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宦海龙腾-第5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阳书记看完,面sèyīn沉,正要放下报纸,却恰好听见王昆对着话筒,朝着台下的干部们说道:“同志们看完了吧?请翻过来看第四版,还有一篇更尖锐的。”
向阳书记心中怒气一闪,这句话怎么会卡得时间这么好?王昆根本就是要我向阳看看,看看他口里的民意!
深吸一口气,向阳书记仍然是冷着脸拿起了报纸,不得不说,他能够有今天的地位,绝非运气所至。
“从5月29日开始,江东省梁溪市城区大批市民家中的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整个梁溪笼罩在水污染危机的巨大yīn影之中。
虽然水危机发生以后,梁溪市政fǔ马上启动了应急预案,采取了一些应急处理措施,体现了政fǔ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但这些紧急措施,显然不足以有效解决当地民众的实际生活问题,不足以彻底消除民众的心理恐慌。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次梁溪水危机事件的暴发,固然有太湖蓝藻集中作怪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显然在于太湖周围长期的污染排放。近年来,有关方面对太湖污染的治理工程确实可谓是决心大,投入也大。2000年,太湖一期治理工程落下帷幕,总共投资约人民币100亿元。但遗憾的是,太湖治理的速度显然赶不上被污染的速度。这些年来,梁溪等地的太湖地区就把化工业作为支柱产业,使得大大xiǎoxiǎo的化工、电镀、印染等企业如雨后chūn笋,分布在这个地区,数以千计的污染企业沿太湖一字排开,污水直接排放到太湖里。
和其他地方环保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现实困境一样,在梁溪太湖水污染事件中,确实有违法成本相对过低、违法收益明显偏大,从而使许多企业纷纷直接向湖中排污的因素;但同时,也不乏在‘经济挂帅’的思想指导下,一些地方官员习惯于依靠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模式,从而使污染始终得不到有效遏制的因素。遗憾的是,我国现有的环境法律体系,不仅对企业的违法行为处罚软弱无力,缺少量化标准,对于地方政fǔ这种纵容、偏袒地方企业排污的行为,更多地也只是停留在口头和形式上,软弱无力。
所幸的是,面对具体而复杂的环保困局,各方面纷纷开始寻找有效的对策和办法。其中,严格追究包括地方行政官员在内的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尤其是刑事责任,正逐渐成为各方面的共识。无论是一些国家对于河流、水域污染的成功治理经验,还是理论上其实并不复杂的道理,都已充分说明,刑罚手段正是有效保护环境,尤其是治理水污染的一大利器。正因如此,我国1997年3月修改新刑法时,就在刑法分则中专mén增加了一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规定,新增加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将境外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罪”等新罪名,并对罪状和量刑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前不久,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洪总理强调:要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对恶意排污行为要实行重罚,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这实际上就为各地有效治理河流、水域污染,指出了一条可以大胆前行的道路。此前,齐东、龙江等一些地方也曾有过政fǔ官员因为失职、不作为而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先例。
因此,只有追究有关问责官员的刑事责任,才能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各地政fǔ治理水污染的决心和力度,才能避免类似梁溪水污染危机这样的事件发生。”
与预料中不同,向书记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却像是再也没有丝毫怒气,只是平静地看了王昆省长一眼,淡淡地问道:“那么省长的意思是,对于某些领导干部,不仅要追究行政责任,而且还要追究党内责任,甚至……还有刑事责任?”
王昆面带微笑,心里却是暗骂了一声“老狐狸”,只见他呵呵一笑:“这也只是一些人的一家之言,党和政fǔ也有自己的难处,他们不当家不知油盐价,有些jī进也是难免的……至于我个人,倒是觉得追究刑事责任有些过了,但是对于大事来临之前的不作为,这该担的责任,还是要担吧?要不然不光对下面也不好jiāo代,上面若是被惊动得厉害了,麻烦可就更大了啊。”
向阳书记自然一下就能听出王昆这是话里有话,他最后那句话好像是说对民众不好jiāo代,但其实却是暗指他王省长如果这次不能把杨维责搞下去,就对自己麾下这批萧系人马不好jiāo代了,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你向书记舍不得一个梁溪市委书记,那说不得我王昆就只好扇动一些风cháo,让“上面”也动一动,到时候情况可就不是他王昆所能控制得了的了,届时你向阳书记作为省委一把手,恐怕也没什么好果子吃。
向阳书记的眼睛眯了起来,看了看王昆省长,又扫了一眼游靖、李成林,最后把目光落在萧宸身上,然后他忽然笑了起来,看似很随意地问:“那省长的意思,维责同志已经不适合继续留在现在的位置上了?”
王昆笑容依旧,没有答话,那意思很明显:那是自然。
向阳书记一搭眼帘,吐出一口浊气,瓮声甕气地问道:“那省长觉得,梁溪市委书记这个位置,哪位同志合适?”
