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奶奶佯嗔地睨了老伴儿一眼,倒也没再说什么。往清苓碗里添了个鸡腿,说:“闺女,你要的雉鸡羽毛我都理出来了,明儿先洗洗,等晒干了你再拿回家去。不过胳膊没好之前别想着做什么。”
  “好。”清苓爽快地应道。分别给老俩口夹了块相对最嫩的鸡里脊。
  “够了够了,闺女你自个儿吃。我跟你大爷喝点汤就行了,人老了,吃多了肉不容易消化。再者牙口也不好,咬不动。”
  “您俩又没吃多少。何况这位置的肉嫩,不信您尝尝。太老的我也不给你和大爷吃。”
  “好好……”
  三人坐在通透的院子里,喝鸡汤、啃鸡肉、聊家常。
  院墙外的田野上,萤火虫闪烁;静谧的夜空,繁星点点。看来明天又是一个艳阳天。
  ……
  那天之后,清苓听说舒宝贵那娃的烧退下来了。
  运气还算不错,烧了一下午没烧坏脑子。
  但也着实吃了不少苦,在县医院一住三天,天天打针吃药,等烧彻底退下来后没再反复,也没见其他并发症,这才拜了拜菩萨出院回家。
  这时,农村里一年中最忙碌的“双抢”劳动开始了,家家户户埋头在闷热的田野上——部分人弯腰割稻;部分人把割下来的稻穗装上平板车,推到晒谷场;部分人负责打稻。
  打出来的稻谷趁天气好还得赶紧翻晒。雨季来了要还没晒干,谷子容易霉烂。
  早稻收割完了接着还得插秧种晚稻。
  插秧也是个苦力活,弯腰蹲在水稻田里,一弯一整天,累得直不起腰。有时还会被蚂蟥吸上。
  可为了下半年的晚稻丰收,为了分到头上的那点口粮,再累也得熬着,哪个敢喊苦啊。
  也没人敢偷懒。大队书记和公社社长四只眼睛盯着呢。做农民的,忙碌一年,不就盼着这一刻么。
  “农忙”、“农忙”,不忙就不叫这名了。几乎人人都在和时间赛跑。
  这期间,甭说害舒盈芳本尊香消玉殒的刘继红没出现过,就连一天到晚想着如何夺回她家砖瓦房的舒老太几人也没工夫找她茬。
  舒建强俩口子被生产队长、大队书记还有社长拼命催着赶着出工劳作,起早出门、摸黑回家,到家累得倒头睡,有那个心没那个力。
  舒老太尽管心疼钱,但也心疼唯一的儿子,精打细算地攥着手里那点钱,隔天跑趟供销社——弄点肉回来给儿子加餐。
  双抢忙下来,饶是壮劳力都要累得脱层皮,不补点油星咋行。
  除了给儿子补,也要给孙子补。
  索性舒宝贵没大碍,出院没几天又开始活蹦乱跳。舒老太并小儿子、小儿媳琢磨着等双抢过去了再找那死丫头算账。
  正好,双抢完了分夏粮,拿不出钱就让她用粮食抵。
  这一家子想得是美,但也得看人乐不乐意啊。
  清苓连打两个大喷嚏,怀疑那极品一家又在背后算计她了。不过她可不怕,有本事上门抢啊,小金跟她上山避暑,这不还有小斑三兄弟轮流看家呢。
  相比社员们的热火朝天(苦不堪言),清苓的养伤日子悠闲多了。横竖吊着胳膊下不了地,白天家里闷热,干脆天天往山上跑。
  胳膊上的夹板,满七天就取下来了。不过为了让筋骨长得好点儿,张爷爷让她继续绑着绷带,免得忙这忙那的时候,又把胳膊磕碰伤了。
  虽说还是不方便,可相比夹板,绷带显得灵巧多了。起码能帮左手分担点轻松的家务活。
  脏臭的衬衫也总算扒下来换了一身。
  原先那件酸臭得实在穿不住了,肩胛骨位置又脱了线脚,干脆让张奶奶拆下来,洗净晾干后重新再缝合。
  不过舒舒服服的大澡还是没能泡成。只是在张奶奶的帮助下,全身擦了遍艾草澡,杀杀菌、除除味,随后换上清爽透气的麻布老衫。


第30章 没过年就吃上鸡肉
