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私奔前夜-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朴实?说朴实也不尽然; 只能说长的很朴实。
  她身高约一六零左右; 圆润的脸,小眼睛大脸盘塌鼻梁,体重一百二十斤左右; 微胖; 唯一算得上出彩的地方就是皮肤粉白。
  她并不丑,也难说好看; 笑起来两只原本小的眼睛眯成一条缝; 唇角上扬; 很是亲和; 一眼就能看出是个很聪明的姑娘。
  李妈妈见她第一面就很喜欢,这样体型微胖有福气,人也精明能干的姑娘很得长辈们欢心; 尤其是像李家这样做生意的人家,更需要一个精明能干的媳妇。
  小舅妈给两家人都介绍了一下,着重介绍李博光和苏慧琴。
  苏利琴就是和李博光相亲的姑娘。
  李博光作为晚辈,又是男孩子,大方地喊了人,见三人茶杯里水浅了一层,又上前给几个人倒水。
  小舅妈要过去给李妈妈他们泡茶,李博光利落地拿过茶杯:“舅妈你做,我来吧。”
  小舅妈有意让女方家人好好看看李博光,也不客气,坐下等着李博光泡茶。
  李博光将几个白瓷茶杯烫洗过,泡了茶端过来,一人一杯,又对原本坐着的三个女人说:“阿姨,我帮你们换一杯吧。”
  “不用不用。”女方母亲看着李博光目不转睛,满脸笑意。
  就初次见面而言,双方家长对两个年轻人都很满意。
  李拾光坐在旁边装腼腆,别人说到她,她就回以微笑,并不说话,今天的主角并不是她,偶尔带上她不过是为了不冷落到她罢了。
  苏利琴也一样,一直坐在那里文静的笑着,问到她才说话,说话声音轻柔好听,言语举止间俱十分得体。
  只这样看,完全挑不出半点问题,至于相貌,在李妈妈眼里最不重要的就是相貌了,反而是苏利琴这种微胖圆脸白嫩的女孩,更合她眼缘。
  苏母看上去也是不善言辞的人,面目和善,全程都微微笑着,偶尔问几句李博光的问题也是年龄喜好现在在哪儿工作,辛不辛苦之类。
  倒是她旁边的黑皮肤女人,一脸精明泼辣,问的问题也犀利直白的多,比如工作多久了,什么时候能出师,在深市多少钱一个月,那边的钱好不好挣,大城市漂亮姑娘多不多,什么时候回来,回来后有什么打算。
  又问李妈妈如果两人结婚有没有建楼房的打算,什么时候建,建在哪儿,现在的房子是不是也归儿子等等。
  还含蓄地问了婚后公婆在不在一起住的问题。
  这人大约是被女方请来唱黑脸的,李妈妈虽然听了心里有些不舒服,还是将这些问题一一回答了。她想着,女孩子嫁到她家后就是自家人了,自家人精明一点,总比娶了个蠢人好。
  这人自称是女方家的大伯娘,对李博光一边问一遍夸之后,话题转到李拾光身上来:“这是你闺女吧?长的真好看,多大了?”
  对这一双儿女李妈妈也是很骄傲的,笑道:“过年十八了。”
  “大姑娘啦。”苏家大伯娘笑的一脸灿烂:“定人家了没有?”
  这话问的李妈妈暗暗皱眉,她笑着说:“还在念书呢,就要高考了。”将疑惑的目光投向小舅妈。
  小舅妈之前和她说,已经将两边信息大致向两家说过了,其中自然包括李博光还有个妹妹在读高中的事。
  许是感受到这一瞬间的停滞,苏家大伯娘笑容不减:“这么大了还在念书呀,那马上要毕业了吧?”她转头对李妈妈赞道:“女儿好,我们那很多初中没读完就出去打工,一年要给家里带回来千把块呢。你女儿这么能干,你就等着享福吧。”
  李妈妈这次是真的不高兴了,笑容淡淡的:“享什么福?我也不指望享他们什么福,只要他们自己把日子过好,平平安安的,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小舅妈在一旁听的尴尬症都要犯了,赶紧打圆场:“怎么不是呢?你家的两个都大了,等成家立业,你就等着抱孙子当奶奶了,哪像我家那两个,一个上初中,一个才刚上小学,还有的累哦!”