“谁合适,这个还要研究研究。”王昆倒是也老实,就这么直说了。他知道向阳书记转眼就能知道自己的意思:梁溪这次事发突然,萧系内部只是决定拿下梁溪市委书记这个位置,但具体到让谁上,却还没有商量好,这里面也许还有些东西要更高一层的人物来琢磨。
向阳书记果然转念就明白了这点,但他也不说破,只是点了点头:“这样的大事,慎重一点也是常理。那么省长觉得,对于维责同志,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王昆笑了笑:“维责同志是在环保问题上出的纰漏,按照治病救人的原则,我看不如让他去环保厅吧,吃一堑长一智,说不定困扰咱们江东许久的太湖污染问题,其解决就落在维责同志身上了呢。”
向阳书记深深地看了王昆一眼,点点头:“我想,维责同志能够体谅我们,尤其是省长的一片良苦用心。”
王昆依旧只是笑了笑,没说话,他知道这个人情向阳书记记下了。虽然两人正在相争,但争的只是话事权,只是施政路线,而非所谓传统意义上的“政敌”,王昆搞掉杨维责,也不是要置他于死地,他被调去环保厅,虽然地位看似下降许多,但级别其实没动。而且如今太湖污染问题已经让中央连续惊动几次了,中央对此肯定会越来越重视,他去了环保厅,若是治理太湖污染得力,反而因祸得福也说不定。
谈笑间,一个差一点成为省委常委的正厅级实权领导干部的命运就被这样决定下来了。
第059章 总理要来
第059章总理要来
两位boss谈妥,会议的进行就显得十分顺利了。在这次会议上,当然不会立刻对杨维责的位置进行调整,一个地级市——而且还是重要地级市——的市委书记,虽然是省委酝酿和决定,但却也是要报备到中组部并且获得同意才行的。“吏部”不点头,偌大一个“知府”要职岂能轻易变动?
虽然向阳书记和王昆省长的谈话其实很短暂,但常委们自然各有手段,还没散会就都已经知道了刚才两位boss的讨论结果:杨维责是下定了,萧系肯定要选派一人补上。那么下一步该怎么做,他们这些都快成了人jīng的老官场自然各有打算。
对于王昆省长拿到梁溪市委书记的缺,萧宸虽然高兴,却也隐隐有些忧虑。萧系在江东的实力相当强劲,但梁溪却从来没有掌控在萧系手中过,萧系在江东最主要的三个支撑点分别是省会金宁、苏南吴城和苏北彭城,而梁溪则一直是别的派系所主要经营着的,远的不算,这七八年来,可一直是东方派掌握的,而向阳书记就是东方派的一员。严格的说,萧老对东方派是有提携之恩的,但萧系本身是个特殊的派系,从人员组成上来说,萧系的一代元老们虽然天南海北哪里的都有,但不少二代干员则都是老京派出生,所以萧系与老京派有些藕断丝连——或者这句话都不能形容,因为萧系二代领袖萧正和三代中一骑绝尘的萧宸,都算是老京派出身。
而因为萧老自己是东方市人,其在东方市和江东等省拥有巨大能量,在这几个省市地区,有大量的萧系干将坐镇,这些高层领导又各自有自己的人马,所以萧系的威能在这几个地区只能用巨大来形容,至于到底大到什么程度,恐怕萧系自己都没法判断。与此同时,萧老曾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工作,后来党中央评价萧老在东北的三大历史功绩时是这么说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华夏**不失时机地进军东北,经略东北,决战东北,使东北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部解放的大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这一辉煌的胜利,无疑是华夏**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萧飞同志作为华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东北局常委之一,自始至终参加领导和指挥了东北解放战争。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对东北解放战争全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突出贡献则主要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系统提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思想,初创北满革命根据地;坚持南满斗争,扭转东北敌攻我守的战局;解决东北根据地的经济困难,统一东北财经……综上所述,从1945年9月至1949年7月,萧飞同志在东北历时近4年,身兼数职,多方运筹,功勋卓著。尤其在关系东北党政军存亡的根据地建设、坚持南满、东北财经等重大问题上,高瞻远瞩,有胆有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纷纭变化的复杂形势下,推动了东北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并对全国解放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萧飞同志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丰功伟绩必将与日月同辉,光照千秋。”
因为这个原因,萧老对东北三省一直有较大的影响力,动luàn过后,萧老逐渐回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岗位上,因为动luàn损失了大量有经验有能力的干部,党中央启用了大量年轻干部,而这些年轻干部有不少都是过去萧老在东北时提拔和重用过的,是以萧老在担任中纪委首任书记、中顾委第二任主任时期,这批干部成长得非常快,现在他们早已成为东北的主要政治力量之一。话说回来,若不是如此,侯孤涛侯老恐怕也不一定能够放心侯东往只身去北珠打拼。侯老的能量并不在东北,但他既希望锻炼儿子,又怕儿子大败而丧失信心,所以才挑选到东北,因为万一侯东往杀不出一条血路来,在东北也还有萧老的老部下们暗中帮扶,全身而退总不是问题,只是这一点他当初并没有跟侯东往说,不过想来此刻的侯东往也早就能体会到父亲当初的一片苦心了吧。
萧系的力量在别的省、区、市自然也有,但都不如华东和东北来得这么强势,这也是为什么萧宸一开始被丢到潇南锻炼,而出了成绩之后却又被调来吴城温养的原因之一。在潇南是锻炼萧宸的手段、能力,另外打好资历的基础。之后调来吴城,则说明萧系上层已经正式认可了他,为了保护种子,所以放他到吴城这个江东基业要地之一培养,吴城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在正厅级这个容易出事(不仅仅指**)的阶段,让萧宸处在自己派系能够掌控的局面下以保护他,这就是萧系上层的心思,更何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