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妻贵-莞迩-第2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嬷嬷话说到这里止住,端起桌上的茶盏轻啜一口,半晌无话。

    冯二夫人等了许久都不见吴嬷嬷有下文,心中有些摸不透吴嬷嬷这番话的意思,同时更想起了先前所见连晴的怪异表现。

    那张带着恐惧与绝望,偏又发不出任何声音的脸,叫冯二夫人现在一想起来都忍不住心生寒意。

    如果这就是吴嬷嬷所说的来自寒老爷子的调、教,对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的闺阁千金来说,难免太重了些。

    冯二夫人以后,吴嬷嬷应该还有话没说完的,但在下一刻,她就看到吴嬷嬷站起身。

    “冯二夫人,我家夫人让我说的话,都已经说完了,既然如此,就不打扰二夫人了,告辞”吴嬷嬷话说完就往外走,走了两步又蓦地停下,转身看了冯二夫人一眼,“二夫人,贵府表小姐会有今天,也是她咎由自取,半点怨不得旁人,不过经过了老爷子的一番苦心,想必贵府表小姐以后再不会犯这等错误,二夫人与表小姐,都不用太过感谢老爷子的用心良苦。”

    丢下这样一番话,吴嬷嬷再不停留,径直离开了冯府。

    而冯二夫人,在将吴嬷嬷的话细细品位了一遍后,气得双颊涨红,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胸膛也跟着急剧一起一伏。

    到底没能忍下心里的这口恶气,好半晌之后,她猛地起身,抓起方才吴嬷嬷饮过茶的杯子便是重重一摔,听到那清脆的一声砰响,才算是把那口气稍稍压下了些许。

    冯二夫人这时候想起见到吴嬷嬷以前,她所猜测的寒家来人道歉与解释的来意,就忍不住觉得自己简直是个笑话

    去他的道歉,去他的解释

    她算是看出来了,寒夫人之所以让这位心腹嬷嬷来冯家,这位吴嬷嬷又说了那么大一通话,只有最后几句才是她真正要说的。

    敢情,吴嬷嬷所有的话加在一起,就是要告诉她,连晴之所以会有现在的下场,都是她自己活该

    甚至,在连晴变成如今这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之后,她还得记着寒老爷子这一番苦心不成

    好一句“咎由自取”

    好一个活该

    冯二夫人气得眼前发黑,差点没直接晕过去。

    而京城的这次突如其来的流言事件,连晴的部分便算是落下了帷幕。

    被人指着鼻子骂了活该,冯二夫人就算再怎么生气,到底也不敢再去与寒家人理论什么,只能硬生生咽了这口气,让连晴呆在冯家仔细将养了几天,待她情况稍稍好转了点,就将她将予连家来人送回了湖州去。未完待续。

 第174章 替罪羊

    连晴被送回了湖州,但因她而起的波澜,却并未因此而平息。

    当初连晴在后面做的小动作可是有不少人知道的,她从慈云庵里出来之后的样子,以及吴嬷嬷特意上门说的那些话,寒家也都没想过要瞒着,正好也叫那些喜欢看碟子下菜的京城贵妇闺秀们知晓,安国公世子夫人可不是没有娘家人护着的。

    这样一来,以后若还有人想要打什么主意,总也该顾忌着些吧。

    所以寒家对吴嬷嬷去冯家所传的那些话半点掩饰也没有,甚至还特意让人将原话传了出去。

    这可在京城闹出了不小的风波。

    寒家这些年的势大是谁都能看得出来的,仗着寒家的势,寒家某些旁宗子弟也确实不是多本分,但寒家嫡枝却从来都是严于克己,像这次这般,不仅将一个好端端的大家闺秀送进慈云庵里折磨得不成样子,而且还在事后找上门去送人一句活该,这种事却是从来没有过的。

    偏生,无论心里怎么想,却也没有人对这件事表达任何的不赞同。

    谁叫做这件事的是寒老爷子呢,谁让连晴这个看不清形势的商贾之女会先招惹上寒老爷子真心宠爱的女儿呢?