  苏母也赶紧打圆场,接过小舅妈的话:“你家两个也是好孩子,日子过过也快的。”
  李拾光也看出来,苏家大伯娘说话的时候,苏母和苏利琴都不说话只文静的微笑看着,直到气氛被说僵了,才出来打个圆场,很明显,苏家大伯娘今天过来就是个扮黑脸的,苏母是扮白脸的那个,苏利琴只要微笑不说话就可以了。
  几人坐着说了会儿话,小舅妈起身抓了写瓜子花生米糖过来:“瞧我,光顾着说话,都没抓点东西招待你们,净喝水了。”对李博光苏利琴说:“我们在这聊聊天,你们年轻出去玩吧,别陪我们这些老年人坐这了。”
  苏家大伯母立刻笑道:“哪有你这么年轻漂亮的老年人哦!”
  李博光和苏利琴两人出去,原本作为妹妹的是不该做电灯泡跟着的,但她对苏家大伯娘着实不喜。
  这不是她第一次听别人说这样的话,甚至有时回到乡下,村里还有人当着她的面劝李爸李妈不要给她继续念书的,说:“女孩子念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是给别人家养的?你们两口子累死累活把她培养成高中生已经很不错了。”等等类似的话。
  更多的是和苏家大伯娘一样,说谁谁家姑娘出去打工挣了多少钱回来,谁谁家姑娘嫁出去拿了多少嫁妆等等。
  这边苏利琴已经和李博光聊上了,还是一只腼腆沉默的苏慧琴主动开的口。
  她斯斯文文的浅浅一笑,“你个子好高,得有一米八吧?”
  “一米八四。”出来后反而是一向活泼外向的李博光没那么善谈了。
  “我只有一米六。”她微微垂头。
  李博光没有说话,苏利琴又将目光投到李拾光,歉然道:“我大伯娘不会说话,你别介意。”
  李拾光笑笑。
  “听说你马上就要高考了,祝你考个理想的大学。”她笑容依然很柔和,给人如沐春风的淳朴感。
  “谢谢。”
  没有等到李拾光的回话,一时间三人陷入了沉默。
  回去后,李妈妈问李博光觉得那姑娘怎么样,李博光说:“就那样。”
  李拾光想起自己年少时曾问过李博光对未来的嫂子有什么要求,李博光很俗气地回了两个字:“漂亮。”
  苏利琴和漂亮完全沾不上边,甚至连可爱都难形容,只能说是五官端正。
  可前世没有她从中间搅局,哥哥居然和她订婚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李妈妈又问李拾光,李拾光说:“太矮了。”
  李妈妈点头,犹豫道:“是有点,两个人站在一起也差太多了。”又道:“那姑娘我看着还不错,一看就是精明能干的,就是她那大伯娘……”
  她皱了皱眉,后面的话她没说,几人都懂。
  “唉,随你们吧,日子是你过。”李妈妈对李博光说。
  李拾光见李博光并没有将对方放在心上,松了口气。
  初三一早起来,她梳洗好和爸妈说要去找马萍玩。
  “一会儿你姑姑要来,你不在家待着去马萍家?今天初三都是走亲戚的,家家都是一家子人,哪有空招待你哦。”
  “没事,我们说好的,一起去看电影。”李拾光头也不回的跑了。
  她坐公交车到车站,买了去沪市的车票。
  从县城到沪市需要四个小时车程,又打车到了海交所。
  海交所尚未营业,周围也冷清的很,她向周围打听了股票的一些信息,才知道,股票不是你想买就能买的,需要股票认购证,凭认购证摇号,中签的认购证可以认购股票。
  这就和中奖一样。
  而认购证的价格也不便宜,据海交所门口的大叔说,认购证价格如果太便宜,股民就会把认购证当彩票买,那么买的时候将是人山人海,价格定得太高,卖不出去,股票也就发不出去。
