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私奔前夜-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完全没想到,孔嫣还有这样的一面。
  她以为她什么都不在乎呢。
  这样她也就放心了,至少,她会对哥哥好。
  不过回头还是警告下哥哥好了,孔嫣可是搞化学的,哥哥长时间在外面跑,又能接触到很多年轻的小姑娘,他要不和小姑娘们保持点距离,孔嫣随便给他下点什么都能弄死他。
  李拾光打了个冷颤,想想就觉得很危险。
  因为不确定孔嫣和哥哥究竟能走多远,李拾光并没有和李爸爸李妈妈说李博光有对象的事,怕他们空欢喜一场,只叫他们别担心。
  经过两年的建设和规划,华县新的商业区已经全部建好,但是房子并不好卖,人们都已经习惯在老街买东西,新街过去是个坟场被推掉的,本地人总嫌晦气,大白天那边都没有什么人过去。
  李爸爸见房价实在便宜,家里现在也有了积蓄,又买了两套门面房,还让小叔叔和小舅舅去买了一套。
  除了第一年亏损的,洪水褪去之后,小叔叔和小舅舅便开始了鱼蟹一体式养殖。
  深水区养鱼,浅水区养蟹。
  他们是除了李爸爸之外第一批在这里买房的人家,买房的时候给了很大的优惠,这两年也赚了不少,小县城现在的房价不值钱,再向李爸爸借一点,两人就在离李爸爸的不远处,各买了一套房。
  房子是临街的门面房,一楼可以做门面,深深的一间门面通到里面,中间是楼梯和洗手间,再里面是餐厅和厨房,楼上是一南一北两个大房间,朝南的房间小舅舅夫妻俩住,朝北的大房间给儿子住,楼上还有个不小的阁楼,既可以放杂物,也可以收拾出来当房间用。
  这里的房子大多数是这样的格局,小叔叔家也一样。
  小婶婶和小舅妈都乐的合不拢嘴,现在她们不说什么债务都让大伯、姑爷背的话了。
  有时候人就是这么现实。
  小婶婶原本是让儿子李炜光去大伯,也就是李爸爸家住的,但现在李爸爸一家搬到小庄山去了,离县城十几分钟车程,还没有公交车,只能骑自行车或者坐马自达,那里太偏,人烟稀少,小婶婶不放心才上初中的大儿子去那里住,正好县城里买了房子,就让李爷爷李奶奶住在县城里,帮着照顾两个儿子,她和小叔叔继续在下面的镇子里看场子。
  李爸爸家现在这个老房子正在拆了重建,李拾光早就嫌弃这个老房子里面的茅坑了,上厕所可臭可臭了,还有随时可能掉茅坑的危险,想换个抽水带马桶和浴室的卫生间。
  买房造房子在当地都是大事,进房上梁都要吃进屋酒,兄弟姐妹都要请来暖房,各家各户的亲戚都要包红包,这事自然不能瞒着,也没什么好瞒着的。
  于是舅舅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老王家那个原本分家时分的最少的病秧子的小儿子,跟着他们家姑爷干了两年后,已经在县城里买了大房子了。
  九四年已经进入几十年代中期,农村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建两层楼的楼房,但依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家建不起楼房,砖瓦房在农村还是主流。
  但即使再没出息,他们也不会觉得他们比老王家的小儿子王惠根更差,毕竟王惠根那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样子,作为一个大男人,能养活他老婆儿子就不错了,没想到他居然买房了,还是楼房,还是县城里的楼房!


