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少私宠:小小鲜妻,好美味-第7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如果是和小安律放在一起……那简直不用考虑,她百分之百是选儿子的,谁能比她儿子更惹人心疼呢?

    面对父子俩的争执问题,安宁不仅是偏心,而且是偏心到没边儿了。

    遇到同样的问题,她在穆炎爵面前的时候,总是劝着他多让些小安律,不要总和他斗劲儿。

    欺负儿子算什么本事呢?难不成还生出了成就感?

    但是在小安律面前时,她却很少说类似的话,即使要说也是说得非常委婉,生怕让小安律听了之后委屈,更多的时候她总是和小安律偷偷吐槽,不管谁对谁错,母子俩永远都是统一战线的。

    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她的偏心,穆炎爵有时候抱怨她的话,其实也不算是冤枉了她。

    不过安宁却并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在她看来,一家人有些小矛盾,吵吵闹闹的并不是大事,只要不触及底线,其他的事情都好商量。

    不是有句话叫做“越吵感情越好”吗?

    她觉得以穆炎爵和小安律的性格,父子俩和平共处相亲相爱估计是不太可能了。

    就算穆炎爵这样想,小安律看样子也不爱搭理他,父子俩总不能一辈子都这样针锋相对吧?

    安宁想来想去,也只有另辟蹊径了,相亲相爱不可能,那就索性让他们吵吧,反正都是小吵小闹的,说不定时间长了,吵着吵着感情就出来了呢?

    ……她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反正以她的角度来看,穆炎爵喜爱小安律的心思不是假的,虽然时隔了整整六年之后才知道自己有这样一个儿子,惊讶和措手不及之余,他也一直在努力学习着做一个好父亲。

    哪怕总是有些笨拙,哪怕总是容易惹得小安律生气……

    但是他对儿子的心是认真的,也一直在努力的改正自己,对于一个习惯了说一不二的上位者而言,能这样毫不在乎的放下自己的脸面和身段,有意无意地讨好自己年幼的儿子,不管他做什么都没有真正的生过气,甚至连吵架斗嘴都乐在其中,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要知道,穆炎爵的成长经历比小安律还不如。

    小安律至少还有她这个妈咪从小陪在他身边,从未缺席过对他的关爱。

    可是穆炎爵呢?

    他虽然出身显赫,但是在整个成长过程里,却没有人给予过他真正意义上的家庭的温暖……

正文 第2513章

    甚至连普通人都拥有的来自父母的关爱,对他来说却是一种奢望。

    除了尚在襁褓、毫不知事的那段时间,他短暂的在亲生母亲身边待过之外,剩下的所有时间,父母对他而言更像是一个飘渺的代名词。

    所有的小孩都有父母,唯独他的父母,却离他遥不可及。

    安宁曾经听过几个在穆家祖宅里工作了一辈子的老佣人说起过穆炎爵儿时的经历,知道在他还不懂事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因为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地下情人自/杀了,母亲随后也解除了婚姻关系,撇下自己年幼的儿子,直接飞往了国外生活,听说现在已经在国外结婚,有了新的家庭和儿女,这辈子都不打算再回来了。

    穆炎爵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双亲,除了显赫的家世之外,他和那些父母双亡的孤儿也没什么区别。

    他的父亲已经死了,连骨头都化成灰了。

    而他的母亲虽然还活着,但却远在大洋彼岸,万万里之遥,在穆炎爵长大成年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她从来都没有回来看过他,甚至连电话里问候一声都没有,仿佛她从来就没生过这样一个儿子,当他不存在,不闻不问的比死人更加绝情。

    这样的母亲虽然还活着,但是对于穆炎爵来说,她和死人也没什么区别。

    听穆老爷子的说法,穆炎爵自从年满八岁,知道了他父母以前做的那些事情之后,他便再也没提过他父母半句话。

    在别的孩子尚且离不开父母照顾的年纪里,他却早早的学会了照顾自己,在寄人篱下的环境中保全自己,一路无声无息的长大。

    等到穆老爷子反应过来的时候,曾经幼不更事的孩童已经长成了冷漠孤僻的少年,连性格都已经定型,即使穆老爷子尝试着矫正过他,但终究还是没什么大用。

    因为在穆炎爵的父亲自/杀,母亲也闹着要离婚的时候,正好是穆家内部斗争白热化的时期,穆老爷子作为家主,不得不抽出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和家族上,实在是腾不出手来照顾年幼的穆炎爵。

    偏偏穆老爷子的妻子早逝,身边也没有一个可信的、懂得照顾孩子的女人。

    再加上穆炎爵的身份也确实特殊,是穆家的长房嫡子,按照穆家的传承规矩,他的父亲是穆老爷子的接班人,而他又是他父亲的接班人。

    当时穆老爷子还没有退位,穆炎爵的父亲霸占着继承人的位置三十多年,偏偏又没有过人的商业能力,穆家内部私底下早就有了不满的声音。

    穆老爷子可不止穆炎爵父亲这一个儿子,剩余的还有好几个,再加上穆家的其他旁支,甚至是海外穆氏的几条支脉,谁不是两眼发绿的盯着国内穆氏的继承权?

