颔首,太子退出去。
  等他走远,刘彻转去寝室,放下帷帐,躺在床上,刘彻轻轻踢一下一直没开口的康熙,“没什么要说的?”
  “没有。”曹寅迟迟不还银子,康熙就料到会有人按耐不住,而且参劾曹寅的时间比他预料的晚很多,以至于康熙不意外,还早做好心理准备。
  刘彻不想因为一个外人,致使康熙对他意见很深,听他这样讲便改说,“纳兰明珠和索额图都出来了。”
  “朕知道。”康熙道。
  刘彻坐起来,“要不要过去看看?”
  “你去?”康熙也飘起来。
  刘彻:“当然!”
  “快过年了,让他俩过个好年吧。”康熙无奈地说。
  刘彻笑道,“在牢里待那么久,他们这个年怕是不好过。”
  “那也比你过去吓唬他们一通强。”顿了顿,康熙又说,“太后找你有事,睡醒了去看看什么事。”
  刘彻躺下,“你说她不敢给你惹麻烦,应该不是什么大事,明天天好了再去。”
  当晚雪停下来,翌日阳光普照,刘彻却觉得比昨天下雪的时候还要冷,不想出门。
  康熙抬起手要拽他,刘彻连忙起身去宁寿宫。
  经康熙严加教导,加上生理习惯,刘彻的满语已说得似模似样,见到太后也无需康熙说一句他学一句。
  到宁寿宫,刘彻给她请了安,就开门见山的问太后找他何事。
  太后也不想管皇帝的事,担心引起皇帝厌烦,可她更担心皇帝身体出了问题,便用很小的声音问,皇帝最近怎么没翻牌子。
  刘彻早料到她会问这事,因为康熙以前太喜欢跟女人生孩子。
  早有准备的刘彻胡诌道,太医说他年过不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胡闹,建议他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否则,否则什么,刘彻没说,让太后自行体会。
  太后脑袋里瞬间浮现出俩字——不行。
  皇帝可不能不行,太后顿时紧张,连忙问刘彻需要什么,她这里有人参,有灵芝,没等刘彻开口就让心腹嬷嬷去拿。
  刘彻连忙拦住她,说他那儿也有。内务府堆的人参用不完,都被曹寅拿出去卖了。
  太后不再命嬷嬷拿补品,改问曹家欠的银钱还了没。
  刘彻乐意她不问,就说没有,但年底能还清。随即就说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