第108章 
  这样的大事当然在外的兄弟姐妹通通要回来参加。
  大多数人还是对小舅舅王惠根买房的事打心眼里表示高兴和恭喜的; 比如大舅舅一家。
  大舅舅作为家中长子,对于这个最小兄弟怎么过日子一直很发愁。这个小弟和年龄相差非常大; 和他大儿子年龄差不多; 小弟的儿子和他孙子年龄差不了几岁。
  他自己现在已经老了,孩子们又俱已成家; 实在没有精力再管小弟家的事; 二弟性子从小就精明狡狯,想让他帮扶兄弟更是不可能; 几个兄弟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不给他人带来麻烦,就已经是最好的。
  现在知道小弟过得好,他这个作为老大的,也就放心了。
  要说有什么不服的; 就是二舅舅一家了。
  二舅舅一家在临县的县城做小吃生意; 这年头; 不论做什么生意都好赚,这两口子这几年腰包里鼓鼓囊囊没少赚; 但是这两口子都抠的很,也知道财不露白的道理; 是以这几年赚了不少; 却想要过几年再造房子,生怕让人知道两口子有钱向他们借钱。
  尤其是两年前竹子湖发大水的事; 让两口子更是警惕李妈妈这个二姐。
  二姐要是向他们开了口,外婆怎么着也会让他们去借钱的,哪怕就是借一千; 那也是他们两口子辛辛苦苦挣回来的!
  没想到李爸爸李妈妈硬气,硬是没借钱,把这个难关渡了过去。
  现在跟着他一起做的王惠根和李建党都在城里买房了,那李建国得赚多少?他还有个摩托车店呢,现在买摩托车的人越来越多了,有一辆摩托车别说在农村就是在现成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这让他们后悔不已。
  二舅妈酸道:“赚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儿子还不是娶不到老婆?”
  二舅舅道;“你也别说这酸话了,我大侄子长的不差,我这姐夫又能挣钱,想要什么样的姑娘找不到。”
  “找到怎么还一把年纪打光棍?你看外面这有几个二十五了还不结婚打光棍的?你看苏家那利琴,儿子都生了!”总算有了一件痛快事,二舅妈幸灾乐祸道:“我看那苏家丫头挺福气的,进门头一年就生了儿子,我上次听说她现在又怀上了,正躲在娘家准备生二胎呢。”
  她平时最得意的事就是生了两儿一女,儿子女儿个个随她,长的俊俏无比,十里八乡就找不着比她儿子闺女长的还好看的。
  她得意洋洋道:“买了房子有什么用?生不出个好儿子以后看谁给他们养老,你看看你兄弟家的小伟,都十几岁了还跟个大姑娘一样,出门连话都不敢说,连我家家伟一半都不如。”
  说完很开心地嗤笑一声,越想越乐。
  她前面的话二舅舅不爱听,但对于她最后一句,他心里还是颇为认同的:“家伟这次考试又是前十名,这孩子就是玩心重,他们老师也说了,要是他肯努力,前三名不成问题的。”
  遗憾的同时,心里还有淡淡的骄傲和自豪。
  他一直希望家里两个儿子能向二姐家的李拾光一样,能考个省状元回来。
  他叹道:“他就是玩心太重,不然像他这么聪明,飞飞都能考个省状元,这小子不是更轻松?他就是不努力。”
  对于这件事,二舅妈也很不甘心,发狠道:“这次他回来,非要他考前三名不可,他要考前三名,我奖励他五十块!”她越想越生气:“你姐夫那两口子也是个肚子里藏奸的,当初要是把这店卖给我们,现在在城里开店的就是我们了,给她出四千块钱都不卖,还想要多少钱啊?”
  二舅妈越说越不忿,骂二舅道:“你也是个没用的,你姐夫承包那么大一个竹子湖,你兄弟一分钱不用掏,给他三成股,你也是他二舅子,给你什么了?当初我们还愿意掏一千块钱给他,让他给三成股他都不干!”
  李妈妈毕竟是二舅舅的亲姐,二舅舅没好气地说:“要是你你干?人家都是傻子,就你聪明。”
  二舅舅这话说对了,二舅妈还真觉得别人都是傻子,就她聪明。
  二舅舅装了个红包,在里面塞了五块钱,被眼尖的二舅妈看到,她冷笑一声:“吃个酒还包五块钱,五块钱我都能买五斤肉回来了,你吃什么能吃五斤肉?就是把我们一家子人全部叫过去吃,也吃不到五块钱,包两块钱还不够了?”