    这可是一块明晃晃的大肥肉,吊在眼皮底下,哪怕不能完全的吃进嘴里,就是往上面胡乱的咬一口,都能咬下满嘴的油水来。

    利益撺掇,人心思变,原本就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正文 第2514章

    如果不是穆老爷子一直弹压着,穆炎爵的父亲也不是完全没有能力的人,这些暗潮汹涌的人心思动早就按捺不住了。

    穆老爷子也知道自己的长子能力不足,虽然勉强可以继承家业,但却不足以压下家族内部里那些野心勃勃的阴谋家,因为他的缺点和优点同样明显,怎么改都改不掉,如果被人针对性的下套子,他恐怕很难跳出来。

    可惜穆老爷子没有更好的选择,他的儿子总共就那么多,矮个子里头挑将军,再怎么精挑细选,也很难保证一点问题都没有。

    穆老爷子其实也知道问题的存在,可是他也没其他办法,儿子的性格就这样,已经成年了也扭转不过来,其他几个儿子身上的问题更是只多不少,他除了尽量挑一个比较好的,否则还能怎么办呢?

    但是穆老爷子终究是不放心的,不敢完完全全的把家业交到一个身上有明显缺陷的儿子手上。

    毕竟,对于穆老爷子,穆家的产业不仅仅是祖辈传承下来的基业,更是他自己一辈子的心血结晶。

    当初穆老爷子刚刚继承家族时,穆家的产业发展远远没有如今的规模,甚至都没有真正回到国内,而是在新加坡地区发展。

    因为那个时间,国家的内/战刚结束没多久,百姓贫弱,经济条件还没有真正开始发展,也实在找不出太多的商业价值,更多的华人家族发展还是在海外国家进行,包括当时的海外穆氏,商业风头和发展潜力就远远超过了国内的穆氏。

    这一点和家族个人的能力没多大关系,更主要是受到环境的限制和影响。

    有句话叫作“大势所趋,无力回天”,其实用在这里也挺合适。

    当时的国内整体经济就不发达,百姓穷得连裤子都穿不起,而且普遍都不识字,文化程度极低,哪有什么闲钱和眼界来考虑商业发展和投资的事情?他们恐怕连商业投资这个词都不认识。

    没有潜在的客户根基,再有商业天赋的人也没有办法可想,只能遗憾的作罢。

    而商人逐利原本就是常情,既然没有利益可图,那些追寻利益和发展的华人家族自然就不愿意留在原地浪费时间,反而更倾向于前往海外的发达国家寻求发展。

    这就是为什么,在上个世纪中早期的时候,大量的华人拖家带口的前往淘金,很多人更是一去不回,直接就在海外定居的原因。

    而国内穆氏从民国时期与海外穆氏分家之后,便一直驻扎在新加坡。

    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虽然比国内要快,但终究受到地域性面积的限制,格局太小,别说是和国内相比了,就是和海外那些面积不大的小国家都没办法相提并论,发展潜力毕竟是有限的。

    国内穆氏在新加坡发展了近百年时间,亲眼目睹了这个小国家从贫穷到繁荣、再到盛极必衰的发展过程,有眼力的穆家人已经可以看出未来的经济颓势。

    说简单一点,穆家在新加坡已经没有多少利益可图了……

正文 第2515章

    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在那个时候的穆家内部,也是引起了不小的纷争和矛盾。

    穆家从民国时期开始发迹,又在国内战乱的那些年,为了保住家族的根本基业主动分裂成了两大派系。

    其中一派的穆家人带着一半的家产前往海外,在欧洲定居,从头开始低调发展,近百年的时间下来,已经形成了又一个“穆氏华人家族”,在欧洲几个国家都极有声望,生意和产业一路从欧洲做到了美洲,又从美洲往非洲等地发展,足足涵盖了十几个国家在内。

    但不管是在欧洲、美洲还是在非洲,只要是离开国内,远居海外的穆家众人,都被统称为“海外穆氏”。

    至于当初分裂的另一派穆家人,大多都不愿意离开故土家乡,于是就留在了当时的国内发展,也因此被称之为国内穆氏。

    然而,因为当时特殊的国家问题,战乱整整持续了十几年之久,而战争过后的经济发展问题更是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复苏和发展,实在不适合一个商业家族定居。

    如果硬是要留下来,别说是家族以后的发展了,能不能保住现在的身家都是一个大问题……

    国内穆氏的人没办法改变国家大局,一己之力也无法回天,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举家搬迁,暂时离开国内,迁徙到距离不远的新加坡定居,想就近暂时先安顿着,等国内的情况稍微好一点再回去。

    也正因为当时的穆家人都有这个想法,根本就没打算在新加坡长期定居,只要一有机会,肯定是要回国内发展的,所以他们这一脉的穆家人也就保留了原来的统称,被称之为国内穆氏,而不是新加坡穆氏。

    只可惜世事难料,穆家先辈的人虽然一心想要回归故土,但是偏偏却遇上了多年战乱,国内的环境一年比一年糟糕,几乎看不到有平息的时候,与之相对的,海外的其他国家却在抓住了这些年的时间大搞经济建设,各种商机随处可见,头脑稍微灵活一点的人都发了财,简直就是商业家族发展的沃土。

    凭借着这种大环境上的便利,海外穆氏的人没过多久就站稳了脚跟,发展得如火如荼,很快就积累了一大批原始资金。

    他们不单单是想自己发财,同时没忘记留在国内的其他族人,劝他们一起移民到海外,没必要守着国内那一片穷土浪费时间和机会。

    国内穆氏的先辈们却不信邪,拒绝了海外族人的邀请,坚持留在新加坡。

    这不仅仅是因为穆家老一辈的族人不愿意离开祖国和家乡,也是因为他们相信国内的经济发展早晚会有腾飞的时候,只要抓住了这一次的机会,就足以让穆家再度打下延续百年的基业。

    这样的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许在未来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里,也仅仅只有这么一次,而且还是出现在自己的祖国和故乡,远远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