  所以按照这时候的物价水平和消费能力,认购证30块钱一份。
  这东西就和彩票一样,你有钱就可以随便买,中奖就行,以现在的消费水平,买多的人不多,毕竟不是股票。
  可能见小姑娘长的挺好看,和她谈股票的大叔还将自己买的股票认购证拿出来给她看,只见一张青绿色钱币大小的纸面上用繁体字写着‘海市股票认购证’,反面同是繁体字‘股市有风险,涉世需谨慎’,除此之外上面还有地址和编号,并告诉她,认购证会在今年四次摇号,共发行十来个股票。
  这些都是公开的信息。
  至于买不买,大叔自己也很犹豫,不知道这东西该不该买,毕竟对这个问题的判断也没有可供参考的经验。
  他也只是提醒李拾光,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但李拾光知道,必须买,不仅要买,还要尽可能多多的买。
  在二十一世纪,哪怕最普通的股民都知道,沪市第一次发行的股票认购证有多么疯狂,几乎达到了洛阳纸贵一证难求的程度,可以说是当时的稀世珍宝,甚至在三十多年后,沪市第一次发行的股票认购证收藏价格都不低。


第26章 
  她问清楚什么时候营业; 股票认购证如何购买等问题,知道沪交所要初六才能交易; 而买股票需要认购证;
  打听清楚了一切,她也没有过多逗留,赶紧回家。
  到家已经晚上六点多; 家里一大家子人。
  李妈妈过来又想捶她; 低声训道:“家里一家子忙死了;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在今天跑出去玩呀?”
  李拾光吐了吐舌,赔笑着问:“哥呢?”
  李妈妈顿了顿; “那姑娘约你哥去看电影了。”
  李拾光吃惊:“哥不是说一般般吗?怎么还去看电影了?”
  “那姑娘今天来县里逛街; 你哥在给你爸帮忙修车,正好碰到。”
  “来店里和哥碰到?”李拾光也不知道说什么了,“爸呢?”
  “你爸不做生意啊?现在正月生意正好; 你爸一早就去看店了。”
  李拾光赶紧过来给李妈妈捏肩捶腿:“我的错我的错; 老妈你辛苦了。”
  李妈笑着啐她:“还不去洗手吃饭,就等你了。”
  年初四; 李妈妈也去店里帮忙了; 李拾光一直在房间里看着老妈放在她房间的钱纠结; 最终她还是做了决定。
  和家里的灾祸比起来; 这些只是小节,只要家里有足够的钱,哪怕真的有洪水来临; 她父亲也不需要为了还债去开采石场。
  年初五,她和李妈妈说去同学家玩。
  她一向听话乖巧,李妈妈不仅没说什么,还拿了十块钱给她。
  李拾光深吸了一口气,带着自己的压岁钱和老妈放在她房间的一万六千块钱去了沪市。
  除掉那些要进货的钱,老妈的包里总共三万六,她怕家里临时会用到钱,不敢全拿,拿了一万六,知道认购证三十块钱一张,她就着身上的钱一口气买了五百张,留下一千块钱备用。
  一万六,在重生回来之前不过她一个包的钱,现在确是家里全部积蓄的一半,她在买认购证的时候,心跳如擂鼓,不知自己的做法究竟是对是错。
  她听她朋友说过九十年代初股票疯狂一票难求的情况,所以从初五下午就跑到沪通证券公司门口等着排队,排了一个晚上,居然没人!
  这怎么可能呢?于是证券公司开门后,她居然是第一个购买认购证的人。
  认购证设计的极为精致,封面是烫金印刷。拿到以‘A100’开头的股民编制的证券账号,她还有些恍惚。
  说好的人山人海呢?怎么没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