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少私宠:小小鲜妻,好美味-第6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位传给一个无德无能的后辈。

    一位皇帝如果终身不纳妾,只有皇后一位妻子,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无疑就是绝世好男人,是令人艳羡的一生一世一双人。

正文 第2417章 意料之外(861)

    然而,这样令人艳羡的深情不悔,在古代那种子承父业的封建背景下,简直就是整个国家的灾难……

    皇帝只有一个老婆,还死活不肯纳妾,自诩为深情的要和皇后相伴终老。

    这样的皇帝,如果他运气好,遇上了一个身体好、又容易生养的皇后,最好还是能源源不断给他生儿子的那种。

    皇后如果有本事三年抱俩、六年抱四,一口气给皇帝生下六七个儿子,那还好说。

    至少皇帝的儿子有了,数量也够了,完全可以放在一起好好培养,观察个几年,再从中挑选出一个最优秀、最有手段的儿子立为太子就行了。

    真有这么顺利的话,估计那些操心皇帝后宫的朝臣们也无话可说。

    最怕的是那种皇帝死活不肯纳妾,只想着守着皇后一个人,而皇后偏偏又不能生儿子,或者勉勉强强只生下了一个……那问题可就大了。

    作为一个古代集权制度的帝王,膝下如果仅仅只有一个儿子,就意味着皇帝的位置以后肯定是属于他的——哪怕他是个智力不全的傻子或者白痴,又或者是性格品行方面有问题,暴虐成性甚至以杀人为乐……

    只要皇帝没有其他儿子可选,那这唯一仅有的子嗣,哪怕是个神经病疯子,也照样是下一任帝王……

    这对古代的封建王朝来说,不是灾难又是什么?

    一个脑子有问题的傻皇帝,能够带领整个国家继续发展吗?

    一个性格有问题、暴虐成性或者肆意妄为的皇帝,能够维持整个国家的平安和顺吗?

    答案不用想也知道。

    而古代的封建王朝最令人无奈的也是这一点,整个国家的政治大权都掌握在皇帝一个人手里。如果这位皇帝本身是个明君,懂得关爱子民,那些普通的平民老百姓或许还能有几天好日子过,但如果不幸遇上了一个昏庸的皇帝,动不动就杀人加赋压榨百姓,同时又好逸恶劳贪图享乐之类的,那平民老百姓的日子基本上就不用过了……

    ——连肚子都填不饱,命都保不住了,还怎么好好过日子?

    更加让人无奈的是,古代王朝的传承制度是子承父业,社会阶级牢不可破,古人的一生几乎从出娘胎开始便已经注定,是穷是富,是好是歹,基本上没有太多能靠人力改变的东西。

    尤其是在科举制度还没有出现的隋朝之前的年代,朝廷的官员选拔几乎全掌握在各大家族以及私人手里,完全垄断了整个官场,普通的老百姓一辈子也只是个低贱的百姓,几乎没有任何能改变或者提高自身身份的渠道。

    而即便是在隋朝之后,科举制度真正成型的唐朝时期,普通百姓通过读书参与科举考试,通过之后便能获得朝廷赐予的官职,从平民的身份一跃升天,正式进入政治官场……但是,在真正的古代历史上,家世贫寒却能通过刻苦读书,最终成功考上科举状元的普通学子,数量几乎少到极点。

正文 第2418章 意料之外(862)

    这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也不是说那些出身贫寒的古代学子不如其他学子聪明,而是受到环境的约束,注定他们很难有大的成就。

    要知道,古代的书籍流通远远不像现在这么发达,能够提供给人学习的渠道和范围也相当狭小,即便是再有天赋的古代学子,如果没有相应的学习条件支撑,那学到的东西也是相当有限的。

    这就好像一个智商一百八的天才,如果从小就被人关在黑屋子里,不说话也不走动,甚至都没办法看一看外面的天空……那么,等到他日渐长大之后,很有可能就会变成一个连话都不会说的痴傻人,再高的智商也只能白白浪费。

    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在古代那种生产条件落后、各种思想又十分保守封建的环境下,哪怕是再聪明的古人,如果没能投胎到一个比较好的家庭,从小开始培养诗书字画,等到他以后再想办法上学堂考科举,想要成功几乎比登天还难。

    在唐朝发明了印刷术之前,古代的一切书籍和文字都是非常珍贵的,因为必须通过人工抄写,很多珍贵的古书甚至仅仅只有一本,也就是俗称的孤本,万一不小心遗失了,自然是极大的损失,往往都是无法弥补的。

    因此,在历史记载上,只要是有才有名的古人,几乎个个都有藏书的习惯。

    越是才学过人,对各种藏书的嗜好和痴迷就越严重,不少著名的古代诗人和学者甚至都有严重的“藏书癖”,看到一本好书就恨不得藏到自家书房里,对别人收藏的珍贵古书更是垂涎不已,为此还引出了不少奇闻异事,在史书上都能找到记载。

    在那些文风鼎盛的古代王朝,藏书就相当于现代的有钱人收藏各种名车名表一样,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一种别具趣味、不落俗套的炫耀手段。

    对于注重清名和风骨的古代文人来说,那些什么金银珠宝、玉器美人,统统都是俗物,只有书才是他们心目中的白月光,令他们难离难舍、恋恋不忘。

    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俨然就是这些古代文人的真实写照。

    很多才名显赫的古代文人常常会把自己家藏书的数量以及内容当做一种骄傲的资本,在同行面前炫耀,就如同现代的有钱人互相攀比自己拥有的豪车数量和品牌一样,虽然攀比的内容不同,但意义却是差不多的。

