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尘世人生-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噼噼啪啪,敲击健盘的声音就如狂风暴雨一般的急促,屏幕上一条一条的信息晃过,快得就象在放电影一般。
丁德胜和孙有志也在查找资料,看到吴可能的电脑操作技术,不由得连连摇头赞叹:术业各有专攻,不承认是不行的。
陆陆续续,又有人进到电脑教室内,走在最前面的正是张志鹏。
“咦?奇怪?!怎么还有人比我快?!”看到电脑教室内已经有人开始查找资料,而且看打印机旁边摆着的打印纸厚厚的有几十页,显见这几个人工作了有一段时间,张志鹏心中一惊,他本以为以自已的头脑和学识肯定能第一个完成项目的规划设计和任务安排分配工作,却万也没想到这几个人竟然走在了自已前边。(当时他正在和那几位同为‘海龟’的队团讨论选哪个项目,哪里会知道释天生他们是用抓阉替代的讨论。)
“谁,是谁这么牛?!”就象非洲草原上的狮子,本已为自已是草原上的王者,所向无敌的存在,却突然发现这片草地上还有另外一头狮子,而且似乎比自已更加强壮,一种敌意的紧张马上在他心底冒了出来。
仔细看去,四个人中,三个坐在电脑前正在进行操作,一位穿着深灰色西装,看年纪和自已相差不多的年轻人则站在他们后边来回巡视,时不时还伸手指指屏幕,说上那么几句,相貌堂堂,目光炯炯,举止干练,沉着中透着一种果断。
“应该就是他!”
张志鹏的直觉马上告诉他谁是这四个人中的主导者,无论从气质,动作,还有行为,那种自然流露出来的沉着都令人无法忽视。
也许是长年练武的结果,释天生的第六感非常敏锐,那是一种如同动物般的直觉,没有道理,也不需要道理:在张志鹏的眼睛盯在他身上的时候,释天生几乎是在同时也把目光转了过来,两个人的目光在空中碰到了一起。
凌厉!
张志鹏心中突的一寒:也许是感到了敌意,释天生的目光里不自觉地带出了他身为武者的那种强横,这种经过千锤百炼,和天斗,和人斗的眼神中的凌厉绝不是一介书生所能匹敌的。
张志鹏不自觉地点了下头,脸上挂出一点笑意:直觉告诉他,这绝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对手,和这样的人做对,要有被打成普贤菩萨的那种觉悟——不是得道,而是得到那满脑袋的大包!
最初的一眼只是直觉的反应,见张志鹏的眼神变得友好,而且还点头向自已致意,于是警惕之心也放松下来,眼中的寒光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平和的宽厚。
微笑着和张志鹏点了下头,释天生继续自已的工作。
张志鹏不自觉地松了一口气,他不明白,这个年轻人对自已的压力怎么会那么大,看来应该找机会和南怀仁聊聊,摸摸这个人的底儿。
另外找了台电脑坐下,张志鹏和他的‘海龟’队员们也开始了工作。
第一百六十七章 争论
有吴可能这样的电脑专家,资料收集工作很快完成,将所需要的部分剪切粘贴,然后再分门别类地打印出来,厚厚一摞四五十页A4文件纸打得满满的,看起来很是吓人。
离开电脑教室,释天生几人来到分给他们的工作间坐下(今天是休息日,公司很多部门都没有开工,所以供三五个人使用的空房间并不难找。)
“好了,资料都齐了,大家谈谈想法吧。”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既然这三个人都不愿意挑头,那么理所当然,这个头自然落在了释天生的头上,或许正如老话所讲,‘无知者无畏’,正因为他搞不明白那些数字,字母,图表代表是什么意思,所以才敢义无所顾地站在最前面。
“嗯;我先”吴可能年纪有冲劲儿。
“通过网上搜索,我们一共找到三十五家国内外企业曾经出现过类似情况。解决的方案总结起来共有两种:
一、增强检验力度,通过增加人力,提高抽查频率和采样数量,减少不合格产品通过机率。
二、改进设备,在流水线上加装检测装置,确保空包装盒不能通过。
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前一种,投入少,见效快,但很难完全杜绝不合格产品的通过,因为无论怎样尽职尽责的工人,也很难确保在工作的每一分每一钞都不松懈,特别是在自动化流水线情况下,传送带运行的速度很快,每分钟通过的产品可以要以百为单位,质检工人眨一下眼睛,或许就已经错过了好几件产品。
第二种方法的优点是效率高,几乎不会有不合标准的产品通过。但缺点是生产线需要加装特殊设备,一次性投入很高。”
吴可能的记忆力很好,只是粗略看了一遍资料,便已经记下了主要的问题。
“一次性投入高是什么意思?”释天生是不懂就问,表情可是相当认真。
“噢,一次性投入就是指第一次投入成本以后便不用再投入成”并不晓得释天生是真的不懂,还以为对方是在考自已的常识,吴可能把自已对‘一次性投入’的理解全讲了一遍。
“噢;原来是这样。”研究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释天生不放过任何一点知识,全都牢牢地记在心中。
“嗯吴,那到底需要加装什么样的特殊设备呢?”丁德胜问道。
“特殊设备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光学扫描,把激光,红外光之类的发射器安装在流水线的一端,工作时发射器发出光束,当被检验品通过这道光束时由于光束强度的不同而判断出被检验品是否合格。
另一种则是重力装置,也就是在产品流水线下加装重力感应器,当通过产品的重量不合设定标准时,则马上报警。”吴可能答道。
“那投入的成本到底有多高呢?”孙志坚问道。
“关于这方面的情况没有找到具体数据,只是在广东青马仪表场的一篇报道中曾经提过,为解决类似问题共投入资金一百三十余万,我想,单纯的感应设备投入大概用不了这么多钱,不过相关的,当发现不合格产品时怎样处理的问题就要麻烦多了,终究生产线一开,不可能每发现一件不合格产品都要停下来再让人工去处理。”吴可能答到。
“噢如此说来,改造流水线的一次性投入非常高。题目给出的是一家规模不大的工厂,其潜台词就是这家工厂没有多少资金,拿不出这样一笔钱进行设备改革。”听完吴可能的介绍,孙志坚分析道。
“难道说是采用增加人手来解决?从已知的案例中,这属于效率比较低的办法,不仅没办法完全杜绝不合格产品的出现,而且还要增加检验工人的数量,虽说短时间内投入的资金不是很多,但长此以往积少成多,那也不是一个少数。”丁德胜也提出自已的意见。
“题目中所描述的工厂是广东沿海地区的一家企业,三十几名工人,固定资本三百万元,年产值在三百八十万元左右,假如改造设备的投入是在一百万左右,这家工厂完全可以咬一咬牙,挺过一年,只要熬过一年的艰苦,以后就不必再为产品质量担心,这不是一劳永逸的好办法吗?”
