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了没几句,屋外响起汽车的马达声。
  “车借来了!刚子,你快去洗脸吃早饭,吃完再带些中午吃的干粮。说好只借一天,早去早回。”
  姜心柔压着嗓门在屋外喊道。想来是怕吵醒老爷子。
  岂料,老爷子已经起了,拄着手杖走出来,叮嘱了几句:“能兑多少兑多少,吃点亏也不打紧。换完就回来,别耽搁。”
  “爸说得对!怎么说也是黑市买卖,悄默默得去,悄默默地回,别和人起争执。”
  “行了,我们走了!路上还不晓得要开多久。”萧三爷应道。
  萧家两兄弟外加一个女婿,三个大老爷们鱼贯跳上车。
  军区借来的采购车,后边是车斗,前边两排座椅,每排三座。
  李双英和王玉香把提来的余粮、菜蔬装上车斗后,也跟着上车。
  盈芳家匀出来的口粮也全部装上去了,另外还匀了点腊肉、笋干、蘑菇干出来,盼着能多换点新鲜海味。
  车斗里叠了平平一层,麻绳拦了两道,完了盖上一层油毡布。
  “走了!”
  萧三爷负责开车,摇下车窗和家人挥了挥,哈着热气发动车子,穿透薄雾、迎着晨曦,突突突地驶离霞山镇,嘴上不断念叨女婿学车的事:
  “赶明弄辆破四轮来,不出两天,包管把你教会。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不会开车呢。不会开车,以后遇到紧急状况,相当于失了双手臂……”巴拉巴拉……
  “呼——”
  “呼——”
  回答他的是阵阵鼻鼾。
  萧三爷扭头一看,萧大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鼾声震天。
  没好气地抽了抽嘴角,可算是停止了碎碎念。
  且不说向刚一行人顶着西北风前往宁县黑市交易多辛苦,家里这边,也忙得脚不沾地。
  霞山镇和宁和县离得不远,一些个风俗习惯还是比较接近的。廿二扫除、廿四送灶,眼下虽不敢堂而皇之地供奉菩萨,但小年搡年糕的习俗依然保留得原滋原味。
  姜心柔廿二这天发动全家闲置的劳动力,轰轰烈烈地搞了场大扫除,然后就搡年糕、打麻糍的大米、糯米都浸泡上了。
  原本估摸着小年这天排到下午总能用上公社的磨盘,哪成想,今年收成尽管不如去年好,但搡年糕的人家依然很多。一排两排的到廿四晌午才轮到。
  小李挑着五十斤大米,前往霞山公社的磨坊,接替排队的福嫂。
  霞山公社的磨盘是大的那种,比起盈芳之前在老家用的大了不知几号,亏的还有个小李,要不然凭福嫂和姜心柔两个妇女同志,推到天黑估计都推不完五十斤米。
  小李人高马大、力气也大,轻轻松松就把任务完成了,惹得排队的未婚姑娘,纷纷红着脸朝他行注目礼。
  姜心柔回来顺嘴和老爷子提了句小李是不是到了找对象的年纪了?老爷子手一摆:“他家里早就给他定好对象了,明后年就该回去完婚了。”
  “难怪刚才在磨坊门口,那么多适婚姑娘冲他笑,他目不斜视。”
  人到了年纪,不知不觉就变得热衷于给未婚小伙儿和姑娘撮合。姜心柔也不例外。
  当然,前提是找回了失散多年的闺女、一家团圆了,连带着希望身边的人都幸福美满。
  米粉磨回来,接下来就是上锅蒸,蒸熟之后放模子里按压成条状,年糕就成型了。年糕模子盈芳从老家带来了,去年托人打了好几副模子,垒冻米糖的、压年糕和绿豆糕的,几乎是年年都要用的家什,总不能过年过节的还问别人家借吧。这点钱盈芳还是很舍得往外掏的。
  这不幸好打了副模子,要不然今年没年糕吃了。
  麻糍更简单,浸泡透了的糯米蒸熟后,装石臼里用洗干净的棒槌猛捣一通,糯米被捣烂后,再打一阵,中途搁点白糖、芝麻、干桂花进去,打成米泥后,趁热捏成一个个大小适中的麻糍团,就能吃了。