    甚至就连这些古代的文人名士相互交流,都是以书籍字画作为彼此的桥梁。

    ——你欣赏一下我家的藏书,我再欣赏一下你家的字画,然后各自拽文互相点评一番,如此一来二去,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文人情怀就自然出来了。

    对于古人而言,书的珍贵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文化上,同时也是一种与人拉近关系、尤其是和那些清高的文人拉近关系的好东西。

    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在很多朝代的历史记载上,都曾出现过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

正文 第2419章 意料之外(863)

    无论是朝堂官员之间的互相走动送礼,还是皇帝赏赐给臣子的一些东西,最珍贵、最引人垂涎的往往不是金银珠宝,而是各种各样的古籍和字画。

    这些赏赐物品的名单记录,乃至于古代官员之间私下赠送的礼品名单,在正史和野史书籍上都能找到明确的记录。

    虽然记录内容并不多,也比不上那些古代王朝发生的重大事件引人瞩目,但只要仔细的去找,还是可以找到时间人物俱全的记载。

    而这些无疑就证明了,在古代,书籍字画是非常严肃且珍贵的东西,价值远远超过那些名贵的金银珠宝。

    古人所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一个“书”字,就能明确看出书籍字画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甚至只要是和读书扯上关系的人,无形之中都要高人一等。

    如此一来,那些有文采的古代名人几乎全都有藏书癖的嗜好,也就不难理解了。

    再加上古代的书籍保养非常落后,几乎所有重要的古籍书本都是靠人工笔墨来抄写的,纸张质量远远不如现在的白纸,书写的墨迹如果不小心晾干,很容易就会变得模糊。

    哪怕把这些古书放在书柜上小心保管,不许人轻易触碰,但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那些脆弱的纸张以及纸张上的墨迹就这么直接暴露在空气下,时间一长,自然就会慢慢氧化,导致书页变得格外脆弱,一碰就碎,上面的文字也渐渐变得模糊不清……

    到最后,一本珍贵的古书也许就这样湮灭了。

    所以,很多爱书的古人不仅有收藏书籍的嗜好,而且大多都习惯把那些珍贵的书籍藏在家里,除非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或者同行,否则轻易不会给外人看。

    甚至还有些极端的古代名人非常厌恶旁人乱碰自己的书,这可不是因为他们小气,主要的原因还是那个时候的书籍太过脆弱,禁止别人乱碰,也是为了避免有人不小心弄坏了那些脆弱而珍贵的书。

    古人爱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很多史书记载上,都能找到一些爱书如命的古人为了自己挚爱的书籍,做出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说,和书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书坏了之后,还专门给它立个坟墓,下葬之后日日缅怀垂泪之类的……

    这种在现代人看来简直就是神经病、恋物癖的事情,在古代历史上却并不罕见。

    现代人之所以无法理解,古人为什么会对一本破破烂烂的书籍这样重视,也是因为到了现代之后,造纸业和印刷技术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书籍的泛滥,在大众眼里根本就不值钱。

    人人都会说知识很珍贵,可是人天生就是这样行为矛盾的生物,心里知道知识很珍贵,行为上却完全不把那些承载了知识的书本当一回事。

    因为现代人早就已经习惯了书籍的泛滥,不管走到哪里,只要他们愿意,花上几十块钱就能轻松的买到一本很好的书,而且不限种类。

正文 第2420章 意料之外(864)

    书籍得来的如此容易,自然就不会让人发自内心的去珍惜。

    更别提是像古人那样,因为对知识心存敬畏,所以就连承载知识的书籍都能视如生命了。

    在现代很多城市里,书籍甚至是论斤来卖,好几本加在一起也才一两斤,根本值不了什么钱。这还是正版书籍,如果是盗版书籍的话,因为纸张质量差,价格还能更便宜一些。

    而那些已经被人用过、或者买回来之后发现并不需要的书籍,大多都会被当成废纸一样卖掉,一斤废纸几角钱,廉价到了极点。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

    任何一样东西,只要数量多了,自然就不那么珍贵了。

    书籍在古代的地位崇高,被无数文人墨客视如生命,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古代的书籍稀少。

    大量珍贵和有用的书籍基本都掌握在个人手里,轻易不会流通到市面上。

    在印刷术被发明出来之前,所有的书籍记载都得靠人工来抄写,这个工程量可不是一般的大,再加上古代普通百姓的识字率非常之低,几乎有百分之七十的百姓都属于文盲,对书籍文字两眼一抹黑的那种。

    剩下的百分之三十里,又有超过一半比例的人,堪堪只认识几个字,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写,懂得用文字来计算,就已经算是普通百姓里的“高学历、文化人”了。

    而这样的人,在古代大多都从事一些商业工作,比如在酒馆商铺里给人做账房先生之类的,工作收入和生活水平自然要比靠天吃饭的农民百姓优渥的多,也算是比较不错的小康水平了。

    最后剩下的一小部分人,基本上就是古代的普通百姓之中,文化水平最高的那一批了。

    他们大多都上过私塾或者学堂,甚至也尝试过科举考试,最后当然不可能成功,顶多过个乡试、考上一个童生的称号就很不错的,如果运气再好一点,考上了举人,在古代就可以被尊称一句举人老爷了,拥有见官不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