    为了这个女儿,寒老爷子都能在金銮殿上与皇上直言一句“不服”,只不过是使了些小手段让连晴受些教训,又算得了什么?

    难道还能有人为了这么个不知进退的商贾之女去斥责寒老爷子做得不对吗?

    呵,只怕是再自诩刚直的御史也不会说这样的话。

    凤止歌从湖州来到京城,也不过两年多时间,就算她后来成了寒老爷子的女儿,又嫁进了安国公府,但因她历来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所以那些自认高人一等的高门贵女们虽然对她的很多事都清楚,却鲜少有人真正将她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

    如今有了连晴的前车之鉴,想必不会再有人犯同样的错误了。

    在连晴被送回湖州之后,紧接着,全京城的人,就看到了当日在早朝上,寒老爷子言明查到流言乃是从宫里传出来的时,赵天南这个帝王亲口向寒老爷子许诺的那个交代。

    事实上,大武朝的文武百官虽然嘴上不说,实际上都等了这个交代很久了。

    寒老爷子完全称得上是大武朝的中流砥柱,如今他的女儿被人用这样恶毒的心思欲置其于死地,就算没有寒老爷子当日在早朝上的一番作为,若赵天南对此半点也没有反应,只怕也足以让朝臣们寒心了。

    赵天南自然也明白这一点。

    事实上,赵天南在想明白之后也很是懊恼。

    他本就是个沉稳之人,更别提又经历了这二十几年的帝王生涯,但在事情涉及到寒素之时,他却将自己的冷静沉稳丢了精光,只凭着当时的一股冲动,就吩咐人去做了那事,甚至连仔细谋划布局都不曾。

    这匆忙之间定下的计策若是落在普通的闺阁千金头上,可能真的能让她们在生死之间走上一遭,但若那对象是当年的寒素,就算没有寒老爷子护着,哪怕没有安国公府这个夫家挡着,也不可能伤她分毫。

    他怎么就如此沉不住气呢?

    经此一事,只怕素素与寒老爷子都已经知道了他的目的,打草惊蛇之下,什么时候能找到另一个合适的动手时机,还真是个未知数。

    再加上大武朝如今并不太平,他又哪能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如何对付寒素上。

    自从那天寒老爷子在早朝上的一番诉屈之后,每每想到这些,赵天南都会忍不住有些懊悔。

    不过,再怎么后悔,无论如何,他这个做君王的,也必须给寒老爷子一个交代才行。

    所谓的交代,自然是揪出流言一事的幕后主使。

    可是几个当事人都知晓那幕后主使到底是谁,赵天南自然是不可能跳出来向天下人承认自己莫名其妙的就要置寒老爷子最疼爱的女儿于死地,那么,他推出来的,当然只是一个替罪羊。

    赵天南初登基的那几年,并不热衷于宠幸后宫,宫里的嫔妃数量自然也就不多,后来因为急于子嗣,才会有数次充盈后宫之举,所以到得如今,后宫嫔妃虽然比不得前朝,但也算不得少。

    除了皇后苏沉鱼之外,皇贵妃一位虚置,九妃册了淑、敬、惠、顺、宁五人,九嫔倒是有七位,嫔位之下无定数。

    宫里皇子只得一位,其他嫔妃折腾了这么多年也没见肚子有过动静,没有了储位之争,更因赵天南如今越来越少往后宫走动而无所谓争宠,这些年宫里嫔妃之间的争斗其实并不厉害,在苏皇后被禁于凤梧宫之后,嫔妃们更是个个噤若寒蝉,就怕万一做错了什么事捊了赵天南的虎须,落个与苏皇后一样的下场。

    赵天南这次推出来的替罪羊,便是九妃之一的顺妃。

    顺妃其人,就与她这个封号一样,不管对人对事,都一味的顺从,在妃位的五人之中,她大概是最没存在感的一个,若不是当初她进宫里娘家颇有些势力,也不可能晋为妃位。

    只不过,顺妃入宫多年,娘家这些年因不得赵天南的重用,眼看着就已经到了日薄西山的境地。

    九妃之一,在后宫的地位着实不低,本人又是个遇任何事都一味和顺的,再加上娘家势弱,就算出了事也没人够得上替她出头,这样的一个人,可不就是最合适的替罪羊吗?