  当然,这么多麻糍不可能一两天吃完,一般都阴干了放到正月,亲戚朋友来做客,或是主家办饭什么的,拿出来糖水煮一下,客气的再卧个鸡蛋进去,就是一道香糯的甜口点心了。
  盈芳家之所以耗十斤糯米来打麻糍,也是考虑到这一点——闺女刚生完,会有不少亲戚朋友上门探望,到时不得弄碗点心招待啊。过年过节,麻糍做的甜口点心,应该很受欢迎。
  上午磨面、下午蒸米、蒸粉,完了搡年糕、打麻糍,忙完天都黑了,去宁县的车还没回来。
  “路上会不会出啥事哦。”福嫂担心地说。
  姜心柔摇摇头:“路上应该出不了岔子,军区的车,谁敢挑衅?就怕到了地头,被人举报……”
  “那可咋办?”福嫂急得直搓手。
  她不是没换过黑市货,在京都时,常有郊区的农民扛着麻袋,来附近的巷弄兜售,看到供不应求的鸡蛋等土产,也会小心翼翼地买一些。可这和开着车、拉着一车斗的粮食、蔬菜去找渔民偷偷摸摸下海网的渔货做交易完全是两码事。
  一旦被举报,很可能被扣一顶投机倒把的帽子。
  “不会有事的。”盈芳喂完奶,起来走动,听到福嫂的担忧,宽慰道,“双英嫂子想好理由了,是以亲眷的名义送年货去的,肯定能平平安安地回来。”
  话是这么说,可在人没有平安归来之前,大伙儿都提着心,晚饭热了三次,还不见回来,老爷子发话说:“别等了,咱们先吃,吃完该干嘛干嘛,乖囡晚上还要起夜奶孩子,吃了先睡一觉。”
  “也是,干等着干啥,给他们留点饭菜,回来就能吃。”
  姜心柔说着,和福嫂一起,每道菜分出一半,装在洋碗里,盖上浅盘,隔着热水温着。
  在家的先吃。
  吃完,盈芳被撵回屋补眠。趁宝贝蛋们呼呼睡得正香,她也赶紧睡上一觉,等他们醒来又有的忙了。
  可去宁县的人没回来,哪里睡得安稳。
  听着她娘和福嫂在堂屋翻晾年糕时小声的对话,好半晌才迷迷糊糊睡去。


第532章 大丰收
  打了个盹醒来,屋外传来一阵骚动。
  盈芳倏地清醒,棉衣一披、棉裤一套,棉鞋当拖鞋地趿着就往外走。
  “妈,是不是爸他们回来了?”盈芳掀起门帘就问。
  “你怎么醒了?我故意交代他们小点声的。大伙儿都平安回来了,顺利得很。我的小祖宗,刚睡醒就这么出来,当心着凉。”姜心柔搁下手里的蛇皮袋,推着闺女让她回床上。
  “你爸他们在卸货,换到了不少海货,十来个蛇皮袋呢,还有一个柴油桶,不晓得装的什么。等下还要送双英和玉香回去,估摸着快不了,你快进去躺着,外头冷气飕飕的,着凉就不好了。”
  盈芳一听平安回来了,提着心落回了原处,披着棉袄坐在被窝里,摸了摸三个宝贝蛋的尿布兜,发现还干着,想来睡得熟,还没屙屎拉尿,这就好。要不然睡着多难受啊。
  屋外,男人们除了老爷子都在热火朝天地卸货,一袋袋散发着咸腥味的蛇皮袋、一桶新鲜海水养着的扇贝、海螺,齐心协力扛下车斗,都热出一身汗。
  “热也别脱棉袄,快趁热喝碗姜茶。”姜心柔和福嫂招呼他们进屋喝茶。
  李双英和王玉香掸掸身上的灰,喝了碗姜茶说该回去了。
  “确实很晚了,我就不留你们了。东西别放到明天了,趁晚上没人看到藏家去。”姜心柔说道。
  向刚点点头:“我送嫂子她们。”
  说着,把两家的海货拎出来,又从灶房拿来两个水桶,连海水各装一桶,估摸着有五六斤。
  李双英忙说多了,王玉香也说她们只出了三斤的粮。
  向刚没舀回去,路子是李双英找的,宁县话王玉香比较利索,多给几斤算不得客气。
  两家的东西,加起来还没向刚一家换的多,但也不少了,一家两个蛇皮袋、一桶新鲜贝类。
  向刚和小李一人扛两个蛇皮袋,李双英和王玉香各拎一个桶,谢过萧家人后,告辞回大院。
  “这么多东西怎么整哦?”这边,姜心柔看着一地的海货有点发愁,“都是新鲜的鱼虾蟹吗?这么放着会不会坏?”