显然,丁德胜的意见是偏向于通过设备改造解决问题。
“呵,您的想法的确很好,不过实际上却很难行的通。三百八十万的产值表面看起来不少,但除去原材料,机器折旧,电费水费,人员工资,各种摊派费用,工厂真正可供使用的费用能有四分之一就不错了,假如改造费用达到一百万左右,也就等于把工厂一整年的流动资金全部占用,也就是说,一旦有意外情况发生,工厂的资金链条很可能马上断开,工厂直接面临倒闭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生产线的改造,那几乎跟赌博没有两样。工厂的负责人如果敢这样干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无可救要的乐天派,要么是吃了太多的**。”孙志坚笑道。
同样是优秀人才,学校的老师和公司的推销员还是有区别的,这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生活的环境决定了思想的方法。
三个人的讨论在继续,释天生没有发言,只是一直在听。
从激烈的辩论中他知道了两个关键问题:一,人工的方法无法根本解决问题;二、设备改造无法行通,因为工厂现有的资金状况难以承受。
这似乎成了悖论,符合这个条件,必然会违反另外一个条件,怎么样才能做到两全齐美呢?
讨论来,讨论去,方法提出了一个又一个,但使终也没有一个满意的。
头晕脑涨,释天生的感觉。
丁德胜和孙志坚的讨论越来越激烈,双方都坚持自已的观点,谁也不肯退让,似乎从纯粹的问题讨论变成了两个人之间的面子之争。
“呵,冷静,冷静,屋里的气氛太热烈了,透透气,透透气。”激烈的讨论连吴可能也插不进嘴,伸手推开身边的窗户,他想让正在激烈讨论的两个人情绪冷静一些。
不过吴可能大概忘记了这是在大厦的十五层,空气的流动远不似地面,一股略带寒意的疾风吹了进来,散放在桌上的几张纸被刮起在空中飞舞。
“风?是风!”看到还在空中连续翻滚的纸张,释天生的眼睛突然一亮。
第一百六十八章 劳有所得
下午三点,研究讨论准备等工作结束,在内部广播的催促下,人们陆继重新回到大教室。
大教室内的布置已经变了,利用应聘者们去准备答辩的时间,中天的职员们把屋里的桌椅重新摆了一遍,四张桌子并在一起分成九组,每一组之间相隔两米,最前面单独摆了一一排桌子,桌子上摆着纸笔还有矿泉水瓶,看来这里就是评委们的工作台。
应聘人员一一就座,有些人自信满满,有些人局促不安,有些人左顾右盼,有些人镇定自若,由于位置的变化,使得大教室左边的人可以看到右边人的情形,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屋里的气氛更显得紧张。
把准备好的资料放在桌上,张志鹏抬起头来扫视整个房间,现在的他自信满满,因为他相信自已的报告完美无缺,而类似的答辩会他更是参加过不知有多少回,这样的场面,小CASE。
目光转到斜对面,释天生就坐在那里,手中翻看着薄薄的几页资料,偶尔和旁边的三名组员交谈几句。
“这么轻松?”张志鹏心中一凛,所谓会者不忙,忙着不会,如此镇定自若,难道真是高手?
南怀仁从教室门口进来,跟在他后面还有六位评委,高矮不同,胖瘦不一,随着他们进来的脚步,教室内的杂乱声慢慢小了下来。
几位评委在评委席就坐,南怀仁则上了演讲台。
“各位同志,四个小时的工作非常辛苦吧?”
台下众人报以笑声,的确,虽然是自选的题目,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案子,不费点心思是不可能的。
“呵呵,辛苦的确是辛苦,不过有句歌词不是讲:付出总有回报,何必计较太多,年轻的未来不是梦。辛苦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辛苦要有意义,而你们今天的辛苦是不会白费的。这里我向你们透个底儿,看到没,在这边坐着有六位评委,其中三位就是今天所出题目的当事人。”南怀仁笑着说道。
什么?题目的当事人?难道这三道题不是杜撰,而是现实的案例?!
教室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呵呵,对,你们猜的不错。这三道题目的出题者是从我集团下属一个咨询公司的客户,他们在经营生产的过程中碰到了这些问题,希望能够得到帮助。恰好知道今天我们有这场测试,经过研究,决定把他们遇到的这些问题做为考题出给各位,希望通过各位的才智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当然,有所劳必有所得,你们的辛苦也一样会有回报——假如你们提出的方案能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