  麻布老衫是用她小时候的旧衣拼拼凑凑改的。
  肩膀按了纽扣、腋下缝了带子,相当于两片百搭布,挂到身上后,扣上纽扣、系上带子,成了一件“新衣裳”。样式怪了点,但怎么也比大热天、出了一身汗没法天天换洗强。
  自打进入农忙,山脚的蘑菇没人采了,个个长到巴掌大,这下便宜了清苓,一个背篓不够装,路过张奶奶家,问她老人家借一个,采回来的蘑菇分她一半。
  蘑菇多了不发愁,新鲜的吃不完就晒干。到了冬天,无论是拿来煮汤或是炖鸡,都是不可多得的好配菜。
  蘑菇丛旁湿润的冰草也收获了几茬。教会张奶奶怎么凉拌后,老俩口的夏季饮食也多了一道菜。
  至于那些老过头的冰草,清苓建议张奶奶剁碎了喂鸡。
  两只小母鸡原本到了夏季不怎么产蛋,三五天才勉强下一个。吃了冰草后居然恢复了。每天早上起来,都能在鸡窝捡到两枚蛋,喜得张奶奶直夸清苓是福星。
  为此,每回清苓上门,张奶奶就煮溏心蛋给她吃。
  吃得清苓难为情死了,这不让小金试试能不能吓晕野鸡或是野鸭,提回去好和老俩口一块儿打牙祭。
  上回那野鸡,半只炖汤,半只被张奶奶做成醉鸡让她带回家下饭。几天下来早吃光了。虽说手里还有张半斤的肉票及十七块钱,可胳膊没好全之前,她可不敢挤渡轮去县里晃悠。
  小金施放威压,的确能驱逐低等级兽类,但像上次那样把只肥溜溜的野鸡吓得四处乱窜、最后一头撞晕在树干上,那纯粹是意外。
  清苓让它再试试,而它也想念喷香的野鸡肉,于是挑了处野鸡成群、而四周有高耸入云参天古木的林子,做起收放自如的威压能否只是吓晕野鸡而不吓跑它们的实验。
  第一次失败了。
  威压过了点,别说野鸡,只要是活物,全都撒腿跑,瞬间撤了个没影。
  再来!
  这次总算成了。
  看着远处晕倒的野鸡,清苓兴奋地一蹦三尺高。
  “一只、两只、三只……哇哇哇!小金好棒!这下有口福了!”
  在野鸡群扑棱棱地鸟兽散之后,清苓跑到树干前捡漏,拢共捡到四只吓晕的野鸡。
  其中,三只是母的,和上次捡到的野鸡一样,都是灰扑扑的羽毛,除了尾羽略比家鸡长点、硬点,总体看上去和家鸡相差不大。
  另外一只明显是公的——头冠红艳、羽毛华丽,尾羽足有两尺长。
  “好漂亮的毛!做成扇子一定很美。”清苓一边拿藤蔓捆野鸡,一边赞叹。
  小金对扇子无爱,它只想吃肉。团在清苓肩上,“丝丝”地催她早点下山。
  一两只野鸡可以提着走,四只野鸡有点难办。
  多扯了几条藤蔓,一只接一只地穿上,拖着走。
  就是样子有点难看。清苓吐了吐舌。
  盛满蘑菇、山果的背篓交给小金,林中的这段路,由它帮忙分担。她则拖着穿满野鸡的藤蔓慢悠悠地下山。
  这一片林子离山脚有点远,不然逮不到这么多野鸡。尽管还没到山腹,但一般村民不敢进这么深。
  山里头有狼,这是真的。
  清苓也听到过几次狼嚎,只不过有小金在,她才敢大着胆子进来。
  许是没什么人来,这一片的山果、野菜相当丰富——沉甸甸挂满枝头的果子,遍地的野菜、菌菇、木耳,甚至还看到几个青皮虎纹的野生西瓜……
  无奈一共就两只背篓,一路上采啊摘的,早就盛满了。现编篮子、筐子什么的,也得问问她吊着的胳膊吃不吃得消啊。
  “不过没事儿,明个咱们再来,空着背篓进来。”清苓握爪振臂。
  小金没意见。
  相比中规中矩地待在家里,它更喜欢大自然。
  一人一蛇趁着太阳还没落山,村民们还在地里抢收,赶紧地下山来到张家。
  张大夫还没下班,就张奶奶一个人在院子里洒水扫地。见到这阵仗,着实吓一大跳:“乖乖!这么多野鸡!又是闺女你捡到的?”