  “谁说都是鱼虾蟹。”萧三爷喷笑,“谁家会囤那么多新的鱼虾蟹?告诉你,八个袋,一半是紫菜、海带,这玩意儿耐放,海带煮排骨汤是宁县一绝,中午吃了一碗,味道着实不错。咱们还弄了一袋海盐,回头把带鱼、黄婆、海鳗腌了,能晒的晒干,不能晒的炸鱼干。咸鱼干吃到正月下台绰绰有余吧?”萧三爷擦着汗说。
  “我还以为都是鱼虾蟹……”姜心柔听后吐出一口气,转念又觉得是不是亏了啊,来回跑一天,结果扛了几袋海菜回来?
  “虾蟹也有啊,喏,那个袋子里的就是……我说你们婆娘就是麻烦,多了发愁,少了也发愁……”萧三爷忍不住吐槽。
  姜心柔好气又好笑,夺过毛巾打了他一下:“得,又要嫌我了是不?我不说了。过汗这么擦擦能管用吗?我去给你拿换洗衣裳,你快去后灶间,锅里热着水,擦个澡换身干净衣裳。一会儿大哥和小向也洗一个。”
  姜心柔给他们捣腾热水,福嫂则给几人热了吃食。
  都半夜了,即便肚子饿,似乎也吃不下干巴巴的米饭、窝头,干脆下了锅香菇鸡汤面。
  鸡汤是给盈芳下奶的。向九捎来的两双鸡鸭,小年这天都宰了,焯水后煮熟,倒吊在后屋檐下。
  黄澄澄的鸡汤、鸭汤,则盛在两个大的搪瓷缸里,每天舀一勺兑水熬香菇粥或是煮木耳粉丝汤,给盈芳补身。
  要不是今儿见几个男人着实辛苦了,姜心柔才不舍得匀两勺鸡汤出来给他们煮面。
  热腾腾的香菇青菜腊肉鸡蛋面端上桌,向刚和小李也回来了,洗了手赶紧开吃。
  向刚听丈母娘说媳妇儿醒着,端着汤面进去看她:“饿不饿?这给你吃,我再去下一碗。”
  盈芳哭笑不得:“你快吃吧,福嫂去给我盛了。”
  她晚饭吃得多,哪里吃得下面条,只让福嫂盛了碗汤,暖暖手暖暖身子。
  福嫂给她端了汤,盈芳小口小口地喝着。
  两个人挨得很近,汤的热气仿若青烟袅袅,氤氲了彼此的脸。
  盈芳喝一口汤,看一眼对面的男人,嘴角不自禁地上扬。
  她的汤是抽淡了的——兑了热开水,生怕盐水多了阻碍下奶,饶是这样,她也喝得很开心。似乎只要向刚在身边,一切烦恼、愁绪都没了。
  满足地喝着汤,一边听男人讲此趟去宁县换海货的事。
  总的来说挺顺利——晌午光景到目的地,在李双英小姑妯娌的娘家吃了午饭,午后开始装货。
  对方家囤了不少海带、紫菜、虾皮,都是晒干了的,起码能放小半年,不说向刚他们,李双英和王玉香都换了不少。
  随后是一些鲜鱼虾和贝类。这个就稀罕了,对方家里囤的并不是很多,毕竟出海都是集体去的,大伙儿睁眼闭眼地偷摸留下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新鲜海味不耐放,全部拿出来还不够三家分的。
  亏得李双英小姑妯娌的兄弟是个机灵的,见他们喜欢,跑去问左邻右舍匀了点。对外统一口径,说是远房亲戚家逢喜事上门送年节,完了想送点土产当回礼。邻居们见有新鲜蔬菜和粮食换,哪有不乐意的。毕竟海产品在他们这是最不值钱的。
  “明儿你去趟市里,给夏老、贺医生都送点儿,师兄家去一趟。”盈芳小声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