  二舅舅道:“他家现在跟过去一样吗?他们现在承包了竹子湖,只要不发洪水,这个钱就一直赚。”
  二舅妈随口嘟囔了一句:“那怎么不发洪水淹死他!”
  二舅舅怒道:“你这嘴巴是不是在粪坑里抹过?怎么就没句好话?那再怎么说也是我兄弟,发财了对我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将五块钱塞在红纸包里:“我现在给他包五块钱,以后我们造房子,他还能跑了?”
  二舅妈年轻时候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辣美人,和二舅舅好上之后,二舅舅是将她捧在手心里,要星星不给月亮,现在年龄大了,当初的热度虽然淡了下来,但两人在相处过程中,二舅舅已经习惯性的让着二舅妈,二舅妈也是仗着的泼辣自私惯了。
  不得不说,这两口子简直臭味相投,天生一对。
  在农村,兄弟之间办喜酒,妯娌是都要去帮忙办酒席的。
  二舅妈烧的一手好菜,小舅妈自然就会过来请她帮忙厨房的事宜。
  二舅妈回绝之后还和二舅舅吐槽:“都给她包五块钱了,还要我过去给她免费干活?我一年忙到头累死累活一天都休息不了,我才不干呢。”
  二舅舅早已习惯了二舅妈的懒,道:“不去就不去吧。”
  于是别人的兄弟做喜事都在各种帮忙的时候,这两口子带着三个孩子在前面各种闲看。
  后厨忙不过来,大舅妈就把自己的大女儿和三个媳妇儿,外加李妈妈等几个女人在厨房里忙活,男的在外面招待客人,给红包记账,以后哪家对哪家的帐,等他们办喜事的时候都要还回去,小孩子们负责上菜。
  小叔叔和小舅舅家没有一起办,小舅舅家办进屋酒的时候,小叔叔一家就在竹子湖看场子,等到小叔叔家办酒的时候,小舅舅一家就要留下来看场子。
  除此之外还有李博光的好兄弟郝文学。
  郝文学名字取得响亮,一看就是个读书种子,可惜本人最不喜欢的就是读书,从小也是惯会打架的,在华县一带也比较有名。
  自从去年娶了老婆生了娃,就没再出去打工,去李爸爸承包的竹子湖看场子,每个月两百多块钱。
  他这人有心机有城府,无奈少了点机遇,总不能真的进入黑社会,当打手过活,现在在竹子湖,每天和俩兄弟开着汽艇满湖的巡逻转悠,倒也快活。
  小舅舅和小叔叔两家在办酒的时候,整条新商业街最好的地段,四岔路口那里的几家店面全部在装修。
  李拾光让李爸爸将门窗全部装成玻璃的,再拉个卷闸门,白天将卷闸门拉上去,只开玻璃门,晚上就拉下来,外面再装一层防盗门。
  这几间门面全都是李爸爸的,他当初买的时候就知道四岔路口这里的位置一定是最好的,正好手里有钱,也不贵,他就全部给买了下来。
  现在华县还没有划给省城,只是一个小县城,九十年代初的小县城的房子能贵到哪里去?
  李爸爸是不知道华县以后会成为省城的一个区的,只知道这个位置好,将所有门面全部打通,一楼二楼全部装修一新,他原本是打算在这里开两个店,一个专门卖摩托车行,一个专门卖家用电器的电器行,原本老街的那家店就专门卖自行车。
  他虽然对未来市场有前瞻性眼光,但毕竟是在小地方待久了,有时候目光还是有局限性。
  考虑到儿子女儿都在大城市待着,就问他们的建议。
  李爸爸其实还带着一些自得的,他也没真的想从女儿这里听到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
  李拾光想了想,不由道:“那你还不如将这三个店合在一起,做成一个华县最大的电器大卖场,让来到华县买电器的人,想到买电器,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