    理所当然的,顺妃便被赵天南顺手拿来交代了一把。

    很快,宣称顺妃便是那意图用流言抹黑凤止歌的幕后主使的圣旨便送到了安国公府,圣旨上还有对顺妃的处置,左不过就是夺封号,打入冷宫之类的,至于其他因此事而赐下的赏赐,凤止歌都没注意去看。

    好在赵天南心里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处置了顺妃,却也没对顺妃的娘家做些什么。

    顺妃是凤止歌一事中的幕后主使,这个结论有几个人相信不得而知,但许多人都知道,若要论在后宫里不起眼的程度,顺妃绝对可以当得第一,这样一个老实本分了二十来年的人,会莫名其妙的想要对付连面都没见过的凤止歌,这该是何等离奇的事?

    再则,那关于凤止歌的流言是在一、夜之间突然冒头,而且一经流传就用最快的速度传遍了京城,以顺妃那早已落魄的娘家,如何能有这样通天的手段?

    若真有这样的手段,顺妃这些年又岂会在宫里混成这样?

    这些疑问,许多有心人都能想到。

    但就算想到又能如何,莫非他们还能跳出来指责圣旨有误,真正的幕后主使另有其人不成?

    所以在圣旨下来之后,心里有数的百官们都不约而同的沉默了。

    沉默之余,他们难免也会在心里暗暗揣摸,针对安国公世子夫人这些来得蹊跷的流言到底是谁的手笔,其实这个答案很容易便能猜得出来,毕竟如今的宫里,能有几个人有这样的手段?

    只是,若真是他们猜想的那般,皇上,又为何要这样做?

    而且,以皇上这些年处理政事表现出来的老辣来看,他若真想置安国公世子夫人于死地,根本就不会用这种小儿科的手段才是,更不会让安国公世子夫人如此轻易的翻身。

    可如今呢,不仅惹得寒老爷子在早朝上几乎将事情挑明,还舍了宫里一位嫔妃,却没能给安国公世子夫人带来任何损伤。

    皇上此番作为是为哪般?

    任朝臣们如何揣测,也不可能想到当年的寒素重回人世这等离奇之事上。

    不管如何,顺妃的罪名在所有人的沉默之中,就算是这样定下来了。

    原本在宫里居于高位的九妃之一,就因为这件莫名的事而只能落得个后半辈子在冷宫度过的凄惨结果,就算有许多人都能猜到她只不过是赵天南推出来的幌子,但除了顺妃的娘家人,又有何人会在意她以后的日子要怎么过?

    凤止歌接完旨,回房之后就将那明黄的圣旨随意扔到了一旁。

    伸了个懒腰,往萧靖北身上靠了靠,她微闭上眼养着因要接旨起得太早而起的睡意,嘴里略带嘲讽地咕哝道:“我就知道会是这样。”

    只不过,赵天南的这个替罪羊找得,却是不怎么用心啊。

    顺妃是个什么样的人,娘家如今如何,她能不能做出这件事,恐怕只要稍微打听一下就能知道,赵天南将这样一个人推出来,莫不是也有根本不惧寒老爷子知道他敷衍态度的意味?

    对寒家的猜忌强忍了二十几年,如今总算是压不下了吗?

    凤止歌真不知道,她该赞赵天南的忍耐功夫,还是该嗤笑他还没处理好江南等地灾荒一事就迫不及待的想着要对寒家下手了。

    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