  这运气,除了这丫头也没谁了。
  话说回来,山里野鸡再多,一般人哪敢进去?也就这丫头,见天地往山里跑。说到底,没爹娘的孩子就是可怜,想吃点肉还得往山里扑腾。
  张奶奶同情心大发,慈祥地看着清苓,把后者看得心里发毛,才听到张奶奶说:“闺女,今晚给你炖半只补身子,其余的腌了给你做熏鸡咋样?”
  家里黄酒不多了,全做醉鸡不够用。张奶奶看了看盐罐子,不确定盐巴够不够。看来这几天得让老头子跑趟供销社了,油盐酱醋都得添。
  “张奶奶,一公一母宰了,一只咱们炖着吃,一只腌了给我省城的大伯寄去。”清苓说道。
  张家能拿出这么多票,身在省城的张大伯功不可没。手头有好吃的了自然也想回报他一些,“另两只母的我想留着养,到过年咱也有家鸡肉吃了。就吃小鸡炖蘑菇!”
  张奶奶见她执意这么安排,就由她去了。
  心里自然也是高兴的。儿子媳妇在省城,尽管不缺那口吃的,但鸡肉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口。小孙子十二岁,正是长个儿的时候,儿子寄来的肉票,老俩口都想攒着回头和鸡蛋一起托人捎回去。这会儿不补,别回头跟大孙女一样瘦得跟竹竿儿似的。
  “闺女啊,张奶奶也不跟你客气。回头你大伯寄来七七八八的票,奶奶都给你拿去。”
  “别啊张奶奶。”清苓忙摆手,“我这些天都在您家蹭饭,一只鸡当我的伙食费我还赚了呢。大伯寄来的票,您和大爷该花花,不花留着过年用……”
  “什么蹭饭不蹭饭的。”张奶奶哭笑不得,点了点清苓的额佯嗔道,“你这丫头,前个提来的米面不是饭啊?抓来的鸡我跟你大爷哪个没吃着?要说蹭也是我们俩老蹭。托你的福,没到过年就吃上鸡肉了。”
  清苓嘿嘿嘿地傻笑:“互蹭、互蹭。”


第31章 谁也憋想饿死她
  张奶奶也乐了:“你这丫头说话真逗。行了,你在这歇着,喝口水。伤筋动骨一百天,你倒好,成天往山上钻,回头你大爷又该说你了……唉哟这么晚了,不说了,我去料理这些鸡。养的两只我给你把翅膀剪了,省得飞……”
  不一会儿,张家的烟囱升起袅袅炊烟,闷热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野味特有的醇香。
  张有康提着药箱迈进院门,看到院子里坐着纳凉的清苓,了然地笑道:“又从山上捡到好东西了?老远就闻到肉香味。亏得咱家四面都是田,邻居要离得近该纳闷了:两个老东西,农忙不下地,还躲在家里吃肉。”
  清苓俏皮地吐吐舌,上前接过老大夫手里的药箱,说道:“一没偷二没抢,管我们吃什么!有些人就是舌头长,农忙期间不专心抢收,还老爱管别人家的闲事,哼哼。”
  “说到抢收,你这次吃亏大咯。”老大夫蹲在井前洗了把脸,接过清苓递上的毛巾,一边擦一边遗憾地叹。
  “这次农忙你没参加,我在大队听到不少闲言碎语,书记倒是有心想帮你一把,可社长……唉……”张有康抿着唇摇头。
  社长和书记可以说是死对头。但凡书记极力主张的,社长总爱唱反调。
  可真要说两人之间的积怨吧,其实也没那么深。许是书记的威望比社长高,大部分社员都喜欢听书记的,有事也喜欢找书记解决,惹得社长嫉妒了呗。
  清苓安抚地笑道:“也就农忙前后没下地,春耕和平时不都有我的份么?总不能把我半年来的辛苦全抹杀了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